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学家石珵的『第二次握手』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e5653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石珵(1916~2008年),一位隐身军事科研机构的航天科学家。他在抗战时期为前线研制战车坦克,战后留美,从事火箭和航天研究;他为美国空军研制第一架太空飞机;为“火箭王”冯·布劳恩设计导弹研制靶机,并跟他探讨火箭技术;他在军工企业马丁公司参与核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和运载火箭的改进。
  出国前的初恋
  1947年,石珵留美时已31岁,尚无女友。父母希望他出国前找个女朋友,待学成归国后完婚。在上海,他要找对象的消息不胫而走,做媒的人纷至沓来。其中一位是黎之楣,她的介绍人是其哥哥黎光汉。他是石璜(石珵的大哥)的学生,又与石珵在西北工学院同学一年。他深知石珵才貌双全,为人忠厚老实,一定要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他。石璜也在家里力荐黎之楣说:“她是我教过的女生中最优秀的一个。她性格文静,读书很用功,长得也漂亮。”
  黎之楣的父亲黎怀清出身书香门第,抗战前在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供职,抗战爆发后回乡靠祖业当绅士,是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县城著名的社会贤达。黎怀清很重视子女的教育,他把子女送到石氏父子任教的中学求学,在寒暑假送到石璜家补习英文。黎家子女与石家有长期的师生关系,两家来往甚密,成为世交。
  在抗战前一年的暑假,正在读初中的黎之楣到石璜老师家补习英文。这时,正在北洋大学念书的石珵也回家度假。石珵第一次见到她,就觉得她温柔漂亮,对她产生了美好的印象。此后,石珵每次回家休假,都喜欢跟她聊天,去后花园散步。1940年秋,石珵在战时中学国立十一中教数学,当他第一次走上讲台,看到台下坐着豆蔻年华的黎之楣,心中不禁一颤。后来,石珵投笔从戎,隐身军事科研机构。抗战胜利两年后,石珵即将负笈美国,黎之楣已在湘雅医学院就读。两人已到谈婚论嫁的年龄。
  石珵与黎之楣早就有“青梅竹马”之交和师生情谊,经父母撮合很快就欣然同意定亲。1947年 7月底,黎之楣带石珵去见自己的父母。二老早就听黎光汉夸奖过石珵才貌双全,这次见到他,果然名不虚传,真是堂堂一表人才,不久将去美国深造,将来肯定是一位称心如意的乘龙快婿,二老对这门婚事非常满意。
  石家和黎家都是开明家庭,对自己子女的婚姻既不看“生辰八字”,也不办订婚仪式,只是由石家在鸿雪寄庐设酒宴,邀请黎家老小来庆祝石珵与黎之楣定亲。席间,他俩彼此承诺:待石珵学成归国完婚。此后,黎之楣每天都来鸿雪寄庐与石珵厮守在一起。大宅门南边那座古朴典雅的石牌坊,在夜晚显得格外幽静。这里就成了他俩窃窃私语和流连忘返的地方。
  8月底石珵要离开武冈去上海,黎之楣先陪他一同去了长沙。他俩在长沙相处的一个星期飞快地过去了,临行时更是难分难舍。当石珵登上火车,黎之楣泪如泉涌,石珵在窗口不停向她招手。汽笛一声长鸣,火车缓缓移动,黎之楣失声痛哭。
  赵耀东万里挑妹夫
  1953年夏,石珵的父母来信说:“你已37岁,该成家立业了……”正当他在考虑成家之时,远在台湾的赵耀东也在为自己的三妹赵耀楣物色男友。他认为石珵是最理想的候选人,便委托齐世基当介绍人。于是齐世基远隔重洋,牵线搭桥。
  1947年石珵赴美国后,齐世基于1948年年初随资源委员会中央造船厂筹备处副主任李国鼎,去台湾基隆成立台湾造船公司。石珵不知道他去了台湾,两人断了联系。
  1948年11月,解放军取得辽沈战役胜利。正在天津机器厂当厂长的赵耀东,偕妻子和婴儿国栋去台湾投奔齐世基。直到他父亲赵棣华到台湾筹办中本纺织厂和台北纱厂时,赵耀东才从基隆到达台北担任这两个厂的总经理。
  1950年年初,赵棣华的妻子李崇祜(耀东的继母)带着孩子们来到美国。赵耀东的三妹耀楣到纽约不久,就考入美国底特律大学商学院,1953年夏毕业时已28岁,尚无男友。她天生丽质,堪称东方美女。但光阴荏苒,转眼就快30岁了。她大哥耀东也为她操心,他委托齐世基去问石珵有没有女朋友,如果没有,就请他牵线搭桥,成人之美。
  齐世基找到了石珵在美国的通信地址,立即写信告诉赵耀楣。又写信给石珵,告知赵耀楣在纽约的地址,并问他:“你现在成家了吗?有女朋友吗?如果没有,你是不是可以考虑赵耀东的三妹赵耀楣……”
  石珵读罢信,高兴得久久不能平静,离别6年的齐世基和赵耀东,现在又联系上了。这对于漂泊异乡的他,如同久旱逢甘雨。信中提到介绍女友之事,使他一时为难。当时他与黎之楣仍有书信往来,她还在等他回国结婚。但他想,如果回国,不但要丢掉美国优越的工作,而且有被打成“国民党军官”之虑。特别是当他听说齐世基的哥哥在天津的“五反”运动中遭迫害而自杀后,就视归国为畏途。可是,如果在美国与赵耀楣结婚,又有负于黎之楣的爱情和等待,会背上“痴情女子负心汉”的骂名。他经过反复思考后决定: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在美国干一番事业,只能选择在美国成家立业。他想,好在还没有与黎之楣结婚,她还可另找对象。
  石珵对赵耀楣并不陌生。于是他回信给齐世基说,愿意和赵耀楣交朋友。
  赵耀楣在国内就知道,石珵是大哥的一位才貌双全、品学兼优的同学。现在承蒙齐大哥牵线搭桥,她很珍惜这种缘分,很快就同意交朋友。于是,在威斯康星州的石珵开始与纽约的赵耀楣鱼雁传书,诉说衷肠。
  1954年6月12日是赵家姐妹的双喜日。三妹耀楣与石珵及五妹耀宁与张世杰两对伉俪举行婚礼。两姐妹的婚事由继母赵李崇祜操办。她是位虔诚的基督徒,婚礼就在皇后区的基督教堂举行,按美式婚礼互赠戒指和宣誓相爱终生。
  石珵结婚后就写信回家,并附上结婚照片两帧。
  斯人独樵悴
  石珵父母得知儿子已在美国结婚后,对黎之楣很是同情。他们商量托谁去安慰在长沙的黎之楣呢?新中国成立前,武冈有位著名的西医钟训仁,是石家和黎家的家庭医生,新中国成立后调到长沙中南矿冶学院当校医。于是写信托他的妻子李徽芝去安慰黎之楣。当李徽芝说到石珵已结婚,黎之楣如闻晴天霹雳,差点昏倒在地。等待7年的爱情终成泡影。她悲痛欲绝,含泪写了一封长信向石珵诉说肝肠寸断的痛苦。石珵读完信后,在家信中说:“最近收到之楣来信,卒不忍读……”   石珵结婚的消息很快传到胡熙庚教授耳里。胡教授自1950年受石珵之托捎来礼物给黎之楣后,经常来黎家造访,有时独自前来,有时偕夫人来。黎之楣比他小很多,一直把他当做大哥。胡教授知道,医治失恋痛苦的良药是再给她介绍一个恋人。因此,他就给她介绍男朋友。但她在刚失恋的头两年里,悲痛的心无法再谈恋爱,她连见面都不愿见。后来,胡教授又给她介绍了两位,但她将他们与石珵一比较,觉得不可比及。她这样高不成低不就,也就把青春耽误了。
  为了抑制失恋的痛苦,她将全部精力集中在教学和救死扶伤的医疗工作上。她在湖南医学院(原湘雅医学院)成为著名教授,潜心编写教材和论文,担任血液病教研室主任、硕士和博士生导师。但作为单身女人,在当时社会常会有人指脊梁骨。她常怀疑人们在背后议论她,因而变得性格孤僻,爱发脾气。
  随着岁月的流逝,她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医生变成了两鬓斑白的主任医师。
  道是无情却有情
  1980年9月,石珵应母校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的邀请回国参加校庆和讲学。他偕夫人赵耀楣从美国飞香港后,先从广州乘火车回家乡邵阳探亲并讲学。他们下榻的市委招待所离资江不远。一天傍晚,他俩在资江码头边散步,石珵看着这一排排石砌的台阶,不禁想起33年前,他与黎之楣从武冈乘船来到这里,提着行李箱拾级而上的情景。石珵这次回乡,很想去长沙看望阔别33年的黎之楣。但当他一提起此事,就遭到赵耀楣的严词拒绝。
  1987年8月赵耀楣不幸逝世。石珵经历了丧妻的极度悲痛之后,在第三年回到中国与黎之楣结婚。
  石珵和黎之楣的性格颇多共同点: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凡事不爱张扬,对自己的私事爱保密。
  他俩刚重逢时,显得有点拘束,但谈话一多,感情重又融洽,似乎又回到年轻时初恋的岁月。石珵原本担心她会责怪他背信弃义,不该在美国结婚。而黎教授表示:“对这一点,我能够理解,你等我等了7年,到37岁才结婚,这是很不容易的了。”石珵说:“你在国内过了42年的独身生活,真不知道你是如何熬过来的?我一想起这一点,心里就感到愧疚。”石珵还担心她不愿和他结婚去美国定居。她回答:“我本不想离开中国,但为了照顾你晚年的生活,我愿跟你去美国。”
  石珵与黎教授在西安达成结婚协议后,比翼齐飞去了长沙。从此他俩的黄昏恋公之于众。
  1990年10月初,石珵回到长沙,与黎之楣一起去领了结婚证。
  2004年,黎之楣患老年痴呆症,89岁的石珵自己照顾她,两位老人相依为命,独立生活。
  (摘自上海三联书店《解密——航天科学家石珵传(1916~2008)》 )
其他文献
“这个现象遍及整个欧洲”。这是米歇尔·福柯在1961年谈到17世纪新型监禁机构突然且快速增长时所写到的,这些监禁机构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将成千上万的人关进监狱。福柯在其著作中,将讨论新型监禁机构增长的主要章节定名为“大禁闭”。  “大禁闭”这个标题,也可以用来描述我们所处的20世纪后期欧洲监狱的状况。我们虽然无法在数字和比例方面做出精确的比较,但是这个现象在20世纪后期也“扩及了整个欧洲”。  我们这
期刊
数千年来印第安人在美洲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对天文、数学、历法、雕刻技术有卓越的创造,尤其是农业非常发达,最早培植了玉米、马铃薯、红薯、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等农作物,并掌握了饲养火鸡、狗和蜜蜂的技术。  但印第安人却没有欧亚大陆所有的水稻、小麦、燕麦等谷类作物,也没有牛、马、羊、猪等大牲口。在哥伦布到来之前基本没有大规模饲养业,餐桌上虽然有玉米,但是肉类却非常有限(主要肉食是豚鼠肉)。不会使用轮子
期刊
(引言)梁继璋,香港电台节目主持人。他是2个孩子的父亲,3年前,他一封给孩子的信,在网络上被疯狂转载,质朴、深情的文字感动了无数人。  我儿,写这备忘录给你基于三个原因:第一,人生福祸无常,我们的命有多长,大家都不知道,有些事情还是早一点说好;第二,我是你的父亲,有些话我不跟你说,没有人会跟你说;第三,这备忘录里记载的都是我经过惨痛失败得回来的体验,说给你听,可以为你的成长省回来不少冤枉路。以下便
期刊
美国有一份杂志曾经做过统计,发现在情感世界里的男人有5种“不敢爱”:  1.女方有外遇 男人的占有欲比狮子盯上猎物还可怕,不论是源于心理或生理层面的不满足,女人只要有外遇,就等于宣告他“不行”,这对男人可是奇耻大辱。  2.被女方嫌穷 男人相信自己的魅力是靠金钱、权势累积出来的,被女方嫌没钱,等同于在社会上没有地位,他的自卑情结肯定冒出头,之后挑女友难免有障碍。  3.女方太聪明 男人永远无法接受
期刊
丈夫自认为是铁铮铮的汉子,不轻易流泪。这10年,我只看他哭过两次,一次为了我出车祸,一次为了他的父母。  但我“听”过他曾经背着我哭。当初我们刚认识,我时常为了他与前女友的事闹情绪,两人又是远距离恋爱,对于新恋情或我的不安,他都难以施力。有天我干脆将家中电话线拔起,闷头睡去,不让他找到我。后来我才知道,那晚他跟好友约去山上喝酒,或许在酒精的催化下,对于旧恋情的心痛、新恋情的不安,让他在好友面前流下
期刊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夏夜,壁虎正趴在墙角食蚊子。忽热,一条蛇从后面一口咬住了它的尾巴。壁虎猛地扭动了一下身子,挣脱了蛇的束缚,尾巴却被蛇咬掉了一截。  壁虎逃到安全的地方后,照了一下镜子,见断尾处血迹斑斑,自己没了尾巴后的样子很难看。它心里十分痛苦,因为以前的它,被人们称做是壁虎中最英俊的。  壁虎无法接受自己身体残疾的现实,它用尽最后一点力气,爬上一堵高墙,准备向下跳,它再也不想承受这断尾之
期刊
田溯宁是我见过的最有智慧的企业家,但他奋力一搏的“网通事业”,却归于失败。许多年以后,如果有人总结他,只能沿着官商结合的学术模型加以分析。  不过,直到今天为止,关于田溯宁,人们显然低估了他的价值。这位意气风发、学识深厚的年轻人,8年前被邀请筹建“网通”,意欲提升中国通讯产业的价值与体系,8年后,他却不得不失意退出,将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这样一个投资型的机构中。  2007年7月9日
期刊
对一个中国人最大的侮辱,就是骂他“王八蛋”。在挪威,devil(魔鬼)是最大的忌语,相当于英语中的fuck。在南非的科隆(Xoxa)部落,最难听的脏话是hlebeshako,即“你妈妈的耳朵”。在法语中如果说某人是一头母牛或者骆驼,这对他是最大的挑衅,如果你在前面还加上一句espece de(一种),那么效果就更加强烈,因为法国人认为被骂成一种母牛比被骂成一头母牛更侮辱人。  澳大利亚土著人认为最
期刊
父母和老师都教过我,忆苦则能思甜。回忆中的痛苦可以反衬现在的幸福,所以为了更能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有人会回忆小时候相对艰苦的生活。可是,对于我来说,回忆大多都是甜的。  小时候的星期天总能和妈妈一起拿着饭盒去离家不远的闹市吃一碗牛肉粉,一定要多一点辣椒,不然不够味道;一定要用自己的碗吃,不然不卫生。上小学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住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因为我们住一楼,自家门前有一个小花园,看到邻居
期刊
锦书:锦字书,多用以指妻子给丈夫的表达思念之情的书信,有时也指丈夫写给妻子的表达思念的情书。  鲤鱼: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有“双鱼”、“双鲤”、“鱼书”等,而且古代人还常常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  鸿雁: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