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用药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nul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儿科手足口病住院患儿临床用药情况,优化治疗方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电子病历80例,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包括普通型75例,重型5例。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治疗方案。以抗病毒为主,并适当给以抗感染、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结果:经治疗后,住院患儿治愈75例,好转3例,转院1例,死亡1例。结论:我院根据手足口病患儿病情不同进行分类治疗,严格按照儿童用药规范,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手足口病;抗病毒药;抗感染药;分析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462-02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最高。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口腔粘膜及咽峡部疱疹、手、足、臀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型(种),主要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多见,另外,还有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患儿症状多数较轻,少数可并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1],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变化快,最后死亡。近年来,手足口病呈现流行趋势。国家已将手足口病归类为丙类传染病,建立逐层疫情上报体系,加强疾病防控。我院为手足口病定点医院,成立了儿科传染病房,为收治和隔离手足口病患儿提供了医疗配置和场地。现在我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诊断为手足口病的住院患儿电子病历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临床调查资料,分析患儿用药情况。
  1 资料和方法
  1.1 收集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电子病历80例,第一诊断均满足手足口病诊断标准,需和小儿麻疹、猩红热、风疹、幼儿急疹、疱疹性咽峡炎等其他出疹性疾病相鉴别。
  1.2 诊断标准
  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2010 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诊断标准为:( 1) 具有流行病学资料; ( 2) 普通型: 急性起病,伴有发热,口腔粘膜可出现散在疱疹,且疼痛明显,手掌、足底、臀内侧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含有少量液体。部分手足口病患儿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 3) 重型:患儿除有手足口病的一般临床特点外,还表现为精神差、肢体抖动、肌痉挛,头痛、气促,眼球震颤、嗜睡甚至昏迷。
  1.3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设计适合的调查表,对应并真实填写抽样的病历内容,对患儿年龄、性别、体温、疱疹、药物和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患儿一般情况
  在抽取的80例我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手足口病住院患儿中,其中男 52 例,女 28 例; 年龄 4个月~9岁,平均年龄2.3 岁,其中 4个月~3 岁64 例,占80%。
  男患儿略多于女患儿,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并且,以3岁前婴幼儿为手足口病主要发病群体。
  2.2疾病分类情况
  依据2010版卫生部关于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在我院抽取的80例病例中,包括普通型75例、重型5例。
  2.3使用药物分析
  2.3.1抗病毒药物:手足口病为肠道病毒所引起,因此,治疗主要使用抗病毒药物[3]。其中,利巴韦林使用率达到100%,其次为炎琥宁和喜炎平。见表1。
  表1.抗病毒药物
  2.3.2 抗生素药物:结合辅助检查证实存在细菌感染情况的住院患儿,选择必要的抗生素。见表2。
  表2.抗生素药物
  药物名称 使用例数 使用率(%)
  氯唑西林 3 3.75
  克林霉素 41 51.25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2 2.5
  3 结果
  经治疗后,住院患儿治愈75例,好转3例,转院1例,死亡1例。
  4 讨论
  手足口病[4]是儿科一种常见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为主。它多集中于夏秋季节,以3岁前婴幼儿为主要发病群体。成人感染后基本不发病,但能够向易感人群传播这种病毒。主要经由两条途径传染: ( 1) 呼吸道传播,主要经由打喷嚏、咳嗽或飞沫等传播。 ( 2) 消化道传播,患儿接触到患者粪便或唾液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和玩具等。為预防手足口病,应定期对婴幼儿聚集场所进行消毒、检测,培养儿童餐前便后勤洗手、不吃生食的良好习惯,发现疑似患儿,做到及时隔离治疗。感染这种肠道病毒后,多数患儿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发热,WBC轻度升高,口腔、手掌、足底、臀内侧部位的粘膜和皮肤出现斑丘疹或疱疹,内有少量混浊液体,周围有红晕,一般无痒感,口腔疱疹疼痛,拒食。普通型多于一周内皮疹消失,症状明显好转,少数重型病例,病毒会侵犯心、脑、肺等重要器官,导致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并发症,甚至严重威胁患儿生命。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肠道RNA病毒科,因此,我院主要采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其次选择炎琥宁和喜炎平。利巴韦林[5]为半合成的广谱抗病毒药物,是通过抑制次黄嘌呤核苷( IMP) 脱氧酶途径限制病毒核酸合成。患儿用量为10 ~15 mg/( kg·d) ,分2 次静推,疗程 3 ~7d。炎琥宁注射液属于中药制剂,从穿心莲中提取,具有抗病毒、退热、抗炎的显著临床作用。尤其针对柯萨奇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毒。研究发现[6]利巴韦林和炎琥宁联合治疗手足口病可明显提高患儿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喜炎平注射液属于中药注射剂,和传统西医抗生素抗炎机理不同。对于病毒性的感染,使用喜炎平更有效。而具体使用方面,根据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抗生素使用的众多临床观察文献,未发现不稳定因素,故可以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喜炎平注射液的主要药理作用是抗病毒,除可替代抗病毒类的抗生素(如利巴韦林注射液)外,其他多种抗生素分类下的抗生素主要是针对各种不同的细菌感染的治疗或者是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的感染,喜炎平注射液可与其联合使用,缩短疗程,减少住院时间,但不能完全替代抗生素使用。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力低下,多存在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我院选择相应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应避免临床医师对于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结合辅助检查考虑合并细菌感染的,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抗感染。水溶性维生素作为辅酶或辅基的重要组成,参与体内的各种代谢转化过程,主要包括C类和B类维生素。维生素 C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促进愈合,并且其抗氧化性可用来保护心肌细胞。维生素C和维生素B6使用率均达到了23.75%,研究表明两者合用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手足口病重型患儿治疗过程中,还应合理使用免疫增强剂和糖皮质激素,以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甲泼尼龙属于糖皮质激素,进入体内后起效迅速,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其机制:稳定细胞膜,明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防止或减弱自由基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另外,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已逐渐被儿科临床所接受,其对T、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调节增强作用,并且还可以抑制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具有抗病毒、抗细菌能力。
  综上所述,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对手足口病住院患儿多主张以抗病毒为主,适当加用免疫调节剂及营养药物的支持治疗,对重型患儿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面对儿童这个特殊群体,临床医师必须严格按照儿童用药规范,选择有效且副作用低的药物,合理使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俞慧,朱启荣.肠道病毒 71 感染的中枢神经系统表现[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 12) : 887-8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手足口病诊治指南( 2010 版) [EB/OL]. http: / / www. moh. gov. cn. 2010-04-21.
  [3]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1 年版) [S].2011: 6.
  [4]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上册) [M].第7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724-725.
  [5]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127.
  [6]黄连芳.炎琥宁与利巴韦林在门诊治疗轻症手足口病的观察研究[J].吉林医学,2011,32(21):4357-435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与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以5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50例健康受检者为参照对象,分别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进行apoE表型的测定,同时研究高血压和apoE表型的相关性?结果 以上两组的apoE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和apoE表型的差异性不显著,其中ξ3等位基因频率最高,且E3/3表型最常见?观察组患者LDL-C?TC水平的升高顺序为apoE表型E2?E3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一致感与应对方式的状况,讨论心理一致感及各维度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与对象:采用心理一致感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62名河北联合大学学生进行调查。然后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年级在心理一致感总分上F=2.849,P=0.061无显著差异。(2)不同专业在心理一致感总分的方差分析结果有显著差异(F=5.264,P=0.006)。(3)性别、是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实验探讨如何缓解并避免患者使用抗肿瘤药物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110例来自我市某医院的患者,且他们都在使用抗肿瘤药物后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反应,对这些患者的病情进行一个系统化的分析并运用统计学原理对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总结。结果:通过相关的调查显示,患者在使用抗肿瘤药物后将会在身体的各个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这些不良反应影响最为严重的是患者的消化系统,据统计,不良反
期刊
【摘要】目的:进一步探究中医治疗脑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了2009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腦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上述患者均接受中医化痰散结、熄风清热、通络祛瘀、滋肝补肾等治疗。结果:80例患者生存时间最短的为3年6个月,脑内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为42.9%,脑外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为63.6%,垂体腺瘤患者五年生存率为100%。结论:中医治疗脑肿瘤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缓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淋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我科治疗120例淋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痊愈98例、 显效18例、 无效4例。结论:淋病尽早确诊,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防止急性淋病转变为慢性淋病,减少并发症出现。  【关键词】淋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447-01  淋病作为威胁公众
期刊
【摘要】农村饮用水安全是反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影响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1]。尤其在偏远的欠发达地区,农村饮用水安全已经成为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据世卫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在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都是由不安全的水和恶劣的环境造成的。而在这些疾病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由于这类疾病潜伏周期长,不容易发现,且农村地区的医疗设备相对落后,到真正发现疾病时,往往已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西药药剂的合理应用及相关管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5月的150张西药药剂处方,分析其处方在用药的分类、单一或联合用药、用法、用量等方面是否具有合理性,对于处方的综合性进行研究考核,针对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将150张处方分别分为管理前与管理后,各75张处方,比较管理前后用药合理情况的变化。结果:用药处方经管理后的合理优于管理前,差异显著
期刊
【摘要】目的:为加强前列腺增生症病人术后护理效果,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病人在加强对术前、术后常见护理问题的处理和护理的同时,应用我院改进的膀胱冲洗装置进行处理。结果:既能有效防止感染,又能节省人力和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结论:术式更新,防止气囊导尿管移位、脱落及堵塞,防止膀胱痉挛,做好持续膀胱冲洗,能明显提高术后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前列腺;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与意义。方法:选12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分两组,61例患者行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为观察组;59例患者行宫腔镜下刮宫术,为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84%、20.34%,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8.0%,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监测宫颈与胎儿纤连蛋白(FFN)在对早产的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临床确定诊断有先兆早产症状的孕妇24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各80例,观察组进行超声监测宫颈长度联合FFN水平的监测,对照1组仅通过超声测定其宫颈长度,对照2组则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FFN水平进行测定,通过对其妊娠结局的比较,分析各组检测方法在预测早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