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古人喝什么酒?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qiang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春,“上山文化考古展”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展品中有一件彩陶壶尤其特别,研究人员在其中发现了糊化淀粉和低温发酵的痕迹,这表明9000多年前的中国古人已经会发酵大米制酒。我国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但中国古人喝的是什么酒呢?
上山文化彩陶壶是中国最古老的与酒有关的器具之一。

蘖酒和曲酒有啥不同?


  周朝《书经》记载:“若作酒醴(lǐ),尔惟曲蘖(niè)。”古代的酒可以分为蘖酒和曲酒。蘖就是发芽谷物。古人利用谷物发芽后产生的淀粉酶,将谷物中的淀粉分解为糖分,然后借助自然界中的酵母菌将谷物中的糖分转化为乙醇。古人喝了这种白浊液,觉得晕乎乎很舒服,就将这种酿酒工艺流传下来。更原始的民族连蘖制酒技术也没研发出来,就只能利用唾液中的淀粉酶分解淀粉。方法是一群人围着一个坛子,将米饭或水果嚼碎后往里面吐。接下来,唾液淀粉酶逐渐将米饭或水果中的淀粉转化为糖,野生酵母将糖逐渐转化为乙醇,酒就酿成了。
  商纣王沉迷一种用糯性小米酿成的酒,属于曲酒。曲的主要成分是发芽谷物(提供淀粉和酶)、霉菌(将淀粉分解成糖)和酵母(将糖转化为乙醇)。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商朝首都朝歌所在地)依然流传着这种古老的小米酒,其酒色如琥珀,度数为15°,入口微甜略苦,有焦糖、洛神花和泥煤味。要制作小米酒,小米不能蒸熟,而必须置于大锅中熬煮,还需要不停搅拌翻动。煮熟的小米呈现焦红色泽,黏稠,冷却后拌入大曲粉,装坛发酵。
古代中国人喝的主要是低度的非蒸馏酒。

  黄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酒种之一,原料主要是糯米。《黄帝内经》记载:“上古清酒,北方用黍,南方用稻。”这里的清酒便是今天的黄酒。清是相对于浊而言,酒体依然呈黄色。早在周朝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明白黄酒的酿造原理,此时期的成酒品质也开始趋于稳定。周朝酿酒者用辣蓼(liào)草粉与米糠混合制成酒曲,其中富含根霉菌和野生酵母。在古代,黄酒一般不超过16°,这个值是大多数野生酿酒酵母对乙醇的耐受极限。

酒曲是古酒的魂


  不同地区酵母菌种的发酵特性差异大。如果某地制成能酿造高度酒的酒曲,那么各地酿酒者就会用这种酒曲做成曲母,从而培养出酒度—致的标准化酒曲。由于酒类税收是古代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当时的官府严格控制酒类的专供、专卖权,其中主要是对酒曲实行专卖。我国历朝官府都有专门的机构来保存、制作和销售标准酒曲。据悬泉置遗址(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出土的邮驿简牍所记载,该驿站利用从效谷县(今甘肃安西县西)运来的3石(西汉一石约合60千克)酒曲酿出20石酒。可见,西汉时期曲酒已经十分盛行。
  为什么几乎所有酒曲中都要添加霉菌?这是因为霉菌(尤其是根霉菌、米曲霉菌和黑曲霉菌)合成淀粉酶的效率很高。古人把粮食粗粉碎后,拌上一定量的水和一些草药,有时还加曲母,置于30℃左右、湿度较高的环境中,2天后得到酒曲。可以把用量只占发酵物总量0.4%的酒曲接种到蒸熟的谷物中。这种酒曲用量小,叫小曲。还有一种大曲,用量要占发酵物总质量的20%。大益的缺点是用量大,优点是不需要培育菌丝,因为大曲本身就自带大量淀粉酶,可以直接拌入蒸熟谷物,进行密封发酵。
  中国人利用霉菌制成酱、酒、醋和酱油等发酵制品。4世纪后,中国的制曲(米曲霉)技术传入日本,日本僧人利用米曲霉和大米制出了日本清酒。
小曲用量少,一般呈球状。
大曲用量大,一般为砖块状。

酒糟妙用


  除了酒本身,酒糟因为保留了来自谷物的肽、氨基酸和一些酶类,被中国人广泛用于处理肉类。酒糟很适合腌肉,这是因为一方面酒糟中的谷氨酸、天门氨酸等鲜味氨基酸可以为肉增鲜,另一方面酒糟中含有的酯化酶能促成酸和醇反应,生成带有香味的各种酯类。在烹饪时,酒糟中的氨基酸与糖能发生美拉德反应,大大增加肉类的香味,并赋予肉诱人的焦褐色。在酒糟中蛋白酶的作用下,肉中的蛋白質被快速分解成氨基酸。用酒糟腌制几天的肉,其鲜味相当于陈化数年的腊肉或火腿。因为蛋白酶具有高效分解蛋白质的作用,所以用酒糟腌咸鱼不但高效,而且成品鲜味浓郁。酒糟中还富含脂肪酶,能分解鸭、羊、鱼等肉类中带有异味的脂肪。将腌好、串好的羊肉渍于酒糟中,冷藏一天后烤制,可以使羊肉的膻味全无,羊肉更加鲜甜、嫩滑。不过,要注意上述方法中提到的酒糟必须采用压榨后的酒糟。如果是蒸馏加热后剩下的酒糟,由于其中的酶已经在高温下失去活性,只能当作饲料。

古人饮酒讲究多


  虽然古人主要饮用米酒,但通过调节米的糖化工艺、加水量和发酵时间,酿酒师可以酿出丝毫不甜但较浓烈的16°米酒,也可以酿出喝了不会醉人、甜甜的3°米酒。就连三国名将张飞夏季在军帐消暑期间也不是非要痛饮高度米酒,有时也会喝点半甜、兑了山泉水的甜米酒,既甘甜解暑又不误事,岂不美哉?
为何煮酒?其实是为了去除醛类和甲醇。

  古人饮的多是非蒸馏酒,由于发酵工艺不规范,其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醛和甲醇及高级醇,要饮用还有许多讲究。古人储酒要用内无釉的陶缸或白瓷缸,这些缸内壁的微孔能吸附一些高级醇。新酒经过至少三个月的熟成,待大多数高级醇被吸附和反应后才可饮用。但在饮用前,还需要煮酒以挥发沸点低的醛类(乙醛沸点为20.2℃)。曹操为什么要喝青梅煮酒?其实,通过煮酒会挥发掉部分醛和甲醇。煮酒看似容易,实则难以拿捏温度。在常压下,乙醇的沸点为78.7℃,因此绝不能煮到酒沸,要是煮开了,乙醇都挥发光了,那就只能喝青梅水了。为此.需要专业的侍酒师来煮酒。
其他文献
19世纪,鸦片滥用成为英国严重的社会问题。从18世纪末开始,由于殖民地印度种植鸦片获得成功,导致鸦片价格下降,加之专家们对鸦片的矛盾观点以及一些医生的不负责任,鸦片使用逐渐流行。据史料记载,英国每年进口成千上万磅鸦片用于国内消费,而1860年之前英国对鸦片的销售不加任何限制。鸦片几乎被普遍视为包治百病的良药,万能的止痛药,就像今天的阿司匹林,是可以随便买到也并不昂贵的非处方药,当然,此时的鸦片基本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把世界上的诗人分为两种:第一种诗人的幸福和痛苦是人类永不停息的心潮共鸣;另一种诗人则通过作品重现整个国家和时代,并因智慧的灵光而永远受到崇敬。按照这种说法,身为“宫廷九宝”的诗人迦梨陀娑只能归属于前一种,而两部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传说的作者蚁垤仙人和广博仙人,则像恒河一样属于整个印度,他们当之无愧佩戴第二种诗人的桂冠。    一    有学者认为世界上只有两个民族
“伟大属于罗马”,罗马帝国的荣耀牢牢地印在西方人的心灵深处。而记录其兴衰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以下简称《衰亡史》)纵横千年、内容丰富、行文恣肆,不仅令史家为之倾倒,亦令文人骚客为之忘倦,风行世界数百年而不衰。正是由于这部历史巨著,其作者爱德华·吉本(1737-1794)成为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史学家,且跻身世界伟大的历史学家之列。  吉本的家乡在英国伦敦附近的普特奈镇。他出身于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其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将于今夏首次举办当代声音展。这次展览由副馆长芭芭拉·伦敦策划,将从8月持续到11月。其间将展出16位极具创新精神的当代艺术家的声音艺术作品,包括马可·佛西那多(Marco Fusinato,澳大利亚)、理查德·盖瑞特(Richard Garet,乌拉圭)、卡斯特恩·尼可莱(Carsten Nicolai,德国)、卡米尔·诺蒙特(Camille Norment,美国)、苏珊·菲利普
一些人可能会问:真的有外星人吗?这个问题仍无答案,但2020年以来的一些发现和观点似乎表明有可能存在外星人或外星生命。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发现和观点。外星人从比邻星来电?  2020年12月,科学家宣布截获来自比邻星、位于电磁波谱980兆赫无线电范围的极神秘能量束。比邻星距离地球仅4.2光年,它有一颗气态巨行星,还有一颗比地球大17%、正好位于比邻星周围可居住地带(因此可能存在液态水)的岩石行星
才子佳人、风花雪月的故事向来不乏听众,并使人为之唏嘘。于是不论是唐伯虎与秋香的“三笑姻缘”,还是拉斐尔著名的情人“拉·弗娜丽娜”,在几个世纪后的今天,还是不会被人们所遗忘。  唐寅(1470-1523),字伯虎。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寅月寅日寅时生,那一年恰巧又是虎年,故名唐寅。他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合称“江南四才子”;绘画史上,又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昊门四家”;在历史故事中
记得一个外国记者评价云南丽江说:丽江的节奏太慢了。而丽江的纳西族老人说:人生下来其实就朝着一个地方去——坟墓,着什么急呢?  太对了!  人们好似非常享受如湍急流水般的生活,却又往往被它搞得晕头转向,云山雾罩。干嘛不让自己生活得清醒一些,透亮一些,舒缓一些?而唯一的办法就是走出“激流”,让自己随意闲散地浏览无处不在的“景”儿,包括那些在懵懵懂懂中赶路人的匆忙百态。  去旅游吧。到中国去,到加拿大多
前苏联著名作家爱伦堡1891年1月14日出生于基辅一个犹太家庭。今年适逢他诞辰120周年。  前些天与友人谈及有关外国人名的译法,忽然联想到爱伦堡。因为父亲曾写过一篇短文《译海细浪》,谈的就是有关爱伦堡姓氏的译法。他最早接触与翻译爱伦堡的作品,是在1925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夕,他受李大钊派遣,到开封国民第二军担任苏军顾问团翻译,在那里结识了苏联人瓦西里耶夫(中文名王希礼)。两个20多岁的年轻人
  
法国中世纪英雄史诗《罗兰之歌》记述的是778年查理大帝对西班牙的第一次远征。该史诗以优美浑厚的笔触,把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斗争的一个小插曲描绘得荡气回肠。然而这毕竟只是一个小事件,两大宗教之间的斗争既非以此为开端,也未就此结束。追溯历史,在所有基督徒与穆斯林之间的重要斗争中,法兰克人与阿拉伯人之间于732年发生的普瓦提埃战役是最早对东西方文明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之一。  法国西南部的普瓦提埃位于通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