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班级管理中,“问题学生”是每个班主任必须面对而又不可轻视的群体。所谓“问题学生”,是指在品德、认识、态度、行为等方面偏离常态、存在问题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性格常常表现为任性、恃强、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等。“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不仅关系每个“问题学生”的成长、学习和进步,而且关系社会、学校、家庭的正常运转。因此,“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学校实现教育价值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班主任要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应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分析成因,因材施教”“创造机会,树立自信”“查漏补缺,促进进步”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问题学生;转化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做过班主任的老师应该清楚,一个取得了学生信任和爱戴的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会有很高的威望,即使是严厉的批评,学生也能感觉到其言辞之间的关心、爱护之意,因而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如果师生感情淡漠,关系对立,那么对同样的教育、批评,学生给予的反应往往是不理解、不服气、不配合。所以,不融洽的师生关系往往是教育的大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既要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既要了解学生外在的优点和特长,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他们的苦恼和忧愁。对学生的了解就是对学生的关注,“问题学生”也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关注。所以,一般接手新班级的时候,班主任应该通过多渠道对每个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才能找到打开他们心灵的钥匙。
另一方面要尊重和信任学生。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可以使学生有尊严感,能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对美好前途的向往。班主任必须理智地对待“问题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善于克制和宽容。教育“问题学生”,适当的批评是必要的,但经常搬出校规、班规未必是个好办法。如果班主任能敏锐地捕捉“问题学生”大大小小的闪光点,在批评“问题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时,能从表扬他的优良品行切入,采取迂回战术,那么这样做就比直截了当的批评效果好多了。
二、分析成因,因材施教
“问题学生”的成因是复杂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控起,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总结起来,成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庭原因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形成稳定的社会观念和生活态度,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往往具有相当大的模仿性和暗示性,父母的爱好、思想、学业、成就等对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忽了管教和关心孩子,这是“问题学生”形成的重要原因。许多家长忙于生计外出打工、做生意,孩子则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而老人溺爱孩子,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有的孩子与父母住在一起,也缺少沟通,家长对孩子的情况知之甚少。有些家庭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关心少之又少。
(二)学校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之所以出现“问题学生”,学校教育工作疏忽或失误、班级管理工作不当、老师对学生态度不好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笔者认为,学生遭受挫折后,教师的冷言冷语甚至是诸多责骂,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丧失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三)社会原因
目前社会存在着一些不良风气,逐漸开始影响学生的价值观,贪图享乐、好逸恶劳的思想滋生,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都腐蚀着学生的心灵。另外,消费文化与负面影响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大,影视、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给一些青少年的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环境,使得他们沉迷其中,荒废学业。
班主任只有充分了解了“问题学生”的成因,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家访争取家长的支持,并协同家长解决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家长、教师、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三、创造机会,树立自信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是教育学生的重中之重。例如,笔者所带班级的一位学生,她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因此她感到非常自卑。她在周记中写道:“我觉得自己是最笨的人。”为了让她重新找回自信,笔者经常利用下课时间与她谈话,并及时询问她的生活、学习情况。课上,笔者经常鼓励她回答问题,尽管她答得并不怎么样,笔者还是带领全班学生给予她热烈的掌声。现在,她自信多了,敢主动与同学讨论问题了。由此可见,在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中,表扬和激励的作用极为重要。
教师只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表现出欣赏的态度,积极肯定、评价他们,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自信,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是一个“我能行”的人,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
四、查漏补缺,促进进步
个别学生成绩不好,教师在辅导他们时,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轻言某个学生“无可救药”之类的话。笔者记得曾教过这么一个学生,他平时贪玩、捣蛋、爱撒谎,毛病很多,教过他的老师都对他持否定态度。后来他分到笔者任教的班。一个学期下来,笔者差不多一星期就与他的家长联系一次,向家长汇报他在校的表现。一开始,家长很排斥,以为笔者在告状,不愿意与笔者谈话。后来,笔者每次联系家长时都要先夸一夸他们的孩子最近哪方面又进步了,家长听了喜笑颜开,并十分愿意听取笔者给他们提的一点小建议。一来二去,家长开始相信笔者了,并主动配合笔者共同教育孩子。后来该学生的生活习惯变好了很多,对父母也开始有礼貌了。
总之,“问题学生”教育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常言道:“教无定法,但要得法。”如果教师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学会关爱“问题学生”,那么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张万详.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田恒平.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刘守旗.班主任教育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问题学生;转化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做过班主任的老师应该清楚,一个取得了学生信任和爱戴的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会有很高的威望,即使是严厉的批评,学生也能感觉到其言辞之间的关心、爱护之意,因而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如果师生感情淡漠,关系对立,那么对同样的教育、批评,学生给予的反应往往是不理解、不服气、不配合。所以,不融洽的师生关系往往是教育的大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既要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既要了解学生外在的优点和特长,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他们的苦恼和忧愁。对学生的了解就是对学生的关注,“问题学生”也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关注。所以,一般接手新班级的时候,班主任应该通过多渠道对每个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才能找到打开他们心灵的钥匙。
另一方面要尊重和信任学生。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可以使学生有尊严感,能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对美好前途的向往。班主任必须理智地对待“问题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善于克制和宽容。教育“问题学生”,适当的批评是必要的,但经常搬出校规、班规未必是个好办法。如果班主任能敏锐地捕捉“问题学生”大大小小的闪光点,在批评“问题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时,能从表扬他的优良品行切入,采取迂回战术,那么这样做就比直截了当的批评效果好多了。
二、分析成因,因材施教
“问题学生”的成因是复杂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控起,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总结起来,成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庭原因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形成稳定的社会观念和生活态度,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往往具有相当大的模仿性和暗示性,父母的爱好、思想、学业、成就等对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忽了管教和关心孩子,这是“问题学生”形成的重要原因。许多家长忙于生计外出打工、做生意,孩子则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而老人溺爱孩子,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有的孩子与父母住在一起,也缺少沟通,家长对孩子的情况知之甚少。有些家庭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关心少之又少。
(二)学校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之所以出现“问题学生”,学校教育工作疏忽或失误、班级管理工作不当、老师对学生态度不好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笔者认为,学生遭受挫折后,教师的冷言冷语甚至是诸多责骂,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丧失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三)社会原因
目前社会存在着一些不良风气,逐漸开始影响学生的价值观,贪图享乐、好逸恶劳的思想滋生,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都腐蚀着学生的心灵。另外,消费文化与负面影响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大,影视、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给一些青少年的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环境,使得他们沉迷其中,荒废学业。
班主任只有充分了解了“问题学生”的成因,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家访争取家长的支持,并协同家长解决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家长、教师、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三、创造机会,树立自信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是教育学生的重中之重。例如,笔者所带班级的一位学生,她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因此她感到非常自卑。她在周记中写道:“我觉得自己是最笨的人。”为了让她重新找回自信,笔者经常利用下课时间与她谈话,并及时询问她的生活、学习情况。课上,笔者经常鼓励她回答问题,尽管她答得并不怎么样,笔者还是带领全班学生给予她热烈的掌声。现在,她自信多了,敢主动与同学讨论问题了。由此可见,在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中,表扬和激励的作用极为重要。
教师只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表现出欣赏的态度,积极肯定、评价他们,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自信,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是一个“我能行”的人,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
四、查漏补缺,促进进步
个别学生成绩不好,教师在辅导他们时,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轻言某个学生“无可救药”之类的话。笔者记得曾教过这么一个学生,他平时贪玩、捣蛋、爱撒谎,毛病很多,教过他的老师都对他持否定态度。后来他分到笔者任教的班。一个学期下来,笔者差不多一星期就与他的家长联系一次,向家长汇报他在校的表现。一开始,家长很排斥,以为笔者在告状,不愿意与笔者谈话。后来,笔者每次联系家长时都要先夸一夸他们的孩子最近哪方面又进步了,家长听了喜笑颜开,并十分愿意听取笔者给他们提的一点小建议。一来二去,家长开始相信笔者了,并主动配合笔者共同教育孩子。后来该学生的生活习惯变好了很多,对父母也开始有礼貌了。
总之,“问题学生”教育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常言道:“教无定法,但要得法。”如果教师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学会关爱“问题学生”,那么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张万详.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田恒平.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刘守旗.班主任教育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