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大力开展经济化建设,加快了我国经济化建设。在大力倡导城市化建设地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城中村就是社会和谐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问题,这是直接影响城市美观度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政府、开发商重视的问题,当前如何有效解决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了限制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是基于对城中村的历史、城中村的改革问题以及共生思想几个方面,从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改造计划。
关键词:城中村;共生思想;记忆空间;简介;困难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倡导城市化建设,为进行城市化建设就需要使用大量的地基。在进行建设时,田地地基相对于拆除农村房屋进行建设具有花费资金少、简单方便的特点,因而城市管理者与建设者只着眼于一时的利益,大力购买田地进行建设,而忽视了附近农村遗留下来会给后期发展带来的隐患。在进行建设时,购买越来越多的农村用地进行建设,最后造成城市包围农村的情况出现,导致出现城中村这一独特的景观出现。
一、城中村以及记忆空间的简介
(一)我国城中村的发展
城中村即是指在长期发展中出现城市包围农村的情况,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加深,城市中越来越少田园的休憩,而农村却具有独特的休憩,但我国城中村在发展时却不能发挥出其独有的优势成为城市中的一抹绿色,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丝幸福感。[1]这是由于我国城中村出现了错误的发展,加之当前城中村发展是钻着法律的空子,我國法律规定农民只具有房屋土地的使用权而却未进行明文规定是否具有改造权,因此城中村建设面临着被拆除的危险。因此城中村在进行发展时,往往建设都只顾及建设的总面积而却忽视了建设的质量,导致整体建设呈现低质量高面积。再加上城中村建设属于非法建设是不受国家保护的建设,因而国家不会提供基建、市政服务等,久而久之城中村逐渐呈现低质量、脏乱差等情况。在城市发展时,城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而促使了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情况出现,因为农民工会选择城中村价格低廉的地方进行租住,城中村也由于上世纪部分人民意识思维不高在看待城中村时往往呈现有色眼镜进行看待,逐渐使人们对城中村形成不好的印象。
(二)城中村记忆空间的含义
记忆空间(memory space)也被俗称为“记忆之场”,是由当代学者皮埃尔.诺拉提出的,它适用于阐述一个集体的记忆,也可以被表述为一个地方一段时间的记忆,他表述的范围很大,可以与时间有关同时也可以与空间相挂钩。记忆之场的可以简单理解为记忆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在著作《记忆之场》导言中,诺拉指出历史与记忆之间的差异,记忆是带有主观色彩的,是个体在经历或间接接受事物,进行的较为全面的分析而得出的结果,而历史相较于记忆则主观因素较小,一般是由专家人士在完全了解事务的来龙去脉后,对这个历史进行正确的阐述,因而记忆与实际是有一定的差异的。[2]在记忆空间研究时,由记忆空间名字分析可以得出,记忆空间是对记忆进行研究,是根据人们的真实体验对历史进行阐述,主要是侧重于对记忆空间中所包含的物质的价值以及记忆的内涵进行论述。例如:在陕西延安红色根据地中保留着大量的伟人故居,为人们展示,是为了让人们缅怀伟人,同时也可以促进人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伟人们的伟大情怀,促进人们坚定信念坚持为国家繁荣昌盛而努力。
二、城中村改善面临的困难
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城中村的原始住户在城中村经营起自己的“农业”,发现了经营城中村可以获取很大的利润,是一笔很大的收入,这也直接使城中村拆迁的难度不断增大:
(一)农民房屋拆迁改建难
时间的更迭,城中村原始的住户在开始只是想制造一些低廉的房屋等待拆迁工程的开始而赚取更大的利润,然而由于当时拆迁房屋需要投入的花费远远高于购买田地进行建设的花费,越来越多的低质房屋被建造,房屋被闲置。这时大量的农民村进城务工需要房屋,城中村房屋不仅离城近,并且价格低廉,这是很多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到达城中村进行居住,这直接使城中村经营者获得了大笔收入,由于城中村居住人口不断增多,其中慢慢出现超市、饭店网吧等,使城中村中的经济体系逐渐变得复杂化。[3]城中村可以给很多人创造大量可持续的经济,这也直接使城中村的拆迁改建需要耗费的资金投入上升,进而导致城中村改建难以提上日程。
(二)城市人思想还尚未开放
城市中一部分人仍存在一定的地域歧视,用错误的眼光看待城中村问题,将城中村与贫民窟混为一谈,这是由于这部分人没有真正走进城中村,城中村只是由于没有有效的管理而出现的问题,城中村再进行建设时应该合理进行改建。城中村只是由于房屋建设受到某些政策影响而导致房屋建设质量上不去,加之由于城中村建设是非法建设国家并未对其进行市政建设,导致基础设备等建设不完全,进而呈现出环境差的现状。
三、共生思想的内容
共生思想简而言之就是互利共生,在生物方面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之间互相合作在一起生存,提升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近年来这一思想也逐渐被利用到了经济学、社会学、建筑学等方面。在对于城中村建设时也应该改正以往的思想认识,让城中村原始居民等待国家的拆迁思想,应该大力倡导城中村居民开展城中村建设或是与建筑商之间进行合作,实现建设的有效性,这样既可以有效解决城中村脏乱差问题,又可以使城中村居民获利,这即是一种双赢的做法。在进行倡导时还应该积极对城市居民的思想进行改善,改善城市居民的思想,促进城中村向城市中融合,使城中村逐渐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例如在2017年深圳双会的主会场便设立在城中村南投古镇的城中村中,这是一种发展的创举,实现了城中村走入社会的一大步。
图1.2017年南头古镇城中村会场分布
四、城中村未来发展终中记忆空间的合理利用
城中村记忆空间储存了两代人从农村不辞辛劳来到城市中奋斗的历史,因此城中村记忆空间是一代人努力奋斗的最好纪念,它既弘扬了上世纪农民来城市中务工不辞辛劳艰苦卓绝的精神,同时也可以从中感受到城市发展的变迁。积极进行城中村改善,可以将城中村建设成一个旅游景区,用于弘扬人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4]我国有很多美轮美奂的古代建筑都是出自于农民之手,因此农民的建筑技艺是不可否认的,当代这样的建筑格局究其原因是由于在建设时,规划者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导致的,因此将当前应该和城中村住户进行合理的沟通,将改善环境的建设权力交到他们手中,并积极提供市政建设等援助。当地住户看到这一发展前景定会积极进行改建工作,同时在改建时还可以修筑博物馆等基础设施用于纪念城中村在上世纪城市发展中起到的重要的作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中村问题并不是由于原始城中村居民单方面问题导致的,城中村问题是由于开发商、市政规划者错误的决策等方面导致的。因此在未来城中村改建时,应该使用共生的思想实现对城中村的改建。
参考文献
[1]郭湘闽,刘长涛.基于空间句法的城中村更新模式——以深圳市平山村为例[J].建筑学报,2013,(3):125-127.
[2]金俊,李东.城市空间形态的跳跃式重塑——宝鸡市东岭村城中村改造更新模式研究[J].华中建筑,2014,(10):270-272.
[3]吴智刚,周素红.城中村改造:政府、城市与村民利益的统一--以广州市文冲城中村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5,(2)356-357.
[4]黄胜胜,刘筱红.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的利益均衡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湖北省武汉市城中村改造为例[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5,(1):124-128.
(作者单位:深圳东部华侨城有限公司)
关键词:城中村;共生思想;记忆空间;简介;困难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倡导城市化建设,为进行城市化建设就需要使用大量的地基。在进行建设时,田地地基相对于拆除农村房屋进行建设具有花费资金少、简单方便的特点,因而城市管理者与建设者只着眼于一时的利益,大力购买田地进行建设,而忽视了附近农村遗留下来会给后期发展带来的隐患。在进行建设时,购买越来越多的农村用地进行建设,最后造成城市包围农村的情况出现,导致出现城中村这一独特的景观出现。
一、城中村以及记忆空间的简介
(一)我国城中村的发展
城中村即是指在长期发展中出现城市包围农村的情况,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加深,城市中越来越少田园的休憩,而农村却具有独特的休憩,但我国城中村在发展时却不能发挥出其独有的优势成为城市中的一抹绿色,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丝幸福感。[1]这是由于我国城中村出现了错误的发展,加之当前城中村发展是钻着法律的空子,我國法律规定农民只具有房屋土地的使用权而却未进行明文规定是否具有改造权,因此城中村建设面临着被拆除的危险。因此城中村在进行发展时,往往建设都只顾及建设的总面积而却忽视了建设的质量,导致整体建设呈现低质量高面积。再加上城中村建设属于非法建设是不受国家保护的建设,因而国家不会提供基建、市政服务等,久而久之城中村逐渐呈现低质量、脏乱差等情况。在城市发展时,城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而促使了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情况出现,因为农民工会选择城中村价格低廉的地方进行租住,城中村也由于上世纪部分人民意识思维不高在看待城中村时往往呈现有色眼镜进行看待,逐渐使人们对城中村形成不好的印象。
(二)城中村记忆空间的含义
记忆空间(memory space)也被俗称为“记忆之场”,是由当代学者皮埃尔.诺拉提出的,它适用于阐述一个集体的记忆,也可以被表述为一个地方一段时间的记忆,他表述的范围很大,可以与时间有关同时也可以与空间相挂钩。记忆之场的可以简单理解为记忆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在著作《记忆之场》导言中,诺拉指出历史与记忆之间的差异,记忆是带有主观色彩的,是个体在经历或间接接受事物,进行的较为全面的分析而得出的结果,而历史相较于记忆则主观因素较小,一般是由专家人士在完全了解事务的来龙去脉后,对这个历史进行正确的阐述,因而记忆与实际是有一定的差异的。[2]在记忆空间研究时,由记忆空间名字分析可以得出,记忆空间是对记忆进行研究,是根据人们的真实体验对历史进行阐述,主要是侧重于对记忆空间中所包含的物质的价值以及记忆的内涵进行论述。例如:在陕西延安红色根据地中保留着大量的伟人故居,为人们展示,是为了让人们缅怀伟人,同时也可以促进人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伟人们的伟大情怀,促进人们坚定信念坚持为国家繁荣昌盛而努力。
二、城中村改善面临的困难
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城中村的原始住户在城中村经营起自己的“农业”,发现了经营城中村可以获取很大的利润,是一笔很大的收入,这也直接使城中村拆迁的难度不断增大:
(一)农民房屋拆迁改建难
时间的更迭,城中村原始的住户在开始只是想制造一些低廉的房屋等待拆迁工程的开始而赚取更大的利润,然而由于当时拆迁房屋需要投入的花费远远高于购买田地进行建设的花费,越来越多的低质房屋被建造,房屋被闲置。这时大量的农民村进城务工需要房屋,城中村房屋不仅离城近,并且价格低廉,这是很多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到达城中村进行居住,这直接使城中村经营者获得了大笔收入,由于城中村居住人口不断增多,其中慢慢出现超市、饭店网吧等,使城中村中的经济体系逐渐变得复杂化。[3]城中村可以给很多人创造大量可持续的经济,这也直接使城中村的拆迁改建需要耗费的资金投入上升,进而导致城中村改建难以提上日程。
(二)城市人思想还尚未开放
城市中一部分人仍存在一定的地域歧视,用错误的眼光看待城中村问题,将城中村与贫民窟混为一谈,这是由于这部分人没有真正走进城中村,城中村只是由于没有有效的管理而出现的问题,城中村再进行建设时应该合理进行改建。城中村只是由于房屋建设受到某些政策影响而导致房屋建设质量上不去,加之由于城中村建设是非法建设国家并未对其进行市政建设,导致基础设备等建设不完全,进而呈现出环境差的现状。
三、共生思想的内容
共生思想简而言之就是互利共生,在生物方面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之间互相合作在一起生存,提升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近年来这一思想也逐渐被利用到了经济学、社会学、建筑学等方面。在对于城中村建设时也应该改正以往的思想认识,让城中村原始居民等待国家的拆迁思想,应该大力倡导城中村居民开展城中村建设或是与建筑商之间进行合作,实现建设的有效性,这样既可以有效解决城中村脏乱差问题,又可以使城中村居民获利,这即是一种双赢的做法。在进行倡导时还应该积极对城市居民的思想进行改善,改善城市居民的思想,促进城中村向城市中融合,使城中村逐渐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例如在2017年深圳双会的主会场便设立在城中村南投古镇的城中村中,这是一种发展的创举,实现了城中村走入社会的一大步。
图1.2017年南头古镇城中村会场分布
四、城中村未来发展终中记忆空间的合理利用
城中村记忆空间储存了两代人从农村不辞辛劳来到城市中奋斗的历史,因此城中村记忆空间是一代人努力奋斗的最好纪念,它既弘扬了上世纪农民来城市中务工不辞辛劳艰苦卓绝的精神,同时也可以从中感受到城市发展的变迁。积极进行城中村改善,可以将城中村建设成一个旅游景区,用于弘扬人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4]我国有很多美轮美奂的古代建筑都是出自于农民之手,因此农民的建筑技艺是不可否认的,当代这样的建筑格局究其原因是由于在建设时,规划者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导致的,因此将当前应该和城中村住户进行合理的沟通,将改善环境的建设权力交到他们手中,并积极提供市政建设等援助。当地住户看到这一发展前景定会积极进行改建工作,同时在改建时还可以修筑博物馆等基础设施用于纪念城中村在上世纪城市发展中起到的重要的作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中村问题并不是由于原始城中村居民单方面问题导致的,城中村问题是由于开发商、市政规划者错误的决策等方面导致的。因此在未来城中村改建时,应该使用共生的思想实现对城中村的改建。
参考文献
[1]郭湘闽,刘长涛.基于空间句法的城中村更新模式——以深圳市平山村为例[J].建筑学报,2013,(3):125-127.
[2]金俊,李东.城市空间形态的跳跃式重塑——宝鸡市东岭村城中村改造更新模式研究[J].华中建筑,2014,(10):270-272.
[3]吴智刚,周素红.城中村改造:政府、城市与村民利益的统一--以广州市文冲城中村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5,(2)356-357.
[4]黄胜胜,刘筱红.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的利益均衡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湖北省武汉市城中村改造为例[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5,(1):124-128.
(作者单位:深圳东部华侨城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