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

来源 :教育传媒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g3114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采用量化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有关大学生自我呈现、隐私保护、设限态度的研究假设并分析证实了其中的联系。认为微信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网络,对于大学生建立社会“强关系”“弱关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学生会根据与目标人群的相关度来进行不同的自我呈现,并进行不同程度的隐私保护。本文还在论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微信;设限态度;隐私保护;自我呈现
  一、引言
  (一)微信朋友圈设限
  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在《社区与社会》中,曾将“社区”定义为“生活共同体”,网络社区以意识、行为以及利益为特征,是一种由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组成的关系亲密、守望相助、存在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团体。
  互联网时代,由传统社区延伸出来的、由网络成员们自己根据归属感和集体认同来划定边界、可以朝任何方向延伸的即是“社会网络”。微信“朋友圈”作为一种社会网络,代表了各种社会关系,其中节点对应现实中的行动者,而连线则对应关系纽带,行动者和关系纽带又构成了社会网。
  在“朋友圈”发布信息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微信具有设限功能。设限的具体分类是:公开、私密(仅自己可见)、部分可见、不给谁看。微信“朋友圈”的设限功能体现了一种“圈子”文化,人们不单单是可以通过照片或内容的分享来发现彼此,联结起来,也可以通过划分“圈子”把一部分人隔离开来。大学生微信“朋友圈”设限背后潜在的态度和因子是我们本次研究的一个出发点。所以我们提出:
  研究假设1a: 越长使用朋友圈功能,越会使用设限功能;
  研究假设1b: 男女大学生在设限态度和设限方式上存在差异;
  研究假设1c: 男女在设限方式的倾向因素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
  (二)自我呈现与印象管理
  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1989)一书中首次提到“自我的呈现”和“印象管理”,他将社会互动比喻成戏剧表演,认为人们为达到“预期印象”在社会互动中对语言和非行为的选择,就是对自我实现的印象管理。戈夫曼还认为“印象管理”的动机源于对社会赞许的期望和对互动结果的控制。詹姆斯将“自我”分为物质自我、精神自我和社会自我。①大学生借助微信朋友圈来建立与他人的联系,参与网络表达,从而把朋友圈作为一种自我探索自我表达的平台,我们可以认为,微信朋友圈作为一种社交网络是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另一个场域,他们在其间表达和建构着“自我”。所以我们提出:
  研究假设2a: 男女在朋友圈中呈现出来的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自己的一致性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假设2b:自我呈现态度和自我呈现方式与大学生在朋友圈所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与现实生活的表现的一致性有显著关系;
  研究假设2c: 越是忠于自我表达的大学生,在朋友圈中所表現出来的自我形象与现实生活的表现的一致性越高;
  研究假设2d: 越是消极呈现的大学生,在朋友圈中所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与现实生活的表现的一致性越高;
  研究假设2e:在乎别人看法(忠于自我)和积极呈现(消极呈现)之间显著相关。
  (三)自我表露与隐私保护
  朱德拉(Jourad SM)提出并不断完善了自我表露的定义,最初是指个人将自己的信息表露给目标人(想要交流的人)的一种行为过程。随后经过补充,被赋予了新的定义:一是指一种人格特质,即个体的意愿或能力;二是指一种基于某种关系情境下产生的社会交往行为或过程。②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的过程,就是一种表露自我、交换信息的过程。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着潜在的风险。“隐私保护”,是指人们在隐私泄露可能遭受风险时采取的处理办法。③根据西方传播隐私管理理论,自我表露时,人们通过构建传播隐私界限来控制表露隐私后可能带来的后果,这一界限决定着人们表露信息的数量、程度和对象,也影响着人们评估隐私风险后,对自己隐私的管理与保护。④所以我们提出:
  研究假设3a: 男女在隐私保护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假设3b: 在乎别人看法(忠于自我)和隐私保护程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的关系;
  研究假设3c: 越是消极呈现(积极呈现)的大学生,在朋友圈中所表现的隐私保护程度越高;
  研究假设3d: 越是使用全部可见方式的大学生,在朋友圈中所表现的隐私保护程度越低;越是使用部分可见方式的大学生,在朋友圈中所表现的隐私保护程度越高;
  研究假设3e: 倾向政治敏感度设限的大学生,在朋友圈中所表现的隐私保护程度较高;倾向于目标人群相关度设限的大学生,在朋友圈中所表现的隐私保护程度较高(各种倾向性和隐私保护程度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量化分析,主要目标对象是大学生。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乐于并且善于运用新媒体,愿意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琐事或者抒发自己的看法见解,有分析的价值和可能性;大学生群体大多都有自己的个性,都追求与众不同,他们在微信朋友圈设限方式(态度)、隐私保护、自我呈现方面可能会呈现出各不相同甚至是风格迥异的现状,可以把我们的问题范围缩小,从而得出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精确度的测量结果。
  (二)数据来源
  正式发放问卷采取了线上问卷星填写与线下深访相结合的方式。从2015年12月9日起,截止2015年12月15日,共发放问卷500份,共收取有效问卷488份。
  (三)抽样测量方法
  本研究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为确保调查的真实性,采取不记名并且全程隐私保护的问卷调查方式来测量。通过spss分析,在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测量中,微信朋友圈设限态度(方式)和自我呈现以及隐私保护上的区别不大,因此放弃年级和专业两个变量,选择男性和女性这两个性别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在样本结构中,男性216份,占44.26%,女性272份,占55.74%,比例达到基本均衡。除了分析性别差异,我们选取了交叉分析,测量了不同的自变量因变量间的联系以及与控制变量性别之间的联系。   1.朋友圈设限行为(态度研究)
  通过以下两个矩阵量表题测试设限频率与设限态度:(1)以下权限设置方式中,您的使用频率是(1=从不,5=总是)?其中包括5种设限方式:全部可见、部分可见(选中的朋友可见)、不给谁看(选中的朋友不可见)、私密(仅自己可见)、完全屏蔽某人。(2)您在对朋友圈状态设置权限时,通常会更倾向考虑哪些因素?其中包括5个考虑因素:政治敏感度、内容私密程度、关系亲疏程度、与目标人群相关度、与自身个人利益相关度。根据可靠性分析,信度系数α为0.77。
  2.自我呈现、自我表露
  通过一个单选题和两个矩阵量表题测试自我呈现与现实的关系以及自我表露的态度。(1)您觉得您在朋友圈中所表現出来的自我形象与现实生活的表现的对应关系(1=完全不一致,5=完全一致)。(2)矩阵量表题(1=不同意,5=同意),除此之外还包括自我呈现情况测试题,这组测试共6道题,前3道测试发朋友圈是否取决于别人,根据可靠性分析,信度系数α为0.63;后3道测试是否发朋友圈忠于自我,根据可靠性分析,信度系数α为0.66。另外,还设计一组题测试两种表现:一是表现消极态度(消极呈现),根据可靠性分析,信度系数α为0.65;一是表现积极态度(积极呈现),根据可靠性分析,信度系数α为0.78。
  3.隐私保护
  通过3道单选题测试隐私保护,对相关学生多方位进行测试(1=非常担心,5=非常不担心)。具体包括:您担心微信朋友圈会泄露个人隐私么?您在使用朋友圈地点定位等功能时担心个人生活轨迹被泄露么?您在使用朋友圈时担心自己的兴趣或动向被人知晓么?根据可靠性分析,信度系数α为0.75.
  三、研究结果
  (一)设限方式(态度)分析
  1.基本情况
  根据数据结果显示,35.66%的大学生使用微信2-3年,平均每天刷朋友圈的时间集中在2小时以内,61.07%的大学生偶尔会使用朋友圈设限功能。
  2.问题分析
  问题一:越长时间刷微信朋友圈,选择使用朋友圈设限功能的频率越高。
  我们假设,刷微信朋友圈的频率和使用朋友圈设限功能的频率呈正相关的关系,选取样本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0<0.01,r=.233**),我们的假设成立:即刷朋友圈的频率越高,越会使用设限功能。
  问题二:男女在朋友圈设限方式和设限频率上是否存在差异?
  我们假设男女在朋友圈设限频率和设限方式上存在差异,选取样本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如表1,以设限方式(部分可见)为例,男性均值为1.91,女性均值为2.17,均值差为-0.258,即女性的设限频率(部分可见)高于男性,且男女设限的使用频率(部分可见)有明显的差异存在(sig =0.001,P<0.05)。以此为例分析其他设限方式(除私密),得出了结论一样,故可得出综合结论:男女在朋友圈设限方式和频率上有明显差异,且女性使用频率较高。
  问题三:男女在朋友圈设限态度上是否存在差异?
  假设男女在朋友圈设限态度即倾向因素存在差异。选取样本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以针对内容私密程度设限进行分析,男性均值为3.51,女性均值为3.92,均值差为-0.406。男女在倾向于内容私密程度上设限有明显的差异存在,并且女性在朋友圈设限的过程中更倾向于按内容私密程度设限(sig=0.001,P<0.05)。同理分析得出这种差异在按关系亲疏程度(sig=0.002,P<0.05)、与目标人群相关度(sig=0.006,P<0.05)这两个方面也存在。而在政治敏感度、与自身利益相关程度上无显著差异。
  (二)自我呈现(自我表露)分析
  1.基本情况
  根据表2因子分析:以“7”领头标注的测试题的1-3是测试表达是否取决别人的选项,4-6是测试表达是否忠于自我的选项。以“8”领头标注的测试题1、2、7、8是测试是否是消极呈现的选项,3-6是测试是否是积极呈现的选项。
  根据表3可知,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大多呈现积极的自我,并且发布的内容大多能忠于自己的内心。但是从数据显示,忠于自我与在乎他人以及消极呈现和积极呈现的平均值相差并不算多,说明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表达的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来看法的影响,会因此而斟酌自己发布的内容并且会呈现出一些消极的东西。这个数据显示所折射的社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2.问题分析
  问题一:大学生在朋友圈中呈现出来的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是否一致?
  数据显示,74.18%的大学生选择了比较一致,只有9.43%的大学生选择了比较不一致。就此现象,笔者提出假设,假设男女在朋友圈中呈现出来的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自己的一致性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分析显示:男性均值为2.98,女性均值为3.07。笔者猜想错误,男女在朋友圈中呈现出来的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自己的一致性不存在显著差异(sig=0.073,P>0.05)。
  问题二:越倾向于积极呈现(消极呈现)的大学生越在乎别人的看法(忠于自我)?越倾向于消极呈现(积极呈现)的大学生在朋友圈中呈现出来的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自己的一致性越高?女性更在乎别人的看法(更忠于自我)?
  笔者假设越是在乎别人的看法越会呈现出积极的表达;越是呈现出消极的表达,越是忠于自我。分析显示:消极呈现和忠于自我之间显著相关,呈现较弱的相关程度(sig=0.000,P<0.05,且r=0.316**)。在乎别人看法和积极呈现之间显著相关,且呈现中等的相关程度(sig=0.000,P<0.05,且r=0.409**)。
  结果显示:(1)忠于自我,在乎别人,消极呈现,积极呈现4个因素在对因变量大学生朋友圈中所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与现实生活的表现的一致性的影响不算大(R?=0.087)。但分析可见:(2)忠于自我的大学生在朋友圈所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与现实生活的表现的一致性有显著关系(sig=0.000,P<0.05)。越是忠于自我表达的大学生,在朋友圈中所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与现实生活的表现的一致性越高(β=0.274);(3)消极呈现的大学生在朋友圈所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与现实生活的表现的一致性有显著关系(sig=0.005,P<0.05),越是消极呈现的大学生,在朋友圈中所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与现实生活的表现的一致性越低(β=-0.133);(4)在乎别人看法的大学生在朋友圈所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与现实生活的表现的一致性没有显著关系(sig=0.945, P>0.05);(5)积极呈现的大学生在朋友圈所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与现实生活的表现的一致性没有显著关系(sig=0.065,P>0.05)。   (三)隐私保护分析
  1.基本情况
  根据文献综述,隐私保护是三个概念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根据因子分析第9-12题,笔者把它设计成一个统一的概念隐私保护程度,以便与其他因素进行交叉分析。
  2.问题分析
  问题一:男女是否在隐私保护程度上存在差异?
  假设男女在隐私保护程度上存在差异,且女性更注重隐私保护程度。结果分析显示这一假设成立,男女在隐私保护程度上有显著的差异(sig=0.041,P<0.05),且均值男性为2.6910,女性为2.8125,可见女性更注重隐私保护程度。
  问题二:消极呈现(积极呈现)是否和隐私保护程度存在相关关系?忠于自我(在乎别人)是否和隐私保护程度存在相关关系?
  假设消极呈现(积极呈现)与隐私保护程度有相关关系,朋友圈信息发布在乎别人看法(忠于自我)与隐私保护程度有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消极呈现和隐私保护程度之间显著相关,呈现较弱的相关程度(sig. (2-tialed)= 0 .000, P<0.05,且r=0.166**);在乎别人看法和隐私保护之间显著相关,且呈现较弱的相关程度(sig.(2-tialed)= 0.002,P<0.05,且r=0.139**)。
  问题三:自我呈现态度对隐私保护程度有何影响?设限频率对隐私保护程度有何影响?设限倾向因素对隐私保护程度有何影响?
  根据分析显示:积极呈现,消极呈现两个因素对因变量隐私保护程度的影响不算大(R?=0.032)。分析可见:(1)消极呈现的大学生与隐私保护程度的关系有显著性(sig=0.002,P<0.05),越是消极呈现的大学生,在朋友圈中所表现的隐私保护程度越高(β=0.145);(2)积极呈现的大学生与隐私保护程度的关系没有显著性(sig=0.134,P>0.05)。
  根据数据显示:设限方式的五个因素对因变量隐私保护程度的影响不算大(R?=0.054)。分析可见:使用全部可见方式与隐私保护程度的关系有显著性(sig=0.027,P<0.05),越是使用全部可见方式的大学生,在朋友圈中所表现的隐私保护程度越低(β=-0.102)。其他几个设限方式(部分可见、不给谁看、私密、完全屏蔽某人)则没有呈现显著性。
  根据数据分析:设限倾向的5个因素在对因变量隐私保护程度的影响比较大(β=0.098)。分析可见:(1)倾向政治敏感度设限与隐私保护程度的关系有显著性(sig=0.002,P<0.05),越是倾向政治敏感度设限的大学生,在朋友圈中所表现的隐私保护程度越高(β=0.147);(2)倾向关系亲疏程度与隐私保护程度的关系有显著性(sig=0.023,P<0.05)。越是倾向与目标人群相关度设限的大学生,在朋友圈中所表现的隐私保护程度越高(β=0.130);(3)其他设限倾向(内容私密程度、与目标人群相关度、与自身个人利益相关度)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显著性。
  四、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1.设限方式(态度)差异
  (1)刷朋友圈的频率越高,越会使用设限功能;(2)男女在朋友圈設限方式和频率上有明显差异,且女性使用频率较高;(3)男女在倾向于内容私密程度设限的方式上有明显的差异存在,并且女性在朋友圈设限的过程中更倾向于按内容私密程度设限。
  2.自我呈现(自我表露)差异
  (1)男女在朋友圈中呈现出来的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自己的一致性不存在显著差异;(2)越是忠于自我表达的大学生,在朋友圈中所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与现实生活的表现的一致性越高;(3)越是消极呈现的大学生,在朋友圈中所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与现实生活的表现的一致性越低;(4)积极呈现和在乎别人看法的大学生在朋友圈所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与现实生活的表现的一致性没有显著关系;(5)在乎别人看法和积极呈现之间显著相关。
  3.隐私保护程度差异
  (1)女性更注重隐私保护程度;(2)在乎别人看法和隐私保护程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的关系;(3)越是消极呈现的大学生,在朋友圈中所表现的隐私保护程度越高;(4)越是使用全部可见方式的大学生,在朋友圈中所表现的隐私保护程度越低;(5)倾向政治敏感度和倾向于目标人群相关度设限的大学生,在朋友圈中所表现的隐私保护程度越高。
  (二)讨论
  由上述结论我们可以发现,男女在设限方式、设限态度和隐私保护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女性使用朋友圈设限的频率更高且更注重隐私保护。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强关系”和“弱关系”在微信中同样有所体现。“强关系”就是每个人接触最频繁的亲人、同学、朋友、同事等,这是一种稳定但范围有限的社会关系。相反,另一类相对社会关系较浅却更广泛的,被称为“弱关系”,如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只接触一两次的朋友,长时间没有联系的远方亲戚等。⑤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设限过程中根据内容私密程度设限的比重最高,且女性在朋友圈设限的过程中更倾向于按内容私密程度设限,可以认为,大学生在发朋友圈的过程中会根据社交关系的强弱对发布的内容进行设限。
  越是依据别人的看法来进行自我呈现的大学生,即越是在乎别人,在朋友圈的呈现上越是会表现出积极的呈现态度;越是消极呈现的大学生,在朋友圈中所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与现实生活的表现的一致性越低。由此可见,对于外界看法的在乎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在朋友圈的自我呈现的真实性。
  戈夫曼的戏剧论是当前探讨用户在社交网络表达和建构线上自我的主流范式。他认为情境创造出相应的要求或期望,并且迫使个体跟随。当个体出现在观众(或假想的观众)面前时,总会试图控制他们对其在该情境下的印象。不管个体怀揣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他能顺利实现印象的控制,那么他往往可以从中获益,⑥人们通过印象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的观感,并藉由此观感而修正自我呈现或表征。可见,外界的看法和自我呈现之间有着密切的“戏剧性”,人们为了完成印象管理,会不断修正自我呈现的表征。   然而朋友圈让大学生获得了“表演者和观众”的双重身份,从而促使其进行反身性思考。他们根据自己在朋友圈的发布,实践、学习及诠释自我对事物的认识和主张。因此,朋友圈里的表演本身促成了自我认同的发展。大学生朋友圈里的“理想自我”应表现为奥布莱恩(O’Brien)的“真实的可信赖性”,而非“可相信的幻象”。⑦
  隐私是人们区分“公共领域”和“个人空间”的重要工具。何时该“隐”,什么是“私”?随着社会变迁与文化发展,人们的看法不同。尤其在社交网络中,信息交流与分享,势必以让渡一定的隐私为代价。⑧人们使用社交网络时,虽然考虑到存在一定的隐私风险,但受自我表露的影响,他们的隐私保护行为随之发生改变。自我表露所呈现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隐私保护程度。具体而言,大学生一般不向普通朋友和一般人表露信息,主要向亲密朋友表露信息且不大采取隐私保护行为,会根据与目标人群相关度设限的区别来区分隐私保护程度的高低。
  因此,保障网络环境安全的同时,还应充分考察人们在不同网络情境中的使用需要,以及网民之间的亲密程度与隐私保护行为之间的关系,确保隐私保护的合理性。
  注释:
  ① 【美】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原理》,唐键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294-296页。
  ② 蒋索、邹泓、胡茜:《国外自我表露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8年第1期。
  ③Culnan M.J&Armstrong P.K. Consumer Privacy Concerns,Procedural Fairness,and Impressional Trust: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rganization Science,vol.10,no.1, 1999,pp.104-105.
  ④ Petronio S. Boundaries of pricacy:Dialectics of Disclosure,Albany,NY:state,Unive- rsity of New York Press.2002,P.23.
  ⑤陳昌凤、仇筠茜: 《微博传播: “弱关系”与群体智慧的力量》,《新闻爱好者》2013年第 3期。
  ⑥ Goffman, E.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M].New York: Double -day Anchor. 1959.19.20.
  ⑦ O’Brien, J. Writing in the body: Gender (re)production in online interaction. In M. A. Smith & P. Kollock (Eds), Communities in
  Cyberspace (pp.76-106). 2000, New York: Routledge.
  ⑧ Monika Taddicken,“The ‘privacy paradox’ in the social web”,Journal of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no.19,2014,pp.248-274.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均衡化随着冯主任的工作报告如今已经家喻户晓,为了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顺义区积极施行规范化建设与校长、教师的“轮岗”“支教”“挂职”等策略,缩小城乡教育差别,缩小校际差距等,促进了我区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而课程改革的均衡化、学生和教师素质的均衡化等同时成为学校内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问题。这恰恰是与第一线的教师息息相关的。我校以创新“自主、灵活、开放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对“西强中弱”的传播态势进行了整体扫描,从业内和业外两个方面分析了造成中国本土传媒跨国传播“纸媒大而不强”“电波媒体落地困难”等原因,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和而不同;中体西用;文化;跨国传播  经过几代人的持续不懈努力,中国终于实现了“超英赶美”的梦想,于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文化的跨国传播却并不容乐观,“西强中弱”的传播态势似乎
期刊
我校坚持“润泽生命”之办学理念,其主旨就是使众学子以阳  光、快乐之生命情态徜徉于求学之路,张扬个性,昂首向上,学有  所得,得之快乐。我们所进行的“汉字规范书写”的探索与尝试,  正是落实办学理念的举措之一。  汉字乃世界上最美之文字,鲁迅先生曾言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汉字所承载的“意美”,既有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传承,又有着汉字书写者思想、情感的表达,况且汉字自身更是中华民族
期刊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马丁·塞利格曼被称为“世界积极心理学之父”。他主张,积极心理教育可以让人幸福,人们通过一系列的体验、训练活动可以习得乐观,形成幸福的人生观。作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学校,应当为学生从小奠定快乐的基础,让学生学会快乐、学会幸福,学校要成为教授幸福的地方。  我校2012年开始积极心理教育的学习与研究,并把该理论运用到班级建设、学科教学、家庭教育中,有效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
期刊
【内容摘要】中山大学《公益协同设计》课程,遵循参与式教学和跨学科教学的双重教育创新理论和理念,组织来自传播学和软件学专业的学生和多家本土非政府组织(NGO)开展合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技术与理念、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创新。本文以该课程为例,试图对参与式教学和跨学科协同教学的教学效果与社会效益进行分析,以期为“社区为本”的协同设计教学方法融合与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协同设计;公益;跨学科  一
期刊
【内容提要】: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前进,人类社会在迅速发展,数字化、自动化等早已渗透我们生活、学习与工作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更是超越了以往所有世纪加起来的总和......这就是21世纪。在这个全新的世纪里,我们的教育体系也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着改革,各种信息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入我们的教育体系,完善着我们的教学传统,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有效整合的应用,对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教师
期刊
【摘要】人本管理以“软实力”的环境激励人发展,制度管理以刚性的“铁面孔”督促人发展。人本管理是基础,是前提;制度管理是根本,是保证。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废,是辩证的统一。只有坚持两者同步运行、交叉渗透,学校管理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制度管理人本管理融合  “人本管理”又称为人性化管理,是一种目中有人的管理。这种管理不把师生当作被管理的对象,而是更加注重师生的思想、感情、情绪因素,是一
期刊
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没有素材、“无米下锅”,“米”在何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作文应是学生真情实感的一种流露。在习作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鼓励学生抒发真情实感,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心中想说的话。真情实感从何而来?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找寻。  一、在生活中触发真情。  叶圣陶
期刊
【内容摘要】“初音未来”作为一个虚拟偶像自2007年诞生至今,已拥有了广泛的粉丝且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它的成功离不开雅马哈(YAMAHA)公司所提供的语音合成技术——Vocaloid,以及克里普顿未来传媒公司(CRYPTON)所采用的开放式商业运营模式。本文在总结学界关于“初音未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其成功的内在技术原因和社会背景,并探析数字复制技术对于当代人生活状态的影响。  【关键词】初音未
期刊
教育是关系到学生未来发展的事情,从小的方面说,它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孩子将来的幸福;从大的方面说,它是为未来社会奠基的工程,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因此,作为校长创办学校,不得不具有超前思维意识和超前谋划的能力和魄力,然而,要做到教育的超前思维和超前谋划就必须具有以下“三性”:  一、具有“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前瞻性。  所谓登高望远就是站得高,看得远,就是要人们要高站位、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