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实践

来源 :大众科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99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基础数理知识的渗透,同时应当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促进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发展。因此,如何采用有效形式,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成为教师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就笔者的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一系列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实践思维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头脑中的结构,而这种结构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中的规律,探索数学知识认知的原理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标准当中也指出,教师在教学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情况,因此,在开展数学知识的讲解工作中,教师也应当通过多样化的思维训练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教材当中符号化、抽象化的内容,从而建立学生的逻辑思维、实践思维等能力。
  一、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确定的、条理清晰的思维能力,也是具有明确数学学科特色的思维能力。而问题是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教学方式,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也借助问题的形式,促进课堂探究情境的创建,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逐步深化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而在开展数学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层级化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基于表象的问题认识到背后的数理内容,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当中的逻辑性,逐步建立逻辑思维结构。
  例如,从教材当中的内容安排我们可以看出,“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等是《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基于上述内容,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向学生提出“相反数的概念是什么?”“绝对值的概念是什么?”“一对相反的数,它们的绝对值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呢?”等具有层级性的问题,让学生在依次解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性,从而建立逻辑思维结构。
  顯而易见,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层级问题的提出,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基础数学知识的认知质量,同时可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实现逻辑思维结构的发展。
  二、形象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需要教师从抽象知识具象化的方向入手,在数学教材当中所安排的数学知识大多是抽象的符号和数字,这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可以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变革数学知识的表现形式,使得学生在直观、逼真的课堂环境当中,将原本抽象的内容与直观的画面相联系,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效果,促进思维的转变,实现形象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同时实现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就可以利用媒体手段,来丰富课堂的数学资源。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先使用多媒体当中的影音功能,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生活中存在的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之后,教师使用图文并行的形式,借助二维图画,向学生解说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不同位置关系,让学生在直观的形式中,深化对《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中内容的认知。
  不难看出,在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应用现代媒体,促进课堂直观情境的生成,从而为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使得学生在融入情境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实践思维能力
  系统数学学科中知识的最初来源是生活,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化认知的重要途径也是将数学知识应用在实际问题的解答中,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中,教师也应当注重将生活当中的内容引入课堂之中,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进一步深化对数学学科中理论基础的认识,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以数学思维出发,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学生实践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中,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问题的提出,促进学生实践思维的发展。在课堂中,教师向学生提出“某船顺水速度是每个小时17千米,逆水航行的速度是每个小时10千米,那么这只船在静水当中的速度是多少呢?水流的速度是多少呢?”等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知识完成解答,使得学生在实践应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间的关联,从而建立实践思维。
  总而言之,在开展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现阶段学习数学基础知识,以及未来的发展中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从目前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仍然没有一个健全的体系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因此,在之后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中,我们应当继续创新教学的方式,不断探索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方法,从而健全教学的体系,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绪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178-179.
  [2]马建华.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47.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现阶段数学课堂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已经在传统的课堂形式上做出了改变,使其更加符合当前课程教育理念的要求,同时,数学教师也积极与同行进行共同探讨,研究进行数学知识高水平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从而不断解决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让数学课堂真正地成为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园地。本文就笔者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出发,提出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以期能够为其他数
期刊
摘 要: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内容工作就是帮助后进生实现进步,这不仅是工作的要求,更是以人文本的思想体现.本文以下就从后进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后进生;原因分析;转化策略  素质教育要求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后进生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而且后进生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关注和帮助,他们会对自身和周围环境都容易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我们要探究后进生产生的背后原因并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水准、培养学生化学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化学教师进行教学探索的主要内容,高中化学教师要立足于高中阶段的化学课堂教学实际,积极的对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和探索,进一步的对教学流程进行优化设计,全面的掌握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助力学生化学综合学习能力和未来的全面发展。本文将就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提出笔者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
期刊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存在着不同,在英语知识的吸收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师应转换单一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实施差异化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因材施教的理念下进行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实践入手,探索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分层教学法;应用途径  当前,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逐渐改进了教学方法,希望
期刊
摘 要:在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小学语文不只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还是小学生和其他人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对其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创新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明确提出,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是語文教师必须面对的教学任务。但一每个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与创新也就不同。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使其功能和性能得到了优化。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教学当中,有利于教师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方法的限制,发展信息化教学体系。在此背景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确保教学质量和效率,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对此,本文对信息化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建议,以期为相关学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
期刊
摘 要:小学科学是一门培养小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学科,良好的科学课堂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相应科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小学科学教师应重视起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并在教学中积极创新,勇于探索,不断的优化和改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效的提升科学学科课堂教学的形象性与趣味性,促进小学生更为高效的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技能。  关键词:小学科学 高效课堂 有效构建  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国的教育体系逐渐完善,总体教学水平随之逐步提升,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也不断提升。由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能力发展要求的提升,过去的地理教学方法已经很难实现对学生需求的有效满足,也不再适合如今的教学发展模式。所以教师要能结合教学的实际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进行改变。本文从三个方向出发,对教师的教学改进方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有效性
期刊
摘 要: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通过发散性思维来极力开发学生的大脑和认知能力,让学生对数学课堂中所存在的一些抽象性理论简单化和层次化。思维导图具有激发个人社交能力、精神认知能力、语言交际能力、身体记忆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将之运用在小学数学复习课堂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率,满足复习提升的目的。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复习课;策略探究  思维
期刊
摘 要:所谓“社会性发展”,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当代幼儿的生活环境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变化,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较少,有时又会受到家长的过分保护,这些都会导致他们的社交行为出现偏差,产生胆小或攻击性过强等各种问题。对此,幼儿教师应该承担起责任,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促进幼儿社会性的正常发展。本文主要从角色游戏、户外活动和混龄课程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