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要把每一篇课文都看作一个“引子”和“窗口”,借助引子的作用去进行相关的辐射性实践活动,透过窗口去瞭望更多的风景。这样做才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促使语文教学由“小语文”向“大语文”跨越。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合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是写人或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但也不乏其他一些题材和体裁的课文。其中,艺术性说明文在教材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如《埃及的金字塔》《麋鹿》《各具特色的民居》《丝绸之路》,等等。如何教好这类课文?笔者在此梳理一下自己的一点做法与思考,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揭开自主学习序幕,充分感知与积累
阅读教学要远离灌输,拒绝注入,大搞机械重复的训练;相反,应该指点、引导、鼓励学生去自主预习,带着好奇与热情走进课文,通过不同的途径去了解课文所描写的事物,实现充分地感知与积累。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才能焕发动力,施展潜能,不断增进对语文学科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怀。文艺性说明文往往涉及一些科学和历史知识,学生比较感兴趣,而网络上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因此,教师在正式学习课文之前,可以布置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习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用工具书自学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对不懂的问题作上标记,以便去自主查询答案或在课堂上提出来,生生之间交流研讨;二是借助课外相关书籍或网络,搜集与课文所介绍的对象密切相关的知识,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与理解。
比如教学六年级的《麋鹿》一文,笔者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查找关于麋鹿的信息,同时还布置学生预习生字词语、感知课文内容与写作思路。交流的时候,笔者要求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生字,理解字义的。好多学生说得头头是道——“姜”,是一种姓氏,“美女姜”。学生还将“沼”“涉”“沛”三個字归在一起,因为它们偏旁一样,都与“水”有关,并且还指出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事实证明,让学生去发现和讲解识字方法,比教师的灌输要好得多。当然,学生还通过网络查询到了麋鹿的相关知识,欣赏到了许多麋鹿的图片。这些感知与积累,为学习课文扫除了障碍,奠定了基础。
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促进交流与分享
语文课堂上需要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的内容很多,只要教师具备一双慧眼,就可以从教材中挖掘出丰富的资源,并为我所用。诸如课文中语言运用的规律、作者匠心独运的构思、各种修辞手法及写作方法的运用、材料的选择、主次内容的处理,都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去发现,并进行广泛交流,实现思想的交锋与成果的分享。比如学习《麋鹿》一文,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先后发现了如下的写作特色:课文开头运用了“特写镜头”的方法,引出了课文的主要角色,且首段描写与最后一段中的“新生活”“茁壮成长”等词语相互照应;在介绍麋鹿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时,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语言准确而生动。
再如讲读《麋鹿》第5、6、7自然段时,笔者抓住“传奇”一词,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麋鹿的经历“奇”在何处,然后小组交流、分享,达成一致认识,并从中画出传奇经历的示意图,实现对这部分内容的整体感知;在学习第7自然段时,针对其中出现的“新生活”这个词组,笔者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新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呢?笔者要求学生先联系上文进行独立思考,结合麋鹿的生活习性说说它需要怎样的生活环境,再运用课外所了解到的知识加以补充。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阐述自己的认识。这样设计旨在指导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即“学讲计划”理念所倡导的“自主先学”;然后,再要求学生在组内“讲出来”,以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三、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实现拓展与深化
语文教学要走出字词句的训练的狭隘圈子,阅读也不能死读书,抱着教科书不放,而要引领学生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让学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教师要把每一篇课文都看作一个“引子”和“窗口”,借助引子的作用去进行相关的辐射性实践活动,透过窗口去瞭望更多的风景。这样做才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其吸收更多的知识,激发对知识的渴求热情,促使语文教学由“小语文”向“大语文”跨越。小语教材中文艺性说明文尽管为数不多,但它同其他题材的课文一样,同样起到了“引子”和“窗口”的作用。
比如在学习完《麋鹿》这篇课文,笔者在班级内开展了主题为 “我所了解的珍稀野生动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笔者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或书籍,自主搜集相关野生动物的知识,包括图片、文字资料等。课堂上通过组织交流,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在小组内滔滔不绝地介绍着金丝猴、藏羚羊、东北虎、扬子鳄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其他组员则津津有味地听着。说者从动物的独特的外形、性情、生活习性、繁殖等方面,有条有理地介绍着,这表明这些同学已经从所学的课文中汲取一定的说明方法,口语表述能力已经得以锻炼与内化。
再如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后,笔者则要求学生自由结合,运用合作的方式办一份手抄报,介绍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报纸的名称要求自己拟定。在展览环节,笔者发现学生所拟的报刊名称各具特色,有“世界文明的足迹”“锦绣中华”“中国名胜古迹”“探寻世界遗产”“长城,我为你骄傲”,等等。当然,手抄报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版式设计也是别具一格。这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给予了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促进了课本知识的内化,让学生的视野由一处古迹拓展到更多的风景,锻炼了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教学文艺性说明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迈开自主探究步履,积极主动地阅读、探究、交流;同时,要围绕相关问题切实开展好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合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是写人或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但也不乏其他一些题材和体裁的课文。其中,艺术性说明文在教材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如《埃及的金字塔》《麋鹿》《各具特色的民居》《丝绸之路》,等等。如何教好这类课文?笔者在此梳理一下自己的一点做法与思考,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揭开自主学习序幕,充分感知与积累
阅读教学要远离灌输,拒绝注入,大搞机械重复的训练;相反,应该指点、引导、鼓励学生去自主预习,带着好奇与热情走进课文,通过不同的途径去了解课文所描写的事物,实现充分地感知与积累。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才能焕发动力,施展潜能,不断增进对语文学科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怀。文艺性说明文往往涉及一些科学和历史知识,学生比较感兴趣,而网络上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因此,教师在正式学习课文之前,可以布置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习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用工具书自学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对不懂的问题作上标记,以便去自主查询答案或在课堂上提出来,生生之间交流研讨;二是借助课外相关书籍或网络,搜集与课文所介绍的对象密切相关的知识,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与理解。
比如教学六年级的《麋鹿》一文,笔者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查找关于麋鹿的信息,同时还布置学生预习生字词语、感知课文内容与写作思路。交流的时候,笔者要求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生字,理解字义的。好多学生说得头头是道——“姜”,是一种姓氏,“美女姜”。学生还将“沼”“涉”“沛”三個字归在一起,因为它们偏旁一样,都与“水”有关,并且还指出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事实证明,让学生去发现和讲解识字方法,比教师的灌输要好得多。当然,学生还通过网络查询到了麋鹿的相关知识,欣赏到了许多麋鹿的图片。这些感知与积累,为学习课文扫除了障碍,奠定了基础。
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促进交流与分享
语文课堂上需要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的内容很多,只要教师具备一双慧眼,就可以从教材中挖掘出丰富的资源,并为我所用。诸如课文中语言运用的规律、作者匠心独运的构思、各种修辞手法及写作方法的运用、材料的选择、主次内容的处理,都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去发现,并进行广泛交流,实现思想的交锋与成果的分享。比如学习《麋鹿》一文,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先后发现了如下的写作特色:课文开头运用了“特写镜头”的方法,引出了课文的主要角色,且首段描写与最后一段中的“新生活”“茁壮成长”等词语相互照应;在介绍麋鹿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时,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语言准确而生动。
再如讲读《麋鹿》第5、6、7自然段时,笔者抓住“传奇”一词,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麋鹿的经历“奇”在何处,然后小组交流、分享,达成一致认识,并从中画出传奇经历的示意图,实现对这部分内容的整体感知;在学习第7自然段时,针对其中出现的“新生活”这个词组,笔者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新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呢?笔者要求学生先联系上文进行独立思考,结合麋鹿的生活习性说说它需要怎样的生活环境,再运用课外所了解到的知识加以补充。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阐述自己的认识。这样设计旨在指导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即“学讲计划”理念所倡导的“自主先学”;然后,再要求学生在组内“讲出来”,以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三、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实现拓展与深化
语文教学要走出字词句的训练的狭隘圈子,阅读也不能死读书,抱着教科书不放,而要引领学生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让学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教师要把每一篇课文都看作一个“引子”和“窗口”,借助引子的作用去进行相关的辐射性实践活动,透过窗口去瞭望更多的风景。这样做才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其吸收更多的知识,激发对知识的渴求热情,促使语文教学由“小语文”向“大语文”跨越。小语教材中文艺性说明文尽管为数不多,但它同其他题材的课文一样,同样起到了“引子”和“窗口”的作用。
比如在学习完《麋鹿》这篇课文,笔者在班级内开展了主题为 “我所了解的珍稀野生动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笔者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或书籍,自主搜集相关野生动物的知识,包括图片、文字资料等。课堂上通过组织交流,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在小组内滔滔不绝地介绍着金丝猴、藏羚羊、东北虎、扬子鳄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其他组员则津津有味地听着。说者从动物的独特的外形、性情、生活习性、繁殖等方面,有条有理地介绍着,这表明这些同学已经从所学的课文中汲取一定的说明方法,口语表述能力已经得以锻炼与内化。
再如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后,笔者则要求学生自由结合,运用合作的方式办一份手抄报,介绍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报纸的名称要求自己拟定。在展览环节,笔者发现学生所拟的报刊名称各具特色,有“世界文明的足迹”“锦绣中华”“中国名胜古迹”“探寻世界遗产”“长城,我为你骄傲”,等等。当然,手抄报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版式设计也是别具一格。这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给予了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促进了课本知识的内化,让学生的视野由一处古迹拓展到更多的风景,锻炼了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教学文艺性说明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迈开自主探究步履,积极主动地阅读、探究、交流;同时,要围绕相关问题切实开展好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