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fje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钦州浦北县福旺中学 广西 535311)
  【摘要】 什么是创设问题情境呢?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如提供学习材料、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有意识地设疑问、立障碍、布迷局、揭矛盾,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处于欲求不得,欲言不能的状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了思维的发生.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促使学生探究,主动学习,内化建构。
  【关键词】 初中数学;情境创设;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084-02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由之路,为了更好的发展素质教育,我们必须在全社会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因为创新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成为我国新世纪人才战略的关键。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精神需要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异精神,并将其引向创新,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价值所在。而问题意识的培养与问题情境是分不开的,当学生处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时,更容易发现问题。好的问题情境还可使学生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生成新的问题;或者使学生解决了一个问题,又从这个问题向其它各类问题延伸。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得到发展,同时通过问题解决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得到发展,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对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与同事们一道经过调查、实践,发现传统上课堂教学中传统上创设问题的情境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不新颖、不生动。整个问题情境的创设,只有老师的活动,缺少创新精神,问题太繁琐。 (2)创设情境生搬硬套,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 (3)创设的问题情境层次不高,只限于数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没有很好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有时张冠李戴,缺乏对学生具有启发性的东西。 (4)创设的情境问题只是表面的、肤浅的,作用甚微,起不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是《标准》中一个新的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的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好的情境设计能让学生在情境里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能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接受到智慧的挑战,享受解决问题之后喜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用数学的头脑去发现有用的素材,从而在数学课堂中为学生撑起一片充满情趣、反映生活、具有挑战性的情境天空。
  1 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明确意义,使数学课堂充满灵动的气息
  在当前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情境设计已引起了普遍重视。在新课程标准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新课程强调的是,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解决问题来进行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以人的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全过程中去,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就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自己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而情境的创设,使数学课堂充满灵动的气息,使数学知识更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的实际,使学习过程变得更有意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以一个更加重要的身份进入课堂——“导游”,为学生数学学习服务,引导下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關注情境,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入到数学知识的王国中探寻、体验、交流、创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要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灵活变换角色,共同参与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的伙伴。
  同时,要注意了解数学学习的特点。现代数学学习观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连续不断地同化新知识、构建新意义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的做才可能是有效的;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才可能是成功的。所以,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活动,智力参与,个人体验,才能将所获得的新知识与己有知识经验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将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结合,通过纳入、重组和改造,构成新的认知结构,同时由于新知识成为结构中的一部分,就与结构中的其它部分形成有机联系,从而使新知识的意义在心理上获得了建构。
  2 创设问题情境要多管齐下,提高数学课堂实效
  数学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创设每一堂课的问题情境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目标来具体进行。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能人为地扼杀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现实性、趣味性和数学的一致性应该是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目前,我们的少数数学课堂中情境的设计还存在着不少误区,如情境的设计没有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情境的设计过于“虚假”、情境的设计与研究的问题呈割裂状态、情境的设计缺乏童趣、情境的设计没有挑战性、情境的创设比较单一等等,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从形象、生动入手,导言要引人入胜,具有趣味性。这样,学生在好奇中接受知识的效率最高。数学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利用原有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入手,这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较好地体现了知识的发生与迁移过程,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新知识,用这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自然流畅,既有利于复习旧知识,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可以利用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需要。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激发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的欲望,又能为新课的讲授做好有力的铺垫。因为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合作的素材和机会;可以利用带有知识性、趣味性的问题、典故入手创设;也可以利用旧知识的片面性和不完备性创设问题情境;还可以利用教科书中的一些原有的问题加以挖掘加工。总之,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提高思维和认知能力。
  3 创设变式问题情境,对例题(习题)挖掘与拓展
  变式教学是对教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揭示不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够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够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 计算 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 发展 。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
  例1:在△ABC中,∠ACB90°,CD⊥AB,D为垂足,AE是CF的中垂线交BC于E,求证:∠DFC∠CAE。
  分析:方法(1):因为∠DFC与∠CFA互余, 所以要证∠DFC∠CAE,关键证:∠CFA∠ACF 要证ACAF,即有中垂线性质可得。
  方法(2):利用全等△进行证明,过点F作FM⊥CB于M,证△CDF≌△CMF,即可。
  方法(3):利用中介量,連结EF可得ECEF>∠CAE∠CFE > ∠DFC∠CAE ,利用△ACE≌△AFE>EF⊥AB>CD//EF>∠DFC∠CAE。
  通过这创设这一例题的教学情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还能起到复习巩固旧知识的作用,使学生对证明角相等的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明确,同时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一种钻研精神,使学生在思考问题上具有灵活性、多变性,避免了学生在几何证明中钻死胡同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一题多解的教学,特别在备课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适当地进行教材处理和钻研,要对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联系,这堂课才能做到丰富多彩,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要有应变能力,认真听取学生的一些方法,不能局限于自己的思想法。
  4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都处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认知最牢靠和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经常用的知识,有些已经进入了他们的潜意识。如果教学中能和学生的这些知识联系起来,将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旦接受也会被学生牢牢地掌握。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中,如果把太阳看作圆,把地平线看作直线,那么太阳在初升的一系列过程中,它们之间有几种位置关系呢?又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节课中,为了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位置时,笔者常把平面上找点的坐标看作是到电影院找位置,必须同时考虑“座”与“排”两方面一样来考虑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巩固这一概念时,又可以把教室里学生的座位所表示的行与列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所表达的点等等。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下能使学生充分地展开思维,成为问题的主角,在宽松的课堂气氛下,学生就能自信地、愉快地交流,每个学生都得以参与和体验。学生在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亲历一个这样的“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而且能获取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潜在力,同时,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提高了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无论设计什么样的情境,都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而且要自然、合情合理,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大增,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数学就会产生良好的情感与态度。
其他文献
(河南省周口市第七初级中学 河南 周口 466000)   【摘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适当的体态语言配合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也有利于教师形象生动地活跃课堂气氛,进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体态语;手语; 面部语; 身姿语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
期刊
(河南省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 河南 项城 466200)  【摘要】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力”,是新课标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是时代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呼唤。只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才是真正理想的课堂,也才是真正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要创设民主氛围;加强人文教育;注重情感教育;进行文学熏陶;教学回归生活;抓住时代脉搏。  【关键词】 高中
期刊
(青海省西宁市沈那中学 青海 810000)  【摘要】 在英语教学中,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利用有限的语音知识,教会学生自己拼音、拼读、拼写单词的能力,并强化英语语音教学,让学生摆脱记忆单词的苦海,轻轻松松巧记英语单词,从根本上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为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英语教学;英语单词;语音知识;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期刊
(广西防城港市东兴中学 广西 538100)  【摘要】 学生的“动”是新课程实验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师生互动的根本,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和策划者,为获得最佳教学效能,教师在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对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整体教学过程进行有明确目标、有科学根据的安排。学校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动”成为师生互动的关键,因此,这里着重阐述新课程实验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师
期刊
(河南省沈丘县刘庄店第一初级中学 河南 466300)   【摘要】 当前,广大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虽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就,但冷静分析,部分教师在贯彻现代教学思想,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把合作学习等同于小组学习;教学过程缺少学法的指导;主体参与的质量、程度不高;对生成资源重视不够等问题。为了新课程的深入开展,今后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教学新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课程标准与
期刊
(河南省沈丘县第一初级中学 河南 466300)  【摘要】 语文教学在当前 “减负”的要求下,要体现科学的教学模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语文教学导读讨论模式最大优点在于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导读是教师在课前对教材作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导读提示;讨论是几个环节中最重要的环节,目的是给学生造就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发挥、相互促进的机会;评点是教师根据学生讨
期刊
(洛阳市第四中学 河南 471002)  【摘要】 近年来,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同建构主义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新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苍南新星学校 浙江 325800)  【摘要】 在初中数学生成性教学实施策略中,本文认为精心预设是生成的基础与前提、预设“冲突”是生成的突破口、引导总结是生成的升华、善施布白是生成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生成性; 策略; 数学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092-01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在大力提倡课堂教
期刊
(桂平市第三中学高中英语组广西 537200)  【摘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我国全面展开,新的课程改革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以适应这一新时代的要求。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新时期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与发展人的素质教育,一种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的教育。它包含着思想、文化、心理、体、美、劳等
期刊
(南京天印高级中学 江苏 211100)  【摘要】 翻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学习者可以通过它多方面的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如词汇的学习、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法规则的掌握、文化意识的培养等。本文主要强调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翻译活动,提高课堂有效性,促进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 翻译;翻译活动;高中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