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而人才短缺是经济高速发展和转型过程当中必然遇到的难题,这个问题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人才数量上满足不了社会需求,二是现有人才的知识、能力适应不了经济转型的要求。具体表现在,越是经营好发展快的企业,就越是对高素质人才饥渴需求,甚至永远觉得人才缺乏。在这种形势下,谁能成为人才市场上的赢家?
创新创业,做人才赢家
“人才赢家”和“人才主权”是当前很有说服力的两个概念。谁享有更多的主权,谁就能成为人才市场上的赢家。对于高素质人才而言,虽然现在国家不包分配,却在某种意义上享有更多的人才主权。所谓“人才主权”指的是更多的选择权。但在现实当中,大学生往往在人才市场上处于被选择的地位,这就提醒大学生们:你能否具备符合企业要求的素质。实践证明,对于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企业还是会抢着要的。
具备创业和创新精神的大学生在人才市场上是最具有竞争力的,也享有更多的人才主权。这一点似乎与当前的就业形势相悖。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热衷于考公务员,大多想挤进体制内以图稳定,但这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未必是好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勇于自己创业,涌现出许多企业家。与那时相比,现在的中国缺少的不是创业的机会,而是创业的精神。
当前,对于“人才”需做这样的理解:人才并不能完全等同于高学历,人才还是要基于能力的。只要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就是人才,要打破唯学历论、唯资历论、唯职称论和唯年龄论。这方面的例子不少,比如国美集团董事长黄光裕,虽然只有小学毕业,却成为顶尖的企业家。成才之路是多种多样的。
斧正人才高地,适应产业结构升级
一些客观原因是导致人才浪费的主要因素,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现行的教育体制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合理,比如教育结构过于重视高学历,却忽视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与我国现行统计指标有关,比如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占比等等,共背后又是一种人才政绩的驱动,即拥有多少硕士、博士成为人才竞争的焦点,也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领导政绩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却很少重视人才的绩效。各地都在搞人才高地,学历成了高地的衡量尺度,却忘记了大量人才被浪费,这是畸形的。
当前,中国制造博士的速度世界领先,在校博士生数量甚至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但社会急需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却十分匮乏。即使在技工学校,也是以知识型教育为主,所用的教材也是十分过时的,而不是以实际操作技能为导向的。
另外,社会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也是追求高学历的,具体表现在,父母都望子成龙,希望孩子能上大学,社会薪酬体系也是向高学历人才倾斜的,而忽略技能型人才,使得技能型人才享受不到应有的社会待遇和社会地位。在这一点上我们同西方国家有很大区别,比如在德国,一个有经验的技师可能收入超过大公司的部门经理,其社会地位也很高。在我国,社会对于职业技能型人才的价值认知并不高。
当前的高等教育本身也不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还未能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即使国家教委的教学评估体制,也不是以高校专业是否适应社会需求为价值导向的,而是按照传统的官办思维进行牵引。可以说,计划经济的思维导致了高校的学术和教学发展方向背离了市场。
大学教育应满足三个基本原则,即三个满意:教育者满意,受教育者满意,用人单位满意。而要达到这三个原则,关键看人才能否创造价值。现在许多大学毕业生虽然有知识,却缺乏能力,甚至缺乏基本的道德伦理修养。这是现实的问题。所以说,无论是现行的教育政策还是教育思维,都需要调整,但调整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阻力,因此,调整的过程也必定是一个克服阻力的过程。
当前,整个社会的技术装备水平还处在低层次,这是现状。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创新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广州,一名数据机床操作工人的年薪可能达到几十万元,但这不具有普遍性。如果要改变现状,则需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到那时,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也将大量进入操作性行业,从而整体提高行业的创新性,提高技术、品牌的实际含量和高素质劳动力的地位。到那时,技术工人收入、社会地位都会大大提高。
尊重人才价值,构建人才平台
我们应当建立科学的人才价值链。所谓人才价值链包括人才价值创造、人才价值评估和人才价值分配。
全社会都应当尊重人才的价值创造。首先,整个社会的人文环境,要以人才价值为本,承认其价值创造,即整个社会应激励创造财富的人,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回报,受到尊重。首先应尊重企业家的价值,因为企业家是最大的财富创造者,只有当企业家受到应有的尊重时,整个社会的创造潜能才会被激发出来。其次,知识创新者应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过去我们搞发展靠人海战术,而现在我们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求我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人的价值创造,优化人才价值创造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社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所以,整个社会要承认企业家人才和知识创新型人才的价值贡献,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整个社会要建立客观公正的人才价值评估体系,即谁为社会创造了更大的价值,就为谁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回报。应建立凭业绩和能力衡量人才的评估体系。要建立客观的能力评估体系,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难题——要建立人才价值为本的机制,要注重人才选拔评估过程的公平,意思是在选人用人时要严格符合程序。企业不仅要追求利润增长,更要追求人才的增长。
公平合理的人才价值分配体制也是关键,依据每个人的能力和贡献进行分配,这就要求运用多元化的分配体系,不仅包括工资、奖金,还应包括股权、相应的机会、获得尊重,以及职位、权力、信任、沟通、授权等等,以构建人才平台,留住核心人才。
创新创业,做人才赢家
“人才赢家”和“人才主权”是当前很有说服力的两个概念。谁享有更多的主权,谁就能成为人才市场上的赢家。对于高素质人才而言,虽然现在国家不包分配,却在某种意义上享有更多的人才主权。所谓“人才主权”指的是更多的选择权。但在现实当中,大学生往往在人才市场上处于被选择的地位,这就提醒大学生们:你能否具备符合企业要求的素质。实践证明,对于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企业还是会抢着要的。
具备创业和创新精神的大学生在人才市场上是最具有竞争力的,也享有更多的人才主权。这一点似乎与当前的就业形势相悖。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热衷于考公务员,大多想挤进体制内以图稳定,但这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未必是好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勇于自己创业,涌现出许多企业家。与那时相比,现在的中国缺少的不是创业的机会,而是创业的精神。
当前,对于“人才”需做这样的理解:人才并不能完全等同于高学历,人才还是要基于能力的。只要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就是人才,要打破唯学历论、唯资历论、唯职称论和唯年龄论。这方面的例子不少,比如国美集团董事长黄光裕,虽然只有小学毕业,却成为顶尖的企业家。成才之路是多种多样的。
斧正人才高地,适应产业结构升级
一些客观原因是导致人才浪费的主要因素,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现行的教育体制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合理,比如教育结构过于重视高学历,却忽视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与我国现行统计指标有关,比如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占比等等,共背后又是一种人才政绩的驱动,即拥有多少硕士、博士成为人才竞争的焦点,也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领导政绩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却很少重视人才的绩效。各地都在搞人才高地,学历成了高地的衡量尺度,却忘记了大量人才被浪费,这是畸形的。
当前,中国制造博士的速度世界领先,在校博士生数量甚至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但社会急需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却十分匮乏。即使在技工学校,也是以知识型教育为主,所用的教材也是十分过时的,而不是以实际操作技能为导向的。
另外,社会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也是追求高学历的,具体表现在,父母都望子成龙,希望孩子能上大学,社会薪酬体系也是向高学历人才倾斜的,而忽略技能型人才,使得技能型人才享受不到应有的社会待遇和社会地位。在这一点上我们同西方国家有很大区别,比如在德国,一个有经验的技师可能收入超过大公司的部门经理,其社会地位也很高。在我国,社会对于职业技能型人才的价值认知并不高。
当前的高等教育本身也不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还未能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即使国家教委的教学评估体制,也不是以高校专业是否适应社会需求为价值导向的,而是按照传统的官办思维进行牵引。可以说,计划经济的思维导致了高校的学术和教学发展方向背离了市场。
大学教育应满足三个基本原则,即三个满意:教育者满意,受教育者满意,用人单位满意。而要达到这三个原则,关键看人才能否创造价值。现在许多大学毕业生虽然有知识,却缺乏能力,甚至缺乏基本的道德伦理修养。这是现实的问题。所以说,无论是现行的教育政策还是教育思维,都需要调整,但调整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阻力,因此,调整的过程也必定是一个克服阻力的过程。
当前,整个社会的技术装备水平还处在低层次,这是现状。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创新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广州,一名数据机床操作工人的年薪可能达到几十万元,但这不具有普遍性。如果要改变现状,则需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到那时,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也将大量进入操作性行业,从而整体提高行业的创新性,提高技术、品牌的实际含量和高素质劳动力的地位。到那时,技术工人收入、社会地位都会大大提高。
尊重人才价值,构建人才平台
我们应当建立科学的人才价值链。所谓人才价值链包括人才价值创造、人才价值评估和人才价值分配。
全社会都应当尊重人才的价值创造。首先,整个社会的人文环境,要以人才价值为本,承认其价值创造,即整个社会应激励创造财富的人,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回报,受到尊重。首先应尊重企业家的价值,因为企业家是最大的财富创造者,只有当企业家受到应有的尊重时,整个社会的创造潜能才会被激发出来。其次,知识创新者应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过去我们搞发展靠人海战术,而现在我们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求我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人的价值创造,优化人才价值创造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社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所以,整个社会要承认企业家人才和知识创新型人才的价值贡献,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整个社会要建立客观公正的人才价值评估体系,即谁为社会创造了更大的价值,就为谁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回报。应建立凭业绩和能力衡量人才的评估体系。要建立客观的能力评估体系,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难题——要建立人才价值为本的机制,要注重人才选拔评估过程的公平,意思是在选人用人时要严格符合程序。企业不仅要追求利润增长,更要追求人才的增长。
公平合理的人才价值分配体制也是关键,依据每个人的能力和贡献进行分配,这就要求运用多元化的分配体系,不仅包括工资、奖金,还应包括股权、相应的机会、获得尊重,以及职位、权力、信任、沟通、授权等等,以构建人才平台,留住核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