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忽视的对外宣传平台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u203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蒙古族现实题材影视剧,指的是以反映蒙古族现实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表现蒙古族独特的民族品格、价值观念及其生活区域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影视剧。
  建国以来,我国蒙古族题材的影视剧创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创作出了《草原上的人们》(电影 1953年)、《东归英雄传》(电影 1993年)、《党员二愣妈》(电视剧 1996年)、《成吉思汗》(电视剧 2000年)、《静静的艾敏河》(电视剧 2000年)、《嘎达梅林》(电影 2002年)、《额吉》(电影 2010年)、《胡杨女人》(电视剧 2010年)等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经典影视剧作品,而且涌现出塞夫、麦丽丝、宁才、斯琴高娃、萨日娜、娜仁花、巴森等众多优秀的影视剧创作人才,为传承、弘扬、发展草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我区的对外宣传搭建了有效的平台,为蒙古族题材影视剧创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认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蒙古族题材影视剧创作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蒙古族题材影视剧绝大多数是非现实题材作品。可以这样说,非现实题材作品热、现实题材作品冷,已然成为蒙古族题材影视剧创作的一个特点。近年来,除了《党员二愣妈》《胡杨女人》等少数几部作品之外,蒙古族现实题材影视剧可以说是鳳毛麟角,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一是国内影视剧创作的大环境使然。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历史题材、奇幻题材、抗战题材、悬疑题材等在内的非现实题材影视剧长期成为我国银屏上的“主角”,与之相比,现实题材的影视剧却相形见拙。一个极端的例证是:据《中国青年报》2011年10月25日报道,2011年8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中,古装剧数量的增势可用“井喷”二字来形容,而现实题材电视剧却首次出现“零备案”,以至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不得不提醒制作机构“审慎考虑市场风险,避免盲目投资拍摄”。在“非现实题材电视剧比现实题材电视剧红火”的创作大环境之下,蒙古族题材的现实题材影视剧创作相对冷清,也就不足为怪、顺理成章了。
  二是受市场规律的制约。在制作上,包括蒙古族题材在内的几乎所有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剧在投资上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在“大片”林立的市场竞争中必然处于弱势:电影方面,因为投资有限,近些年蒙古族题材的电影基本只能够走艺术片的路子,导致即便经典如《额吉》之类的蒙古族题材电影也是“叫好不叫座”;电视剧方面,少数民族题材的电视剧目前只能主要依靠中央电视台收购,而中央电视台的收购价格严格与收视率挂钩,导致收视率较低的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往往只能“赔本赚吆喝”。在传播上,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能够进入主流院线放映的少之又少,少数民族题材的电视剧能够被中央电视台安排在黄金时段播出的更是难得一见。
  三是缺乏好剧本。剧本乃“一剧之本”,它在影视剧创作中的重要性无可替代,影视圈内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影视界最缺的不是大牌导演和演员,而是好的剧本。应当说,这一问题在蒙古族现实题材影视剧的创作上,不仅同样存在,而且更为突出。近些年来,蒙古族题材影视剧的优秀导演、演员不断涌现,但优秀编剧人才却很少。严峻的问题是,因为蒙古族现实题材影视剧的市场表现欠佳,已经让不少编剧产生了畏难心理,少数编剧甚至将其视为“雷区”而不敢轻易涉足。
  另外,因为缺乏好的剧本,使得不少蒙古族现实题材影视剧作品呈现出“现实题材不现实”的问题。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品流于表面化、肤浅化,作品不仅对题材深度挖掘不够,而且情节老套、人物形象也较为单薄,只能靠民族服饰、民俗风情来吸引观众;二是对蒙古族民众现实生活的理解不够深入,使得一些作品虽然贴着现实题材的标牌,却在闭门造车、人为制造所谓的戏剧冲突,难以引起观众共鸣。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现实题材影视剧作品。笔者以为,蒙古族现实题材的影视剧创作要走出低谷,应当双管齐下:一是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加大对蒙古族现实题材影视剧创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在市场发行环节给予更多更大的优惠政策,鼓励蒙古族现实题材影视剧多出作品、多出精品;二是在创作上坚持“二为方向”,引导编剧、导演、演员等主创人员深入生活,从细微之处深入而生动地表现蒙古民族的民族心灵、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在这方面,笔者以为视角不妨可以放得更开阔一些,无论是蒙古族民众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当代英雄人物,还是感人至深的百姓故事,都可以作为影视剧创作的备选素材。
  东归英雄、嘎达梅林、一代天骄……这些历史上蒙古族英雄的形象已然通过影视剧巍然屹立在了观众的心中。而今天,生活在蓝天白云下大草原上的蒙古族儿女,生活在现代化都市里的蒙古族民众,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情怀,怎样的追求,怎样的梦想呢?期盼着有更多的蒙古族现实题材影视剧为我们诠释。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邰山虎
其他文献
摘要:文化产品是文化产业活动所提供的产品,可分为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两大类。文化商品指的是有形的产品,即能够传播文化理念、表达文化生活方式的消费品,他们是具有构知能力的形成娱乐与消费的实际载体,生产出来后能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用于交换的文化产品。而文化服务指的是政府、私人、半公立机构或公司取得文化利益或满足文化需求的活动。文化产品的发展研究一直是传媒产业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周播剧《新白发魔女传》
期刊
摘要:通过对系统抽样获得的2007年1 月至2010年12月4年新浪网首页要闻栏关于“地方新闻”的189条新闻报道,并对内容进行分析,发现新浪媒体在对各省市形象建构过程中,显露出较为明显的传媒歧视,即形象建构上的妖魔化、符号重组上的娱乐化以及话语规制上的边缘化。通过统计各省市新闻数量以及核心议题,现以图表表格的形式呈现新浪网于报道过程中的“妖魔化”。  关键词:新浪网 地方新闻 形象建构 内容分析
期刊
摘要:随着新传媒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层出不穷,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的竞争日趋激烈,电视媒体只得以越来越新颖的节目形式来巩固自己曾经的“霸主”地位,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谈话类节目以其互动性强,能和受众面对面交流等特性,越来越多地受到观众的关注和喜爱。而在电视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的作用尤为重要,应该发挥核心和灵魂的作用。不夸张的说,主持人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能决定一档栏目的成败。  关键词:电视
期刊
摘要:双语现象是各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们适应社会进步和生存需求而进行的文化借用,在客观上能有效地促进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但另一方面,异民族语言尤其是汉语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也会给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某些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在少数民族的现代化进程中有效利用双语现象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值得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现代化 双语现象 民族文化传承 影响  民族文化传承,是以各民族为单位
期刊
《内蒙古日报》要充分发挥舆论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全面、准确、深入地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高质量地做好有关新闻宣传报道工作,推动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  宣传过程中,要深入宣传党的十八大的主题,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清醒地认识当前世情、国情、党情仍在继续发生着深刻变化,清醒认识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面把握我
期刊
时下,全国上下正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新闻媒体更应成为学习宣传和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急先锋和主阵地。本刊特约内蒙古自治区三大主流媒体的总编辑、台长,就十八大提出的“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撰文抒怀。
期刊
党的十八大重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并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要“构建和发展现代化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我们应深刻领会,深入贯彻。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思想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同时,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促使传播载体进行不断地变革和调整。作为省级媒体,就必须要科学把握媒介发展的新形
期刊
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准格尔能源》报、准能电视台、准能网络新闻和准能手机报四大媒体。手机报的移动阅读、网络的及时更新、电视新闻的声画合一、报纸的深度报道四者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攻势,多角度展示了公司在生产、安全、经营、管理、基本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幸福员工工程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绩,在提升公司知名度和美誉度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由于四个媒体面对同样的传播
期刊
在当今新闻媒体竞争异常激烈的态势下,如何寻找发展的新途径,是时下业界讨论较多的一个话题。办报纸搞活动,是传媒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谋求生存和发展之道的大胆探索与有益尝试,是对传统的传播方式和手段的变革与创新。近年来,《内蒙古日报》将读者活动较多地运用于新闻实践中,并藉此形成了“活动办报”的思路和理念。  新闻活动:避开同质化竞争  众所周知,在烽烟四起的新闻大战中,报业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一
期刊
电视广告审查是指电视台在广告发布之前,依据广告管理法规的规定,检查、核对广告是否真实合法,并将审查意见、结论记录在案以备查验。在电视广告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广告审查制度作为电视台与广告业主之间的审查监管机制,已经越来越凸显其保障作用并日趋健全完善。如何做好电视广告审查工作、创新电视广告审查、净化电视荧屏?坚守责任是电视广告审查从业人员着力思考的问题。  一、广告审查人员要更新观念,深化认识  要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