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l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就是对语文的锐敏感觉。”吕叔湘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但是,纵观当今的语文教学,真正重视学生语感训练、重视学生语文素质提高的教学活动已不多见,代之而起的是功利性极强的应试教育和训练。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我认为,语感教学乃语文教学之重心。
  
  一、什么是语感
  
  所谓语感,就是一种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语感的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它依靠直觉思维而不依赖分析思维。其实质是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直觉中沉淀着思考。
  
  二、语感教学的重要性
  
  1、语感教学的重要性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
  语文是基础性工具,基础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传统语文教学观强调的诸如文道统一、情意统一等,正是语文教学中包含的道德情操、个人品格、人生价值、审美情趣等方面的人文因素,与语感处在同一层面上。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语感培养和训练,更融进了现代语言学、心理学、思维科学的成果,是基于传统又超越传统的积极扬弃。
  2、语感教学是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的途径应该是“感受一领悟一积累一运用”。学习语言,就要在学习语言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直接迅速地领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有人认为语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无从着手,因此对它“敬而远之”。其实,语感能力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息息相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语感能力的高低,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字、词、句、段、文章结构的理解和感受;二是对文章中心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感受:三是对文章特色和风格的理解和感受。语感训练也应步步为营,循序渐进。
  
  三、如何进行语感训练
  
  1、准确把握文章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进行正确理解和掌握语音语义的训练,因为这是培养语感的最基本的要求。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时候,要通过课前预习、提问、老师补充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思考、比较、辨别、分析,直至深入理解词意、句意、段意,进而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文章,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朗读训练
  朗读既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又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那些传诵千古的诗词名篇,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往往能感受出文中的优美意境,体验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的表现。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产生语言直觉。朗读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由教师示范朗读,激发学生的语感;可让学生自由朗读,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语感;可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语感。例如: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就可以配乐朗读,这样可以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他们的情感,把学生带入一个优雅、朦胧、幽静的世界。在这里有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使学生走入一个有花、有诗、有情的深邃的意境。随着朗读并借助于音乐的旋律,还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总之,只要重视朗读训练,就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品味文章语言
  对于文章语言的理解,不仅仅是查阅字典、词典,还要细细品味辨析,要对语言有所“发现”。也就是说,在文章当中,看哪些语言运用得好,要说明好在哪里、为什么用得好。例如: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雪飘和冰封的北国雪景是近景,而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高原是远景;雪是实景,长城、黄河与晴日是诗人想象出来的虚景。远近交替,实虚结合,使词中的景色层层叠叠,既反映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又勾画出了一幅壮丽的、立体的北国雪景图,充分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和豪迈胸襟。只有通过多品味,学生才能感受得到这种词作之美。
  不同文章中的语言应区别对待:在散文中要注重发现它的形象性、生动性、抒情性;在小说中要体会它对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所起的作用;在说明文中重在分析其准确性、科学性:在议论文中重在感受其准确性、鲜明性、逻辑性。我们应指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去品味,找到作者写作的出发点和意图,从而深入理解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4、激发学生想象
  想象活动是语感所包含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朗读、感知语言文字时,能准确而迅速地在脑子里呈现有关的意象,并进行必要的联想和想象。通过联想和想象,学生可以将作品内容和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及思考串联起来,可以开拓思路,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并得到认识上的升华、美学上的享受、情感上的满足,从而引发学生的语感,“形象大于思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譬如:读毛泽东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关,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升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如果学生只局限于文字所及,那么所得是肤浅和有限的;如果由眼前之景读到了天下之景(革命的大好形势),由眼中所见读到了心中所思(祖国的沉浮和由谁主宰),由有形之物读到了无形之物(革命豪情和远大理想),那么联想和想象的天地就无限广阔。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用心探究事物中所蕴含的道理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透彻地理解文章。
  5、提升审美品位
  语文教材中,选录的作品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大量的文学作品写得特别优美,或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栩栩如生;或文章主旨新颖深刻,蕴藉深远;或意境优美,令人神往;或写法独特,让人叫绝;或感情细腻,耐人寻味。但是,不少学生由于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缺乏一定的鉴赏能力和审美基础,因而他们只能初步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却难透过语言文字表面去深入咀嚼赏鉴。平时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素质,将对美文的欣赏和对学生美感的熏染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生带进美的意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由自主地欣赏和领略到作品的妙处,从而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和主观感受,由美感而带来的语感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语感教学与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永恒的课题。培养良好的语感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郭沫若曾说过:“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语言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大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
其他文献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这是我们读中学时就流行的一首歌曲,至今仍在传唱,并且百听不厌。这首歌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歌词的缘故,它唱出了每个有血有肉者的心声,鼓舞着每个有志之士奋勇向前。   的确,爱是快乐和幸福的源泉,爱能使人从善,爱能使人向上,爱能使人宽容,爱具有神奇的力量。爱因斯坦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出自雄心壮志或单纯的责任感,而是出自对人和客观
期刊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或多或少地掺杂着作者的情感在里边。翻开语文课本,我们更能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中充溢着对祖国、对自然、对亲人、对朋友的深挚情意,字里行间洋溢着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因此,在这些作品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对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情感的传递和情感的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里。”这就告诉我们,只有点燃学生的
期刊
听话和说话是口头语言信息交流的过程,听说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说:“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现实生活中的招工面谈、贸易洽谈、学术交流、即兴演讲、法庭辩护等都涉及口语交际。研究证明,听说活动占到人们语文活动的74.3%。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显得很有必要。  下面谈谈我对初中语文听说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初中语文听说教学现状分析    在
期刊
随着课改的深入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各种考试中成为试卷中的一大亮点。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了问题情景和学习空间。有专家预言:“在我国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化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但学校教育将要产生和遭遇的问题、难题也是空前的。”确实,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考试的热点,更是教学的难点,其中有许多问题等待着我们去深入研究,去切实解决。那
期刊
作文是客观生活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是学生思想感情的“镜子”。不同的学生个体有不同的生活经验,他们反映出来的情感体验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自身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教育者要尊重儿童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生活中发展。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呢?    一、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教师应把
期刊
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对词义做准确的解释是首要的环节。为了弄清词义,人们通常的做法是翻字典、词书,查找古人或今人对这个词曾做过的解释。这些做法应该说是必要的,但仅用这些做法去求得词义的解释是不够的。因为字典、词书所列的义项是概括义、理性义、贮存义,而一个词在文句中的意义应该是具体义、感性义、语用义。字典、词书的义项与具体文句中的意义之间有时并不完全契合,如果硬把字典、词书中的义项往具体句中套,往往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课堂阅读教学,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和指导。    一、选好课外阅读内容    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大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语文课外阅读,学生不仅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还可以对他
期刊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针对小学数学总复习面广、量大、内容较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又极易引起两极分化的特点,“步步反馈,逐层提高”复习法是一种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复习教学法,使复习课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可以用较少的时间
期刊
[摘要]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令思考过程比较直接、简明,使某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化难为易,有利于减少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方程的概念到天平平衡的原理,再到稍复杂的方程及其应用,内容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教学中应着力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引导学会根据问题特点灵活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关键词]方程
期刊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应用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当学生理解了一个数学知识,又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这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时,若能使之成为良性循环,他们将受用终身。    一、营造创新氛围,给以创新时间,教给创新方法    培养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