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境界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zhilin1235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吉林老师是一位伟大的儿童教育家,是中国情境教育学派的开创者,是从小学教师队伍中走出来的、蜚声中外的学术大师。但在子女的心目中,这是一位慈祥的母亲;李老师过去常说,我一直挑着担子赶路,一个箩筐装着我的孩子,一个箩筐装着我的学生。在丈夫刘锬教授的心目中,李吉林是一名贤惠的妻子、两情相契的伴侣。在她母亲的心目中,李吉林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孝顺的女儿。在校长的心目中、同事的心目中、学生的心目中、师友的心目中,李吉林的形象各有不同的侧面,却又共同构成她整体的风采与美好的形象。李吉林之成为教育大家,有她内涵的丰富性,也有她成长的过程性,以及与南通这一方水土、通师二附小这特定环境的关联度。
  人就其本质而言,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各种事物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网络化的整体,每个人都是这一整体中的一个交叉点,每一交叉点各有其完整性与独特性,但终究离不开这一联系之网,绝对孤立并自足的人是无法存在的。张世英教授将这种彼此联系之网称为“万有相通”,即不同(独特性)而又相通(相互联系)。他进而认为,万物中的人与他物的区别在于:人有一点“灵明”,而他物则无。这点“灵明”构成人的精神本质——“自由”。动物无自由意志可言。按照人的自我意识发展的历程,即人的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他把人生精神境界分为四个层次:“欲求境界”“求知(求真)境界”“道德(求善)境界”和“审美(求美)境界”。
  人在社会关系网中具有不同身份,母亲、妻子、女儿,这都是家庭角色,“教师”则是公职的身份。人们的关注与评价无疑聚焦于公共职务,但人的精神品质与人生境界,却又无不融合了家庭与社会的两种成分。因此,中国儒家把个人修为从低到高列出八个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李吉林老师是著名教育家,但她首先是一名好教师。于她而言,教学生是她的本职,爱学生是她的本色,为了儿童更好地发展,她倾40多年心血潜心研究情境教育。没有对儿童深切的爱,就不会有这样忘我的投入、这样深沉执着的研究,当然也就不会有这样丰硕的成果和这样了不起的建树。于李吉林而言,她这种赤诚炽烈的爱,对儿童教育的一往情深,正源于她对自己孩子和母亲的爱,是情感的迁移和升华。这是中国古人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也告诉我们,好教师必定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这是好教师精神生命的底色。善良、仁爱,又是从家庭生活发端,由血缘、伦理、亲情升华而来。因此,这种爱和善良是有根基的,是能够不断发展和升华的。张世英教授对审美境界的论断,的确可以印证李吉林精神成长的过程,见证她独到的“灵明”和“灵性”。读师范、当教师,其实源于很朴素的愿望——能早点挣到钱,养活自己的母亲。这是很真实的情感,也是很自然的欲望,没有任何“高大上”的说辞。然而正是这一点善意、一片孝心,却是李吉林内在的“灵明”——摆脱生活的匮乏,保障生存的自由。这是一个穷孩子所能想到的,也通过争取能做到的,这一境界正是“欲求境界”,它有着完全的正当性和必要性。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提道:人先要有衣食住行才能有繁茂复杂的意识形态。既当教师就要当个好教师,让学生喜欢并让校长和家长放心,李吉林开始自觉地教学研究,无论是“文革”前的尝试,还是“文革”后着意,这种研究无疑属“求知境界”——没有任何物质诉求,不求功利性回报。这一“求知境界”最典型的表现,是对《文心雕龙》和《人间词话》的研究,开启了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这一段话,很能概括李吉林情境教育研究的第三阶段——“道德境界”。随着研究的深入,李吉林老师获奖无数、著作等身,甚至名满天下。多少亲朋好友都劝,让她见好就收,然而她說,我离不开学校,我离不开孩子。这种服务意识、奉献精神,体现了她的师德境界。作为一名教师,立德树人成为她生活的方式和生命意义之所在。李吉林越来越钟情于儿童研究,痴迷于情境教育范式和理论体系的建构,她充分感受和体悟到“象外之意”和“言外之情”,这是一种无限惬意的美感。这种美已不是低层次的感性美,而是深层次的意境美和精神美,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美的愉悦”“美的享受”。这种愉悦和享受不是感官的娱乐或感性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李吉林将这种美感传递给儿童,创设情境培育儿童美感,让儿童获得美的陶冶,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教学过程成为以美启智、以美育德的过程,这是教育教学的“审美境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其乐无穷。李吉林说:“美,是情境教育的最高境界。”
其他文献
上回讲到灵帝死后,刘辩即位。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调兵进京诛杀宦官。十常侍先下手为强,将何进骗进宫后杀死了……     (32)护送何进进宫的袁绍、曹操在宫门外等了很久,不见何进走出,就在门外大声叫喊∶“请大将军上车!”这时,何进的人头被从墙里扔了出来。  (33)袁绍、曹操大怒,挥舞着宝剑高叫着杀入宫内,碰见宦官,不论大小,全部杀死。一时皇宫内火光冲天。  (34)张让、段珪等宦官,慌忙劫
期刊
一、一篇教学设计引发的思考  笔者在某期刊上读到一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一课的教学设计,以下为其案例原文的摘录:  “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稻田像……”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个环节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特点,再体会文本蕴含的情感。笔者认为,文学性散文的教学,首先应准确解读出各篇文本的内涵或写作等方面的特质,再针对性地组織教学,而不应千篇一律地用诸
期刊
习作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表述为:写话,即让学生用书面文字记录口头语言。课标从兴趣、内容和表达上对写话教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小学阶段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口语向书面语转变的关键期。其中,第一学段是口头表达向书面表达过渡的衔接转换阶段,教师要特别重视第一学段的写话教学,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一、情感共振,唤醒学生的写话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
期刊
一、 初读感知,自主解决字词困惑  师:(出示单元页上的图片)母牛伸出舌头,舔着小牛的脖子,帮它清洁,你看,小牛多享受啊!这就是舐犊之情,这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爱与温暖。父母之爱是世界上最真挚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慈母情深》。在梁晓声的笔下,流淌着一份怎样的舐犊之情呢?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怂恿、毛票、龟裂”这几个词语,有些同学不理解它们的意思,谁来解释一下?  生:“怂恿”的意思就是鼓
期刊
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有一个特殊的阅读单元——阅读策略单元。何谓“阅读策略”?就是指为了达成某一阅读目的,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教材从三年级上册至六年级上册,依次安排了“预测”“批注”“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的阅读”四种阅读策略。与普通的阅读单元不同,阅读策略单元的课文主要聚焦某一阅读策略,从“学”到“用”,脉络清晰。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了表格这个“助手”,帮助学生明晰阅读策略,合理使
期刊
从魏桂兰老师教我小学三年级语文,到我在大学任教,几十年过去了。然而,她的音容笑貌,却始终如在眼前。三十來岁,白净皮肤,高挑个儿(可能她中等身材,但在小学生眼里就显高了),短发,亮眼睛,大嗓门,走路虎虎生风,讲课活灵活现……她是班主任,有时候挺凶的。  时光倒流到80年代,我在淮安师范附属小学读三年级。我非常喜欢这所学校。那时,我并不知道她是淮安名小之一。  如果进了附小正门,到了天井,蹦蹦跳跳穿过
期刊
最近参加一次主题为“生命课堂”的语文活动,听了一节《女娲造人》展示课。这节展示课中,上课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展示师生对话,在“合作探究”环节一共设计了9个问题(统计数据以课件展示的为准),分别为:(1)女娲是谁?她有什么本领?(2)女娲为什么造人?(3)女娲是根据什么来造人的?(4)女娲造的人为什么和自己一样?(5)女娲是怎样造人的?(6)女娲造出的人是怎样的?(7)女娲造人前与造人后的心
期刊
小朋友们一定都见过飞机吧!但我们平时常见的一般是运送乘客的客机。
期刊
一、汉语拼音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对课堂学习的适应性尚未建立。入学不久的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差,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专注听课的时间短,观察能力弱。他们经常混淆形近字母,如“b、d”“p、q”“f、t”等。  2.学生对汉语拼音的认识和掌握存在差异。有一些学生在幼儿园里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拼音,有的学生已经在暑假期间系统学习过拼音,但是有的学生基本没接触过拼音。  3.家庭成员的素质有差异。
期刊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本单元共有4篇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故事都运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从读童话到写童话,教材编排体现了“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理念,旨在激发学生对童话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该如何有效、合理地安排本单元的童话教学,提升学生感受童话想象力的能力呢?在童话教学中,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我们都需要做出方式的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