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当前数据库原理类课程在考核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课程考核目的、内容、方式和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了课程考核结果必须促进学生未来就业岗位专项能力提高的观点,强调课程考核过程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课程兴趣,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规定,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课程考核解决方案。
“数据库原理”课程考核阶段是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应用和问题解决的综合评价过程,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通过对数据库原理课程考核过程存在问题的认真分析,归纳出有针对性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实现“数据库原理”课程大纲教学目标。
一、课程考核所面临的问题
(一)课程考核目标不清晰
当前“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过程的最大弊端就是在学生课程成绩评价阶段,忽略了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对数据库专项技能的用户需求,脱离了实际应用岗位任务驱动的课程考核,缺少对学生运用课程节点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考核只是在短时间内检查了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而非能力养成的评价。
(二)课程考核内容混乱
当前,“数据库原理”的课程考核内容区别很大,要求比较严格的学校将其设为考试课程,从理论到实践提出了很多要求和任务,对于抽象的基础知识,教师在考试前往往给出所谓的重点,保证考核中“理论知识到位”,忽略了动手能力的评价;要求比较宽松的学校,则将课程设为考查类课程,考核材料包括作业、平时成绩、课堂出勤、回答问题和结业考查等,学生很容易通过,成绩的正态分布曲线变成了一条前高后低的曲线。
(三)考核方式脱离实际应用
一种比较完善的课程考核方式,可以科学地实现对教学过程的质量评估,对教、学双方的阶段工作做出比较客观的结论,它既能反映出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知识、基本概念的综合把握,又能够同步检验教学过程的授课质量,对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数据库原理”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的都是书面笔试、闭卷完成考试,这种考试结论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是公开平等的,它能在短时间内检验学生对本课程重点基础知识和理论的理解情况,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知识体系在其内心世界的建构现状,但它偏置了对学生运用课程能力解决节点问题能力的评价。
由于缺少对学生课程技能展示过程的定性结论和定量评价,考核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运用现状,使考试阶段的结论只反映出了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的掌握情况,结论的偏差必然会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过程,迟滞学生个性化专业兴趣的培育和养成,不利于学生今后在专业领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课程考核改革的方向與思路
(一)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数据库原理”课程考核大多采用以理论知识和观点原理为对象来完成,总复习和考核过程普遍强调知识的“死记硬背”、对“观点原理”的范式理解,这就使学生很难从其他角度、观点来看待、观察接受新知识,学习新理论,桎梏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这种考核方式割断了课程知识体系的有机联系,弱化了通过实践升华理论,反过来再指导实践的辩证指导作用,不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成学生专项能力的提升过程,课程考核过程既要考“学”,更要查“习”。
(二)课程知识体系更新完善的需要
由于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用户专业岗位追求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这就要求课程大纲制定者在修改大纲时要有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不定期地充实、修改课程教学大纲,完善、更新教学内容,与此相对应的在课程考核阶段,学生在稳固常态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应当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数据管理产品当成重点来学习和备考,通过这种“以需定学、以学定考和以考补学”生态化学习系统的不断循环,使每轮学习循环过程有一个更高起点,促进课程知识体系和课程能力结构的完善与更新。
(三)专业岗位需求变化是课程考核改革的源动力
由于应用领域用户需求端对数据管理能力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课程考核阶段的工作和最后的结果就一定要反映出这种变化,并尽可能地满足这种需求。比如,在专业生产活动中,专业岗位对数据库设计人员、应用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需求差异是比较大的,在大数据时代的各行各业,这种区别对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的影响更是非常大的,这种方向上的能力需求差异是很大的。
三、课程个性化考核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一)个性化考核方案设计原则
首先要从源头来分析学生毕业以后在专业岗位上完成“用户数据的应用与维护”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一般说来,企事业单位的数据库系统用户群体包括数据库管理员、业务维护人员和基本客户三种,由于这三类人员在数据库系统内部完成的任务不同,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也就不同,但总体上有一个共性的特点,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操作能力没有上限。
所以授课教师在设计课程考核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的本课程知识面宽窄、学生未来就业在本专业三类岗位上的可能分布,设计原则首先是考查学生应具备的理论知识,重点要放在对这三类岗位初步专业技能的应用和问题解决上,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养成和后续的发展。
(二)模拟用户业务设计课程考核题目
在用户专业岗位上,对任何一种数据库系统(不论版本高低)的业务需求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即初始阶段的数据库系统安装与配置、过渡阶段的用户数据移植与手工录入和正常运行时期的数据应用与系统维护(及可能的系统升级),也就是数据库产品的生存周期。
基于上述观点,可以把上面三个阶段的业务流程有序地设计到课程考核题目中去,授课教师首先选择一种大多数学生都非常熟悉、在学生身边日日耳闻目睹的客观对象作为考题载体,将与上述三个方面对应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相应的技能有序地作用在考题载体上,遵循“设问—思考—解释—验证”的原则,将模拟用户业务需求的主要问题按照业务发生的时序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在遵循用户数据管理需求的时序规则下,通过模拟实际问题的解决,完成课程考核题目。
(三)模拟本校学生基本信息管理的课程考核题目题目内容如下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第十五周利用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完成以下工作。(1)利用自己手中的数据库正版软件,在分配给自己的机器上完成数据库服务器的搭建,完成一个应用数据库的创建(数据库名字是学生名字的拼音)。(2)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自己姓的拼音再加上下划线和学号后2位,在上面数据库内创建一个表空间;再用自己名的拼音再加上下划线和学号后2位,创建一个新用户。采集并分析自己的三类数据,完成表1student_table、表2student_profession和表3student_score后续设计,确定字段类型、变量长短、可能有的约束和三个表间可能的关联关系。(3)用新用户登录系统,在新表空间下完成2题中3个表的创建。(4)以自己真实的数据为对象,在oracleSQL客户端向表1、表2和表3分别插入1条记录、1条记录和5条记录。(5)将表3中的最低分数的记录增加10分。(6)依据表1表3,利用跨表复合查询,将最高分数记录所对应的学生姓名选择出来。(7)求出自己5门课程平均分数。(8)对表1创建一个保护视图(需要保护字段的选择自定)。(9)从用户的观点解释数据库系统6种约束的作用。(10)分析用户数据备份方案设计的原则(从自己的观点)。
通过上面一个模拟学生信息管理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完整建立过程,完成课程考核阶段工作,不但考查了学生对数据库理论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掌握,更主要的是考核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检验了学生使用实际数据库产品模拟解决用户业务问题的课程节点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晶,郭东恩.大型数据库技术(Oracle)课程教学考核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6,(7).
[2]程丽丽.数据库实践课程考核标准及评价体系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18,(10).
“数据库原理”课程考核阶段是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应用和问题解决的综合评价过程,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通过对数据库原理课程考核过程存在问题的认真分析,归纳出有针对性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实现“数据库原理”课程大纲教学目标。
一、课程考核所面临的问题
(一)课程考核目标不清晰
当前“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过程的最大弊端就是在学生课程成绩评价阶段,忽略了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对数据库专项技能的用户需求,脱离了实际应用岗位任务驱动的课程考核,缺少对学生运用课程节点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考核只是在短时间内检查了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而非能力养成的评价。
(二)课程考核内容混乱
当前,“数据库原理”的课程考核内容区别很大,要求比较严格的学校将其设为考试课程,从理论到实践提出了很多要求和任务,对于抽象的基础知识,教师在考试前往往给出所谓的重点,保证考核中“理论知识到位”,忽略了动手能力的评价;要求比较宽松的学校,则将课程设为考查类课程,考核材料包括作业、平时成绩、课堂出勤、回答问题和结业考查等,学生很容易通过,成绩的正态分布曲线变成了一条前高后低的曲线。
(三)考核方式脱离实际应用
一种比较完善的课程考核方式,可以科学地实现对教学过程的质量评估,对教、学双方的阶段工作做出比较客观的结论,它既能反映出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知识、基本概念的综合把握,又能够同步检验教学过程的授课质量,对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数据库原理”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的都是书面笔试、闭卷完成考试,这种考试结论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是公开平等的,它能在短时间内检验学生对本课程重点基础知识和理论的理解情况,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知识体系在其内心世界的建构现状,但它偏置了对学生运用课程能力解决节点问题能力的评价。
由于缺少对学生课程技能展示过程的定性结论和定量评价,考核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运用现状,使考试阶段的结论只反映出了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的掌握情况,结论的偏差必然会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过程,迟滞学生个性化专业兴趣的培育和养成,不利于学生今后在专业领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课程考核改革的方向與思路
(一)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数据库原理”课程考核大多采用以理论知识和观点原理为对象来完成,总复习和考核过程普遍强调知识的“死记硬背”、对“观点原理”的范式理解,这就使学生很难从其他角度、观点来看待、观察接受新知识,学习新理论,桎梏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这种考核方式割断了课程知识体系的有机联系,弱化了通过实践升华理论,反过来再指导实践的辩证指导作用,不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成学生专项能力的提升过程,课程考核过程既要考“学”,更要查“习”。
(二)课程知识体系更新完善的需要
由于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用户专业岗位追求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这就要求课程大纲制定者在修改大纲时要有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不定期地充实、修改课程教学大纲,完善、更新教学内容,与此相对应的在课程考核阶段,学生在稳固常态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应当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数据管理产品当成重点来学习和备考,通过这种“以需定学、以学定考和以考补学”生态化学习系统的不断循环,使每轮学习循环过程有一个更高起点,促进课程知识体系和课程能力结构的完善与更新。
(三)专业岗位需求变化是课程考核改革的源动力
由于应用领域用户需求端对数据管理能力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课程考核阶段的工作和最后的结果就一定要反映出这种变化,并尽可能地满足这种需求。比如,在专业生产活动中,专业岗位对数据库设计人员、应用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需求差异是比较大的,在大数据时代的各行各业,这种区别对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的影响更是非常大的,这种方向上的能力需求差异是很大的。
三、课程个性化考核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一)个性化考核方案设计原则
首先要从源头来分析学生毕业以后在专业岗位上完成“用户数据的应用与维护”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一般说来,企事业单位的数据库系统用户群体包括数据库管理员、业务维护人员和基本客户三种,由于这三类人员在数据库系统内部完成的任务不同,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也就不同,但总体上有一个共性的特点,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操作能力没有上限。
所以授课教师在设计课程考核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的本课程知识面宽窄、学生未来就业在本专业三类岗位上的可能分布,设计原则首先是考查学生应具备的理论知识,重点要放在对这三类岗位初步专业技能的应用和问题解决上,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养成和后续的发展。
(二)模拟用户业务设计课程考核题目
在用户专业岗位上,对任何一种数据库系统(不论版本高低)的业务需求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即初始阶段的数据库系统安装与配置、过渡阶段的用户数据移植与手工录入和正常运行时期的数据应用与系统维护(及可能的系统升级),也就是数据库产品的生存周期。
基于上述观点,可以把上面三个阶段的业务流程有序地设计到课程考核题目中去,授课教师首先选择一种大多数学生都非常熟悉、在学生身边日日耳闻目睹的客观对象作为考题载体,将与上述三个方面对应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相应的技能有序地作用在考题载体上,遵循“设问—思考—解释—验证”的原则,将模拟用户业务需求的主要问题按照业务发生的时序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在遵循用户数据管理需求的时序规则下,通过模拟实际问题的解决,完成课程考核题目。
(三)模拟本校学生基本信息管理的课程考核题目题目内容如下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第十五周利用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完成以下工作。(1)利用自己手中的数据库正版软件,在分配给自己的机器上完成数据库服务器的搭建,完成一个应用数据库的创建(数据库名字是学生名字的拼音)。(2)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自己姓的拼音再加上下划线和学号后2位,在上面数据库内创建一个表空间;再用自己名的拼音再加上下划线和学号后2位,创建一个新用户。采集并分析自己的三类数据,完成表1student_table、表2student_profession和表3student_score后续设计,确定字段类型、变量长短、可能有的约束和三个表间可能的关联关系。(3)用新用户登录系统,在新表空间下完成2题中3个表的创建。(4)以自己真实的数据为对象,在oracleSQL客户端向表1、表2和表3分别插入1条记录、1条记录和5条记录。(5)将表3中的最低分数的记录增加10分。(6)依据表1表3,利用跨表复合查询,将最高分数记录所对应的学生姓名选择出来。(7)求出自己5门课程平均分数。(8)对表1创建一个保护视图(需要保护字段的选择自定)。(9)从用户的观点解释数据库系统6种约束的作用。(10)分析用户数据备份方案设计的原则(从自己的观点)。
通过上面一个模拟学生信息管理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完整建立过程,完成课程考核阶段工作,不但考查了学生对数据库理论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掌握,更主要的是考核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检验了学生使用实际数据库产品模拟解决用户业务问题的课程节点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晶,郭东恩.大型数据库技术(Oracle)课程教学考核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6,(7).
[2]程丽丽.数据库实践课程考核标准及评价体系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