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去行政化元年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枷锁解除了,好日子却回不来了。
  2014年的房地产市场依旧热闹非凡,万科与绿地榜首之争在这一年愈演愈烈,而A股上市无望的万达已经在年底挂牌港交所,王健林已经跻身亚洲富豪榜前三,有着房地产艺术家之称的宋卫平悔婚融创,戏剧般地又将绿城重新纳入麾下,然后又突然把部分股份转卖给了国企中交建????但在这热闹的背后,房地产的风光已经渐行渐远。
  在经历了2013年的疯狂上涨之后,房地产行业在2014年终于安静下来,虽然各方面的限制陆续解除,可当初楼市热火朝天的欢腾劲儿再也找不到了。当初“数钱数到手抽筋”的开发商们,如今纷纷谋求多元化了。
  2014年对于开发商来说,在政策上是宽松的,在被行政的枷锁束缚多年之后,如今的楼市与行政化渐行渐远,房企融资的渠道也再度放开,一切都开始回归到正常的状态。在去行政化日益明朗、市场终归于市场之后,开发商们能看到更美好的曙光吗?
  从崩盘到解除限购
  2014年年初,杭州楼市崩盘的消息像是掀动密西西比河的一只蝴蝶,迅速在楼市和资本市场引发震动。以招保万金为首的地产龙头股价放量大跌,资金疯狂逃离,资本市场一片风声鹤唳。
  如同第一张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在杭州等地楼市宣布降价之后,全国楼市一瞬间都被渲染上了恐慌的气氛,加之此前李嘉诚大规模抛售内地房地产项目,楼市即将崩盘的言论再次甚嚣尘上。然而,在无数次“狼来了”的危言之后,房价却都每次再攀新高,这一次会是真的吗?
  虽然,事后证明杭州楼市崩盘的言论言过其实,但经此虚惊之后,杭州的房价却是实实在在地难以反弹了。巨大的库存压力让房企失去了提价的理由,在需求难以满足之时,取消限购在各地蠢蠢欲动。
  最先动手的不是漩涡中的杭州,而是呼和浩特。6月26日,呼和浩特放开限购,成为全国首个正式发文确定放开限购的城市。在此之前,多地虽然都或多或少地微调限购政策,但正式松绑并未出现。
  在呼和浩特打响第一枪之后,济南、杭州、温州????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全国已有40个城市放松或取消限购,在珠海住建局发文取消楼市限购之后,原来46个限购城市中,仅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三亚5个城市仍在坚持限购。也就是说,除了一线城市仍在坚持限购之外,二、三线城市已经全面“救市”。
  在取消限购这一行政限令之时,其他行政化的藩篱也陆续拆除。取消限购放宽了需求,但购房者面对高房价仍力不从心,于是,各地方版的公积金新政及调低首付比例等措施陆续问世,在地方调整到位之后,中央的政策再次加码。
  10月中旬,住建部等三部门联手调整了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其中包括公积金缴存异地互认、部分地区提高首套房贷款额度、降低公积金贷款中间费用等。
  在公积金新政出炉之前的半个月,央行也刚刚公布了“认贷不认房”的930新政,一连串的政策组合拳终于激活了楼市,进入四季度,房地产终于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回暖迹象。而11月底央行的“意外”降息短期内又能极大提升市场信心,2014年的冬天,房地产市场提前感受到了春意。
  在行政化色彩淡去的同时,市场化的手段开始走向舞台中央。从2010年起,上市房企在A股融资的闸门被正式关闭,一关就是近4年,140余家房企连续4年在A股没有拿到一分钱。
  虽然再融资再次开启是在2013年的8月份,但真正集中获批却是在2014年。A股恢复了房企的融资功能,对于负债高企的上市房企不啻为一大利好。在11月底央行降息之后,国土部将不再审核房地产公司再融资的消息开始在坊间流传。
  取消限购、放松贷款、限价消失????叠加在房企身上的“限”字如同剥丝抽茧一般一一去掉。
  事实上,最近几年,这些“限”字令连同“国X条”、“新X条”,成了中央和地方政府调节楼市最有力的武器。虽然政府企图以行政化的手段遏制高烧不断的楼市,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每一次调控都成为房价再次飙升的起点,政府的行政命令不但没有给楼市降温,反而成了房价的“助推器”。
  这就是说,行政手段虽然可以暂时性遏制房价的上涨,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楼市供需。
  由于政府垄断了土地的供应,土地价格的上涨才是房价上涨的深层次原因,在没有解决相关问题之前,仅用简单的行政措施就想抑制房价的上涨,结果可想而知。
  行政化的手段不但没有遏制高烧的楼市,反而扭曲了市场的供求信号,政府越是限制购买,购房者愈加预期房价还将上涨,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驱使下,限购虽然阻止了一批购房者,却成为房价坚挺的依据之一。
  实际上,除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之外,众多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已经显现出疲态,在限购等政策取消之后,各地楼市的价格并没有呈现报复性反弹即是明证。在行政化手段退出市场后,市场的主导作用正在重新归位。
  没有建立在土地、财政以及金融领域的深层次手段配合,限购等行政手段无法为楼市带来“长治久安”,其实商品房也是一种商品,在政府做好基本保障建设的前提下,其本质就是一个市场化的场所,供求应该由市场决定。
  房企去库存
  多年以后回首2014年,开发商应该不无惆怅,上一年还风光无限的楼市,在这一年政策暖风频吹的前提下,去库存竟然成了众多房企的心头病。
  11月底,央行祭出了降息这一猛药,对于正处在年底收官的房企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目前众多房企库存积压、负债高企,急需通过降低库存缓解紧张的现金流。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报告显示,1-11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0171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2%,降幅比1-10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
  销售疲软的背后是房企积压严重的库存。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9795万平方米,比10月末增加155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加1046万平方米。而2013年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为46806万平方米,这意味着前11个月同比增加的待售面积达到了1.3亿平方米,仅增加值就占前11个月销售面积的12.78%%,房企的压力可想而知。
  销售不畅的直接结果就是业绩下滑,这在上市房企中显而易见。根据统计,2014年前三季度,申万分类的144家房企共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58.9亿元,同比下降7.98%,而2013年前三季度,房企净利润实现了超过33%以上的增速。近13年来,2014年三季报房企利润首次出现负增长,开发商躺着都能赚钱的好日子真的是一去不复返了。
  据统计,142家上市房企的存货金额合计为2.31万亿元,与2013年同期的1.9万亿元相比增长超过4000亿元,涨幅超过20%,明显快于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速度。环比2014上半年,房企的存货又增长了1000亿元以上。
  除了高企的库存,另一个让上市房企头疼的则是不断攀升的负债。根据申银万国的统计分析,2014年三季度末,加权计算,A股百强房企扣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为52.7%,净负债率大幅上升至103.5%,比2013年同期大幅上升24.6个百分点;而且,上述两项均为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将于2015年3月正式实施的消息也在2014年的12月底正式公布,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去库存成了开发商2014年下半年最关注的事儿,成交量成为房企最关心的指标。
  从已经实施的楼市调控政策来看,去行政化无疑是间接出手“救市”,帮助上市房企去库存,年底楼市成交量的“翘尾”行情将助推房企业绩回暖,但指望房价由此进入新一轮涨势并不现实,楼市回归常态势在必然。
  没有人能知道房地产的拐点何时到来,但业内人士已经开始意识到,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城市化的常态发展,房地产的“黄金时代”持续不了多久了,即便嘴上没说,在业绩遇冷之前,一线房企已经提前做准备了。万科、恒大纷纷跨界,万达王健林也提出了2020年万达商业地产的收入比重将降到50%以下并全面进军文化产业的口号。
  2014年这一年,土地市场仍然火爆,各地地王仍然被频繁刷新,互联网思维也闪现在在房企大佬的眼中。也许未来的某一年再回头,交给市场的房地产行业在这一年表现的并不完美,一些处于困惑期的房企在这一年分外煎熬。但挥去悲观、放眼未来,即使黄金期不在,一切都能重回正轨的常态发展不也是很美好的事情吗?
其他文献
有时候反其道而行之是值得的,尤其是当股市大幅下挫的时候。虽然2014年选股已变得非常困难,但是骏利资本(Janus Capital)的基金经理人丹·柯兹洛斯基(Dan Kozlowski) 已大获成功,并取得了可观的利润。  2014年,在他的理念指引下,规模达42亿美元的杰纳斯反向基金(Janus Contrarian)的业绩不仅领先于大盘蓝筹股型基金,而且还高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约一个百分点。
期刊
过去两年的经济是曲折的,而宏观的政策则是别扭的。经济艰难地在7.5%上下苦苦支撑,政策既不想刺激,但又不愿意经济过快地下行,从而形成了以定向宽松为主的“微刺激”。  这种刺激的特点是:断断续续,时有时无,无法形成稳定的信心和预期;哪有窟窿补哪里,只有结构作用,没有总量效果,它只起到了平滑经济波动的作用。GDP数字上倒并不难看,可工业、消费、投资纷纷创下多年来的最低水平,私人投资毫无起色。  为什么
期刊
从1941年3月11日到1945年12月1日,即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到战争结束的5年时间,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向盟国提供了价值500多亿美元的货物和劳务,各国的黄金源源不断流入美国,美国的黄金储备也从1938年的145.1亿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00.8亿美元,约占世界黄金储备的59%,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有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与
期刊
之前市场已经普遍接受了中国经济内需不足以及政府对经济下滑容忍度提高,加上全球大宗商品熊市,因此2014年经济增长和通胀继续回落的结局并不出乎意料。在稳增长方面,政府年内逐步实施的基建投资,减少房地产市场管制,以及放松货币政策等措施,力度超出了大部分市场机构的预期。但其效果平平,反而更加印证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之大。  目前的刺激措施依然不足以提振内需,全球经济迟缓的复苏也没有制造出足够强劲的外需。因
期刊
A股市场融资余额上限超过1.5万亿元,与目前近7000亿元的融资余额相比,天花板远未到来。  从4000亿元到7000亿元!不到半年的时间,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就迅猛增长近一倍,创出历史新高。  经济低迷似乎阻挡不住A股市场走强的步伐,2014年以来,市场多了一个全新的加杠杆投资工具——融资融券,作为一种创新业务,其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随着融资融券业务已逐步转为证券公司的常规业务,它正成为A股
期刊
2010年12月,成功借壳*ST鑫新的中文传媒(600373.SH)本来从事的是传统出版行业,2014年6月通过收购互联网平台企业智明星通,开启全媒体业务转型。  对于这一收购行为,众多研究机构积极看多,但市场却反应平平,中文传媒复牌后仅仅收获一个涨停板,与以往同类并购案连续数个涨停板大不同。最引人注意的是,复牌当天即6月24日卖出前五名的金额为3.99亿元,远远超过买入前五名金额1.42亿元。本
期刊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老白干酒(600559.SH)拟定增融资8.25亿元,其中两家战略投资者和经销商锁定6亿元,2.25亿元或让老白干酒员工参与;此次定增融资的并购对象是张家口长城酿造(集团)。”  11月14日,老白干酒所发布的公告基本证实了这一传闻。“喝”了老白干酒的人自然欣喜若狂,不过也有投资者质疑,老白干酒存在压低业绩的嫌疑。  这也不难理解。2013年,包括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
期刊
众望已久的沪港通开通的首日出现了反高潮,上海和香港股市高开30分钟后随即开始下跌。此后的交易日,沪港通净买入额持续缩小。一些市场人士认为,这反映了市场的冷淡和沪港通的到来无关重要。而在日本经济衰退的消息影响下,港股更跑输沪股。  再回头看沪港通开启前的上一个交易日,11月14日,当天海外市场的港股美国ADR、恒指夜期和中国ETF均显著上升,其中A股ETF飙升近4%。加上当时中国宣布沪港通投资者将连
期刊
华联综超(600361.SH)下半年的股价表现相当抢眼,从6月30日收盘的4.48元一路上涨。尤其是10月中旬对赛马会题材股的热炒,引起公司股价在10月16日与17日两天连续涨停,至10月20日达到近期最高价7.1元。之后由于公司发布澄清公告以及媒体的深入报道,华联综超的股价似乎开始步入了下跌通道,仅在10月20-23日就下跌了15.1%。截至11月18日收盘,华联综超的股价为6.01元,市值为4
期刊
持续了十年的原油超级周期轰然终结。  作为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超期周期的始作俑者,美联储(Fed)此次则扮演了掘墓人的角色——美联储即将步入加息周期,美元重新步入强势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2013年将为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敲响丧钟,并推动市场进入下一个十年。”早在2013年上半年,花旗银行就在大宗商品研究报告中发出警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股票和大宗商品的互动性减弱、美元走强等因素,标志着“大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