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农村教育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地域条件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多年来都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归根结底如何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本文针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进行几点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作文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1-018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归根结底如何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可见,作文教学中着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有饥饿感”“有食欲”,乐于表达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上自己二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新理念下农村小学的快乐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乐读好记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桂林山水》这一课后,就让学生以写熟悉的景物作好铺垫。 2、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积累。为了让学生能多读书,读好书,我班成立了小小读书角,学生自己所拥有的课外读物都捐献出来,成了班内所有同学的公共读物,让学生尽可能涉猎多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到学校图书室借书,到阅览室看报刊杂志等,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早读午读时间和一周专门用一两节课让学生静心读书,建立了诵读课程、名著课程、浏览课程三级阅读课程体系:诵读课程即古诗词、中国文化经典、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名著课程即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名著,如《安徒生童话故事》、《西游记》等;浏览课程即对时事新闻、报刊杂志的阅读。这样一股浓厚的读书氛围就逐步形成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把好的词、句、段抄写下来,通过写读书笔记扩大知识面,从中获取并積累作文材料。学生有作文材料就不怕写作文了。3、通过写日记来积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而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人们常说:“最好的记忆不如烂笔头”。通过写日记,学生就可以把平时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比如:每组织学生听法制教育课、感恩励志课,看一场电影,参观访问,每搞完一次大扫除等,都可以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这也为以后的作文积累更多更现实的材料。
二、注重学生的情感——学写真话
叶圣陶先生说:“要敢言天下真,这也是做人的根本。”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激发自己的情感,从而产生一种学写真话的冲动和激情,即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创造新形象的美好愿望。我一向要求学生说心里话,抒真情。在我们班有些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远离父母的关爱,花钱大手大脚,不懂得回报父母亲人的恩情,以自我为中心,后来我组织学生举行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课,通过让学生举例子,讲故事,朗诵感恩的诗歌等,最后在《感恩的心》这首耐人寻味的歌曲中,那些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被深深地触动了,他们深刻体会到自己今天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其中包涵了父母亲含辛茹苦的爱,包涵了老师殷切的爱以及所有关心我们成长的人点点滴滴的爱,让学生从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在作文《学会感恩》中学生写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
在一次毕业班的作文训练中,我班的黄静云同学就写出了《老师,我想对您说》这一针对性很强的习作,大胆地指出了我上课时存在的一些缺点和同学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学生大胆地讲了真话,这不正是我们当教师所期望的教育目的吗?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让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认真修改作文,使学生在评议中获得启发,学会修改别人和自己的作文。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的方法,在选词、用词、表达、分析、比较等一系列修改活动中,不知不觉就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消除了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评改作文的活动中。学期初,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把班里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4—5个人,由小组成员推选本小组组长。在小组合作修改作文时,由各组组长组织本组讨论修改意见,再派代表回答本组修改意见,让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修改作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激发他们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后来到高年级慢慢地改变方式,让学生以合作修改为基础,逐步转变为独立自主地进行作文评改。方法是:先提出本次作文修改训练的重点,再将学生的作文发下去,让学生修改别人的作文。然后要求学生至少通读两遍文章,以记叙文为例,初读文章,修改文中字、词、句、标点。再读文章,归纳主要内容。三读文章,指出文章的优点与不足,最后给作文写评语、评分。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看别人的文章,既可以看到对方的优点与不足,又能在指出来的同时回想自己的文章,明悟自己的文章有哪些优点与不足了。课后把写得好的作文放在读书角里展示,让全班同学欣赏好的作品,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评改的积极性。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让每一个学生从“怕写”变为“乐写”,不断调动农村小学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刘波:农村学生知识储备的现状之读书习惯的养成[J].新课程(上).2013(08).
[2]马鹤翔,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研究策略[J].东西南北:教育,2017,78(6):162-162.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作文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1-018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归根结底如何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可见,作文教学中着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有饥饿感”“有食欲”,乐于表达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上自己二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新理念下农村小学的快乐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乐读好记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桂林山水》这一课后,就让学生以写熟悉的景物作好铺垫。 2、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积累。为了让学生能多读书,读好书,我班成立了小小读书角,学生自己所拥有的课外读物都捐献出来,成了班内所有同学的公共读物,让学生尽可能涉猎多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到学校图书室借书,到阅览室看报刊杂志等,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早读午读时间和一周专门用一两节课让学生静心读书,建立了诵读课程、名著课程、浏览课程三级阅读课程体系:诵读课程即古诗词、中国文化经典、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名著课程即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名著,如《安徒生童话故事》、《西游记》等;浏览课程即对时事新闻、报刊杂志的阅读。这样一股浓厚的读书氛围就逐步形成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把好的词、句、段抄写下来,通过写读书笔记扩大知识面,从中获取并積累作文材料。学生有作文材料就不怕写作文了。3、通过写日记来积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而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人们常说:“最好的记忆不如烂笔头”。通过写日记,学生就可以把平时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比如:每组织学生听法制教育课、感恩励志课,看一场电影,参观访问,每搞完一次大扫除等,都可以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这也为以后的作文积累更多更现实的材料。
二、注重学生的情感——学写真话
叶圣陶先生说:“要敢言天下真,这也是做人的根本。”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激发自己的情感,从而产生一种学写真话的冲动和激情,即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创造新形象的美好愿望。我一向要求学生说心里话,抒真情。在我们班有些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远离父母的关爱,花钱大手大脚,不懂得回报父母亲人的恩情,以自我为中心,后来我组织学生举行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课,通过让学生举例子,讲故事,朗诵感恩的诗歌等,最后在《感恩的心》这首耐人寻味的歌曲中,那些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被深深地触动了,他们深刻体会到自己今天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其中包涵了父母亲含辛茹苦的爱,包涵了老师殷切的爱以及所有关心我们成长的人点点滴滴的爱,让学生从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在作文《学会感恩》中学生写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
在一次毕业班的作文训练中,我班的黄静云同学就写出了《老师,我想对您说》这一针对性很强的习作,大胆地指出了我上课时存在的一些缺点和同学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学生大胆地讲了真话,这不正是我们当教师所期望的教育目的吗?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让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认真修改作文,使学生在评议中获得启发,学会修改别人和自己的作文。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的方法,在选词、用词、表达、分析、比较等一系列修改活动中,不知不觉就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消除了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评改作文的活动中。学期初,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把班里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4—5个人,由小组成员推选本小组组长。在小组合作修改作文时,由各组组长组织本组讨论修改意见,再派代表回答本组修改意见,让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修改作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激发他们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后来到高年级慢慢地改变方式,让学生以合作修改为基础,逐步转变为独立自主地进行作文评改。方法是:先提出本次作文修改训练的重点,再将学生的作文发下去,让学生修改别人的作文。然后要求学生至少通读两遍文章,以记叙文为例,初读文章,修改文中字、词、句、标点。再读文章,归纳主要内容。三读文章,指出文章的优点与不足,最后给作文写评语、评分。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看别人的文章,既可以看到对方的优点与不足,又能在指出来的同时回想自己的文章,明悟自己的文章有哪些优点与不足了。课后把写得好的作文放在读书角里展示,让全班同学欣赏好的作品,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评改的积极性。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让每一个学生从“怕写”变为“乐写”,不断调动农村小学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刘波:农村学生知识储备的现状之读书习惯的养成[J].新课程(上).2013(08).
[2]马鹤翔,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研究策略[J].东西南北:教育,2017,78(6):16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