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听说教学的创新模式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话和说话是口头语言信息交流的过程,听说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说:“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现实生活中的招工面谈、贸易洽谈、学术交流、即兴演讲、法庭辩护等都涉及口语交际。研究证明,听说活动占到人们语文活动的74.3%。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显得很有必要。
  下面谈谈我对初中语文听说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初中语文听说教学现状分析
  
  在现实教学中,还存在着重“文”轻“语”的现象一—注重“读、写”。忽视“听、说”。特别是学生一旦进入中学阶段,读写教学受重视,而听说教学显得很不够,“听、说”失去了和“读、写”同等的地位,成为被人忽视的领域。目前,也有稍微重视听说教学的,但方式方法落后,很多语文教师的听说教学仅限于口语训练这方面。如听写练习、听话改错、听后复述、耳听笔记……这些方法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学习的选择性、自主性,激不起学习欲望。
  
  二、初中语文听说教学的创新模式
  
  在初中语文听说教学实践方面,我结合口语训练与阅读教学,创新了初中语文听说教学的模式。我将其渗透在教学实践中。
  1、导游式教学。教师让学生自己理清某篇说明文的教学内容,如说明的对象、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等,然后以“导游”的身份(老师与别的同学就是游客,可以提问)介绍对象的特征,学生自己编解说词,最后评出“最佳导游”。
  2、活动式教学。活动式教学,就是创设情境,给学生选好“角色”,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进行听说训练。“听”、“说”之后,还可以“评”。形成“听”、“说”、“评”的模式,使学生口语训练、听说训练、思维训练、辨别能力训练得到平衡发展,同时能适应生活电各情境场合的需要。
  3、质疑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就是每学一篇新课文,首先不是由教师交代学习重点,而是先让学生就课文质疑,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学生一旦质疑,就已经处在自觉探究、主动求和、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了。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的一系列活动——提问、钻研、讨论、释疑、交流、评价等,问的问,答的答,说的说,听的听,评的评,无不体现了口语训练、思维训练与阅读训练的和谐统一。
  4、表演式教学。学生在深入钻研课文的基础上,发挥合理想象,将课文改编成小话剧演出,这种表演,无论是对原文的中心把握、人物分析、对话理解,还是编演时的合理想象、新颖构思、大胆创造,都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体验式教学。学生在深入钻研课文的基础上,可结合课文的内容与主题,说出自己的类似经历、类似体验,并总结出经验。这模式既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又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与总结,有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及对生活的感悟。
  6、情感式教学。每一篇课文,在经过学生的自我钻研、小组讨论、教师总结之后,我都要布置学生上台谈自己的感想。这项训练既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与思维能力,还能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因为不限定谈感想的内容,成绩好的学生可发表独特见解,甚至不同意教师的分析。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谈自己在思想教育或写作技巧方面的点滴收获,甚至可以复述老师讲的内容。
  7、辩论式教学。学生只要善于质疑、乐于深钻,就会在课文的理解认识方面出现不少分歧。教师要抓住时机,组织学生展开辩论,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入钻研课文。这种辩论是一种语文能力的综合训练,符合学生的兴趣,能大面积地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
  8、竞赛式教学。教师将某篇课文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答案明确、简洁的竞赛题。上课时,先布置学生自学;然后一律收上书和笔记本,让学生根据刚刚自学的内容抢答教师的试题;最后由教师总结要点。这种方法读说结合、紧张有趣。竞赛时的说(抢答)使学生读得细、记得牢,特别适应说明文。
  初中语文听说训练对写作训练的促进是非常有效的。由口头作文到书面作文,由即兴演讲到随感杂文,由阅读感想到读书笔记……这几年来,我所带的学生在各级作文竞赛、各种演讲比赛中成绩显著,而且学校评选的优秀广播员、优秀校级主持人均在我班学生中产生,这与我的听说教学的创新是分不开。
  总之,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模式,教师都要对授课的内容非常熟悉,这样对学生的指导才能得心应手,对学生的评价才能恰如其分,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教师也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勇于开拓进取,使我们的初中语文课教学模式多种多样、生动活泼。
其他文献
[摘要]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试用)》的作文教学理念为参照,结合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实际,本文提出了“联系实际,激励评价,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提倡‘五多’,厚积薄发,帮助学生打好习作底子;关注现实,感受生活,拓展学生写作背景;淡化形式,自由表达,放开学生作文手脚”的小学作文教学策略,对搞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作文教学    作文
期刊
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不只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应是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学习者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必然有其显著的特征。“阅读教学是诸多环节中的第一环节。”阅读是学生的权利;阅读是学生走进文本、建构文本的基础:阅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认真搞好阅读教学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的重大职责。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以课内阅读为基础,在课外阅读中求发展。花大力气培
期刊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意象是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等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
期刊
新一轮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的课程理念解放了教师的思想,解放了孩子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语文课以其独特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显示出巨大的魅力。  然而,改革的进程总是伴生着遗憾。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但我总是觉得,在我所上的每一堂语文课,总是存在着太多的问题没有解决。学生的思维开放了,但因其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终是较弱,感悟得总是较浅,不全面,对于教师的一些重点问题的回答,大多涉及皮
期刊
有副对联这样形容部分学生作文时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材愁句愁眉苦脸。”对于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的情况。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学生怕写,主要原因就是笔下空空、无从下手。如何挖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谈真话,抒真情。笔者根据自己二十余年来的教学经验,浅谈
期刊
俗话说:“诗言志。”中国的古典诗歌是整个世界灿烂辉煌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它富有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诗歌的鉴赏在高中语文教材和考试中占有一定的分量。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考试的难度也在不断地增加,而古诗词的赏析已经成为高考的一大亮点。当然,我们学习古诗歌不只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则是接受、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不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这是高中语文教学刻不容缓的任务。在高中
期刊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一种技能的训练。这个技能训练指导得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不但无法提高朗读能力,反而会形成日后难以改正的坏习惯,甚至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些班级朗读时,远处昕起来,感到整齐,也很有“感情”:但进教室一听,糟了,整个教室震耳欲聋,有些学生为了表现自己的声音,有意提高八度,拼命地“叫”出来,这种情况在低年级更为突出。还有些班级朗读时听起来很不协调,有“低”音
期刊
获得尊重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在处理师生关系中,尊重显得尤为重要,应该充分地尊重爱护学生。因为充分地尊重爱护学生,能使学生产生幸福感,对教育和教育者产生亲近感,能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缓解学生的情绪,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由于语文的独特特点,更应该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充分地尊重学生呢?    一、相信学生    苏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都有一颗
期刊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这是我们读中学时就流行的一首歌曲,至今仍在传唱,并且百听不厌。这首歌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歌词的缘故,它唱出了每个有血有肉者的心声,鼓舞着每个有志之士奋勇向前。   的确,爱是快乐和幸福的源泉,爱能使人从善,爱能使人向上,爱能使人宽容,爱具有神奇的力量。爱因斯坦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出自雄心壮志或单纯的责任感,而是出自对人和客观
期刊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或多或少地掺杂着作者的情感在里边。翻开语文课本,我们更能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中充溢着对祖国、对自然、对亲人、对朋友的深挚情意,字里行间洋溢着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因此,在这些作品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对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情感的传递和情感的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里。”这就告诉我们,只有点燃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