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兼具李日知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ove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唐代的宰相里,李日知素以心软著称,有一件事颇为有名。
  他的一名下属虽然担任着小主管,但做事丢三落四,马马虎虎。有一次,竟然把李日知亲口交代的重要任务也忘记了,拖了三天都没有处理。平时不爱生气的李日知也生气了,他早就想整治一下衙门里的懒散作风了,这正好是一个反面教材。他叫人拿来板子,剥了那个主管的衣服,把所有的令史都喊来,准备当众打他的板子。正要行刑的时候,李日知忽然又改变了主意,他上前扶起主管,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本要打你一顿板子,又担心天下人说你这家伙真行,能把李日知惹火,连李日知都打你。人家就不拿你当人了,你老婆孩子也不尊重你了。”大家听了这番话,都叹服不已,觉得再犯错误自己都不好意思面对李大人。
  李日知的心肠柔软是天生的性格,可你若把这种柔软当作一种软弱,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武则天天授年间,李日知在刑部任职司刑丞。那个时候法律很严酷,官员们都以狠为能,办起案子来没有最狠,只有更狠。李日知却一如既往地宽和,在他的手上,从没有胡乱定案,随意冤枉人。他曾经复核过一个案件,免除了嫌犯的死罪,结果上报到大理寺卿胡元礼那里,立刻被驳了回来。谁知李日知在进一步审核后,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更改判决。案子在两人之间往来再三,谁都不肯退步。
  胡元礼大怒,毕竟他是李日知的上级,并且有皇帝的旨意作后盾,于是派大理寺的长史对李日知说:“只要我胡元礼在,这个人就别想活。”李日知淡淡地对来人说: “也请你转告胡大人,只要有我李日知在,这个人就判不了死刑!”两人僵持不下,只能将两份判决一起上报,由皇帝定夺,武则天此时也冷静下来,不肯屈服的李日知笑到了最后。
  这件事让人们对李日知有了新的认识,原来他不只有柔软的一面,他还可以很强硬,不管面对的是上级领导,还是皇亲国戚。后来发生的事,更见证了他的这一点。
  唐睿宗时,安乐公主大兴土木,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新府邸。建成之后,太上皇中宗带着睿宗和文武大臣一起前往祝贺。宴会上,中宗让大家写诗文以纪念这桩盛事。群臣自能领会太上皇的心思,都搜肠刮肚,使出浑身解数,极尽赞美之辞。在一片谄媚大战中,李日知也献上了自己的诗文,不同的是,他的诗没有皆大欢喜的颂扬,有的只是充满忧思的劝诫。他在结尾处写道:“所愿暂思居者逸,莫使时称作者劳。”意思说,希望大家想想自己的安逸,不要忘记了这些都是百姓辛苦劳作的所得啊!
  很显然,李日知为欢乐的宴会增添了一丝不和谐的声音,许多人听到后都冒出了冷汗。安乐公主虽然有美艳的外表,但并不是一个温柔的小佳人,她的野心可与太平公主相比,曾要求中宗封她为“皇太女”,理想就是做女皇;她的手段不比武则天软,父亲中宗没有满足她的欲望,她竟然痛下杀手。这么一个人,谁敢得罪?李日知可谓不识时务,连睿宗皇帝对他这位姑姑都畏惧三分,事后他也曾抹着汗对李日知说:“虽朕亦不敢谏,非公挺直,何能尔?”即使是我也不敢加以劝谏,不是你的正直,怎么能做到呢?
  是啊,一个小小的臣属,怎么敢随便得罪权势呢?难道不怕混丢了饭碗,弄没了乌纱吗?李日知还真的不怕,不仅不怕丢,甚至还主动放弃了。
  先天元年,从宰相位置下来,身为刑部尚书的李日知以年龄大、身体差为由向唐玄宗打起了辞职报告,请求告老还乡。玄宗再三挽留,无奈李日知情辞恳切,去意已决,只得批准了他的请求,并赐他良田百亩、黄金万两,但被李日知全部谢绝了。
  辞职获准,李日知一回到家里,就命家人收拾东西,腾出官宅,迁居乡下。他的妻子听了,大吃一惊,急切地问道:“咱们没有什么家产了,兄弟或者孩子没有得到官职,为什么突然辞职了呢?”他回答说:“作为一个书生,到了这种程度,已经是极限了。人都是贪得无厌的,如果任凭自己的贪欲发展,就没有休止的一天了。”回到田园之中,李日知不置产业,在自得其乐中,平安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旅程。
其他文献
有言道:母亲是苦吟的诗人,孩子是她最精彩的一首诗。亦有人说:母爱是人间的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和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而这或许是我名字的由来,她说:心之所系,情之所牵。便是如此,我是她一生的牵挂,她是我永远的依靠。  也许是因为我的全力仰视,造就了她的伟岸。小时候,她是我崇拜的对象,她的手似乎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小到纸花,大到衣服,样样都会。如今,我却将我的秘密妥善地交给日记本来保管,不
期刊
很多年后,我没有留下一张照片,没有留下一句祝福的话,甚至没有一件纪念品,但我还是能够清晰地想起:在景德镇的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灼烧的痛感;交错在荒草里的铁轨;几个人围起来都不能抱住的粗大樟树;还有一张张幻影般的青春脸庞,凛冽地擦肩而过。  这些离我过去许久的时光,恍然会觉得若是以其他的形式铭记,就有点不真实,那些记忆就好像对自己不那么重要了。相反,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慢慢留在你心上的东西,才是真正
期刊
前些日子,帮学校小垃圾街的山东大妈卖了几天的杂粮饼。每天傍晚,都有一对父子过来买饼。两个人,一个饼加肠。每次,看我准备要装袋了,父亲就会说:“切成两份,香肠都放在一份里。”然后,接过饼,把没加香肠的那份套在后座儿子的手腕上,把加了香肠的放在儿子手里,说:“趁热吃哩,还饿,再吃那份。”  其实,这件事很小,或许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遇到过,无非就是父母把好的东西留给儿女吃,自己选择吃剩下的。但这一幕给站在
期刊
有一天放学坐公交车回家,在我前面上车的是个年轻的上班族,拿卡在感应处刷了好几下都没反应,看样子有点着急,于是瞄了一眼司机,用嘴巴叫一声:滴!然后,年轻人埋着头,快速走向车尾……谁知司机大哥按捺不住了,一手抓着年轻人的衣角吼道:“小子!这已经不再是两块钱的事了!你这是在侮辱我的智商你知不知道?”
期刊
人会颓废消沉,会失去斗志,大概是因为迷茫。迷茫是一种不太好描述的感觉,有时候是短时间的恍惚,有时候是长时间的麻木,泡在日复一日的茫然中不知所措。  如果上网搜索迷茫,你会找到许许多多奇形怪状的迷茫,仿佛这个世界光有迷茫就能充得满满当当。学生因为学习、未来迷茫,毕业的大学生因为找工作而迷茫,家庭主妇因为要不要去工作而迷茫……各种各样的问题,令人眼花缭乱,甚至让人啼笑皆非。  因为担心他因为迷茫而失去
期刊
十几岁的年纪,总有太多无处安放的青春。心里明明装满天蓝海阔的梦想,却穿梭在局促逼仄的生活中。那些怏要溢出瓶口的烦躁与不安,那些时时刻刻都在缠绕盘旋的忧愁与伤感,仿佛坚硬如磐石,堵在我们将要穿过或者想要穿过的每一个路口。可是,年轻的脚步哪有那么容易被束缚?就算暂时越不过现实的高槛,至少还有想象的翅膀。  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铺天盖地而来,被写在签名档里,被镶进自己对自己的承诺和愿望里。不
期刊
提示:方励,四川成都人,年过六旬。学过地球物理,干过深海打捞,做过电影制片,2002年辽宁大连“5·7”空难黑盒子打捞者,《安阳婴儿》《颐和园》《观音山》《二次曝光》以及《后会无期》等电影制片人。白天干科技,晚上干电影,贪玩到舍不得睡,活出了两倍的人生。  我简单跟大家说一下我的经历吧。17岁我就被下放了,在贵州山里边打了一年隧道修了一年桥,然后19岁进工厂,20岁北漂当蓝领工人,1978年考上大
期刊
毕业论文写完了,答辩也结束了,我终于过上了从前梦寐以求的不为论文也不为考试而读书的日子:在图书馆的书架间晃悠穿梭,单凭兴趣为一些古怪有趣的书名停留,而非刻意去寻找老师或课本推荐的书单。读小说,终于不用神经过敏似的只挑选世界名著;读诗,终于不用为“这个诗人课本上提过吗”“考试会考吗”之类的细节斤斤计较;甚至可以到文学以外的区域,抽一本油画集、壁画史或者素食主义专著,半知半解地随便翻翻。碰上一本村上春
期刊
有电视台做了一个节目,测量冲水温度对蜂蜜的影响。他们用不同温度的水去冲蜂蜜,然后测量蜂蜜的“酶值”,发现高温的水会让酶值大大降低,最后得出结论——“冲蜂蜜不能用65℃度以上的水,否则会降低营养价值”。节目还采访了专家,专家宣称:蜂蜜中主要的营养物质就是酶,如果用开水冲调,酶会失去活性,于是就失去了“营养价值”。  有专家的“科学解释”有专业机构的检测数据,结论还符合蜂蜜爱好者的预期,毫不意外得到了
期刊
我每周三的傍晚坐校车去台北,总能碰到一个拄着拐杖、笑脸盈盈的老太太。起初的时候,我并未注意到她,只是看着她在工读生的搀扶下缓缓而来,然后在树荫下静静地等着车来,眉里眼梢全是笑意。偶然一次,我出门早了些,排在了靠前的位置,远远地看她和身边搀扶她的小姑娘打趣地说着什么,两人都笑得很开心。  她走近,我照例是后退了几步,给她腾出树荫下的位置。她微微颔酋致谢,转而挥了挥手,站在了我的后面。这本就是个注重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