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根不才,何以奉献?赤诚,干净,我的身心,我的灵魂!”2005年3月,李培根就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时说的这句话,至今犹在耳畔。9年后的今天,积极倡导高校去行政化、去官僚化,倡导“让学生自由发展,让教育回归自然”的“根叔”,在19个遗憾中,带着些许不甘与孤独卸任。
这些遗憾,不仅属于“根叔”,也不仅属于华中科大。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五四”先贤时期的大学学术语境,在当下高校中已难觅踪迹。而今,“根叔”的离任又一次刺痛了我们。
“根叔是个孤独的骑士,他的对手,有高深莫测的传统意识,有日益功利化的社会,也包括他想提升和帮助的师生。当然,诸多对手当中,也包括他自己。”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教授周云说道。
“根叔”之后,我们的大学精神将走向何方?
一纸演讲,道尽遗憾
“我上任之初,曾对几位资深学者和老领导说到,我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在任期内能使学校的风气变得更好一些。希望在我们的校园里充满学气,有简单的文化,遗憾的是我没能做到这一点。在这个校园里还是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学气。”
“回想起来,当初的我竟那么幼稚!后来的我竟变得有几分成熟!我还感到遗憾的是,我们的学风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的人做学问,行忽悠之能事,或则应景,或则奉命,有奶便是娘;有的人风骨全无,媚态几许;极少数人甚至违规违法。在他们那里既没有学者的斯文,更无士人的高贵与尊严。所有这些趋利而忘义的现象虽发生在少数或个别人身上,却并不鲜见于我们的校园。我看到了,却无良策,惭愧啊!”
2014年3月31日,一身正装、满头银发的“根叔”,正在做离任演说。
这一年,他66岁。这一天,他在不足13分钟的演讲中,提到了19处“遗憾”。
一名与会人士介绍,当天的现场共有330个左右的座位,来了约340人。师生们无不动容感慨,有些甚至泪眼婆娑。
“根叔”直言:“中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是缺乏教育的内在理想,缺乏求是的动力,全靠指标驱动,缺少批判质疑的文化和文化的批判。从幼儿园开始,我们被要求听话;到了小学中学,还是要求听话;甚至到了大学,依然如此。高校最大的问题是被行政化,上面的管理部门太多了。”
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相比那些在离任时说些冠冕堂皇的官话、套话的演讲,“根叔”的“遗憾”更能处处敲打听众的内心。
刚刚卸任的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即将卸任的南科大校长朱清时,都属于大学校长中的“另类”。只有多些这样具有有批判意识和人文精神的校长,才能推动中国教育体制的深层次改革。
一次致辞,打动世界
“根叔”的成名,要追溯到4年前。
2010年6月23日,华中科大光谷体育馆,近8000名本科生参加毕业典礼。在那篇名为《记忆》的致辞中,“根叔”打动了世界。
“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
“你或许记得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时内心的煎熬,也一定记得那初吻时的如醉如痴。”
“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甚至远离。请记住,最好不要再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送行。”
“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
……
这篇短短2000余字的毕业致辞,被掌声和呼喊打断了30余次。
“根叔体”致辞开启了中国高校的演讲新模式。很长一段时间,行政化的教育体制把师生关系、校长与学生的关系变成了“官民关系”,很多学生只有在“双典礼”(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时才能朝圣一样的见到校长真容。而“根叔”,却直接走到了学生们的心里。
一位毕业生说:“中国教育的问题,是价值取向出现的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在当前全社会浮躁的大环境下,李校长的讲话,让人感受到了久违的亲切和实在。”
“我们的世界,他都懂!”华中科大学生感慨道。
从此,“根叔”的每一次毕业致辞都备受关注,一大批高校校长争相效仿:在2011年大学毕业典礼上,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顾秉林引用“凡客体”,时任北大校长的周其凤有意加上了一个在青年人中很流行的词“伤不起”, 时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的李元元,掺杂了周杰伦的《简单爱》、凤姐、春哥????
无论如何,这是一种可喜的进步。
一句期许,交给来者
9年间,华中科大风气耳目一新,甚至有学生就是因为仰慕“根叔”才选择报考华中科大:“我当年选择来华中科大,很大程度是因为‘根叔’的演讲。当真正跨入华中科大校门,也看到了更多:毕业游行、创业机会、广场集体看足球、大家一起努力做事情。踏实、热情、开放,除了华中科大,我没在其他学校感受过。谢谢‘根叔’给我们开了个好头。”
而如今,他走了。
“纵然过去的几年留下诸多遗憾,但未来国家及其教育的深化改革使我们充满希望,新的领导班子也会带来新的活力与气象。我完全相信,新班子会很快地消除因为我的能力问题给学校带来的遗憾。就让你们的遗憾随培根而离去,让你们的希望随新校长而到来!当然,我更希望,党和政府能够逐步消除并非仅存在于华中科技大学中的那些遗憾!”
“根叔”卸任致辞中的这段话,表达了他的期许。
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推进,需要更多的“根叔”。
这些遗憾,不仅属于“根叔”,也不仅属于华中科大。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五四”先贤时期的大学学术语境,在当下高校中已难觅踪迹。而今,“根叔”的离任又一次刺痛了我们。
“根叔是个孤独的骑士,他的对手,有高深莫测的传统意识,有日益功利化的社会,也包括他想提升和帮助的师生。当然,诸多对手当中,也包括他自己。”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教授周云说道。
“根叔”之后,我们的大学精神将走向何方?
一纸演讲,道尽遗憾
“我上任之初,曾对几位资深学者和老领导说到,我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在任期内能使学校的风气变得更好一些。希望在我们的校园里充满学气,有简单的文化,遗憾的是我没能做到这一点。在这个校园里还是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学气。”
“回想起来,当初的我竟那么幼稚!后来的我竟变得有几分成熟!我还感到遗憾的是,我们的学风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的人做学问,行忽悠之能事,或则应景,或则奉命,有奶便是娘;有的人风骨全无,媚态几许;极少数人甚至违规违法。在他们那里既没有学者的斯文,更无士人的高贵与尊严。所有这些趋利而忘义的现象虽发生在少数或个别人身上,却并不鲜见于我们的校园。我看到了,却无良策,惭愧啊!”
2014年3月31日,一身正装、满头银发的“根叔”,正在做离任演说。
这一年,他66岁。这一天,他在不足13分钟的演讲中,提到了19处“遗憾”。
一名与会人士介绍,当天的现场共有330个左右的座位,来了约340人。师生们无不动容感慨,有些甚至泪眼婆娑。
“根叔”直言:“中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是缺乏教育的内在理想,缺乏求是的动力,全靠指标驱动,缺少批判质疑的文化和文化的批判。从幼儿园开始,我们被要求听话;到了小学中学,还是要求听话;甚至到了大学,依然如此。高校最大的问题是被行政化,上面的管理部门太多了。”
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相比那些在离任时说些冠冕堂皇的官话、套话的演讲,“根叔”的“遗憾”更能处处敲打听众的内心。
刚刚卸任的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即将卸任的南科大校长朱清时,都属于大学校长中的“另类”。只有多些这样具有有批判意识和人文精神的校长,才能推动中国教育体制的深层次改革。
一次致辞,打动世界
“根叔”的成名,要追溯到4年前。
2010年6月23日,华中科大光谷体育馆,近8000名本科生参加毕业典礼。在那篇名为《记忆》的致辞中,“根叔”打动了世界。
“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
“你或许记得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时内心的煎熬,也一定记得那初吻时的如醉如痴。”
“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甚至远离。请记住,最好不要再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送行。”
“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
……
这篇短短2000余字的毕业致辞,被掌声和呼喊打断了30余次。
“根叔体”致辞开启了中国高校的演讲新模式。很长一段时间,行政化的教育体制把师生关系、校长与学生的关系变成了“官民关系”,很多学生只有在“双典礼”(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时才能朝圣一样的见到校长真容。而“根叔”,却直接走到了学生们的心里。
一位毕业生说:“中国教育的问题,是价值取向出现的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在当前全社会浮躁的大环境下,李校长的讲话,让人感受到了久违的亲切和实在。”
“我们的世界,他都懂!”华中科大学生感慨道。
从此,“根叔”的每一次毕业致辞都备受关注,一大批高校校长争相效仿:在2011年大学毕业典礼上,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顾秉林引用“凡客体”,时任北大校长的周其凤有意加上了一个在青年人中很流行的词“伤不起”, 时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的李元元,掺杂了周杰伦的《简单爱》、凤姐、春哥????
无论如何,这是一种可喜的进步。
一句期许,交给来者
9年间,华中科大风气耳目一新,甚至有学生就是因为仰慕“根叔”才选择报考华中科大:“我当年选择来华中科大,很大程度是因为‘根叔’的演讲。当真正跨入华中科大校门,也看到了更多:毕业游行、创业机会、广场集体看足球、大家一起努力做事情。踏实、热情、开放,除了华中科大,我没在其他学校感受过。谢谢‘根叔’给我们开了个好头。”
而如今,他走了。
“纵然过去的几年留下诸多遗憾,但未来国家及其教育的深化改革使我们充满希望,新的领导班子也会带来新的活力与气象。我完全相信,新班子会很快地消除因为我的能力问题给学校带来的遗憾。就让你们的遗憾随培根而离去,让你们的希望随新校长而到来!当然,我更希望,党和政府能够逐步消除并非仅存在于华中科技大学中的那些遗憾!”
“根叔”卸任致辞中的这段话,表达了他的期许。
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推进,需要更多的“根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