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理法方药在急症中运用近况综述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ui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伤寒论》;急症;中医药疗法;综述
  【中图分类号】R46.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437-02
   《伤寒论》对急症学贡献功不可没。现将近年来运用《伤寒论》理法方药治疗危急重症的临床研究概述如次,并略陈管见,以求正于同道。
  1 运用近况
  1.1 温阳活血利水法与“心衰”治疗
  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温阳活血利水法对“心衰”具有肯定疗效,而治疗阳虚水泛的真武汤即含有西医强心、扩管、利尿及镇静等综合药理功效。谈氏认为运用《伤寒论》心肾理论,在抗“心衰”上有着证轻药轻、证重药重、药随证变、综合治疗、多向调节等优势和特点[1]。徐氏提出桂枝甘草汤证是心阳受损较微,心脏功能完全代偿的阶段,苓桂甘枣汤证、苓桂术甘汤证、真武汤证则是心阳虚损向脾阳虚,继而心肾阳虚方向发展,心脏功能由完全代偿至部分代偿,发展为失代偿,终至全身衰竭。针对虚衰程度及水饮轻重,所施温化之法有层次,分先后,步步入理[2]。裴氏运用真武汤治疗“心衰”,症状明显减轻,停用洋地黄、利尿剂后患者病情稳定[3]。
  1.2 四逆汤与休克:救治少阴病寒化证,治宜温经回阳,以四逆汤为代表方。吴氏认为,四逆汤类方具有回阳救逆,解除格拒及温肾行水等作用,阐述了同现代休克治疗原则相似的作用,认为其具有加强心功能、改善末梢循环、升压和增加微循环灌流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障碍等效应。治疗热化证代表方黄连阿胶汤的滋阴清火并举,恰巧与休克治疗中强调消除致病因子,积极抗炎、抗毒、抗微循环障碍及保护心、脑、肾等生命器官的措施类似[4]。以恶寒、身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或昏不知人为审证要点,四逆汤被广泛运用于心肌梗塞、中毒、出血、中毒性菌痢、肺心病、肺炎、高热、肠伤寒伴发肠出血、高血压病伴急性胃肠炎、冠心病、血管闭塞性脉管炎,以及风心病、心源性动脉栓塞、胆石症急性发作等引起的休克[5]。目前四逆汤除汤剂,还有针剂,作为中医院急症室常备药品,大大方便了急救时给药。
  1.3 泻心汤抢救上消化道出血:金氏等以泻心汤为主治疗中、晚期肝癌所致上消化道出血40例,并设单纯西药对照组30例,结果显示在胃中积热、肝火犯胃、脾虚不摄、气衰血脱4证中,观察组肝火犯胃证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该证(P<0.05)。认为急则治标,泻火止血、化瘀解毒为本病首选治法,泻心汤为本病止血的有效方剂。大黄具有较强的止血、抗感染、抗休克作用,配合黄芩清肝、黄连清心,使热去瘀化毒解而血藏于肝、行于脉,其血自止[6]。
  1.4 高热急症与经方运用:梁氏以大青龙汤制成退热合剂,临床观察外感高热患者72例,总有效率84.72%,具有起效快、应用广、降温作用显著等特点。范氏等以白虎汤为基础的清解针剂治疗风温肺热病20例,并按卫气营血合本病三期辨证酌加清解、号口服,与抗生素治疗组16例对照,结果两组开始降温平均时间分别为7.8h、6.46h,体温复常平均时间分别为40.1h、50.7h。实验研究表明,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副流感病毒、新免疫病毒均呈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变形、伤寒、副伤寒、舒氏痢疾等杆菌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且能全面增加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双向调节单核巨噬细胞的活性[7]。陶氏将150例外感高热病按2:1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又分为太阳外感风寒、外感风热、阳明病热毒壅盛和湿热互结4组,分别采用仲景方药1~4号口服液,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结果两组疗效相当(P>0.05)。治愈率分别为90.5%和90%,总有效率均为98%。但副作用对照组出现10例,占20%,治疗组未见1例发生[8]。刘氏等报道用黄芪建中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之发热,小青龙汤加石膏治疗支气管肺炎继发白色念球菌感染发热,白虎加人参汤合麻杏甘石汤治疗肺癌发热,麻黄汤治疗妊娠期发热均获得满意疗效[9]。
  1.5 小青龙汤治疗急发哮喘症:赵氏报道诊治喘息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病人500余例,其中多数长期服用氨茶碱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舒喘灵喷雾剂,疗效不理想,经用“咳喘合剂3号”(宗小青龙汤为基础,采用麻黄12g为君),大部分病人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缓解。王氏等连续观察治疗6例顽固性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发作病人,均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显著。辨为寒邪束肺、痰湿壅阻、肺气上逆,以小青龙汤加味,重用炙麻黄15g,均在服药后0.5~2h内哮喘即平,听诊双肺哮喘音大减或基本消失,2、3剂后病情趋向稳定,体征消失,哮喘基本控制[10]。林氏用小青龙汤加味,重用炙麻黄15g,治疗20例风寒外束、饮邪内停、阻遏阳气、肺气失宣的支气管哮喘复发患者,结果甚效[11]。
  1.6 芍药甘草汤治疗痛证:芍药甘草汤具有明显的解痉、镇痛作用,被广泛运用于消化、运动、神经系统及骨伤科、肿瘤科以疼痛或抽搐挛急为特征的病症[12]。牛氏运用芍药甘草汤合白头翁汤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致顽固性排便困难13例,结果治愈4例,显效9例,总有效率100%[13]。
  2 病证结合,优势互补
  诊断是治疗的前提,中西病证诊断结合,优势互补,无疑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诊断方法,对于急危重症尤为重要。西医病原、病理解剖、病理生理诊断,从微观上确切地反映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纵向规律;中医病位(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脏腑)、病性(寒热)、正邪斗争(气、血、阴、阳、虚、实,痰、瘀、水、湿、风、虫、毒)的辨证诊断,从宏观上把握疾病过程中正邪力量对比,脏腑失调关系的横向、阶段状况。病证结合,从而采取更符合病人病情的个体化治疗,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同时也为现代疾病的中医研究提供客体和依据。
  3 剂型改革,多途给药
  中医救治急危重症具有几千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疗效肯定;尤其注重保護和协调人体自身机能,充分发挥自身抗病的潜力;且大多无毒副作用。但由于中药煎煮费时,制剂单一,给药途径局限,严重地阻碍了中医急症学水平的提高。运用现代先进工艺,研制既能反映中医辨证施治特点,又保留中药复方的理法特色,高效、速效、稳效、方便、快捷的中药多种剂型,如针剂、舌下含片、口服滴丸、冲剂、片剂、直肠灌肠液或栓剂,雾化吸入或喷雾剂、滴鼻液、敷脐、涌泉之膏剂等,势在必行。
  4 继承为本,锐意创新
  《伤寒论》中治心阳虚证,依病性差异,有桂枝甘草汤、桂甘龙牡汤及救逆汤;而大承气汤证又分别见于阳明病和少阴病,此即所谓“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仲景创立的辨治论治方法及留下大量疗效卓著的方药,是中医急症学宝贵财富。但毕竟《伤寒论》成书于1700年前,不可能包括现代所有的病种及每个病证的全过程,尤其是病人体质、病邪性质、疾病谱等古今有所变异。继承中医学优势,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尤其是现代西医的诊疗手段和方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中医急症学,乃是中医急症学发展的根本出路。如中医治疗心力衰竭,根据早、中、晚期不同,分别采用桂甘类、苓桂类及姜附类方剂;而承气汤被广泛运用于急腹症、中风、“心梗”、肺炎、流行性出血热等多种病症,既体现了一病用多方,一方治多病的辨证论治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就是中医急症学创新的有力佐证。
  据此,笔者建议:第一,结合每个危急重症的病源、生理、生化特点,探讨中医辨证的微观、量化指标,提高中医危急重症的辨证水平,使之规范化;第二,总结和探索每个危急重症的中医辨证有效方剂,并使之系列化;第三,中药复方的药理研究,应加强中药配伍规律及中药、中西药相互协调、增效或替代的量效关系研究。加之制剂的多样化,相信中医急症学将步入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谈运良.《伤寒论》心肾相关理论与“心衰”论治.辽宁中医杂志,1990(6):2
  [2] 徐贵成.略论《伤寒论》心病救疗的主导思想.江苏中医,1990(10):30
  [3] 斐良怀,郑武琼.真武汤加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中医杂志,1980,21(3):20
  [4] 吴逸民.论少阴病与休克的相关性.辽宁中医杂志,1991(1):1
  [5] 王付.《伤寒杂病论》汤方现代研究及运用.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55~99
  [6] 金红,蒋盖兰.泻心汤为主治疗晚期肝癌上消化道出血40例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12):743
  [7] 范淑惠.知石清解针剂治疗风温肺热病20例.陕西中医,1994,5(4):159
  [8] 陶龙.应用仲景方药治疗外感高热的临床研究.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0,13(1):18
  [9] 刘金生,尚林周,宁宝刚,等.经方治疗发热案例选析.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1,14(3):50
  [10] 赵体建.咳喘合剂3号的疗效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11):28
  [11] 王华明.重剂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12):15
  [12] 王付.《伤寒杂病论》汤方现代研究及运用.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69~73
  [13] 牛治君,牛明星,姚歌中,等.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致顽固性排便困难13例.北京中医,1995(2):31
  作者单位:266000 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探讨了解在超早期通过血肿微创清除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09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96例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在超早期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照组中在超早期给予内科常规综合药物保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此来平均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中基本痊愈的有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18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收治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儿科常规治疗+复方甘草酸苷)与对照组90例(儿科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7d。两组治疗前和治疗7d 后分别检测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值。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5.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1.53 P<0.01);应用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抽取2002年6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45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成功分娩为研究组;并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疤痕子宫经阴道试产分娩的45例产妇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研究组中28例试产成功,成功率占62.22%,其中有4例使用阴道助产,占分娩率的8.88%,手术产率占37.78%;45例非疤痕子宫30例试产成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纤维桩应用于残根残冠修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100例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残根残冠患者,共112颗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56颗牙,对照组用铸造金属桩修复,观察组用玻璃纤维桩修复,两组患者均用烤瓷冠恢复牙体外型,随访6个月-2年,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对照组成功率82.14%,观察组成功率94.64 %,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胺碘酮与去乙酰毛花苷控制快速房颤心室率和转复率的疗效。方法:对58例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9例,分别静脉应用胺碘酮与去乙酰毛花苷。结果:胺碘酮组与去乙酰毛花苷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2%、58.6%,用药后心室率下降幅度分别为36.8%、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20.6±7.8)和(50.2±9.8)min(p<0.01);2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00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其健康教育效果反馈、自我管理能力、血糖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差异均为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路径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  1.2.1 制定临床路径: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的糖尿病现代治疗五个要点及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22例婴幼儿发生呼吸衰竭时,应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22例呼吸衰竭患儿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后,22例患儿其通气情况均有显著改善。在上机前后的血气分析显示,患儿动脉的PaCO2(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的PaO2(氧分压)均显著改善,其TCSO2(经皮的血氧饱和度)上机后可达到90%以上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10.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343-02    1 胱抑素C(CystainC,CysC)的生物特性  1983年Anastasi等首次在鸡蛋清中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ysteine proteinase inhibitor,CPI)后被命名为胱抑素C,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也被称为γ-微量蛋白及γ-后
期刊
【摘要】目的:对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的体温变化进行观察并总结相应的护理体会。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这两年时间里,抽取84例在我院就诊的接受腹部手术的临床患者病例,再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2例。A组患者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将补液和冲洗液加温至37摄氏度,已达到保温的目的;B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采取保温措施。对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体温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和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胃癌患者术后CapeOX方案同期联合调强放疗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从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41例胃癌术后患者采用化疗采用Xelox方案,卡培他滨1250 mg/m2 ,口服(2次/d),1-14d;奥沙利铂130 mg/m2,持续静脉滴注2~3 h,1 d。同步适形调强放疗,靶区包括瘤床和区域淋巴引流区。放化疗后辅助化疗以Xelox方案4~6疗程,观察近期疗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