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技法讲坛——技法45例(六)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六、篆书的结体一间距匀称
  篆书属于正书类,和楷书、隶书一样。篆书在结体上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间距匀称。也就是要求一字中笔画(线条)之间距离应当疏密一致,如体操队列排列,也好比画表格一样。横向的各笔画(纵向的线条)的间距应当尽量均匀,纵向的各笔画(横线)之间亦应大体均匀一致。当然,在不同字中,笔画线条有多有少,笔画(线条)多的整体较密一些,笔画少的则整体要疏朗一些。篆书中,与楷书的笔画匀称规律稍有不同。因篆书(特别是小篆)整体上呈较为修长的上紧下松式结构,以展示其修长婀娜的特征。因此,从上到下各横线之间的距离往往上部是比较匀称的,但下部最后一条横线则与上面其他笔画之间的距离拉得较长,如“王、左”等字。另外,纵向的线条之间也不像楷书那样竖笔往往较直,而是除中间一竖线较端直外,两边的线条都会呈对称式弯曲而稍倾斜。因此,多竖线的组合,往往是上窄下宽,各竖线(包括斜线)之间亦会稍有变化。上窄的,各线之间的距离都稍窄一些;下宽的,各线之间的距离则稍宽,而非绝对匀称。(图16)
  十七、篆书的结体——修长整齐
  篆书的形体基本上都是呈长圆形的,特别是以《峄山碑》为代表的小篆,是非常标准的长圆形。所谓长圆形,即整体是长方形,但因为线条较圆转,故在四角的弯转处又是呈圆弧形的,犹如将一个长方形的四角切圆而形成的长方中略带圆转之形。小篆如西汉《袁安碑》《袁敞碑》以及清代邓石如、吴让之、杨沂孙等多家在字形结体上都是比较修长整齐,呈长圆形结构的。东汉隶书碑额中是宽扁的形状,这是个案;大篆中一些主要碑帖如《毛公鼎》《虢季子白盘》中的大部分字也是长圆形的。当然也有如《散氏盘》《大盂鼎》中的字多呈圆形,这是其独特风格使然,以表现雄奇開张、恣肆奔放的特征,不是篆书的主流。我们在学习这一类篆书中,要观察其个性特征以区别对待。而在学习大多数篆书特别是小篆时,要把握其结体修长整齐的主要特征,并要注意其形之长与宽的比例。大多数字形的比例基本是符合黄金分割关系的,即多在1:1.6左右。有的字形更长,如战国时期的金文。清代吴让之篆书等都突破了这个比例,显得更加修长。在修长之中,大体比较整齐,形成长圆形,个别字为了突破干篇一律的整齐感,而有意进行一种错落对比,这在后一节中将专题阐述。(图17—1至图17-3)
  十八、篆书的结体——上紧下松
  篆书的结体在间距匀称、修长整齐的前提下,还有一条重要的法则便是上紧下松。这主要是为了增加字形的灵活感,而使其如蝌蚪形体一样,形成一条长尾,并以带弯转的曲线在下方形成尾部的摆动,从而显得如游鱼一般具有灵活游动的运动感,使字形在匀称中形成变化,整齐中避免刻板,形成婉转流畅、灵动而多姿的动态美。所以,字形在笔画的间距以及直曲度上都有变化而颇具特色。上部笔画间距匀称中整体较密,下部的笔画(特别是几条横线中最后一笔)间距有意拉大。弯曲的竖线中,上部短,下部长,形成一个长尾;上部的笔画一般都是较直的横线、竖线,而下部的竖线或者较长,或者大多数形成左右弯曲、犹如蝌蚪摆尾一样的长弧线,如“为、木、每、光”等字。在篆书笔画线条的间距处理上,整体都呈现上紧下松的特点。(图18)
其他文献
谷晓伟,1989 年生于安徽。2016 年毕业于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高茜老师,现就职于安徽大学。作品曾参加“对岸·新工笔又十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提名展、深圳国际艺术博览会、对岸(第三季)—独立于“泛水墨语境”之外的“新工笔”、第七届安徽美术大展、上海艺术博览会青年推介展、第八届上海城市艺术博览会、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对岸(第二季)—艺术现代语境下的“我”的立场、第三届水墨新浪
期刊
梦嘉同学在湖北美术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能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独特的绘画语言完成崭新的重彩画创作,特别是自己用眼、用心去捕捉大自然的美妙之处,产生了对都市风景画的创作热情和兴趣。她突破了重彩画的陈规旧矩,摆脫了传统框架束缚,完善了重彩画的厚重和富丽,形成个性特征。  硕士毕业在即,愿其走向社会后能独当一面,继续发扬创新精神,勤于思考,勇于突破,不负韶华,创作出观众喜爱的高于生活的佳作,期待。 
期刊
内容提要:中国画的变革,既要受到各种外围因素(如制度、思潮、教育和技术手段等)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文化传统和自身语言发展逻辑的影响。而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的中国画产生新的语言,丰富并拓展了自我表达的语言、表现的方式,但依然在中国画的边界之内被规定着。  关键词:当代;中国画;形式语言;文化传统;造型语言  绘画是视觉图像,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符号,同时涉及经验与传统。所以绘画是复杂的,不仅仅是描绘那么
期刊
众所周知,传统与创新早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又似乎是当下讨论最为热烈的一个话题。古往今来,在中国画传统与创新的问题上,争论总是非常激烈。  关于创新这个问题,近代以来,徐悲鸿、林风眠等老一辈中国画家不断吸取西方美术元素中的写实主义、现代主义手法,对中国画进行创新,使他们笔下的中国画形成了不同于传统中国画的新面貌,并逐渐占据了中国画的主导地位。为适应新的形式,当今的中国画也必须不断创新。但是创新不
期刊
宋代郭若虚曾经在其《图画见闻志》“论妇人形相”一节中讲道:“历观古名士画金童玉女及神仙星官中有妇女形相者,貌虽端严,神必清古,自有威重俨然之色,使人见则肃恭,有归仰心;今之画者,但贵其姱丽之容,是取悦于众目,不达画之理趣也。”这段话讲明了郭若虚眼中“古今”仕女画的变化和其态度,但这种观念并不能阻止赏心悦目的仕女画的创作,明清以来美人图样的传播即是此证。及至民国,在那个总结和反思的时代,仕女画又当何
期刊
周国亮  安徽省桐城市政协第十二届文史委员、第十三届政协委员。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展览并获奖。2016年6月获得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西省书法考级中心举办的“墨舞中国”首届书法艺术节暨优秀书法注册教师作品展特等奖。201 7年5月于浙江杭州《美术报》名家班陈振濂工作室毕业。出版有《桐城派四祖词林印谱》《中国书法经典二十品隶书卷》《颜真卿楷书技法三十例》《神龙本(兰亭)技法释读》《玉印技法三十六例
期刊
在高手云集的当代浙江中青年书法家中,田人是修养比较全面的一位。他不仅善书法、篆刻,而且对诗词、绘画以及艺术理论都有着一定的研究。  然而,放眼当代书坛,写得好的不少,但书、画兼善者不多,特别是诗、书、画、印俱全者更是凤毛麟角。  诚如历代大家中的苏轼、米芾、吴昌硕、齐白石、启功、来楚生等,他们以渊博的知识、过人的才气,将诗、书、画结合,取得了累累硕果,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画艺术的深度和广度,使其与传统
期刊
张朋  生于1918年,卒于2009年。字锡百,生于山东高密。原山东纺织工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张朋艺术有其家学渊源、传统功底及西方绘画的基础。擅大写意花鸟、草虫、动物等,兼写人物、山水。其作品构图新颖、造型夸张、笔墨洗练、形神生动,构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有《张朋画辑》《张朋画集》《张朋画选》等出版。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尼采《尼采诗集》
期刊
张琳  安徽萧县人。现为萧县书画院三级专职画师、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萧县龙脉书画研究院研究员。2002年毕业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艺术系;2004年入天津美术学院,师从何家英、霍春阳等教授;2003年,作品《忠诚》入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07年,《老农小息》入选描绘新农村——全国美术作品巡回展并荣获优秀奖,《农家乐》入选第二届安徽美术大展中国画作品展; 2013年,《晨妆》入选中国梦美丽宿州首届工
期刊
向世奎,1985 年生于湖北。201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19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新工笔高研班。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吴冠中艺术馆特聘画家。现生活、工作于上海。曾举办局中人—向世奎作品展。作品曾参加对岸·新工笔又十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提名展、对岸(第三季)—独立于“泛水墨语境”之外的“新工笔”、2019艺术深圳、对岸(第二季)—艺术现代语境下的“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