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烛夜读(四篇)

来源 :大众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t1234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淮世家》:一部应该获得
  茅盾文学奖的小说
  
  关于古城的优秀小说,有很多,《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一部。
  关于古城金陵的优秀小说,也很多,《金陵春梦》是一部。
  关于一个家族的优秀小说,也很多,《红楼梦》是一部。
  《秦淮世家》是一部写古城、写古城金陵、写一个家族都非常优秀的小说,是我看到的描写古城金陵一个家族的最好的小说了。
  《秦淮世家》,江苏文艺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作者庞瑞垠,全套三部:《钞库街》、《桃叶渡》、《乌衣巷》,计1302页,103万字。
  这是一部关于南京百年风云和人情世态的史诗性风俗长卷,描写了秦淮河畔的名门望族谢庭昉这个大家族,在社会变革和人间乱离中,五代人人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沉浮荣辱、跌宕坎坷,反映了中国二十世纪百年历史进程中古城金陵和中国普通百姓的兴衰史、变迁史和奋斗史。
  按照我的看法,这是一本应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小说。
  为什么?
  这部书有《红楼梦》的韵味。
  作者的人物刻画非常丰富,从翰林到军阀,从律师到和尚,从官吏到戏子,从教授到牧师,前前后后有名有姓的人物计两百多个,不论笔墨多寡,写来都栩栩如生,而且不可或缺,不可替代,有着内在的人物关系,通过他们的不同命运,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演出了一场人生和时代的大戏。作者不仅写了一个完整的谢氏大家族,作为陪衬还写了尹氏家族和邹氏家族,形成“一家领先,两家齐飞”的格局,这点和《红楼梦》非常类似。我们从头到尾娓娓读来,就好像在一座名叫“古城金陵”的戏楼上,有一个两百多人的演员剧团,在给你演出一场横跨百年的大戏;而且,是喜剧和悲剧交替上演,悲喜剧和喜悲剧轮流出场,让我们一会儿拍手称快,一会儿悲痛欲绝,一会儿柔情似水,一会儿怒火中烧。大凡身体不好的,心脏不好的,最好不要自己一个人来看。如果是看书容易动感情流眼泪的看官,为了您的“体面”,最好是关起门来一个人看。这样一种高度复杂的人物关系,紧凑地集中于这样一个狭小空间中,非有高超的驾驭能力,不可为之。
  这部书有《三国演义》的历史感。
  谢家、尹家、邹家,三家演义出一段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国民党,日本人,汪伪政权,共产党,四方摆出好一个龙门阵,明争暗斗虎踞龙蟠大闹天宫。读书人,做官人,兵痞子,三教九流中,人性光辉普照大地。领导的,被领导的,城里人,农村人,一个趴下一个站起。在详细叙述一个个故事的时候,时间仿佛凝固了,文字在这里如同流水潺潺,缓缓而尽情地流淌。这里有忠孝仁义、富贵廉耻;这里有宠辱不惊、威武不屈;这里有善良坚贞、端庄贤惠;这里有跳梁小丑、小人得志;这里有人生无奈、红尘虚无。这样一种人生百味,交会于这样一个复杂时代,非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不可体味。
  这部书有《清明上河图》的意境。
  古城金陵钟灵毓秀,虎踞龙蟠,风云变幻。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近百年中国近代史中,南京有着非常重要、典型和突出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孙中山在这里就任临时大总统,国民党中央政府在这里,抗日战争期间汪伪政权在这里,后来国民党中央政府再次还都南京。我们跟着作者的叙事展开,透过其笔端,仿佛在看《清明上河图》的不同角度描摹出来的人物和场景,一会儿是平视,一会儿是远视,一会儿是俯视,一会儿是近视;我们看错落有致的情节结构,仿佛在看《清明上河图》一个局部的众多人物的身体动作,充满了南京的地方特色和民风民俗,多姿多彩,万象纷呈。这样一种剖析角度,这样一种华佗再世庖丁解牛的功夫,妙不可言。
  这部书有什么缺点呢?
  最大的一个缺欠是,对于1949年以后的描写,略显单薄。无论是人物的刻画,还是故事情节的展开,好像没有写前五十年的时候那样力透纸背。不过,这是当代中国很多处于庞瑞垠年龄段的作家的一个比较常见的通病。1949年迄今这段历史距离我们太近,有些事情还需等待时间老人的细嚼慢咽和细磨慢捻之后,回过头去看,才能看得更清,写得更透。
  全书结构宏大,立意高远,笔力苍劲,功底深厚,是一本有益于后生晚辈的关于人生道路和生活命运的好教材。从小生长在南京江寧的庞瑞垠,在完成他一生这部真正意义上的史诗巨作之前,就曾以1940年代的南京为背景写出过三卷本的“故都三部曲”(《危城》、《落日》、《寒星》),而且,另外一部同样以钟山风雨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逐鹿金陵》曾入围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但最终遗憾地未获大奖。当看到这部写于《逐鹿金陵》之后的关于古城南京、关于一个家族的五代人在百年历史中的人生沉浮的史诗巨著,我们知道,这是一个作家、一位长者一辈子的全部心血和最后遗产:是否获得茅盾文学奖对作家本人已不重要,把一个作家、一位长者对一座古城的历史见证告诉世人,才是最为重要的。
  
  《伪满洲国》:国破山河在
  
  自央视《百家讲坛》出了个易中天,网上出了本《明朝那些事儿》之后,包括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在内,通俗易懂半正半野的“非官方正史”大行其道,风靡不已。这本《伪满洲国》虽属文学作品,但我认为也可列入半正半野半实半文的“非官方正史”之列。
  这部黑龙江女作家迟子建写于1998年、作家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的896页的长篇小说,谈的是1932年(民国21年,昭和7年,大同元年)到1945年这十四年间东北三省沦入日本人之手后芸芸众生的故事。
  我们过去接触到的历史,大都属于“主流人物历史”。所谓“主流人物历史”,典型如《贞观长歌》、如易中天说三国、如明月先生谈明朝那些事儿,在那里,我们能够看到的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江山社稷,很少或根本看不到普通百姓的事情,鲜有谈及普通百姓的命运和跌宕时代的关系者;由是,国人对于历史,往往局限于了解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类人物,仅仅知道他们是如何地雄才大略、壮志凌云,如何地怀有经世济民之心、治国平天下之相。这本《伪满洲国》,恰恰立足于当时社会诸阶层各种各样的人物尤其是贫民百姓的生活和命运,从女性特有的凄婉细腻的文笔中,渗出对生活和人生的体谅与感悟。这一丝情怀,首先就让你感动。
  这本书让我好好地补上了一堂东北三省的近代历史课。过去无论是学校里的教科书,还是各种各样的历史书,抑或颇受欢迎的历史文学作品,说不清是因为觉得不重要还是觉得丢面子,鲜有涉及1931-1945年这段东北历史的;伪满洲国当年出版的图书和研究伪满洲国的历史资料,在一般的图书馆和书店根本见不到;日本人出版的关于他们占领我国东北三省的东西就更不用提了——因为是日语,看都看不懂。这就造成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这几代人对东北三省这段沦陷历史的知识空白。此前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日本人1931年占了东北后就一直“歇”着了,此后的六七年里没有继续南下扩张侵略中国,直到1937年才发动“卢沟桥事变”?《伪满洲国》细细交待的各种事件,让我一点点解开了心中疑惑。原来,这里有东北抗联不可磨灭的功劳:日本人忙着在东北地区清剿、“安内”,不敢再吞下更大的肥肉。从这个角度去观照东北抗联的失败,想想赵一曼、杨靖宇等人越抗日越艰难最后抗联不得不撤到苏联境内的过程,大的背景原因也就一清二楚了。
  之所以说《伪满洲国》是半正半野的“非官方正史”,是因为书中的土匪也好,鄂伦春人也好,共产国际苏联的地下情报人员也好,日本鬼子也好,日本开拓团员也好,伪皇帝溥仪也好,汉奸也好,个个栩栩如生,看起来真实,读起来可信。好人也干坏事,坏人也干积德事,坏人干了坏事也有良心上过不去的时候。这让读者看到了更多的人性深处的东西,进而思绪邈邈。
  文人如何爱国?《伪满洲国》的写作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自祖国最北端漠河的女作家迟子建,花十五年时间收集资料做准备,再花三年时间写出此书,通过艺术的表达,使像我这样喜欢读书而并不从事历史研究的普通中国人,能够于不经意间津津有味地循着作者思路,在虚拟的心灵时空中回到1931-1937年的东北,深入了解那一段历史,唤起一股激越情怀。
  碰巧的是,最近在《作家文摘》上看到一篇关于当年共产国际东北地下交通线的回忆文章,文中讲述刘少奇、陆定一等人通过哈尔滨至满洲里的交通线,骗过日本人在火车上的盘查,深夜坐雪橇闯过日本人的碉堡封锁线,越境到苏联莫斯科开会的一段历史。这些文字内容和这本书的有关情节正好遥相呼应,互为旁证,不知作者提笔的时候,是否已经看过类似资料。
   这是一本我所见过的惟一描写1931-1945年这段时间东北历史的长篇小说。“物以稀为贵”,题材独特的《伪满洲国》,是应该被列为喜欢历史尤其喜欢野史者的必读书的。相信你会在深夜读它,因为夜深人静时节,最适合体味书中境界;相信你还会在雪夜手执此书围炉长读,因为那样你更能感受到国破山河在的滋味。
  
  《茶人三部曲》:杭州的历史名片
  
  从作者的知识擅长和本意上来讲,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是写茶文化的,但在我眼里却是写杭州城的,因为故事情节是围绕茶叶展开的,故事地点呢,横跨100多年,都发生在杭州城及其周围。
  全书三本:《南方有嘉木》(1995年12月第1版,549页)、《不夜之侯》(1998年8月第1版,525页)、《筑草为城》(1999年5月第1版,528页),计1600页,126.9万字,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旭烽。
  这套书最值得推崇的,有三个地方。
  第一,这是一本关于杭州的历史书。从书里,我们可以知道很多闻所未闻的关于杭州的事情。
  例一,书中的主人公家族是一家都姓“杭”的人家(这应该是作者故意安排的),作者对这个杭姓的最早来源也作了考证:据《通志·氏族》的记载,始于宋朝。
  例二,书中谈到了杭州人的一个代表人物: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任宰相——王文韶。这个王宰相是主张消灭义和团的,所以,后来别的大臣死的死,关的关,此人反而得到重用。
  例三,书中谈到了杭州的一个骄傲:求是书院。这个求是书院是杭州知府林启办的,不仅培养出了本书的主人公杭天醉(这当然也是作者虚构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出了一批叱咤风云的时代英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北大校长何懿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尹民、文学家许寿裳、保定军官学校校长和国民党陆军大学校长蒋百里、新闻家邵飘萍等。
  例四,书中谈到了杭州人的一个习俗:立夏那天给人称体重,用来算算一年的体重。这个风俗是比较科学的,比起我们现在没有固定的时间称体重而言,要科学得多。按照杭州人的习俗,立夏那天在称体重的同时还要吃“三烧”——烧饼、烧鹅和烧酒,吃“五腊”——黄鱼、腊肉、咸蛋、海狮和腊狗。
   还有,例如杭州的第一张白话报刊——《杭州白话报》,等等。这些关于杭州的历史知识散落于全书,一般你翻上三五十页,就一定会有某一段、某一行是谈及杭州历史知识的。
  第二,这是一本关于茶叶的专著。
  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的王褒的《僮约》,书中有着清楚地描写:“烹茶净具”和“武阳买茶”。被后人尊为“茶圣”的唐朝陆羽的《茶经》,就更不用说了。绍兴平水出产“珠茶”,最初的英文竟然叫“Hgson”——贡熙,意思是专门进贡给康熙皇帝的茶叶,后来的英文名字叫“Gun powder green”,意思是“绿色弹药”,专指其冲泡时散发出的棱棱金石之气。西湖龙井茶其实有四个品种:狮峰、龙井、云栖、虎跑。其中尤以狮峰为最,乾隆皇帝册封的十八株御茶龙井即属狮峰龙井。茶叶的第二名到第九名依次是:武夷山大红袍、庐山云雾、江苏太湖洞庭山碧螺春茶、湖南洞庭湖君山岛的君山银针、安徽大别山六安的六安瓜片、祈门红茶、河南信阳毛尖、安徽太平猴魁……
  当然,我们也知道了“茶”的含义,古人云:茶者,娇美意也。《诗经》曰:有女如荼。荼,同“茶”。你还能知道泡茶的水也是有讲究的,有二十个等级。茶壶名牌——“曼生壶”的历史则是这样的:著名的篆刻“西泠八家”之一的钱塘人士陈鸿寿,号曼生,任江苏溧阳知县时,在宜兴制壶名家杨彭年兄妹那里定做了十八种茶壶,并撰铭题刻,世称“曼生十八式”。还有还有,你可以知道茶座和茶舫的一些趣闻轶事,等等。
  可以说,你若真正读通了这部书,基本上也就等于拿到了茶叶历史知识方向的“硕士学位”。
  第三,这是一本描写一家中国茶叶公司——忘忧茶庄的近代商业史的书。
  忘憂茶庄是一个家族企业,奉行“前店后厂”生产销售一条龙模式。第一任董事长杭九斋游手好闲,喜抽大烟,管理大权遂“内落”到少夫人林藕初手里。太平天国勇士吴茶清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其职务是常务副总经理。后来家庭和茶庄一起败落,就卖给杭州的另外一个富商万福良,公司名字也改为“隆兴馆”。虽然叫了“隆兴馆”,却没有隆兴起来,最后物归原主,重新回到杭家,名字仍改回“忘忧茶庄”。后来经历了市场动荡,在常务副总经理吴茶清领导下开展了“罢市斗争”。后来,传给第二代掌门人杭天醉;后来,日本人来了;后来,解放了;再后来,公私合营了。于是又有了新的故事……
  作为中国第一部描写茶文化的系列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获得了中国长篇小说的顶级大奖——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评语写道:“茶的清香、血的蒸气、新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叶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熔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斯评不妄。
  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以西湖著名,世人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毕竟名列苏州之后。盛产丝绸也盛产茶叶的杭州,目前正在努力发展成为中国的旅游名城和休闲之都。有了《茶人三部曲》,我觉得杭州人应从此书获得启发:杭州最该以“茶都”闻名于世。因为,茶叶是中国人的,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狼烟北平》:真实的历史
  
  都梁的《狼烟北平》是一部难得的好长篇。这部小说好在哪里呢?
  好在作者对抗日战争时期各路各派人物的真实描写。我们这代人受到的历史教育,在青少年时代(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有个最大的缺憾,就是信息量少,信息面窄,时有偏缺。比如,对抗战历史的了解,只知道八路军和新四军,不知道陈纳德的“飞虎队”和杜聿明的“远征军”;只知道《地雷战》和《地道战》,不知道台儿庄大捷和淞沪会战;只知道“狼牙山五壮士”,不知道戴安澜和佟麟阁。直到1990年以后,这一切才随海峡两岸的交往交流逐渐改变。关于这方面的改变,最近的一个高峰是2005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时,很多当年为民族独立而英勇抗日的“国军”阵营的仁人志士,都得到了应有的授勋和表彰。
  在我们从小的记忆中,国民党军统特务那是大大的坏,不仅杀人不眨眼,而且丧尽天良。《狼烟北平》里塑造的几个军统特务颠覆了这种概念化形象。军统特务徐金戈血气方刚,有爱有恨,称得上是个“男人”,是条汉子;军统女特务杨秋萍出身书香门第,不仅婀娜妩媚,而且侠肝义胆,在行刺被捕后受尽折磨却坚硬如铁,最后双手双脚被日本鬼子钉在木板上慷慨赴死,与《红岩》里的江姐有的一比。这样描写当年在北平卧底从事抗日锄奸的军统特工,就是军统头子戴笠地下有知,恐怕也得承认:今天由共产党执掌的大陆出版界,其胸襟度量,堪称海纳百川。
   好在作者对于老北京历史文化的稔熟和工笔描绘。我们这代人如今有了互联网,阅读量大大增加,远胜于上一代人,随之而来的问题却是少有耐心再去阅读专篇大作、再去探究历史细节和人文轨迹了。所以,对于像我这样来自姑苏而客居京华的北居南人,《狼烟北平》的历史知识功底和栩栩如生的文笔,可谓远在缥缈之巅,近在触摸之中,熟悉而陌生,陌生又熟悉。
   好在这是一个企业家写的书,而且作者此前已经写出了一本很流行的书:《亮剑》。国人心目中,“作家”是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它是和茅盾、巴金、冰心、王蒙、张贤亮等响当当的名字连在一起的。但改革开放以来的事实告诉我们,作家也可以是一个人的业余职业,“业余作家”的作品也可以是第一流的。
   自然,我们更为中国企业家群体中能够诞生拥有如此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人文情怀的优秀代表而深感骄傲。
  
   (注:作者系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其他文献
创业百事通编辑按:每个人的人生都像一个金字塔,只有往上攀登,才可能享受最大的自由和空间。     一部分人庸庸碌碌,终其一生都在老地方徘徊,另一部分人按部就班、辛辛苦苦地在从E层爬到C层,只有少数人,能很迅速地攀到A层,跻身成功者之列,享受顶峰风光。   杨小华原来的身份是建筑小工,每天在工地挥汗如雨,工资寒碜;仅仅三年,他改写自己的人生,每天西装革履,日进斗金,资产上百万。   站在金字塔的塔峰
期刊
1    林昭这个名字,是在1979年的冬天从张元勋先生那里知道的。那时候,我是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二年级的学生,张元勋先生则刚刚平反落实政策,也来到曲阜师范学院任教。他被安排在一间学生宿舍里,所以经常与我们混在一起。不记得最先是怎么开始的,只记得他经常到我们宿舍来,来了就海阔天空地聊天。张先生虽然历尽坎坷,但显得比年轻人还有朝气,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神采飞扬,使我们感觉不到年龄的差距。记得我曾说他二
期刊
在中央戏剧学院读书的女儿今天给我打电话,声调很低地说:“妈,告诉你一个事,你先不要着急。”然后,又用我经常叮咛她的口吻说:“咳,不是我多说。你呀,啥事儿也不能急,得稳住架。”我急了,忙说:“别开玩笑。怎么了?是不是考研没成功。”只听她慢条斯理地说:“哎,妈,我就说吗,这败家女儿,就不能要。这回咱家还得往外掏三年学费。”我听后乐得操起电话,丁零咣啷告诉她爸爸:“女儿真争气,咱家最大一件事解决了!”只
期刊
盗墓是丑恶的现象    历史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挖掘出来的人类足迹,是古代文明和重大往事的真实记录,是对人类每一个具体成果、每一个特别事件的还原写真。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忠于史实的中国史官有敏锐的眼光,有直笔修史的优良品德,有记言修书的好传统。中国的史籍浩如烟海,仅仅26部正史就十分详细地记述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成果和历史瞬间,让后人得以知道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的人类辉煌和发生在历史关头的重
期刊
军旅作家赵启杰又出新作,“士兵版《亮剑》”——《曾经当兵》2008年6月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长篇小说《曾经当兵》是已出版《农村兵》(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8年1月)姊妹篇。作品从军营五虎兄弟张彪、鲁兵、晁显、郑宏和肖克的一次聚会入笔,骤起波澜:老板娘苏欣的女儿芦荻暗中对鲁兵产生了好感,鲁兵喜欢的却是刘萍;苏欣成功地在芦荻与助理员徐小虎之间牵上了红线;张彪花钱雇服务员小马冒充女友骗取父亲欢心
期刊
我初中尚未毕业就到漕桥“恒盛丰”南货店当学徒。解放前不久,区委书记史国樟同志到镇上来发展进步势力,组织工会,迎接解放。当时镇工会下面有两个工会:一是搬运工会,二是店员工会,我们大多数人都参加了。工会组织不久,镇子就解放了,工会也更加活跃了。主要是维护社会秩序,查夜;再就是搞一些宣传工作,同时把工会里的年轻人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工会文工团。  工会文工团中还有振声中学的一批女学生,我在学校就爱好文体
期刊
一、“墓”的变化    提起盗墓,不少人或许会想起野蛮、龌龊、肮脏、缺德这些不雅的词汇。实际上,盗墓背后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盗墓的出现,是因为有墓。  与“墓”意思相近的,还有“坟”、“茔”、“丘(邱)”、“冢”、“垅(垄)”、“土”、“培”、“堬”、“垜(垛)”、“山”、“陵”、“寝”等十多种叫法。  “墓”,大概是最为原始、正宗的概念了。笼统地说,墓是用以放置尸体或其残余物的固定设施。在考
期刊
提起陈毅这个名字,很多人立即想到曾经担任新四军军长、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中国外交部长的陈毅。却很少有人知道,还有两位与陈毅元帅同姓同名的人。这两个叫陈毅的人与陈毅元帅一样,不仅是军人,而且也都做到了将军的位置上。三个陈毅不仅名字相同,而且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指挥部队打过仗,还都从事过外交工作。  另两位陈毅将军究竟是何方神圣?    北洋政府陆军部次长陈毅    他是湖
期刊
一位40年前巡逻在南京街头巷尾的公安战士,如今写成了400多万字的中国现代军史演义,被媒体誉为“军史演义大王”,他的名字叫胡兆才。在一次战友聚会中,已经晋升少将军衔的王守仁以羡慕的口吻对他说:“还是你有成就,为军史留下了痕迹。”    抢占“高地”    胡兆才萌发写军史的念头,是从1981年开始的,那时他参加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有关新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条目,在资料室里看到《长征—
期刊
一、宁常、镇溧两路基本情况    宁常高速公路起点接宁杭高速溧水桂庄枢纽,向东经过溧水、句容、金坛和武进,终点与沿江高速常州南相接,路线全长89.97公里,是江苏省规划建设的“四纵四横四联”中“联三”的重要组成部分。镇溧高速公路起于润扬大桥,南接沪宁高速的丹徒枢纽,向南途经丹徒、金坛和溧阳,终点止于溧阳市的新昌枢纽与宁杭高速相连,路线全长65.95公里,是江苏省“四纵四横四联”中“联二”的重要组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