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体育教学实效性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gsmall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设情境,制造氛围
  引导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在适时的情境下给学生创造适当的角色让他们尝试着参与体育锻炼和学习,并在锻炼和学习中找到自我价值和运动乐趣,從根本上解决个体自愿融入集体,集体逐步实现人人参与、人人都有提高的教学实效。
  传统观念形成大部分人对于体育锻炼的心理抵触和理解偏激,认为从事体育锻炼脏、累、苦,更有误区:体育锻炼的结果,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正因为如此,每次体育课上都有一些学生想偷懒,不愿意锻炼,装病少运动,甚至设法逃避运动,归根结底是对体育运动态度不端正,理解狭隘而导致对体育运动的抵触心理。进而导致怕苦、怕脏、怕累的惰性心理滋生。要想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改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态度可谓是重中之重。学生有了对体育运动端正的态度和浓厚的兴趣,才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在强大的学习动力下才会有学习的激情和活力。也只有在如此前提下学生才会有实践机会和创新可能。教师的体育教学成果也才会有实效性的提高。为此,体育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改进。
  (一)树立以整体共同发展为主导思想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的思想观念为指导,用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得到应有的锻炼和发展。教师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要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在锻炼和学习其不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及内容时,教师要善于观察该部分学生个性、特点并结合固定的教学内容创造适宜情景、创造合适角色让学生尝试参与该项目学习,在参与后通过激励和正确引导,淡化其对该项目的恐惧心理和乏味感。其次,要关注个体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最后,要合理利用好学生分项实践阶段。指导个体项目有特长学生发展特长并帮助他们进一步得到提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小组凝聚力和集体主义观念。在这样的教学情境、教学氛围下每一个个体也才会有更大的提高和收获。
  (二)创设积极向上的团队环境,营造良好的互帮互助氛围
  创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环境无论对于个人和集体的长远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积极向上的团队体育教学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互帮互助氛围,使学生感觉到有集体不孤单,有鼓励有干劲,有帮助不怕累,这就需要体育教师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对集体荣誉的爱护与维护。个体在运动会参加个人项目比赛或在课堂体育运动和训练过程中,班级里某一运动个体受伤了或者是需要帮助时,团队其他成员积极主动给予帮助和鼓励。如果团队形成有困难,大家扛,有问题大家想,有荣誉大家享。一旦形成这样良好的团队环境,这种和谐互助的团队氛围,就能更有效地提高整体体育教学的实效。
  (三)教学和比赛中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培养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信心和运动兴趣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除了需要消除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误解和恐惧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体育运动树立自信心和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兴趣,这是体育教学得到提高的有效保障。学生对于任何课程的学习都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多鼓励和训练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和同学都在关心和关注着自己。做到不批评打击,这样这部分学生就会对体育锻炼逐步建立信心并产生兴趣。对成绩较好的同学教师要适时给予表扬肯定,树立榜样形象。并掌握好鼓励表扬要适时到位,这样这部分好的学生成绩就会不断得到提高和突破,甚至在运动锻炼中还会有创新,有了每一个个体的细微提高,也就有了整体实效性的提高。
  二、让学生逐渐形成体育锻炼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和物资文化的不断满足,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和锻炼效果却明显还处于低下阶段。教师既要灌输学生树立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又要给学生创造体育锻炼的机会。为此,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将思想工作做到位,多讲解参与体育锻炼的益处。初中的体育课程教学虽然有体育技能方面的训练,但都还是离不开教师的讲解示范。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时机,积极为学生灌输参与体育锻炼的益处和乐趣,让学生在端正体育学习态度的同时树立体育锻炼的意识。其次,教师要重视教学成果展示。让学生拥有更多展现自己、相互交流的机会,同时也给他们一定的压力和动力。通过认真训练和学习,展示学习成果时就会得心应手,让参与体育运动意识化、形态化、习惯化,逐渐形成个体和整体良性发展的氛围。进而促使整体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提高。
  三、通过引导,鼓励学生着手去实践去探索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意识的高低、体育成绩的好坏与学生本身对于体育教学内容的探究程度是有重要关系的。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下,体育教师要创设适宜情景,引导学生积极着手参与体育运动实践,并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开展体育运动实践和创新相结合的教学环境氛围。,让学生通过尝试、产生好奇,最后发展为爱好。好奇会让他们去深入研究,深入研究就会加深他们对体育课程的了解,提高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体育学习效率。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去发现体育课程的长处,吸引学生参与学习。
  四、总结
  总之,在初中阶段学好体育课程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体育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要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让他们意识到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要引导他们在锻炼中建立信心,在锻炼中找到乐趣,在锻炼中产生兴趣。为他们将来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打下基础。教师要将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及时落实到体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实践和总结不断改进,在将来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体育教学实效性。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在深入落实过程中,课堂讨论法逐渐成为一种常见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法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够为学生营造民主氛围,并且培养学生英语素养与能力。课堂讨论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引导学生整合不同知识点。所以课堂讨论法也就成为英语教学重点关注问题,但是课堂讨论法在英语教学的应用还需要得到教师高度关注。  一、课堂讨论法  (一)课堂讨论法定义  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引导之下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很多始料未及的错误。当学生出现错误后,教师往往马上令其坐下,而不让其陈述理由。这样有些错误常常被忽略,不是无时处理,就是觉得无需处理,学生根本没有得到任何关于正确与否的评价。久而久之,学生不敢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也无从获得课堂上真实的信息,看似进展顺利的课堂,实质上抹杀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与独特性。如果教师能进一步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能透过错
期刊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些老师往往认为一学期带领学生学完语文书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没有好处。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新《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確提出了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那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活动中重要内容之一,应当引起
期刊
我的教学之路,从2006年匆匆踏上讲台,肤浅的理解教学即为教书,到2007年我的课堂有了课改的萌芽,到2010年开始经历课改大浪潮,再到2016年课改取得新突破,实质是从教学到教研到教育的探索路,是从关注课本到关注自我到关注学生和学生素养的实践路。  一、课改的萌芽  2006年8月,在知识、方法、心理准备都不充分的情况下,匆匆踏上讲台,,没有自己的理念,没有自己的方法,我能做的就是模仿老教师上课
期刊
数学对发展推理能力的作用,人们早就深信不疑。但是,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注重采用“形式化”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忽视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应当指出,数学需要演绎推理,更需要合情推理。科学结论(包括数学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发现往往发端于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即通过合情推理提出猜想,然后再通過演绎推理证明猜想正确或错误。  波利亚说,数学的创造过程与任何其它知识的创造过程一样,在证明一个
期刊
随着数学课程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文化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新教材已经把数学文化渗透在中学的各部分内容中。所以,数学文化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非常必要的。  我认为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数学文化可以解决此问题。数学文化可以鼓舞学生的士气,还可以让学生走进数学,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培养数学的数学素养,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  一、目前教育发展的趋势  1.人类文化对数学发展的影响  世界上的各民族
期刊
目前国内外小学数学改革的大潮正在蓬勃发展,尤其是从新修订的《2011版课程标准》正式推行开始,课堂教学改革便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在推行《新课标》,开始新一轮课改的今天,我们到底该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个人认为,课堂教学都应关注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真正关注并落实“四基”  《2011版课程标准》将“双基”拓展到“四基”,其中明确提出数学课程的“四基”,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
期刊
在每学期开学初期,我们会选择一些队列队形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通过队列和体操队形的训练和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坐、立、行走和跑步等正确的姿势;使松散的班级成为有组织、守纪律的集体,并为接下来的体育课堂教学正常的开展做好铺垫。内容似乎听起来简单,但越简单的工作想要做好有时也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在不断的积累经验和学习成长的同时,关于如何开展开学初期的队列队形的体育教学,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
期刊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些问题:对于同一个知识点有的学生掌握的快,有的学生需要我们反复强调反复给纠正,才能将一个知识点或操作搞明白,这就是个体的差异性所造成的,同时我们要使用的素材在网上去找一些特别适合的很少,课堂中的时间有限,于是在互联网+时代微课为我们解决了上面的难题。  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方式和网络教研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
期刊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提倡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有机整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内容,充分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伴随教学实践,提高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