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一把钥匙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yu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知道,在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若能授之以渔,即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技能,那么教师的劳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我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积极朝这方面努力,探究好的教法,以便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在新课改浪潮的冲击下,我积累了一点经验,望能与教学同仁共勉,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流程中,对课文内容的解读应采用——背、扶、放组合法。背。是背着学生过桥的过程,教师的角色是传道者;扶,是教师扶着学生过桥的过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放,是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过桥的过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是新课标要求下的产物,也是突出学生主动性的一种教法。我们应常使用它,让语文教学轻松起来。
  在现代文的教学中,我们若使用这把钥匙,教学流程会为之缩短,学生的创造性能得以发挥,课堂上就能看到智慧的火花,能听到欢声笑语,能有意外的收获。学习记叙文时,教者总不断强调记叙的六要素,也就是关于记叙文的有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这就是背的过程,与学生一起欣赏记叙的文章时便是扶的过程,学生能进行记叙文的阅读并且能写记叙文了,那就是放的过程。对于说明文与议论文的教学我们都是这样处理的,可具体到一篇文章时,我们也应这样从大处着限,为学生架桥铺路。我就有了这方面的快乐,如上朱自清的《春》时我首先背着学生越过《春草图》这座桥,即给学生示范讲了这幅画的欣赏技巧,作者抓住了春草的特点,描绘了春草生长的情态、质地、颜色、范围、长势、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快乐,突出了春草的美丽、可人。我们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一抓住了景物的特征进行描绘,二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三调动了视觉、触觉等感官进行描写,最重要的是作者细致观察事物和热爱事物的情感,这里教师的角色就是传遭者,背着未知的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让学生熟悉过桥的路子。对第二幅图的欣赏,我转换了自己的角色,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设计了问题,让他们从特征、顺序、语言、感情上进行欣赏,师生共同活动,弄不懂的内容,教师点拨,师生共同穿过《春花图》这座桥,后三幅画的欣赏,我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我将全班分成三个小组,每组解读一段,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然后讨论、归纳,最后由每小组的代表讲清对此内容欣赏的体会,激起了大家的共鸣,课堂上掌声四起。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本是教学的难点,由于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解决,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得到他们大力配合,结果教学用的时间最短、效果最好,看来我们应授之以渔,相信学生的能力,正确使用这把钥匙,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习童话《小溪流的歌》时,也应采用这种方法,因文章篇幅较长,结构相似,对内容的欣赏,我只向学生讲了小溪流的歌声特点、表现的力量和遇到的劝阻者,小溪流成长为小河、大江时的解读,师生共同完成了填表题的任务,最后成长为波涛汹涌的大海,这部分的内容。由学生自己讨论、归纳,遇到疑难。小组不能解决,我给以点拨。由于灵活使用了这把钥匙。教学的重点突出,难点也得到了突破。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效果就不用说了。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对于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诗篇,若恰当使用这把钥匙,更能增添课堂的诗情画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相象力,他们解读诗歌的能力得以提高并快速见效。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我首先背着学生穿过意象这座桥,即向学生解释了意象的内涵,它是一种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创设意象就是借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其上加以表达的写作手法。在这首诗里,作者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上,使抽象的感情可知可感,具体形象。我以第一节为例,具体感知意象的创设效果。讲述了邮票如何表现了乡愁——邮票让人联想到通信。在外求学,思念母亲。点点滴滴的眷恋之情,凝聚在这方不盈寸的小小邮票上。邮票虽小,可蕴涵着多少情感啊!由于我的牵引与激发,学生对于船票、坟墓的解读很快完成,这完全出乎我的预料,他们的理解十分深刻,一张船票,虽然窄窄的。却凝结着对新婚妻子的不尽相思;一方坟墓,虽是矮矮的,却将慈母与“我”天人相隔,其间无限的酸楚,谁能体会?诗情层层递进,师生共同解读最后一节:一湾海峡,虽是浅浅,却将台湾与太陆分隔多年,可这又怎能割断炎黄子孙对故土的绵绵思念呢?这种解读方法,师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何乐而不为呢?另外,《回延安》、《黎明的通知》等诗都可运用此方法帮助解读。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放”的过程中会渐渐增强,不信,你们试试看,相信同仁们有收获。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机智巧妙的使用这把钥匙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减轻教师的负担,增强学生学习文言的能力,是互利互惠的教学法。如:《口技》一文的学习,因文中主要写了口技人表演的三个场面:一是一家人由睡到醒的过程,二是这家人由醒到睡的情景,三是附近一家人由失火到救火的场景,结构比较相似,文章在技巧上都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由于文章的重点在最后一段,我将第二个场面放手由学生自己解读,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于是一鼓作气地欣赏完最后一段,我参加学生学习小组讨论。适当点拨,最后归纳,完全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伙伴,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放心,这把钥匙帮了我的大忙。对于《木兰诗》的教学,根据全文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师完全可以采用这把钥匙,对这篇课文进行欣赏,不要越俎代庖,替学生办好一切,代作者言论一切,留给学生的廖廖无几。结果,教师讲得累,学生昏昏睡。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吧!请广大教师多多运用这把钥匙!
  另外,教师在使用这种教法时,有个重要的前提,首先教师应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解放自己,解放课堂,懈放学生,课堂上时时提醒自己。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应巧妙转换自己的角色,给自己正确定位,教师应先为师者,再是组织者,最后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其次,应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若没有和谐的课堂,这是一把生锈的钥匙,无用!这种教法已摒弃了过去教师“一言谈”的做法,但我们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要特别注意“放”的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能放任他们,要让学生有的放矢,学有收获。同时,这种教法常适宜课文结构是并列式的文章,不能滥用。这种教法如同省力的杠杆,愿它能成为教师的好帮手。
  总之,语文教学时,教师切忌越俎代庖,成为学生的保姆,要让点空间给学生,要留点时间给学生,要让学生多方吸取知识营养,要相信学生能长出知识的双翼,我们教者要做的是交给学生一把把知识的钥匙并帮扶他们越过一座座知识之桥,最终能自由地翱翔在知识的殿堂里。
其他文献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阅读不是消极被动的,他们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我在阅读
期刊
传统的作文批改老师成了主体,“精批细改”使教师陷入作文批改的“苦海”,而学生则对“满纸红”从心生厌倦到漠视,事倍功半,不利于加强作文训练。  《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和交流”栏目中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周先慎先生也说:“改文章不只是老师的事,首先是学生的事。”事实上作文过程的本身就是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使用着
期刊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把学生置于运用语言的环境中去感知、理解,并在模拟环境中进行交际,对知识的掌握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验心理学家赫瑞特拉(Treicher)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
期刊
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常感叹:现在的小学生真的不容易!不仅要学习学校里的种种课程,还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到外面“充电”,生怕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是,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们无论从心理还是从生理上都决定了他们的精力十分有限,那么,怎样才能让数学知识及数学思想在这十分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分的一杯羹呢?我想那就应该向每一堂课要质量,向每一个40分钟要实效。  怎样才能向40分钟要质量呢?  一节课绝不仅仅是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数学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中学数学新教材走进了中学课堂,在理念、体系、形式和内容等方面,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都有了巨大的转变,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宗旨。给广大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我校使用北师大版新教材已有四年,在使用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困惑,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期刊
数学对象在脚本中有着越来越普遍的运用,不仅在画线问题上必须用到这些函数,在一些比较普遍的物体绕圆形或者椭圆旋转的问题中也广泛用到数学对象。因为旋转问题已经成为实现效果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作为一门编程语言,进行数学计算是必不可少的。在数学计算中经常会使用到数学函数,如取绝对值、开方、取整,求三角函数值等,还有一种重要的函数是随机函数。本文将所有这些与数学有关的方法、常数、三角函数以及随机数都集中到一个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长期以来,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传统的数学教学枯燥、抽象、远离生活。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兴趣慢慢消失,甚至“谈数色变”,这成了数学教学中的普遍问题。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供了新的契机。  下面,本人就如何结合新课改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与学生平等交流中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新课改要求我
期刊
文学被称为“语言的艺术”,而文学作品中的譬喻。则堪称是“语肓艺术中的艺术”。而对于譬喻的巧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没人能如钱钟书先生一样创制出如此令人日不暇接的妙喻来。并且,钱钟书先生除了在小说中巧妙运用譬喻外,还发表了许多以“比喻”为标目的学术著作。这里,笔者结合钱钟书先生的一些学术著作就钱先生《围城》中的比喻艺术作一些浅略的分析。  譬喻又称比喻。是文学语言运用中一种基本的修辞手
期刊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教师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上来。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更应强化能力的训练和学法的指导。而数学学科具有极强的学科特点,教学不能单纯告诉学生命题结论,而是要让学生尽量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为实现
期刊
生动的教学-隋境的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材的编写,克服了过去繁、难、偏、旧的弊端,全面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社会的发展需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的教学情境才是有效的呢?不妨尝试一下几点:    1.创设问题情境,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