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也都有需要加强的地方。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对学生作品进行分层评价,是在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分层评价达到激励学生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分层评价;差异;异质分组;成长记录袋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学生完成的一个“作品”来评价学生技能掌握情况。以学生作品折射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适当地给予评价,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且受教学环境、家庭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果用笼统的方法按照同一个标准去评价每个人学生的作品,这样的评价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因此,下面探讨了对学生的作品实施分层评价的一些方略。
一、分层评价实施的基本框架
课程标准把学生参与过程、获得学习体验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实施应贯穿于整个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分层评价的实施应该是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实施的基本框架如下图所示。
二、评价等级的划分
分层评价评定等级以异质分组(BAAE,B-初级水平学习者,A-平均水平学习者,E-熟练水平学习者)为依托,异质分组的成员并不是永久的,要确保分层评价的精确性、公平性,在实施分层评价前建立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需要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其中,里面包括学生成长的证据、学生的评价表以及学生的作品等。根据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每个学期进行两次异质分组,让每一个同学都能获得重新定级的机会。
三、分层评价标准的设计依据
明确教学目标,制定“量身定做”的分层评价标准。分层评价标准的制定可提高评价信度和可操作性以及评价工作的效率,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参考的方向。
1.依据信息技术的课程实施的依据。分层评价标准要符合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分层评价标准应依据分层教学目标进行评价。因此,评价的内容应客观地体现分层目标和分层教学内容。
2.依据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进行异质分组(BAAE,B-初级水平学习者,A-平均水平学习者,E-熟练水平学习者)合作学习,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出发,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个人兴趣爱好等,制定分层评价标准。
四、分层评价的方式与实施
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促进被评价对象提高的手段之一。因此,对学生作品的分层评价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为评价的基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达到激励和改进的作用。按照异质分组合作学习进行分层评价,实施案例为第二册(下)第9课《 制作“广东风情游”导览图》。
1.分层式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对自己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从个体差异出发,通过分层标准对自身内部各侧面的比较来判断其学生的现状与趋势。通过分层自我评价表,让学生站在暂时属于自己的位置自我评价,根据个人成长记录袋的个人成长证据,及时查漏补缺,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不斷激励自己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2.异质小组内分层评价
异质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是作为学生自我评价后的一个升华。异质分组的目的是使小组成员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而异质组内互评正是一面镜子,通过这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自身的优劣,小组成员互相评价的实质是互相勉励,以此营造团结合作、共同提高的氛围。异质组内互评,以授课教师课前设计的分层目标为依据,由小组长记录评价结果。
组内分层评价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B层的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可以从他人作品中获得有益的经验;A层的学生既可以给B层的学生给予意见建议,又可以从E层学生中获得新技能;E层的学生可以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同时,自己的操作技能也进一步提升。
组内互评后,由小组长汇总各个成员需要改进的方法和建议,促进小组内学生共同进步。
3.教师分层点评
教师的评价在学生的心目中“含金量”特别高。因此,教师在评价以前,先按照异质分组(BAAE)建立分层评价标准,通过每一层次的对象与对应标准之间逐一比较,从而判别每一个成员的相对优劣。教师的点评主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等的,最后附上教师的激励性评语,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
新课改目标中阐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分层评价是后进生进步的方式之一,是优等生力争上游的“渡轮”,能让每个阶段的学生在每一个评价中脱颖而出,进阶到更富有竞争力的圈子。
参考文献:
[1]赵波,段崇江,张杰.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与学科教学[M].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2.
[2](美)盖尔·格雷戈里,卡罗琳·查普曼.差异教学策略:不一样的孩子,不一样的方法[M].张小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关键词】分层评价;差异;异质分组;成长记录袋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学生完成的一个“作品”来评价学生技能掌握情况。以学生作品折射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适当地给予评价,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且受教学环境、家庭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果用笼统的方法按照同一个标准去评价每个人学生的作品,这样的评价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因此,下面探讨了对学生的作品实施分层评价的一些方略。
一、分层评价实施的基本框架
课程标准把学生参与过程、获得学习体验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实施应贯穿于整个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分层评价的实施应该是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实施的基本框架如下图所示。
二、评价等级的划分
分层评价评定等级以异质分组(BAAE,B-初级水平学习者,A-平均水平学习者,E-熟练水平学习者)为依托,异质分组的成员并不是永久的,要确保分层评价的精确性、公平性,在实施分层评价前建立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需要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其中,里面包括学生成长的证据、学生的评价表以及学生的作品等。根据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每个学期进行两次异质分组,让每一个同学都能获得重新定级的机会。
三、分层评价标准的设计依据
明确教学目标,制定“量身定做”的分层评价标准。分层评价标准的制定可提高评价信度和可操作性以及评价工作的效率,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参考的方向。
1.依据信息技术的课程实施的依据。分层评价标准要符合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分层评价标准应依据分层教学目标进行评价。因此,评价的内容应客观地体现分层目标和分层教学内容。
2.依据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进行异质分组(BAAE,B-初级水平学习者,A-平均水平学习者,E-熟练水平学习者)合作学习,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出发,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个人兴趣爱好等,制定分层评价标准。
四、分层评价的方式与实施
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促进被评价对象提高的手段之一。因此,对学生作品的分层评价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为评价的基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达到激励和改进的作用。按照异质分组合作学习进行分层评价,实施案例为第二册(下)第9课《 制作“广东风情游”导览图》。
1.分层式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对自己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从个体差异出发,通过分层标准对自身内部各侧面的比较来判断其学生的现状与趋势。通过分层自我评价表,让学生站在暂时属于自己的位置自我评价,根据个人成长记录袋的个人成长证据,及时查漏补缺,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不斷激励自己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2.异质小组内分层评价
异质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是作为学生自我评价后的一个升华。异质分组的目的是使小组成员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而异质组内互评正是一面镜子,通过这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自身的优劣,小组成员互相评价的实质是互相勉励,以此营造团结合作、共同提高的氛围。异质组内互评,以授课教师课前设计的分层目标为依据,由小组长记录评价结果。
组内分层评价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B层的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可以从他人作品中获得有益的经验;A层的学生既可以给B层的学生给予意见建议,又可以从E层学生中获得新技能;E层的学生可以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同时,自己的操作技能也进一步提升。
组内互评后,由小组长汇总各个成员需要改进的方法和建议,促进小组内学生共同进步。
3.教师分层点评
教师的评价在学生的心目中“含金量”特别高。因此,教师在评价以前,先按照异质分组(BAAE)建立分层评价标准,通过每一层次的对象与对应标准之间逐一比较,从而判别每一个成员的相对优劣。教师的点评主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等的,最后附上教师的激励性评语,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
新课改目标中阐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分层评价是后进生进步的方式之一,是优等生力争上游的“渡轮”,能让每个阶段的学生在每一个评价中脱颖而出,进阶到更富有竞争力的圈子。
参考文献:
[1]赵波,段崇江,张杰.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与学科教学[M].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2.
[2](美)盖尔·格雷戈里,卡罗琳·查普曼.差异教学策略:不一样的孩子,不一样的方法[M].张小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