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惯性思维”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同类型题目的效率,一方面却会让学生产生思维惰性,限制他们思维的发展。在课堂、练习和作业反馈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解题时运用了惯性思维,从而导致解题出错。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教师必须要引起重视,在教学中双管齐下,一方面避免学生产生消极的惯性思维,一方面消除学生存在的消极惯性思维。
一、避免学生产生消极惯性思维的策略
1. 教法多样化,结论客观、准确
教法要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教材内容是相互制约、密切相关的。教学方法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本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讲授法、自学法和讨论法;第二类是新型教学方法:发现法、把握学习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材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否则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惯性思维。
教学结论要客观、准确。在教学中,总结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教师每次总结结论时都必须要客观、准确,不能主观、片面地归纳出表面的经验,否则会严重影响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
2. 加强操作、注重自主探究过程
“生搬硬套”是学生消极惯性思维形成的主要“元凶”。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只重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在概念的学习时,教师不愿花太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只要求学生把概念背得滚瓜烂熟。尤其是在学习空间图形的计算公式时,由于一些空间图形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操作比较麻烦,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直接让学生记住一些图形的计算公式。长此下去,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只会死套公式,思维受到限制,从而造成消极惯性思维的产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将会渐渐失去主动性,若遇到稍有难度的题目,不会分析,随便列式,或者直接放弃。要想避免学生产生消极的惯性思维的产生,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主动去探究一些新知识,不断提高思维能力。
3. 科学设计习题,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数学知识和思维在练习与运用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提高。数学习题是数学知识的载体,解答习题是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开展技能与形成技巧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在习题的设计上,内容过于单一、问题过于简单、形式过于呆板,都会使习题失去它本身的作用,还会让学生产生消极惯性思维。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科学地设计习题。
二、消除学生存在的消极惯性思维的策略
1. 制造认知冲突,切断消极惯性思维
在教学新知时,我们会发现学生总是会受所积累的旧知经验和思路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制造认知冲突,切断学生之前学习所产生的消极惯性思维。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出示平行四边形教具,让学生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因为之前学生学习了长方形的计算公式,受惯性思维的影響,学生可能会回答:用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相乘可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接着教师可以拉动平行四边形的木框,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两条邻边的长度不变,可是图形的面积却在逐渐变小。这时教师提问:刚才所说的计算方法可行吗?这样就可以切断学生之前的惯性思维,让学生带着浓厚的求知欲望去探究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2. 加强剖析错例,摆脱消极惯性思维
在平时的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在解题时产生错误。经研究调查,学生出现的大多数错例都是由消极惯性思维引起的。惯性思维的消极影响具有持久性,并不容易在新授后就能完全加以克服,因此还需要持续的强刺激。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课堂教学或批改作业中注意收集错例,加以整理、分析后,及时反馈给学生。并且抓住一些典型的错例,让学生集体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集体订正,并鼓励学生一题多解,让学生跳出惯性思维。
3. 培养逆向思维,跳出消极惯性思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逆向思维可以说是消极惯性思维的“克星”。因为逆向思维是突破一般思维定势,从对立、颠倒、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在我们的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顺逆运算、顺逆公式和顺逆关系。这都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极好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挖掘,有计划、有针对地进行施教。这样既可以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 罗 峰
一、避免学生产生消极惯性思维的策略
1. 教法多样化,结论客观、准确
教法要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教材内容是相互制约、密切相关的。教学方法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本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讲授法、自学法和讨论法;第二类是新型教学方法:发现法、把握学习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材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否则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惯性思维。
教学结论要客观、准确。在教学中,总结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教师每次总结结论时都必须要客观、准确,不能主观、片面地归纳出表面的经验,否则会严重影响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
2. 加强操作、注重自主探究过程
“生搬硬套”是学生消极惯性思维形成的主要“元凶”。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只重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在概念的学习时,教师不愿花太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只要求学生把概念背得滚瓜烂熟。尤其是在学习空间图形的计算公式时,由于一些空间图形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操作比较麻烦,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直接让学生记住一些图形的计算公式。长此下去,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只会死套公式,思维受到限制,从而造成消极惯性思维的产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将会渐渐失去主动性,若遇到稍有难度的题目,不会分析,随便列式,或者直接放弃。要想避免学生产生消极的惯性思维的产生,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主动去探究一些新知识,不断提高思维能力。
3. 科学设计习题,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数学知识和思维在练习与运用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提高。数学习题是数学知识的载体,解答习题是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开展技能与形成技巧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在习题的设计上,内容过于单一、问题过于简单、形式过于呆板,都会使习题失去它本身的作用,还会让学生产生消极惯性思维。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科学地设计习题。
二、消除学生存在的消极惯性思维的策略
1. 制造认知冲突,切断消极惯性思维
在教学新知时,我们会发现学生总是会受所积累的旧知经验和思路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制造认知冲突,切断学生之前学习所产生的消极惯性思维。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出示平行四边形教具,让学生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因为之前学生学习了长方形的计算公式,受惯性思维的影響,学生可能会回答:用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相乘可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接着教师可以拉动平行四边形的木框,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两条邻边的长度不变,可是图形的面积却在逐渐变小。这时教师提问:刚才所说的计算方法可行吗?这样就可以切断学生之前的惯性思维,让学生带着浓厚的求知欲望去探究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2. 加强剖析错例,摆脱消极惯性思维
在平时的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在解题时产生错误。经研究调查,学生出现的大多数错例都是由消极惯性思维引起的。惯性思维的消极影响具有持久性,并不容易在新授后就能完全加以克服,因此还需要持续的强刺激。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课堂教学或批改作业中注意收集错例,加以整理、分析后,及时反馈给学生。并且抓住一些典型的错例,让学生集体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集体订正,并鼓励学生一题多解,让学生跳出惯性思维。
3. 培养逆向思维,跳出消极惯性思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逆向思维可以说是消极惯性思维的“克星”。因为逆向思维是突破一般思维定势,从对立、颠倒、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在我们的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顺逆运算、顺逆公式和顺逆关系。这都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极好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挖掘,有计划、有针对地进行施教。这样既可以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