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课中教具的使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7821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新课程下的《生活与科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等素质,而教具作为一种新的知识载体,为学生实验提供了直观形象的物质基础。教具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它的作用只能在教学活动中得以发挥。因为同样的教具由于运用的方法不同,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也会不同,所以教师应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目的、内容和方法的需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的需要,科学地运用教具,使其真正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使用好教具,使其发挥优势,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教具的使用要為学生创设良好求知的氛围
  教具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并能起到重要的教学辅助作用。教师要以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运用直观教具的作用在于为学生创造一种较逼真的语言环境,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还能使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和准确,不断促进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教育心理专家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在其中进行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独立求知的环境,让其独立获得新知。以《拔河取胜的秘密》为例,拔河比赛时,总有一方胜,那么胜方的力量就一定大于对方吗?接着拿出两个弹簧秤,让甲乙两个同学各用一只手拉,让其他学生看计数,最后学生会看到,无论谁胜,双方的力量总是相等的,那么,为什么总会有胜方?接着做下面的实验:让一个小同学站在地上,另一个稍大的同学站在平板小四轮手推车上进行比赛,让同学们猜测谁会胜,观察谁会胜。最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小同学获胜。此时老师做出总结:拔河取胜的秘密并不在于双方的拉力,而与脚下的摩擦力有关,而且体重大时,摩擦力就大,体重小摩擦力则小。通过使用教具,营造了浓厚的探求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具的使用要有明确的目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具最终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宗旨是非常明确的,教具应该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重心。为此,教具的使用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避免出现教具使用过滥现象。以《动物与环境》为例,使用的小纸盒、塑料薄膜、吸水纸来做两个实验:第一次实验是把蚂蚁放入半边明、半边暗的纸盒里,观察蚂蚁往哪边爬。在这个实验中,盒子里的温度等条件都一样,只有光的条件不同。第二个实验是,在长方形扁纸盒的一端,铺上充分浸湿的吸水纸,另一端铺上干燥的吸水纸,把数只蚂蚁放在纸盒中间,观察蚂蚁爬向哪里。在这个实验中,只有吸水纸的干湿不一样,其它条件都相同。通过实验学生弄明白了任何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离开了这一定的环境动物就不能生存。此外,学生还认识到动物的生存环境包括阳光、水、空气、土壤,还有其它植物、矿石,以及动植物等。
  三、教具的使用要把握好恰当的时机
  教具的展示,在时间上要恰到好处,过早地暴露教具,容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所以教具一般体积不要太大,以免容易暴露。教具的展现还要避免那种闪亮登场、一闪而过的现象。当学生还未完全理解一个内容时,本可以借助教具的展现而加深印象,提高效果,可有的教师此时往往把教具匆匆撤下去,或者换成其他教具,使学生应接不暇,造成学习上的“消化不良”。最有利的时机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急待解决,又苦于没有解决的方法,产生做实验的渴望时,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己探讨,找出答案。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为例,让某一同学唱一首歌,歌唱得很好,同学们会情不自禁地鼓掌,而且再次热烈地鼓掌,让同学再唱,老师及时地加以阻拦。学生会说,手都拍疼了也没听到她唱歌。那么老师就要抓住时机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左手不动,右手使劲拍左手,结果哪只手疼?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急于想知道答案,老师让同学们讨论,结果还是不一致,这时老师对同学们说,我们做一个实验,大家就会懂得其中的奥妙。通过天平实验,学生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第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同时第二个物体对第一个物体有相反方向的力的作用,这一对力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四、教具的使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教具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用教具开展丰富多彩的小实验、小制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否则,教学会脱离实际,使本来有趣的小实验变得枯燥无味,使学生失去了兴趣。
  教具的使用,使学生的学习技能得到了培养,使教师的教学意图层层递进;同时使学生通过对新旧知识的联想整合,组成了新的信息体系。教具的使用,活跃了课堂气氛,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教具的使用率很高,正确使用教具关乎教学的成败。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使其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知识,用知识的兴趣,同时进一步改善了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了他们动手、观察、分析等能力。
其他文献
进入九年级,学生都会发现,他们的课桌上又多了一门新课:初中化学。由于以前没有接触过这门课程,而且化学这门学科是以科学实验为基础,与其它学科的区别很大,不能将其它学科的学习方法照搬过来,很多学生在一开始的化学学习过程中都觉的很困难。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化学学习方法就显得极为迫切,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化学教学经验,来简单谈一谈如何指导初中生学好化学。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期刊
在翻阅已故著名明史专家谢国桢先生编著的《增订晚明史籍考》一书时,我惊喜地发现了这样一段文字,现全部抄录如下;
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但这种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它只有在不断的启发和锻炼中才能得到有效开发。作为新时代的化学教师应更加注意引导创新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中学化学教学效果,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阶段来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1 设置悬疑式导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教学中利用社会生产和生
在新形势下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非常有必要。结合我们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其改革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方面下功夫,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双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作些探索:  一、深刻理解课堂有效性的内涵  1、课堂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有效的课堂教学,
该文简单介绍了审威I超级计算机的系统概况及国家气象中心中尺度模式(MM5)的应用情况,而后较详细介绍了中尺度模式(MM5)在神威机上的移值过程、运行情况、应用效果及前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将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化学实验探究,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分析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是化学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化学探究性实验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