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课堂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jnj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学校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新兴基础课程,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正逐步更新人们的教育理念。当前,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已经从技能训练转变为信息素养的培养,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工作,结合两年来新课程的改革工作,本人认为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定位学科理念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把“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作为课程的第一理念,强调“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同时,在新课程目标中,又具体地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描述了信息素养的具体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以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为主线,以提出问题为探究的起点,通过信息的获取与管理、问题的讨论与解决、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以及成果的交流与评价的主题活动,发展学生信息问题的解决能力。在此过程中,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一方面通过“确定问题、决定策略、搜索获取、加工利用、集成展示和交流评价”的活动过程,使学生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感知信息、走进信息和探索信息”的多层次循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信息能力,也带动了其决策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改革教学模式,适应新课程标准
  新课标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提出了几点原则性的建议: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从解决问题出发,让学生亲自处理信息、开展交流和相互合作的过程;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特别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技术革新等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善于将各种方法、策略和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大量实践表明,“任务驱动”、“问题解决”都是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或教学模式,但其有效性是有条件的,不能滥用。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要注意“任务”、“问题”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不要简单重复,以免造成学生的厌烦心理和学习时间的不合理分配乃至浪费。
  对于《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它是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呈现学生内容。“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内容分散到各章节中,与具体内容的学习紧密结合,这样效果较好。在教学中,大致可将教材分为两部分:一是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阶段,我们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或“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二是作品设计阶段,我们主要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自主学习模式。
  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学会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觉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更应该如此。计算机应用软件都有其特有和强大的功能,不同的组合有不同的结果,有时甚至是不经意的一个操作产生了一些特别的让人惊喜效果,教师上课时不可能一一填鸭式的告诉学生该软件有哪些功能,实现哪些效果。所以我们在上课时应该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操作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鼓励学生去做一些新的尝试。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与自己的判断、体验、创造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他自己真正掌握的东西。同时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师的主导性。教师的主导性也非常重要,离开教师目标明确的引导,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就容易失去方向,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还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
  四、教学要理性回归生活,在活动中培养信息素养
  在教学中充分挖掘信息技术课程的内涵,教学内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活、学习及各项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目前,互联网发展迅速,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的生活,广大学生也相应成了“网民”。网络世界除了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先进技术,同时也存在着色情、暴力、网络犯罪等负面内容。面对这一生活实际,如果教师还是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局限于课程、课本和学校的做法,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的必然联系,是不完整的。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展开,学生一方面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保护等社会活动日益增多,另一方面,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与社区、社会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学生的社会生活面临着重要新建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方面要求教师教给学生一定的网络知识和技能,开展网络活动,在锻炼学生的同时有效的达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学生谈心交流,共同探讨,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聊天等形式,解决一些平时难于解决的问题。网络教育这一形式,因其新颖,又贴近学生心理,很受欢迎,从而发挥特殊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契机,它给我们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舞台。新课程结构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才刚刚开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及时总结经验走出误区,培养具有信息技术的整体运用能力、整体素质合格的人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其他文献
有人说: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经史子集……可见,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也能体会到这种诗意并被它深深吸引呢?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其中导语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起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上课铃响,学生仍沉浸在课间的欢乐中。如果老师一上课就一成不变地“今天我们学习新
期刊
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所施行的是传统的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单纯地教,学生被动地听,教师很少顾及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课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下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没有足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学习成了学生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教师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对学生采取激烈的方式,有的甚至还发生肢体冲突。因此,推进素质教育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期刊
当前,我国大多数省份正在进行高中新课程改革,根据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高中新课程的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层次构成,新课程包括必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三种模块,并形成了以学科类课程为主、活动类课程为辅的课程结构体系,实现有层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及灵活的、选择性强的课程组合,采用学分制形式是对在校学生的学业及成长过程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学分制管理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是必然的产物。高中学分制
期刊
在一次学校青年教师课堂基本功展示活动中,两名教师分别在两个班上了同一节《用字母表示数》,由于师生在猜年龄对话中,设计不同,采用的策略不同,导致两种极其不同的课堂效果。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  案例一:  ……  师:说得好!你精彩的回答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让老师记住你。你今年几岁了?(板书:小雨的年龄11岁)  师:想不想知道老师今年多大了?你们猜猜看。  师
期刊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取得最大的学习效益。课堂教学所取得的效果怎么样,不在于教师教授的内容、方法怎么样,而在于学生是否学会了新的知识,是否提高了思维能力,是否学会了学习。学生成长是检验教师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标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益的中心任务。只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
期刊
课堂是学生求知和成长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信息、交流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基本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深对科学技术的认识,激发对科学的探知兴趣,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念。教师借助课堂教学巧妙引导学生对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尤为重要。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当代信息论认为,教学的根本任务是
期刊
在这里,本人要谈谈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问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要加强,不然再好的教师、再有水平,学生不与教师积极地配合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善于思考,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强,不能够举一反三,不能够理解地消化教师的教学内容,努力提高自身的技能,那也是白搭。同时,作为教师要思考,即如何使自己的教学更加适应每一个同学的特点,从而使每位同学的特长得到更充分地发挥,这就是因材
期刊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高中数学本身的特点(知识性、逻辑性、抽象性、应用性)以及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的跨度较大,使学生普遍感到高中数学难学,进而产生畏惧心理,甚至厌学。所以高中数学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快乐感,使他们克服畏惧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声音,塑造音乐形象,抒发情感,并以此感染听众、教育听众,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强调感受和体验,在感受和体验中引起情感共鸣、孕育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音乐教育“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提升人的艺术修养。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音
期刊
1定义及引理  定义1.1若集合A是由集合B和C中所有不同的元素组成,则称集合A是集合B和C的对称差,记作“”。用|A|表示集合A中的元素个数。  集合A={1,2,3........n},u,v为集合A的r元素子集,A的补集记作.设G=(V,E)是个连通图,V(G)和E(G)分别表示图G的点集和边集,|V(G)|表示图的阶数。  定义1.2图G的最大亏格记为,是指所有可2-胞腔嵌入的定向曲面的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