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里的天人之际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ls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敬天法祖首郊祀
  《左传》里面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和军事,一直与国运息息相关。
  康熙六十一年冬天,年届七旬的玄烨在南苑行围打猎期间,感受风寒,便返回畅春园斋戒静养,一切看起来都很平常。
  此时,康熙皇帝仰重的皇十四子胤祯还在抚远大将军任上,在取得对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的一系列军事胜利后,重新确立了大清在西藏的统治。另一位重要角色,胤祯同母兄长皇四子胤禛,则受病中的康熙委派,代皇帝赴天坛郊祀,先斋戒数日,到冬至时于圜丘燔祭皇天上帝。可惜还未挨到十一月十五日冬至,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夜间,康熙皇帝就在京西畅春园清溪书屋溘然长逝。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皇四子胤禛奉康熙遗诏即皇帝位,改次年年号为雍正,胤禛就是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雍正帝。皇十四子胤祯接旨崩丧回京,不仅兵权被夺,为避新登基的雍正帝名讳,连名字也被改为允禵,直到乾隆皇帝即位,才重新恢复他这位叔叔的人身自由。关于“雍正夺嫡”的种种传说,当然不是空穴来风。手握重兵的“抚远大将军王”胤祯虽然只是贝子,但康熙诸子中称大将军的仅此一人,更何况还结个“王”衔,如何能让四平八稳的雍亲王胤禛安枕无忧。事实上,在康熙驾崩之前,皇十四子已经在返京途中,打算年前赶到,筹划来年的皇父七旬万寿。
  祭天这样的礼仪,自古就是国家的重典,一般都须皇帝亲往致祭,因在都城近郊,故名郊祀。康熙遗诏中,开宗明义就讲帝王治天下首先要“敬天法祖”,这个天,就是自在、刚健、公正、威严,蕴含了一切世间法度的天,人格化之后就是所谓的皇天上帝或曰昊天上帝,这个上帝与基督教的上帝是不同的。祖,就是清朝皇帝的列祖列宗。祭天与祭祖,是中国古代祭祀典礼中最隆重者,前者在郊坛,后者在太庙。我们知道,清朝建立了一个融合满、蒙、汉、藏的大帝国,早在奠都沈阳时期,就在汉人的帮助下模仿明朝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典章制度,清朝皇帝是满蒙人的大汗,也是汉人的皇帝。华夏文明数千年所沉淀的三才感应、天人合一思想也为他们所吸收,并因之以神道设教,化服四海,历代皇帝们也能大致做到顺天应人,勤政爱民。
  清初的国家祀典中,规定了五种最高等级的大祀:天坛圜丘坛祭天、天坛祈谷坛亦祭天、方泽坛祭地、太庙祭祖、社稷坛则祭土地神社神、五谷神稷神。
  能够替父皇康熙南郊祭天,为雍正统治天下的合法性加分不少,一步步顺承天命,帝位非其莫属。康熙六十一年的冬至郊祀,一波三折,因康熙病情突然加重,胤禛被紧急召见,已不可能继续在天坛斋戒持礼,临时改派当时负责在天坛警卫的镶白旗满洲都统镇国公吴尔占致祭。康熙驾崩后,雍正忙于善后,最终冬至祭典就由前派吴尔占完成。诸王贝勒臣僚的屡次劝进,胤禛终于宣布登基,并按例派遣官员至天、地坛,太庙告祭。
  ◎受命于天筑明堂
  第二年,也就是雍正元年,正月上辛日,雍正作为皇帝首次到天坛祈谷于皇天上帝。祈谷坛位于圜丘坛以北,主体建筑是大享殿,经后来乾隆皇帝更名祈年殿,沿用至今。清入关以后,继承了明代的宫殿、苑囿以及包括天坛在内的各座坛庙,天坛这座由嘉靖皇帝苦心孤诣改造而成的礼天建筑,成为皇帝们沟通天人的绝佳神圣空间。嘉靖十九年以来,祈年殿的形制并没有太大变化,一直是圆形三重檐攒尖式大殿,上覆鎏金宝顶,下为台基三重。殿内共有大柱28根,龙井柱4根,金柱12根,檐柱12根。雍正帝往祭祈谷的时候,甚至还维持了嘉靖年间的青、黄、绿三色琉璃瓦顶。此时的胤禛,已经基本将局面控制,践行敬天法祖的遗训,颁布当年的时宪历,体现了《尚书·尧典》中帝王观象授时的威严与恩泽,康熙的丧事也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对政治的控制逐步走上正轨。作为天子的胤禛,在步入大享殿时踌躇满志,像他之前的列位皇帝一样,走进这座殿堂,庄重肃穆中,先是短暂的战战兢兢,更多的恐怕是“天下一人”的孤独与担当,此刻,他与天帝对话,祈谷请求丰饶之外,我们不知道他还说了些什么。
  与宫殿一样,祈谷坛也是前朝后寝的格局,从大享殿后寝宫皇干殿中请出的皇天上帝神主及配享的清代列祖列宗神主在大享殿主从排列,同致祭使用的礼器牺牲一起,占据了大享殿顶刻镂巨细的藻井下方最显要的位置。抬头望去,四柱擎天,象征春夏秋冬四时,第二重檐下的十二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最外檐的十二檐柱,则象征了一天的十二时辰,金柱檐柱累加得到二十四,对应二十四节气,再加上龙井柱为二十八,则隐指天穹的二十八宿。这就是一个小宇宙,四季运行,星宿分野,主导这一切的,就是抽象而具体的“皇天上帝”。而我,作为天子,就藉此获得了唯一的决定天下治、乱,饶、瘠的权力。
  从大享殿的名字说开去,其实这座殿宇是明嘉靖皇帝为举行明堂大享古礼而特意改筑的,明堂是一种合祀天地、配享帝王祖宗的礼制建筑。擘画者无疑参稽古制,费了一番心思,才完成了大享殿的设计和建造。大享殿顶层青琉璃瓦象征天,二层黄琉璃瓦象征地,还有上古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的遗韵,直到乾隆改制,才将三层檐瓦全部换为“青一色”,更能符合“祈年殿”当时祭天不祭地的本旨。
  大享殿系改永乐大祀殿而成,原是合祭天地的“郊坛”,嘉靖即位后,决定分祀天地,在大祀殿南新建圜丘坛,大祀殿遭废弃而改建明堂,但建成之后并未使用。所谓明堂,汉武帝听方士之言,欲仿建黄帝明堂,得图有昆仑圜墙之类,就真的建了一座,祭祀天神太一,陪祀五色帝及汉高祖,并祀地神后土。武则天称帝改制,亦作明堂。此后王莽改制、光武复国,都在国都之南建立明堂,圆盖方殿形制也被开发出来,数用9象九州,12象十二月十二辰,28象二十八宿等,后世往往因袭。武则天称帝后,号为革命,特建明堂一座,底方上圆,合祭天地,以周文王及武后父母陪祀,举行大享礼。同样的,嘉靖明堂大享殿修建的初衷也是为了向世人昭示自己由外藩入承大统的合法性,他是打算拿自己父亲陪祀天地的。明堂的建筑无不与政治上的抱负有关,其所以能发挥作用,则有赖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生生不息代代传承。
  雍正在大享殿祈谷,联想到自己继位的风波,这些历史上的明堂故事,也会随祈年殿的明堂式设计而映入他的脑海吧。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啊。
  ◎圜丘燔柴达于天
  明嘉靖建的圜丘,神主藏在北面的寝殿皇穹宇,迤南即为三层圆台圜丘坛,缭以围墙两重,外方内圆,象征天覆地载。坛周围四门,东泰元,南昭亨,西广利,北成贞,以易经元亨利贞四德命名,非常妥帖,毕竟,古人认为万物演变之天理均已蕴含在圣王所述的《周易》里面。坛的规制严格按照阳数而建,在乾隆年间的改扩建中,也因袭了这一原则。“天地化生万物”与“阴阳冲气为和”的创世理论,圆融一体,就这样用建筑语言表达了出来,呈现给世人的,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和谐与庄严。
  清制,祭天前一日,皇帝入斋宫,于昭亨门降辇,先到圜丘视坛位,至神路西升辇入斋宫。祭期,由前引大臣等导引皇帝入幄次,更祭服,迄盥,至二层拜位。随后迎神焚柴,奏迎神乐;皇帝升坛至一层,至香案前跪上三烛香,复位,行三跪九叩礼。继而至神位前跪进玉帛,进俎。行初献礼,此时乐奏,舞千戚舞,皇帝至神位前跪奠爵。读祝官读祝文,行三叩礼。帝复位,易文舞。复行亚献、终献。三献毕,饮福受胙,撤馔送神。至燎所,帝至望燎位,半燎,礼成。
  雍正元年冬至,胤禛再次亲赴圜丘祭天,已故康熙皇帝已葬于景陵,庙号加谥定为“圣祖仁皇帝”,此次也配享在皇天上帝之侧。王朝权力的交接,在这里暂时画上了句号。终清一代,天坛祭祀不辍,维持着最后这个礼乐王朝的运转。光绪十五年,祈年殿被焚毁,很快就根据原来的样式重建并继续投入使用。
  ◎尾声
  清帝逊位后,帝制结束,中国进入共和。孰料袁世凯称帝又演出了一套祭天的闹剧,妄图重建天子与皇天上帝之间的旧伦理关系,但时过境迁,传统重宗法的礼乐文明在重理性的现代文明冲击下已濒瓦解,终于以惨败而告终。《庄子·齐物论》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人之际,本就是每个人须一生求索的,绝非帝王一家的专利。事实上,从古至今,先贤们穷究天人之际的努力一直不曾停止,天坛与其说是帝王的“家庙”,毋宁说是一种传统宇宙观和价值观的空间示现,这才是最该为我们所珍视的。
其他文献
翻开隋唐史,征高句丽之战占据着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地位,自隋文帝开始,中国就将征讨高句丽作为国家的一项战略任务,尽管多次面临失败,尽管可能导致国破家亡,可一代又一代的隋唐政治精英们始终没有放弃一个战略目标:消灭高句丽。  高句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隋唐君主不倦征伐的根本原因到底在哪里?遗憾的是,大多数史书对于征伐的原因都是从表面上一带而过的,无非就是“不顺天命”、“不臣之礼”,没有涉及征伐的深
期刊
近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见太史公在叙述了扁鹊、仓公二人的传奇故事之后,作了这样的评论: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故扁鹊以其伎见殃,仓公乃匿迹自隐而当刑。缇萦通尺牍,父得以后宁。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岂谓扁鹊等邪?若仓公者,可谓近之矣。  太史公结合自身的经历,愤然指出,扁鹊是因为拥有超绝的医术而被人伤害,仓公因有意隐居而横遭殃祸。又引用了老子的话说,美好杰出的人是不吉祥的
期刊
离为火,乾为天,火光上升,而天在上,其性相同,是为同人,象征大家同心同德,也就是聚集的意思。上一卦是否卦,经历了大的磨难后,人们开始懂得团结,所以接下来便是同人卦。  同人卦的卦画是一阴五阳。从卦象上分析,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离为火,在天底下升起一堆火,便是同人的卦象,也是原始期间人类生活的写照。大家聚集在篝火旁一起取暖,烤食物,商讨关于生存的问题,一同载歌载舞共享欢乐时光,尽管条件如此艰苦,但大
期刊
文学更多地供大众消遣,而不是让每个人的阅读都上升到哲学高度。严肃的作品有人看,但人数不多,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客观表现。  近日,《收获》杂志再度捧回“上海市著名商标”大匾,这已是该杂志连续四届获此殊荣。作为一本纯文学杂志,《收获》在市场上的求生可谓步步艰辛,它的发展轨迹折射了我国当前纯文学期刊的艰难处境。  如今不是文学期刊的黄金年代。读者越来越少,印数越来越少,市场越来越少,谁都看得出来,《收获》
期刊
这一章,老子描述了“道”的存在和运行,这是《道德经》里很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有物混成”,用以说明“道”是浑朴状态的,它是圆满和谐的整体,并非由不同因素组合而成的。道无声无形,先天地而存在,循环运行不息,是产生天地万物之母。道是一个绝对体,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是相对而存在的,而唯有道是独一无二的,所以道是“独立而不改”的。在本章里,老子提出“道”“人”“天”“地”这四个存在,道不会随着变动运转而消失
期刊
“画境中水榭亭台,那是梦里老家;现房版水泥钢筋,这是此刻我家;建筑越长越高大,我失去立足的地方;何时让我重回那古国梦乡:青砖、红瓦、石桥、曲水、木屋、石板、亭台、假山、游鱼、闺房、茶香、晨钟、暮鼓、炊烟、竹林还有曲径通幽的后花园呢?”  建筑是凝固的文化,建筑是厚重历史的诉说,建筑是人类的家园。无论建筑如何变幻,说到底,建筑还是回归安放身心的地方。让身心自在、让建筑与人和谐,让建筑与自然统一,是所
期刊
在我们已经习惯了用电脑“写字”的时代,绝大多数高校的高考录取通知书都是用电脑打印出来的,而陕西师范大学却回归传统,由学校的老教授用毛笔,一笔一画地给学生填写录取通知书。这饱蘸浓墨、别出心裁的录取通知书也成了近日网友热议的话题。  因为关注度高,“陕西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等相关字样已经自动生成为搜索关键字,并在一夜之间迅速上升为热门话题排行榜首位。以“手写录取通知书”为议题的讨论吸引了300多万网友
期刊
世界上的好多民族都对数目“三”有着特别的好感。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还很难证明这种偏好是从一个源头传播出去的,它们各自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生长的土壤。  拿中华文化来说,作为传统文化支柱之一的《易经》八卦,就是由三画组成的。这是迄今所知的以三为一体的最早图形。为什么八卦偏是三画,而不是两画或者四画,便是一个很不容易说得清楚的难题。有人认为作为宇宙原始的“太极元气”,便是“函三为一”的,就是说,它是
期刊
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及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中国古建筑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六十七点一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
期刊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清晰描述古国都城的小桥流水、亭台水榭、飞檐走壁、庭院深深、精巧建筑、曲径通幽的中国唐宋时期建筑之美。中国的建筑是写意的、抒情的、自然的,它不追求雄伟、高大,但追求意境和艺术;它不执着单体建筑的体型,但追求整体建筑的和谐。中国的建筑从来不是一栋房子,而是一种生活。  东方建筑是整体的。中国人在建筑时,考虑最多的是整体布局,思考的是系统的和谐。突兀的建筑在中国是少见的,建筑成为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