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迅速发展,对城市轨道交通站务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同时对站务人员的职业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行业和企业的需要,培养出对本专业技能具有全面观、系统观的高技能型人才,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站务人员应具备的技能。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课程为例,介绍了课程设计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以及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步骤。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专业课程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有《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每门课程都有多个重要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采取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对每个任务完成得很好,但对每个知识点(每个任务)之间的联系,学生缺乏系统的认知。因此,本专业开展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活动,对学生、教师、学校和行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本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我系本专业的教学开展是以认识实习、理实一体教学、生产实习(技能训练)、毕业(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为主,没有课程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在中职层面上,学生的初始岗位是站务员,即只需掌握站务员的各项技能;但在高职层面上,有些学生毕业后,经历几个月的实习,很可能就步入值班员或值班站长的岗位,值班站长则要求对站务人员所有岗位的任务能系统全面地掌握,并能综合运用。
(三)解决的办法
为了让学生学完一门课程后能对本课程的重要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合理的课程设计成了首选方法,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也是毕业设计(论文)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课程设计主要针对某一门主干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学生全面运用所学的所有知识点,结合某一专题开展设计,既可以加深对该门课程主要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步骤
课程设计不同于理论教学和实习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更为复杂,课程设计是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是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实践教学模式;与实习等实践教学相比更为细致和严格,是对具体某一方面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是在学校有教师细致的指导、学生撰写设计报告及答辩、教师和学生共同考评等环节完成的凝结了学生创新思维的作品。因此,课程设计的教学活动不同于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活动的实施,它包括如下三个步骤。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
由于课程设计主要是围绕某一门课程的教学而展开的,课程设计的内容相对独立,其知识考查与实践作用更具有针对性;但专业课程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设计内容时就树立专业课程“全科设计”的理念,在注重本课程不同课程设计之间的关联性,同时还应注重本专业不同课(包括专业基础课)的课程设计之间的联系。
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符合实际
符合实际是指符合学生情况和企业现场的实际。即:设计的内容不能超越职校学生的理论所能达到的高度,但还应能全面挖掘出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同时,设计的内容不是虚无飘渺的,而是来源于企业现场,设计完成后的优秀成果应能被企业现场采纳。
2.范围全面
内容范围全面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内容全面;二是指范围全面。内容全面是指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将本课程中有联系的知识点全部覆盖;范围全面是指在设计时应对完成设计时所需要的课时、工具、步骤、方法及实施的场所等内容要进行合理确定。
3.融入创新意识
课程设计活动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因此在进行内容设计时应选择具有前沿性和挑战性的题目,在源头上带领学生进行创新,把创新意识融入到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
1.准备
根据课程需求,应成立由本课程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课程设计小组,集体根据本届学生特点及企业需求(如订单班)编写任务书和指导书,在开始授课前下达给学生,尽量做到每组学生有不同的任务。同时,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尽可能做到各组的整体学习能力大致相当,选举一名学生作为组长,由组长根据组员实际情况再进行合理分工,明确每个组员的职责。
学生接到任务后应认真阅读设计指导书和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工作条件、内容和步骤;阅读设计手册、图册等有关资料。
2.教学实施
课程设计的教学活动应是在专业课教学阶段,把课程设计任务告诉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使专业课教学和课程设计教学有意识地融合,这样能将课程设计内容有效地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不仅加强了专业课教学与课程设计的联系,使枯燥的专业课教学变成类似于“案例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课程设计向专业课的渗透,使理论和实际能够“适时”结合起来。这样课程设计不是等专业课讲解完后“孤立地”进行,而是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学生已对课程设计有初步的认识和准备,进入课程设计后,学生基本完成了课程设计的基础性内容,节省了课程设计时间,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学生完成课程设计需要整体、系统的知识。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合作的平台,在一个相互合作的小团队中学习讨论,通过团队分工查阅教材及相关参考书,有利于相互之间的取长补短,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辅导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通过引导、答疑、检查、答辩和考核等环节,及时发现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采取上课集中的方式给予讲解,保证课程设计稳中有序、按时保质地完成。
3.撰写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完成后,应对设计思路、方法、步骤、创新等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培养学生运用通用的文字、图表准确系统地表达成果的能力。
4.答辩
参加班级课程设计答辩,指导教师对设计的思路、方法及创新等内容提问质疑,以便检查学生课程设计完成的真实性。
5.考评与总结
考核是整个课程设计教学活动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决定了学生的设计态度及设计结果。因此,考核应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内容,分别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两部分的权重,如果学生的完成过程相对较好,则可提高结果考核的权重。同时,对于这两部分的考核要分别制定合理的评分项目和评判标准,量化每一项考核指标,使课程设计考核评价管理不仅真实透明,而且更加规范。
(三)教学质量评价
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评价可以考虑从教学基本条件、教学实施过程和设计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质量评价。其中教学基本条件应包括教学文件(任务书和指导书)、物质条件(完成设计时所需的教学环境及工具)、师资力量(教师构成)。教学实施过程包括教学目标、指导情况、学生情况和成绩考核四个方面,主要对课程设计实施过程进行考察。课程设计效果包括题目的选择、设计的内容、学生和教师的收获等三个方面,主要考察课程设计质量和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
三、实际应用
(一)《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课程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站务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重点不仅要学生掌握车站客流组织的方法及服务技巧,而且还应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车站的特点(包括车站的客流特点、总体布局和平面布局特点)撰写车站的客流组织方案(包括日常客流组织和特殊客流组织方案),让学生了解车站客流组织的系统性,树立服务乘客的理念。
1.课程设计活动探索
(1)课程设计内容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如何组织车站客流展开的。影响车站客流组织效果的主要因素有:车站的布局、车站的客流特点、客流组织方法等,因此,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将这三方面的知识点全面覆盖。同时,为了满足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设计内容,以便充分挖掘创新能力,特别选择多个不同特点的典型车站作为设计的对象,编写设计任务书。
(2)实施过程
准备资料的完成:
车站客流组织课程设计任务是在学生开始学习《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课程就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每学习一部分理论知识时,学生就能自己完成课程设计所需资料的准备工作。如在学习车站的客运服务设备设施时,就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去车站调查老师指定的车站客运服务设备设施;又如,在学习车站客流特征时,就要求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车站的乘客情况,学会跟车或站点调查的方法,对车站的客流时间分布特征进行调查等。这样使专业课内容与课程设计内容有效地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分析客流组织现状:
根据小组同学的共同调查,分析目前车站的客运服务设备(主要指AFC终端设备)的布置情况与本站的客流特点是否相匹配;同时分析目前车站日常客流组织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改进的地方等。
编制日常客流组织方案:
根据计算合理的终端设备数量,同时根据车站站厅的特点,对目前AFC终端设备的设置提出的改进措施,编制合理的日常客流组织方案。
考核鉴定:
以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为依据,综合给予每小组每个成员的成绩。过程考核是对平时完成情况的考核,可以制定量化分数表;结果考核以答辩及所交文件的情况给予考核,可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3)实施效果分析
指导老师对整个任务完成过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即:教学基本条件、教学实施过程和设计效果这三个方面设置为一级评价指标,在每一个一级评价指标中又分解出若干个二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找出本次课程设计任务中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再制定改进措施,避免在下一轮的工作中同样的问题再次产生。如: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存在抄袭的现象,是由于设计的内容存在问题,还是分组时没有考虑周全,学生能力不够造成的等。
四、结语
课程设计是提高理论教学质量、规范实习实践等教学活动、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推动本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为行业培养出严谨、求实、创新型 “大国工匠”的重要措施。本文以某门课程的课程设计为例,介绍了实施课程设计实践活动的部分内容,为本专业其他专业课的课程设计教学的开展给予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周顺华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改进探究[J].高等理科教育制,2015(6).
[2] 杨一琼等.基于就业为导向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建设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4)
[3] 闫秋会等.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4]刘金华等.课程设计评价体系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8(1).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专业课程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有《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每门课程都有多个重要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采取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对每个任务完成得很好,但对每个知识点(每个任务)之间的联系,学生缺乏系统的认知。因此,本专业开展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活动,对学生、教师、学校和行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本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我系本专业的教学开展是以认识实习、理实一体教学、生产实习(技能训练)、毕业(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为主,没有课程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在中职层面上,学生的初始岗位是站务员,即只需掌握站务员的各项技能;但在高职层面上,有些学生毕业后,经历几个月的实习,很可能就步入值班员或值班站长的岗位,值班站长则要求对站务人员所有岗位的任务能系统全面地掌握,并能综合运用。
(三)解决的办法
为了让学生学完一门课程后能对本课程的重要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合理的课程设计成了首选方法,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也是毕业设计(论文)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课程设计主要针对某一门主干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学生全面运用所学的所有知识点,结合某一专题开展设计,既可以加深对该门课程主要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步骤
课程设计不同于理论教学和实习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更为复杂,课程设计是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是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实践教学模式;与实习等实践教学相比更为细致和严格,是对具体某一方面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是在学校有教师细致的指导、学生撰写设计报告及答辩、教师和学生共同考评等环节完成的凝结了学生创新思维的作品。因此,课程设计的教学活动不同于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活动的实施,它包括如下三个步骤。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
由于课程设计主要是围绕某一门课程的教学而展开的,课程设计的内容相对独立,其知识考查与实践作用更具有针对性;但专业课程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设计内容时就树立专业课程“全科设计”的理念,在注重本课程不同课程设计之间的关联性,同时还应注重本专业不同课(包括专业基础课)的课程设计之间的联系。
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符合实际
符合实际是指符合学生情况和企业现场的实际。即:设计的内容不能超越职校学生的理论所能达到的高度,但还应能全面挖掘出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同时,设计的内容不是虚无飘渺的,而是来源于企业现场,设计完成后的优秀成果应能被企业现场采纳。
2.范围全面
内容范围全面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内容全面;二是指范围全面。内容全面是指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将本课程中有联系的知识点全部覆盖;范围全面是指在设计时应对完成设计时所需要的课时、工具、步骤、方法及实施的场所等内容要进行合理确定。
3.融入创新意识
课程设计活动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因此在进行内容设计时应选择具有前沿性和挑战性的题目,在源头上带领学生进行创新,把创新意识融入到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
1.准备
根据课程需求,应成立由本课程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课程设计小组,集体根据本届学生特点及企业需求(如订单班)编写任务书和指导书,在开始授课前下达给学生,尽量做到每组学生有不同的任务。同时,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尽可能做到各组的整体学习能力大致相当,选举一名学生作为组长,由组长根据组员实际情况再进行合理分工,明确每个组员的职责。
学生接到任务后应认真阅读设计指导书和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工作条件、内容和步骤;阅读设计手册、图册等有关资料。
2.教学实施
课程设计的教学活动应是在专业课教学阶段,把课程设计任务告诉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使专业课教学和课程设计教学有意识地融合,这样能将课程设计内容有效地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不仅加强了专业课教学与课程设计的联系,使枯燥的专业课教学变成类似于“案例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课程设计向专业课的渗透,使理论和实际能够“适时”结合起来。这样课程设计不是等专业课讲解完后“孤立地”进行,而是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学生已对课程设计有初步的认识和准备,进入课程设计后,学生基本完成了课程设计的基础性内容,节省了课程设计时间,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学生完成课程设计需要整体、系统的知识。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合作的平台,在一个相互合作的小团队中学习讨论,通过团队分工查阅教材及相关参考书,有利于相互之间的取长补短,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辅导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通过引导、答疑、检查、答辩和考核等环节,及时发现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采取上课集中的方式给予讲解,保证课程设计稳中有序、按时保质地完成。
3.撰写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完成后,应对设计思路、方法、步骤、创新等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培养学生运用通用的文字、图表准确系统地表达成果的能力。
4.答辩
参加班级课程设计答辩,指导教师对设计的思路、方法及创新等内容提问质疑,以便检查学生课程设计完成的真实性。
5.考评与总结
考核是整个课程设计教学活动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决定了学生的设计态度及设计结果。因此,考核应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内容,分别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两部分的权重,如果学生的完成过程相对较好,则可提高结果考核的权重。同时,对于这两部分的考核要分别制定合理的评分项目和评判标准,量化每一项考核指标,使课程设计考核评价管理不仅真实透明,而且更加规范。
(三)教学质量评价
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评价可以考虑从教学基本条件、教学实施过程和设计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质量评价。其中教学基本条件应包括教学文件(任务书和指导书)、物质条件(完成设计时所需的教学环境及工具)、师资力量(教师构成)。教学实施过程包括教学目标、指导情况、学生情况和成绩考核四个方面,主要对课程设计实施过程进行考察。课程设计效果包括题目的选择、设计的内容、学生和教师的收获等三个方面,主要考察课程设计质量和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
三、实际应用
(一)《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课程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站务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重点不仅要学生掌握车站客流组织的方法及服务技巧,而且还应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车站的特点(包括车站的客流特点、总体布局和平面布局特点)撰写车站的客流组织方案(包括日常客流组织和特殊客流组织方案),让学生了解车站客流组织的系统性,树立服务乘客的理念。
1.课程设计活动探索
(1)课程设计内容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如何组织车站客流展开的。影响车站客流组织效果的主要因素有:车站的布局、车站的客流特点、客流组织方法等,因此,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将这三方面的知识点全面覆盖。同时,为了满足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设计内容,以便充分挖掘创新能力,特别选择多个不同特点的典型车站作为设计的对象,编写设计任务书。
(2)实施过程
准备资料的完成:
车站客流组织课程设计任务是在学生开始学习《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课程就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每学习一部分理论知识时,学生就能自己完成课程设计所需资料的准备工作。如在学习车站的客运服务设备设施时,就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去车站调查老师指定的车站客运服务设备设施;又如,在学习车站客流特征时,就要求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车站的乘客情况,学会跟车或站点调查的方法,对车站的客流时间分布特征进行调查等。这样使专业课内容与课程设计内容有效地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分析客流组织现状:
根据小组同学的共同调查,分析目前车站的客运服务设备(主要指AFC终端设备)的布置情况与本站的客流特点是否相匹配;同时分析目前车站日常客流组织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改进的地方等。
编制日常客流组织方案:
根据计算合理的终端设备数量,同时根据车站站厅的特点,对目前AFC终端设备的设置提出的改进措施,编制合理的日常客流组织方案。
考核鉴定:
以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为依据,综合给予每小组每个成员的成绩。过程考核是对平时完成情况的考核,可以制定量化分数表;结果考核以答辩及所交文件的情况给予考核,可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3)实施效果分析
指导老师对整个任务完成过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即:教学基本条件、教学实施过程和设计效果这三个方面设置为一级评价指标,在每一个一级评价指标中又分解出若干个二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找出本次课程设计任务中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再制定改进措施,避免在下一轮的工作中同样的问题再次产生。如: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存在抄袭的现象,是由于设计的内容存在问题,还是分组时没有考虑周全,学生能力不够造成的等。
四、结语
课程设计是提高理论教学质量、规范实习实践等教学活动、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推动本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为行业培养出严谨、求实、创新型 “大国工匠”的重要措施。本文以某门课程的课程设计为例,介绍了实施课程设计实践活动的部分内容,为本专业其他专业课的课程设计教学的开展给予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周顺华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改进探究[J].高等理科教育制,2015(6).
[2] 杨一琼等.基于就业为导向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建设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4)
[3] 闫秋会等.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4]刘金华等.课程设计评价体系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