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熟练朗读技巧,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主旨,体会文字赋予文章的语言美。对于现代化设施并不完备的农村学生来说,朗读更具有重要地位。此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掌握朗读能力是提高提升学生写作、阅读、理解等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价值;措施
朗读在语文课堂上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教学形式的不断多样化,朗读逐渐淡出了课堂。但是朗读对于语文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将朗读融入课堂。
一、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朗读具有重要价值,在培养学生理解文章、提高文章阅读水平、提升语言学习兴趣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一)朗读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
俗语有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的作用也是如此。对于一些难懂的文章来说,将它大声地的朗读出来,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丝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等许多字句都十分优美动人,其中运用了大量的通感,通过朗读才更能体会到文字的美。
(二)朗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朗读是一种不同于默读、观看等阅读方式,它可以将阅读者的手、口、眼、脑充分综合运用起来,提高阅读的质量。
在一些农村地区,学校的现代化设备不够,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学生对于外界的了解相对也比较狭隘,因此,通过朗读提升他们的课堂娱乐性,拓宽学生的视野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
(三)朗读能够引起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语文学习通常情况下就是背书、记词,是一种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这样的背诵只是为了应付,但是要增加朗读的趣味,让学生通过朗读学习更多的文章,亲自从文章中寻找到有趣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代表时代和社会意义,学生才能从中找到朗读的兴趣,从而提高學生的阅读素养,在今后的学习和理解中会更有动力。
(四)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篇好的文章,一定具备优美的词句和丰富生动地修辞手法,以及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体会人物的语气,描绘出作品中的画面、场景。初中生通过三年的朗读,能够了解到名著、戏曲、小说的文学魅力,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眼光和审美能力。
二、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措施
(一)确立正确的朗读方法
“不会读书,书如干草;会读书,书如甘草。”所以,学会正确的朗读方法至关重要.正确的朗读方法既要避免齐读出现的滥竽充数,又要避免没有目的的乱读。
正确的朗读方法是要在有目的的情况下朗读,在朗读之前,教师应该给出一些文章的相关问题,这样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才能有思考,在朗读之后才会有收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足够的朗读时间,不要中断学生的朗读过程,也不要让学生的朗读匆匆收尾,打断学生的情绪和思维。要让学生沉浸在朗读的氛围中,细细品味,慢慢思索。朗读的速度也是朗读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通过掌握控制朗读速度的技巧,学生可以体会到作品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或激烈、或哀婉、或高亢、或细腻的情调。因此,教师不应催促学生朗读,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朗读空间,让它们充分发挥情绪。
(二)适当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朗读
朗读是一个学生沉浸于文字的过程,对于农村一些偏远地区,也完全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多媒体,像是音响、手机等,加以适当的音乐可以营造良好的氛围,利用悠扬的音乐和优美的图画,为学生打造一个适合的氛围,使学生将理解和图片相结合,记忆更加深刻,朗读更具有饱满的情感。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阅读前有一定的理解和情感,结合图片和故事背景,让学生产生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岳阳楼记》让学生朗读之前,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下范仲淹的生平和志向以及所处的年代。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范仲淹的画像,让学生在心里为范仲淹描绘出一些大致的形象,给他们提出一些问题。最后,在朗读时,教师播放一首有情感的、恰当的音乐,让学生放声朗读。
(三)朗读后进行总结和反思
朗读并不是简单的读一读而已,而是一个有目的、有思考、有反思、有收获的完整过程。
在学生朗读之前,学生带着疑惑和问题进行朗读,并准备音乐、图片等,为朗读做充足的工作,边朗读边思考,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思考的结果。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人的小组,让学生讨论自己通过朗读得到的答案,探讨自己个人的独特见解。另外,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激励活动让讨论激烈地进行,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获得乐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读才有源源不断的知识来源。朗读就像一个水池,需要源源不断的水源涌入。朗读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养成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调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来说,都是应该要重视的。
参考文献:
[1]王梅.浅析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南北桥,2019(021):70.
[2]吴丽.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朗读教学[J].青春岁月,2018(017):258-259.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价值;措施
朗读在语文课堂上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教学形式的不断多样化,朗读逐渐淡出了课堂。但是朗读对于语文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将朗读融入课堂。
一、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朗读具有重要价值,在培养学生理解文章、提高文章阅读水平、提升语言学习兴趣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一)朗读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
俗语有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的作用也是如此。对于一些难懂的文章来说,将它大声地的朗读出来,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丝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等许多字句都十分优美动人,其中运用了大量的通感,通过朗读才更能体会到文字的美。
(二)朗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朗读是一种不同于默读、观看等阅读方式,它可以将阅读者的手、口、眼、脑充分综合运用起来,提高阅读的质量。
在一些农村地区,学校的现代化设备不够,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学生对于外界的了解相对也比较狭隘,因此,通过朗读提升他们的课堂娱乐性,拓宽学生的视野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
(三)朗读能够引起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语文学习通常情况下就是背书、记词,是一种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这样的背诵只是为了应付,但是要增加朗读的趣味,让学生通过朗读学习更多的文章,亲自从文章中寻找到有趣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代表时代和社会意义,学生才能从中找到朗读的兴趣,从而提高學生的阅读素养,在今后的学习和理解中会更有动力。
(四)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篇好的文章,一定具备优美的词句和丰富生动地修辞手法,以及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体会人物的语气,描绘出作品中的画面、场景。初中生通过三年的朗读,能够了解到名著、戏曲、小说的文学魅力,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眼光和审美能力。
二、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措施
(一)确立正确的朗读方法
“不会读书,书如干草;会读书,书如甘草。”所以,学会正确的朗读方法至关重要.正确的朗读方法既要避免齐读出现的滥竽充数,又要避免没有目的的乱读。
正确的朗读方法是要在有目的的情况下朗读,在朗读之前,教师应该给出一些文章的相关问题,这样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才能有思考,在朗读之后才会有收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足够的朗读时间,不要中断学生的朗读过程,也不要让学生的朗读匆匆收尾,打断学生的情绪和思维。要让学生沉浸在朗读的氛围中,细细品味,慢慢思索。朗读的速度也是朗读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通过掌握控制朗读速度的技巧,学生可以体会到作品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或激烈、或哀婉、或高亢、或细腻的情调。因此,教师不应催促学生朗读,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朗读空间,让它们充分发挥情绪。
(二)适当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朗读
朗读是一个学生沉浸于文字的过程,对于农村一些偏远地区,也完全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多媒体,像是音响、手机等,加以适当的音乐可以营造良好的氛围,利用悠扬的音乐和优美的图画,为学生打造一个适合的氛围,使学生将理解和图片相结合,记忆更加深刻,朗读更具有饱满的情感。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阅读前有一定的理解和情感,结合图片和故事背景,让学生产生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岳阳楼记》让学生朗读之前,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下范仲淹的生平和志向以及所处的年代。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范仲淹的画像,让学生在心里为范仲淹描绘出一些大致的形象,给他们提出一些问题。最后,在朗读时,教师播放一首有情感的、恰当的音乐,让学生放声朗读。
(三)朗读后进行总结和反思
朗读并不是简单的读一读而已,而是一个有目的、有思考、有反思、有收获的完整过程。
在学生朗读之前,学生带着疑惑和问题进行朗读,并准备音乐、图片等,为朗读做充足的工作,边朗读边思考,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思考的结果。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人的小组,让学生讨论自己通过朗读得到的答案,探讨自己个人的独特见解。另外,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激励活动让讨论激烈地进行,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获得乐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读才有源源不断的知识来源。朗读就像一个水池,需要源源不断的水源涌入。朗读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养成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调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来说,都是应该要重视的。
参考文献:
[1]王梅.浅析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南北桥,2019(021):70.
[2]吴丽.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朗读教学[J].青春岁月,2018(017):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