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石珵(1916~2008年),一位隐身军事科研机构的航天科学家。他在抗战时期为前线研制战车坦克,战后留美,从事火箭和航天研究;他为美国空军研制第一架太空飞机;为“火箭王”冯·布劳恩设计导弹研制靶机,并跟他探讨火箭技术;他在军工企业马丁公司参与核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和运载火箭的改进。
出国前的初恋
1947年,石珵留美时已31岁,尚无女友。父母希望他出国前找个女朋友,待学成归国后完婚。在上海,他要找对象的消息不胫而走,做媒的人纷至沓来。其中一位是黎之楣,她的介绍人是其哥哥黎光汉。他是石璜(石珵的大哥)的学生,又与石珵在西北工学院同学一年。他深知石珵才貌双全,为人忠厚老实,一定要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他。石璜也在家里力荐黎之楣说:“她是我教过的女生中最优秀的一个。她性格文静,读书很用功,长得也漂亮。”
黎之楣的父亲黎怀清出身书香门第,抗战前在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供职,抗战爆发后回乡靠祖业当绅士,是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县城著名的社会贤达。黎怀清很重视子女的教育,他把子女送到石氏父子任教的中学求学,在寒暑假送到石璜家补习英文。黎家子女与石家有长期的师生关系,两家来往甚密,成为世交。
在抗战前一年的暑假,正在读初中的黎之楣到石璜老师家补习英文。这时,正在北洋大学念书的石珵也回家度假。石珵第一次见到她,就觉得她温柔漂亮,对她产生了美好的印象。此后,石珵每次回家休假,都喜欢跟她聊天,去后花园散步。1940年秋,石珵在战时中学国立十一中教数学,当他第一次走上讲台,看到台下坐着豆蔻年华的黎之楣,心中不禁一颤。后来,石珵投笔从戎,隐身军事科研机构。抗战胜利两年后,石珵即将负笈美国,黎之楣已在湘雅医学院就读。两人已到谈婚论嫁的年龄。
石珵与黎之楣早就有“青梅竹马”之交和师生情谊,经父母撮合很快就欣然同意定亲。1947年 7月底,黎之楣带石珵去见自己的父母。二老早就听黎光汉夸奖过石珵才貌双全,这次见到他,果然名不虚传,真是堂堂一表人才,不久将去美国深造,将来肯定是一位称心如意的乘龙快婿,二老对这门婚事非常满意。
石家和黎家都是开明家庭,对自己子女的婚姻既不看“生辰八字”,也不办订婚仪式,只是由石家在鸿雪寄庐设酒宴,邀请黎家老小来庆祝石珵与黎之楣定亲。席间,他俩彼此承诺:待石珵学成归国完婚。此后,黎之楣每天都来鸿雪寄庐与石珵厮守在一起。大宅门南边那座古朴典雅的石牌坊,在夜晚显得格外幽静。这里就成了他俩窃窃私语和流连忘返的地方。
8月底石珵要离开武冈去上海,黎之楣先陪他一同去了长沙。他俩在长沙相处的一个星期飞快地过去了,临行时更是难分难舍。当石珵登上火车,黎之楣泪如泉涌,石珵在窗口不停向她招手。汽笛一声长鸣,火车缓缓移动,黎之楣失声痛哭。
赵耀东万里挑妹夫
1953年夏,石珵的父母来信说:“你已37岁,该成家立业了……”正当他在考虑成家之时,远在台湾的赵耀东也在为自己的三妹赵耀楣物色男友。他认为石珵是最理想的候选人,便委托齐世基当介绍人。于是齐世基远隔重洋,牵线搭桥。
1947年石珵赴美国后,齐世基于1948年年初随资源委员会中央造船厂筹备处副主任李国鼎,去台湾基隆成立台湾造船公司。石珵不知道他去了台湾,两人断了联系。
1948年11月,解放军取得辽沈战役胜利。正在天津机器厂当厂长的赵耀东,偕妻子和婴儿国栋去台湾投奔齐世基。直到他父亲赵棣华到台湾筹办中本纺织厂和台北纱厂时,赵耀东才从基隆到达台北担任这两个厂的总经理。
1950年年初,赵棣华的妻子李崇祜(耀东的继母)带着孩子们来到美国。赵耀东的三妹耀楣到纽约不久,就考入美国底特律大学商学院,1953年夏毕业时已28岁,尚无男友。她天生丽质,堪称东方美女。但光阴荏苒,转眼就快30岁了。她大哥耀东也为她操心,他委托齐世基去问石珵有没有女朋友,如果没有,就请他牵线搭桥,成人之美。
齐世基找到了石珵在美国的通信地址,立即写信告诉赵耀楣。又写信给石珵,告知赵耀楣在纽约的地址,并问他:“你现在成家了吗?有女朋友吗?如果没有,你是不是可以考虑赵耀东的三妹赵耀楣……”
石珵读罢信,高兴得久久不能平静,离别6年的齐世基和赵耀东,现在又联系上了。这对于漂泊异乡的他,如同久旱逢甘雨。信中提到介绍女友之事,使他一时为难。当时他与黎之楣仍有书信往来,她还在等他回国结婚。但他想,如果回国,不但要丢掉美国优越的工作,而且有被打成“国民党军官”之虑。特别是当他听说齐世基的哥哥在天津的“五反”运动中遭迫害而自杀后,就视归国为畏途。可是,如果在美国与赵耀楣结婚,又有负于黎之楣的爱情和等待,会背上“痴情女子负心汉”的骂名。他经过反复思考后决定: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在美国干一番事业,只能选择在美国成家立业。他想,好在还没有与黎之楣结婚,她还可另找对象。
石珵对赵耀楣并不陌生。于是他回信给齐世基说,愿意和赵耀楣交朋友。
赵耀楣在国内就知道,石珵是大哥的一位才貌双全、品学兼优的同学。现在承蒙齐大哥牵线搭桥,她很珍惜这种缘分,很快就同意交朋友。于是,在威斯康星州的石珵开始与纽约的赵耀楣鱼雁传书,诉说衷肠。
1954年6月12日是赵家姐妹的双喜日。三妹耀楣与石珵及五妹耀宁与张世杰两对伉俪举行婚礼。两姐妹的婚事由继母赵李崇祜操办。她是位虔诚的基督徒,婚礼就在皇后区的基督教堂举行,按美式婚礼互赠戒指和宣誓相爱终生。
石珵结婚后就写信回家,并附上结婚照片两帧。
斯人独樵悴
石珵父母得知儿子已在美国结婚后,对黎之楣很是同情。他们商量托谁去安慰在长沙的黎之楣呢?新中国成立前,武冈有位著名的西医钟训仁,是石家和黎家的家庭医生,新中国成立后调到长沙中南矿冶学院当校医。于是写信托他的妻子李徽芝去安慰黎之楣。当李徽芝说到石珵已结婚,黎之楣如闻晴天霹雳,差点昏倒在地。等待7年的爱情终成泡影。她悲痛欲绝,含泪写了一封长信向石珵诉说肝肠寸断的痛苦。石珵读完信后,在家信中说:“最近收到之楣来信,卒不忍读……” 石珵结婚的消息很快传到胡熙庚教授耳里。胡教授自1950年受石珵之托捎来礼物给黎之楣后,经常来黎家造访,有时独自前来,有时偕夫人来。黎之楣比他小很多,一直把他当做大哥。胡教授知道,医治失恋痛苦的良药是再给她介绍一个恋人。因此,他就给她介绍男朋友。但她在刚失恋的头两年里,悲痛的心无法再谈恋爱,她连见面都不愿见。后来,胡教授又给她介绍了两位,但她将他们与石珵一比较,觉得不可比及。她这样高不成低不就,也就把青春耽误了。
为了抑制失恋的痛苦,她将全部精力集中在教学和救死扶伤的医疗工作上。她在湖南医学院(原湘雅医学院)成为著名教授,潜心编写教材和论文,担任血液病教研室主任、硕士和博士生导师。但作为单身女人,在当时社会常会有人指脊梁骨。她常怀疑人们在背后议论她,因而变得性格孤僻,爱发脾气。
随着岁月的流逝,她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医生变成了两鬓斑白的主任医师。
道是无情却有情
1980年9月,石珵应母校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的邀请回国参加校庆和讲学。他偕夫人赵耀楣从美国飞香港后,先从广州乘火车回家乡邵阳探亲并讲学。他们下榻的市委招待所离资江不远。一天傍晚,他俩在资江码头边散步,石珵看着这一排排石砌的台阶,不禁想起33年前,他与黎之楣从武冈乘船来到这里,提着行李箱拾级而上的情景。石珵这次回乡,很想去长沙看望阔别33年的黎之楣。但当他一提起此事,就遭到赵耀楣的严词拒绝。
1987年8月赵耀楣不幸逝世。石珵经历了丧妻的极度悲痛之后,在第三年回到中国与黎之楣结婚。
石珵和黎之楣的性格颇多共同点: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凡事不爱张扬,对自己的私事爱保密。
他俩刚重逢时,显得有点拘束,但谈话一多,感情重又融洽,似乎又回到年轻时初恋的岁月。石珵原本担心她会责怪他背信弃义,不该在美国结婚。而黎教授表示:“对这一点,我能够理解,你等我等了7年,到37岁才结婚,这是很不容易的了。”石珵说:“你在国内过了42年的独身生活,真不知道你是如何熬过来的?我一想起这一点,心里就感到愧疚。”石珵还担心她不愿和他结婚去美国定居。她回答:“我本不想离开中国,但为了照顾你晚年的生活,我愿跟你去美国。”
石珵与黎教授在西安达成结婚协议后,比翼齐飞去了长沙。从此他俩的黄昏恋公之于众。
1990年10月初,石珵回到长沙,与黎之楣一起去领了结婚证。
2004年,黎之楣患老年痴呆症,89岁的石珵自己照顾她,两位老人相依为命,独立生活。
(摘自上海三联书店《解密——航天科学家石珵传(1916~2008)》 )
出国前的初恋
1947年,石珵留美时已31岁,尚无女友。父母希望他出国前找个女朋友,待学成归国后完婚。在上海,他要找对象的消息不胫而走,做媒的人纷至沓来。其中一位是黎之楣,她的介绍人是其哥哥黎光汉。他是石璜(石珵的大哥)的学生,又与石珵在西北工学院同学一年。他深知石珵才貌双全,为人忠厚老实,一定要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他。石璜也在家里力荐黎之楣说:“她是我教过的女生中最优秀的一个。她性格文静,读书很用功,长得也漂亮。”
黎之楣的父亲黎怀清出身书香门第,抗战前在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供职,抗战爆发后回乡靠祖业当绅士,是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县城著名的社会贤达。黎怀清很重视子女的教育,他把子女送到石氏父子任教的中学求学,在寒暑假送到石璜家补习英文。黎家子女与石家有长期的师生关系,两家来往甚密,成为世交。
在抗战前一年的暑假,正在读初中的黎之楣到石璜老师家补习英文。这时,正在北洋大学念书的石珵也回家度假。石珵第一次见到她,就觉得她温柔漂亮,对她产生了美好的印象。此后,石珵每次回家休假,都喜欢跟她聊天,去后花园散步。1940年秋,石珵在战时中学国立十一中教数学,当他第一次走上讲台,看到台下坐着豆蔻年华的黎之楣,心中不禁一颤。后来,石珵投笔从戎,隐身军事科研机构。抗战胜利两年后,石珵即将负笈美国,黎之楣已在湘雅医学院就读。两人已到谈婚论嫁的年龄。
石珵与黎之楣早就有“青梅竹马”之交和师生情谊,经父母撮合很快就欣然同意定亲。1947年 7月底,黎之楣带石珵去见自己的父母。二老早就听黎光汉夸奖过石珵才貌双全,这次见到他,果然名不虚传,真是堂堂一表人才,不久将去美国深造,将来肯定是一位称心如意的乘龙快婿,二老对这门婚事非常满意。
石家和黎家都是开明家庭,对自己子女的婚姻既不看“生辰八字”,也不办订婚仪式,只是由石家在鸿雪寄庐设酒宴,邀请黎家老小来庆祝石珵与黎之楣定亲。席间,他俩彼此承诺:待石珵学成归国完婚。此后,黎之楣每天都来鸿雪寄庐与石珵厮守在一起。大宅门南边那座古朴典雅的石牌坊,在夜晚显得格外幽静。这里就成了他俩窃窃私语和流连忘返的地方。
8月底石珵要离开武冈去上海,黎之楣先陪他一同去了长沙。他俩在长沙相处的一个星期飞快地过去了,临行时更是难分难舍。当石珵登上火车,黎之楣泪如泉涌,石珵在窗口不停向她招手。汽笛一声长鸣,火车缓缓移动,黎之楣失声痛哭。
赵耀东万里挑妹夫
1953年夏,石珵的父母来信说:“你已37岁,该成家立业了……”正当他在考虑成家之时,远在台湾的赵耀东也在为自己的三妹赵耀楣物色男友。他认为石珵是最理想的候选人,便委托齐世基当介绍人。于是齐世基远隔重洋,牵线搭桥。
1947年石珵赴美国后,齐世基于1948年年初随资源委员会中央造船厂筹备处副主任李国鼎,去台湾基隆成立台湾造船公司。石珵不知道他去了台湾,两人断了联系。
1948年11月,解放军取得辽沈战役胜利。正在天津机器厂当厂长的赵耀东,偕妻子和婴儿国栋去台湾投奔齐世基。直到他父亲赵棣华到台湾筹办中本纺织厂和台北纱厂时,赵耀东才从基隆到达台北担任这两个厂的总经理。
1950年年初,赵棣华的妻子李崇祜(耀东的继母)带着孩子们来到美国。赵耀东的三妹耀楣到纽约不久,就考入美国底特律大学商学院,1953年夏毕业时已28岁,尚无男友。她天生丽质,堪称东方美女。但光阴荏苒,转眼就快30岁了。她大哥耀东也为她操心,他委托齐世基去问石珵有没有女朋友,如果没有,就请他牵线搭桥,成人之美。
齐世基找到了石珵在美国的通信地址,立即写信告诉赵耀楣。又写信给石珵,告知赵耀楣在纽约的地址,并问他:“你现在成家了吗?有女朋友吗?如果没有,你是不是可以考虑赵耀东的三妹赵耀楣……”
石珵读罢信,高兴得久久不能平静,离别6年的齐世基和赵耀东,现在又联系上了。这对于漂泊异乡的他,如同久旱逢甘雨。信中提到介绍女友之事,使他一时为难。当时他与黎之楣仍有书信往来,她还在等他回国结婚。但他想,如果回国,不但要丢掉美国优越的工作,而且有被打成“国民党军官”之虑。特别是当他听说齐世基的哥哥在天津的“五反”运动中遭迫害而自杀后,就视归国为畏途。可是,如果在美国与赵耀楣结婚,又有负于黎之楣的爱情和等待,会背上“痴情女子负心汉”的骂名。他经过反复思考后决定: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在美国干一番事业,只能选择在美国成家立业。他想,好在还没有与黎之楣结婚,她还可另找对象。
石珵对赵耀楣并不陌生。于是他回信给齐世基说,愿意和赵耀楣交朋友。
赵耀楣在国内就知道,石珵是大哥的一位才貌双全、品学兼优的同学。现在承蒙齐大哥牵线搭桥,她很珍惜这种缘分,很快就同意交朋友。于是,在威斯康星州的石珵开始与纽约的赵耀楣鱼雁传书,诉说衷肠。
1954年6月12日是赵家姐妹的双喜日。三妹耀楣与石珵及五妹耀宁与张世杰两对伉俪举行婚礼。两姐妹的婚事由继母赵李崇祜操办。她是位虔诚的基督徒,婚礼就在皇后区的基督教堂举行,按美式婚礼互赠戒指和宣誓相爱终生。
石珵结婚后就写信回家,并附上结婚照片两帧。
斯人独樵悴
石珵父母得知儿子已在美国结婚后,对黎之楣很是同情。他们商量托谁去安慰在长沙的黎之楣呢?新中国成立前,武冈有位著名的西医钟训仁,是石家和黎家的家庭医生,新中国成立后调到长沙中南矿冶学院当校医。于是写信托他的妻子李徽芝去安慰黎之楣。当李徽芝说到石珵已结婚,黎之楣如闻晴天霹雳,差点昏倒在地。等待7年的爱情终成泡影。她悲痛欲绝,含泪写了一封长信向石珵诉说肝肠寸断的痛苦。石珵读完信后,在家信中说:“最近收到之楣来信,卒不忍读……” 石珵结婚的消息很快传到胡熙庚教授耳里。胡教授自1950年受石珵之托捎来礼物给黎之楣后,经常来黎家造访,有时独自前来,有时偕夫人来。黎之楣比他小很多,一直把他当做大哥。胡教授知道,医治失恋痛苦的良药是再给她介绍一个恋人。因此,他就给她介绍男朋友。但她在刚失恋的头两年里,悲痛的心无法再谈恋爱,她连见面都不愿见。后来,胡教授又给她介绍了两位,但她将他们与石珵一比较,觉得不可比及。她这样高不成低不就,也就把青春耽误了。
为了抑制失恋的痛苦,她将全部精力集中在教学和救死扶伤的医疗工作上。她在湖南医学院(原湘雅医学院)成为著名教授,潜心编写教材和论文,担任血液病教研室主任、硕士和博士生导师。但作为单身女人,在当时社会常会有人指脊梁骨。她常怀疑人们在背后议论她,因而变得性格孤僻,爱发脾气。
随着岁月的流逝,她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医生变成了两鬓斑白的主任医师。
道是无情却有情
1980年9月,石珵应母校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的邀请回国参加校庆和讲学。他偕夫人赵耀楣从美国飞香港后,先从广州乘火车回家乡邵阳探亲并讲学。他们下榻的市委招待所离资江不远。一天傍晚,他俩在资江码头边散步,石珵看着这一排排石砌的台阶,不禁想起33年前,他与黎之楣从武冈乘船来到这里,提着行李箱拾级而上的情景。石珵这次回乡,很想去长沙看望阔别33年的黎之楣。但当他一提起此事,就遭到赵耀楣的严词拒绝。
1987年8月赵耀楣不幸逝世。石珵经历了丧妻的极度悲痛之后,在第三年回到中国与黎之楣结婚。
石珵和黎之楣的性格颇多共同点: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凡事不爱张扬,对自己的私事爱保密。
他俩刚重逢时,显得有点拘束,但谈话一多,感情重又融洽,似乎又回到年轻时初恋的岁月。石珵原本担心她会责怪他背信弃义,不该在美国结婚。而黎教授表示:“对这一点,我能够理解,你等我等了7年,到37岁才结婚,这是很不容易的了。”石珵说:“你在国内过了42年的独身生活,真不知道你是如何熬过来的?我一想起这一点,心里就感到愧疚。”石珵还担心她不愿和他结婚去美国定居。她回答:“我本不想离开中国,但为了照顾你晚年的生活,我愿跟你去美国。”
石珵与黎教授在西安达成结婚协议后,比翼齐飞去了长沙。从此他俩的黄昏恋公之于众。
1990年10月初,石珵回到长沙,与黎之楣一起去领了结婚证。
2004年,黎之楣患老年痴呆症,89岁的石珵自己照顾她,两位老人相依为命,独立生活。
(摘自上海三联书店《解密——航天科学家石珵传(1916~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