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襄阳市襄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襄阳 441104)
【摘要】目的:观察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艾滋病患者使用免费抗病毒治疗,适时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胸透、CD4细胞、病毒载量等,定期随访观察临床疗效,药物副作用。结果:死亡3例,停药1例,13例临床症状均不同改善,CD4细胞上升,病毒载量下降,生活、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有确切疗效,积极治疗机会性感染,确保病人95%以上的依从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中图分类号】R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62-01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襄阳市襄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治疗档案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治疗信息库数据。
2004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艾滋病患者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最大的59岁,最小的15岁;传播途径:异性性传播7例,受血传播7例,献血传播3例。
1.2 治疗方法: 治疗入选对象CD4细胞常规检测(1年2次)低于200U/L的感染者或低于350U/L并有严重机会性感染者。治疗前至少对患者进行3次依从性教育,并做相关心里支持。AZT+3TC+EFV 3例,D4T+3TC+NVP 5 例,AZT+3TC+NVP 3 例,D4T+3TC+EFV 1 例。
2 结果
2.1抗病毒治疗基本情况:入组治疗17例中,男9例,占治疗人数52.94%;女8例,占治疗人数47.06%;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的59岁。17例经抗病毒治疗,目前在治病人13例,死亡3例,因依从性不好停药1例。13例在治病人中6例抗病毒治疗已达5年以上,3例3年以上,3例1年以上,1例未达半年;病人服药依从性好,未出现抗病毒药物漏服现象;经治疗后,其临床相关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机会性感染减少,劳动力恢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例死亡病人中,2例发现时症状较重,服用到抗病毒药物已迟,没有达到治疗效果,另外1例服药依从性不好,未及时、足量服用抗病毒药物。
2.2CD4变化情况: 在治13例患者中12例CD4上升,1例持平。
2.3病毒载量检测情况: 在治13例患者中11例病毒载量<50拷贝/ml,1例>1000拷贝/ml,1例治疗未达半年,未做病毒载量。
3 结果
艾滋病既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CD+ 4细胞数量减少,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等疾病最终死亡[1]。
抗病毒治疗在遏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流行、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本研究按照《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1]的要求,对符合抗病毒治疗条件的患者开展深入细致的服药前依从性教育,积极治疗机会性感染,让他们了解有关抗病毒治疗和艾滋病的基础知识,告知他们在服用各种抗病毒药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治疗中如果出现问题应如何与医务人员联系[2]。17例患者中12例按照抗病毒治疗规范能及时、联合、足量服药,服药依从性好,未出现抗病毒药物漏服现象,CD4+细胞上升,1 例CD+细胞持平。在治13例患者中11例病毒载量<50拷贝/ml,1例>1000拷贝/ml,1例治疗未达半年,未做病毒载量[2]。
终止治疗原因分析,4例终止治疗的病例,3例因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死亡,1例因依从性不好而终止治疗。造成依从性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生活较困难,文化程度低。要提高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建议首先要让病人的基本生活有保障,其次对病人的管理措施也需加强[2]。
HAART治疗虽不能根除体内的HIV,但可使被HIV破坏的免疫功能获得恢复或部分恢复,使艾滋病人长期存活[3]。本研究在治病人有6 例达到5年以上、3 例2年以上,3 例1年以上。
因此强调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需长期坚持的治疗过程,患者的依从性对于治疗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良好的依从性可减少病毒耐药的出现,抗病毒作用更具有持久性,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加强患者服药依从性健康教育,按要求,足量、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是保障治疗效果的关键[4]。
总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有确切疗效,积极治疗机会性感染和病人良好的依从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科学规范的服药督导管理是保证患者长久保持良好依从性的可行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福杰等编写组.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手册(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35.
[2] 谢年华,孙敏等。武汉市艾滋病病人终止抗病毒治疗原因分析。中国艾滋病性病,[R].2010, 10(16):510.
[3] 肖明英,毕志刚,等.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疗效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8,7(12):48-50.
[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临床治疗与护理培训教材[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
【摘要】目的:观察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艾滋病患者使用免费抗病毒治疗,适时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胸透、CD4细胞、病毒载量等,定期随访观察临床疗效,药物副作用。结果:死亡3例,停药1例,13例临床症状均不同改善,CD4细胞上升,病毒载量下降,生活、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有确切疗效,积极治疗机会性感染,确保病人95%以上的依从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中图分类号】R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62-01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襄阳市襄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治疗档案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治疗信息库数据。
2004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艾滋病患者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最大的59岁,最小的15岁;传播途径:异性性传播7例,受血传播7例,献血传播3例。
1.2 治疗方法: 治疗入选对象CD4细胞常规检测(1年2次)低于200U/L的感染者或低于350U/L并有严重机会性感染者。治疗前至少对患者进行3次依从性教育,并做相关心里支持。AZT+3TC+EFV 3例,D4T+3TC+NVP 5 例,AZT+3TC+NVP 3 例,D4T+3TC+EFV 1 例。
2 结果
2.1抗病毒治疗基本情况:入组治疗17例中,男9例,占治疗人数52.94%;女8例,占治疗人数47.06%;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的59岁。17例经抗病毒治疗,目前在治病人13例,死亡3例,因依从性不好停药1例。13例在治病人中6例抗病毒治疗已达5年以上,3例3年以上,3例1年以上,1例未达半年;病人服药依从性好,未出现抗病毒药物漏服现象;经治疗后,其临床相关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机会性感染减少,劳动力恢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例死亡病人中,2例发现时症状较重,服用到抗病毒药物已迟,没有达到治疗效果,另外1例服药依从性不好,未及时、足量服用抗病毒药物。
2.2CD4变化情况: 在治13例患者中12例CD4上升,1例持平。
2.3病毒载量检测情况: 在治13例患者中11例病毒载量<50拷贝/ml,1例>1000拷贝/ml,1例治疗未达半年,未做病毒载量。
3 结果
艾滋病既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CD+ 4细胞数量减少,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等疾病最终死亡[1]。
抗病毒治疗在遏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流行、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本研究按照《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1]的要求,对符合抗病毒治疗条件的患者开展深入细致的服药前依从性教育,积极治疗机会性感染,让他们了解有关抗病毒治疗和艾滋病的基础知识,告知他们在服用各种抗病毒药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治疗中如果出现问题应如何与医务人员联系[2]。17例患者中12例按照抗病毒治疗规范能及时、联合、足量服药,服药依从性好,未出现抗病毒药物漏服现象,CD4+细胞上升,1 例CD+细胞持平。在治13例患者中11例病毒载量<50拷贝/ml,1例>1000拷贝/ml,1例治疗未达半年,未做病毒载量[2]。
终止治疗原因分析,4例终止治疗的病例,3例因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死亡,1例因依从性不好而终止治疗。造成依从性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生活较困难,文化程度低。要提高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建议首先要让病人的基本生活有保障,其次对病人的管理措施也需加强[2]。
HAART治疗虽不能根除体内的HIV,但可使被HIV破坏的免疫功能获得恢复或部分恢复,使艾滋病人长期存活[3]。本研究在治病人有6 例达到5年以上、3 例2年以上,3 例1年以上。
因此强调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需长期坚持的治疗过程,患者的依从性对于治疗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良好的依从性可减少病毒耐药的出现,抗病毒作用更具有持久性,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加强患者服药依从性健康教育,按要求,足量、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是保障治疗效果的关键[4]。
总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有确切疗效,积极治疗机会性感染和病人良好的依从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科学规范的服药督导管理是保证患者长久保持良好依从性的可行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福杰等编写组.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手册(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35.
[2] 谢年华,孙敏等。武汉市艾滋病病人终止抗病毒治疗原因分析。中国艾滋病性病,[R].2010, 10(16):510.
[3] 肖明英,毕志刚,等.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疗效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8,7(12):48-50.
[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临床治疗与护理培训教材[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