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再创造”者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debur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再创造”,就是由学生本人发现、创造、获取知识。要想让学生做个“再创造”者,教师首先得自己做个“再创造”者,教师要去发现、挖掘和创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元素和内容,要对美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作业方式以及教学情境进行“再创造”。通过教师的“再创造”唤醒学生心底沉睡着的发现和探索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在实战中探究思考,激活“再创造”思维,就能让学生成为学习、探索路上的发现者、“再创造”者。
  【关键词】再创造;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作业方式;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1-0050-02
  【作者简介】李晟瑜,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200),一级教师,苏州市吴江区美术学科带头人。
  发现学习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知识的理解、掌握,发展学生思维有重要作用,而“再创造”则是发现教学的一种方式。那么,什么是“再创造”?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在《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一书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者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活动,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弗赖登塔尔提出的“再创造”是学生方面的“再创造”,但笔者认为“再创造”还应包括教师的“再创造”。教师的“再创造”就是在教材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二度创造,并发现、创造和选择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元素、内容、教学方式等。应该说,学生的“再创造”和教师的“再创造”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再创造”是学生“再创造”的基础,是学生成为“再创造”者的原动力,而学生在“再创造”活动中反映出的主动学习的兴趣点、思考点以及思维发散点,又能不断地促进教师调整自己的“再创造”方式,如此,便形成了“再创造”的良性循环。
  要想让学生成为“再创造”者,教师首先得让自己成为“再创造”者。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的“再创造”正是要努力唤醒学生心灵深处沉睡着的发现欲望,激活学生的“再创造”思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创造的状态,只有感觉到创造的需要,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学习探索路上的发现者、“再创造”者。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思考,做一个“再创造”者。
  一、教学内容再创造
  作为一名“再创造”者,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创造”。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单调,有些内容学生比较陌生。对待这些内容,教师需要挖掘并注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元素。
  如:教科版《艺术》六上《俄罗斯舞蹈》本是绘画课,如果让学生进行绘画的话难度高,且学生对舞蹈的动态及美感感受不深,于是在教材基础上,笔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再创造”,自己设计了《吸管也能舞起来》一课,笔者用吸管让学生表现人物舞蹈时的动态。内容上,由于俄罗斯舞蹈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于是,笔者就从芭蕾延伸到其他舞蹈姿态。为了照顾男孩子的兴趣,笔者还增加了运动姿态。也许是从没接触过这样的内容,学生兴趣浓厚。当我带着手工制作的“芭蕾女孩”和“足球小子”刚踏进教室,学生们都站起来了,迫不及待地过来看,有的兴奋地拍起了手。新内容、新材料、新的作业形式,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通过讨论、探究、实践和思考,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创作方法,而且能举一反三,他们最终创造出了与众不同的作品:姿态优雅的冰上舞蹈,优美的双人芭蕾……
  二、教学方式再创造
  学生的“再创造”活动要有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弗赖登塔尔提出“有指导的再创造”,就是说学生的“再创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手工、绘画等不同类型的课活化教学方式,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并让学生学会表现自己创意想法的方法。
  在美术手工课中,笔者发现教师亲身示范并和学生一起动手、共同发现、共同创造,是最能助力学生“再创造”的教学方式。在《吸管也能舞起来》一课中,笔者亲身示范:搭身体骨架—设计衣服—制作头部—连接头部与身体—调整动态。每个难点都在演示中一一解决,非常直观。当笔者把做好的人物调整出“抬头、奔跑、金鸡独立、劈叉”等不同的动作姿态时,学生惊叹不已,跃跃欲试。人物的动态很复杂、很难表现,光靠范作很难让学生理解。但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生在尝试过程中很快就掌握了吸管制作骨架的方法,他们通过调整吸管手形、脚姿等的变化表现出了不同的动态。
  三、作业方式再创造
  学生能力各不相同,怎样取长补短,怎样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就需要教师思考、“再创造”适当的作业方式。
  弗赖登塔尔认为:“相互作用的教学,其相互作用不仅体现在一种班级与教师的关系的意义上,并且甚至可能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上,应让幕后的老师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来做有效的即兴操作。”合作的作业方式,可以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在师生之间,共同讨论、发现、协商、交流……能让“再创造”思维发散开去。《吸管也能舞起来》一课,笔者就采取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作业形式。教师的参与让学生的创作热情更浓了。“头再昂起来,手再抬高些,这样姿态会更美”“这个纱做裙子应该会很漂亮”“我们做个四小天鹅吧,这个芭蕾动作很美的”“这样弄可能更好”……学生们在激烈地讨论着。每个小组桌上都堆满了弯头吸管、布、皱纹纸……学生们忙着交流心中的设想,通过他们的表情、声音,笔者能感受到他们的快乐和创作的激情。走近学生的作品:折扇方式做的百褶裙很有特点,还有那抬腿翘首的姿态也很生动;喜糖袋子做成的旗袍,中国味十足;还有中国功夫太极,灵动逼真……学生们在探讨、研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了如何巧妙地运用材质特性进行创作,整个创造过程汇集了学生的细心观察、探索发现和思维碰撞,学生也体验了“再创造”的意义。
  四、教学情境再创造
  学生大都喜欢情境,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进行教学情境的再创造,让学生“进入”情境角色,那么整个创造过程就会变得积极、愉悦。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始终处于自主探索的状态,在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中个性化的创意就会涌现。情境的形式多种多样,什么样的情境能吸引学生,能让他们情思涌动,这就需要教师去发现、去创造。
  《吸管也能舞起来》一课,为了激发学生进行创造的欲望,让他们生发个性化的“再创造”,笔者设置了舞林大赛和体育赛事的教学情境。黑板上分别展示逼真的舞台和运动场背景,这样的情境使得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投入到角色体验中,整个过程轻松且活跃。有的学生像个服装设计师,选择不同的材料为手中的吸管舞者量身裁衣;有的学生像舞蹈艺术家,自己要亲身感受一下舞姿;男孩子们则像体育教练,时不时地摆出运动造型,感受身体各部位关节的变化,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将吸管骨架摆摆弄弄,跨栏、投篮……手中的吸管人就运动起来了。在整个创造过程中,笔者看到了学生的投入与满足,也看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富有个性的创意!
  一“巧”拨千斤,教师的“再创造”轻松地撬动了学生的发现欲望。学生想象的翅膀张开了,“再创造”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们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发现、反思、总结,他们终将成为学习、探索路上的一名发现者,一名“再创造”者。
  【参考文献】
  [1]徐群飞.汉斯·弗赖登塔尔“再创造”教学思想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3(12).
  [2]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陈昌平,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其他文献
【摘要】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厂小学,在革命先驱王荷波倡导下而立。近年,学校秉持“铸品扶学”的育人理念,回溯百年发展历史,挖掘自身及周边丰富的铁路资源,确立了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建设项目——铁路文化驿站特色课程项目。学校着力于顶层设计、学习驿站建设、特色课程开发、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做出了研究探索。  【关键词】铁路文化;驿站课程;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摘要】科学课程改革进行了十多年,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课题组对连云港市某区科学课的实施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制约科学课程有效实施的因素,并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完善教师队伍、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等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科学;课程实施;课堂改造;调研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9-0052-02  【作者
【摘 要】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黄海路小学从寻找德育工作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契合点入手,将德育的各项目标整合成“儒雅少年”这一形象目标,以环境和课程为支撑,积极开展六类“最”字开头的系列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立德树人;特色文化;文明礼仪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3-0053-03  【作者简介】杜友锦,江
张康桥,男,高级教师,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主张“教育就是服务生长的过程”,致力于小学语文课程与重建儿童课程的研究,有《儿童语文课堂》《为什么做教师》《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等专著,其中关于“儿童语文课程”与“儿童课程整体重建”的研究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  贵州教育出版社在2009年4月
【摘 要】文化的核心是“人”。学校文化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精神成长、心灵的解放、思想的创新,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性格、精神、意识、思想、言语和气质。它不是悬浮于高阁之上的标新立异的空洞理念,而是扎根于学校现实土壤的生命意向、精神风尚、行为方式。学校文化只有熔铸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里、过程中,才能实现以文化人、成风化人的目标。  【关键词】正心文化;精神成长;心灵解放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
【摘要】群文阅读不同于传统单篇式阅读方式,其更加注重的是学生阅读上的连贯性和自主性。多个文本、一个议题、一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数量、速度和质量。实践证明,教师科学地选择群文阅读材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有效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关键词】群文阅读;内容选择;为何;何为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
【摘要】深度的学习来自认知的不适。在课堂学习中,当学生遭遇认知遇阻、认知冲突与认知失衡时便会形成认知不适,这种认知不适是由学习任务的挑战性引发的。本案例意图通过挑战性的数学学习任务引发学生认知不适,从而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使学习真正发生并走向深入,实现深度的数学学习。  【关键词】认知不适;深度学习;线的认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
【摘要】语文教学最有价值的策略应该是“让学生参与语文课程建构”,“让学生参与语文课程建构”不应是“用教材教”,而应让学生“用教材學”。“从‘用教材教’走向‘用教材学’”的意义是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课程建构的客观需要和语文教学的本质需要;“从‘用教材教’走向‘用教材学’”的实践策略是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建构适合的阅读图式、适宜的写作范式和适意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语文教学策略;学生;参与课程建构;用
【设计理念】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苏教版四下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要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如果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往往会用两个“第几”的描述方式,如第几排第几个等。这样的描述方式源于生活经验,方便表达和交流,体现了自然数表示次序的作用。  本课在知识目标层面主要是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经验学习“列”与“行”的知识,接触有关数对的知识。如果将其置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视域内,那么教师还须考量:如何让
【关键词】核心内容;数学复习课;问题引领;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9-0054-03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在《课堂转型就是让学生的学习增值》一文中指出:课堂教学变革的专业性在于在同等条件下带来学生课堂学习的增值。对于数学单元复习课而言,学习的增值就是打破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平衡状态,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