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决定了我们必须以“全球化”的眼光和“平坦化”的思维来改善我们的报道方式和发现新闻的视角,以此来满足大众接受新信息的需要。毫无疑问,融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新闻传播人员,应该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视野中发现新闻的必要性。了解全球化视野下财经新闻报道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新方向,媒体记者必须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和背景知识,才能在经济全球化中发现最新的新闻,并做好财经新闻报道。
关键词:全球化;财经报道;经济信息;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1
一、经济全球化呼唤财经新闻报道全球化
我国积极努力融入的全球化必将给我们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带来许多变化。逐步开放的服务性市场,对中国的产品肯定会有所冲击,这种冲击是挑战,又是机遇,作为这一时期的财经新闻工作者,应当深刻认识并审时度势予以全面客观地报道。财经新闻应该忠实地记录经济活动中的光辉业绩、成功经验、先进典型、优秀成果,以及企业家们在经济大舞台上的风采,同时也应该实事求是地记录失败的教训,以利于探索并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经济新闻的报道和传播,启迪、鼓舞人们推动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财经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传播失当
在市场经济时代,经济信息就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经济活动都需要通过经济信息的传播来组织协调;无论是生产还是经营环节,都需要通过经济信息的传播来沟通信息、了解市场,进行科学的决策。如果一个经济系统缺乏经济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必然导致管理的紊乱和决策的失败,同样经济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失当也必然会导致经济行为的异动,从而引发市场危机。经济信息传播失当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经济信息传播不准确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信息传播不准确,新闻的真实性也受到了挑战。信息传播不准确常常是未对信息源进行多方核实或以偏概全。
2007年“广州焦点”版面刊登3篇报道,标题分别为:《“巴拿马病”蔓延广州三成香蕉遭毁》《巴拿马病堪称香蕉癌症多个国家地区深受毒害》《专家正研究抗病毒品种》。一时间“香蕉致癌”的谣言也随之传播,带来的直接影响是3月下旬开始,海南的香蕉从
每公斤3元左右跌到了每公斤0.2-0.4元仍无人问津。[1]4月5日海南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指出:香蕉枯萎病与食用香蕉的安全性没有任何关联,海南香蕉价格下滑,虽然还有香蕉种植面积扩大、主产区严重干旱等原因,但主要还是媒介不科学、不准确的报道所造成的影响最大。
(二)经济信息传播不平衡
平衡或称对称,就是让涉及事件的主体都有同等的表达意见或陈述事实的机会。平衡是客观性报道的操作方法,也是避免经济信息传播失当的法宝。
2006年发生的“西瓜注红药水”事件,之所以产生了那么大的影响,跟报道中意见不够平衡,缺少来自质检、卫生、相关行业协会等部门的权威意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样就在无形中放任了“西瓜注红药水”这一单方面信息的传播。[3]
(三)经济信息传播不完整报道
完整或称全面,就是把构成该事件的主要事实和盘托出,给读者留下完整的印象,而不刻意隐瞒某些材料;完整也是客观性报道的操作方法,也是有效避免经济信息传播失当的报道原则之一。
美国著名的新闻学者李普曼曾以“探照灯”来比喻新闻报道对信息的取舍情况。探照灯照在哪个事物上,这一部分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而周边的事物则隐而不见了。诚然,探照灯的作用是让人们集中视线看清楚某一事物的本质,而那些未被照着的东西,应当不是所要搜寻的目标,但是如果事物的必要联系没有映照出来,人们就无法看清事物的实质。由此可见,经济信息的取舍是否恰当对于经济信息传播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三、媒体记者必须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和背景知识
(一)必须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和背景知识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世界日益变成一个“地球村”,经济全球化视野下国内财经新闻报道的信息传播的扩大化、传播手段的现代、传播媒体的个性化与规模化、传播内容的专业化、报道范围的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这种形势下,世界各地的联系空前密切,相互影响日趋增强。一名合格的财经新闻新闻记者,应当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经济生活中的“异常”现象,并揭示其中的本质。挖掘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启示意义,同时还必须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和背景知识,否则根本无从对行业内新闻进行深入彻底的报道
(二)财经记者必须正直、全面的对事实进行报道
在报道有关全球化的新闻时,特别是有关乎发展中国家的新闻时,记者必须摒弃主观、片面的报道。高度发达工业国家的国家性偏见,对欠发达国家的记者构成了一个难题——别国的新闻报道是其主要信源。发达国家在媒体资源方面的优势使他们看上去像是提供了综合、深度报道,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记者不加分辨,据之报道,其实只不过是重复了信源方的观点。事实上,很多情况下,发达国家记者的信源来自于如国际经济组织和主要的一些金融机构——发展中国家的记者,也可以从这些相同的信源那里得到这些信息。
参考文献:
[1]安娜·谢芙琳,埃默·贝赛特著,李良荣审议.全球化视界:财经传媒报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7).
[2]彼得·肯尼迪著,高传盛,周晓艳译.新闻中的经济学[M].中信出版社,2005,(7).
[3]N·格里高利·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上、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经济信息联播编著.给财经记者讲课[M].中信出版社,2003,(4).
关键词:全球化;财经报道;经济信息;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1
一、经济全球化呼唤财经新闻报道全球化
我国积极努力融入的全球化必将给我们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带来许多变化。逐步开放的服务性市场,对中国的产品肯定会有所冲击,这种冲击是挑战,又是机遇,作为这一时期的财经新闻工作者,应当深刻认识并审时度势予以全面客观地报道。财经新闻应该忠实地记录经济活动中的光辉业绩、成功经验、先进典型、优秀成果,以及企业家们在经济大舞台上的风采,同时也应该实事求是地记录失败的教训,以利于探索并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经济新闻的报道和传播,启迪、鼓舞人们推动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财经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传播失当
在市场经济时代,经济信息就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经济活动都需要通过经济信息的传播来组织协调;无论是生产还是经营环节,都需要通过经济信息的传播来沟通信息、了解市场,进行科学的决策。如果一个经济系统缺乏经济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必然导致管理的紊乱和决策的失败,同样经济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失当也必然会导致经济行为的异动,从而引发市场危机。经济信息传播失当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经济信息传播不准确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信息传播不准确,新闻的真实性也受到了挑战。信息传播不准确常常是未对信息源进行多方核实或以偏概全。
2007年“广州焦点”版面刊登3篇报道,标题分别为:《“巴拿马病”蔓延广州三成香蕉遭毁》《巴拿马病堪称香蕉癌症多个国家地区深受毒害》《专家正研究抗病毒品种》。一时间“香蕉致癌”的谣言也随之传播,带来的直接影响是3月下旬开始,海南的香蕉从
每公斤3元左右跌到了每公斤0.2-0.4元仍无人问津。[1]4月5日海南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指出:香蕉枯萎病与食用香蕉的安全性没有任何关联,海南香蕉价格下滑,虽然还有香蕉种植面积扩大、主产区严重干旱等原因,但主要还是媒介不科学、不准确的报道所造成的影响最大。
(二)经济信息传播不平衡
平衡或称对称,就是让涉及事件的主体都有同等的表达意见或陈述事实的机会。平衡是客观性报道的操作方法,也是避免经济信息传播失当的法宝。
2006年发生的“西瓜注红药水”事件,之所以产生了那么大的影响,跟报道中意见不够平衡,缺少来自质检、卫生、相关行业协会等部门的权威意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样就在无形中放任了“西瓜注红药水”这一单方面信息的传播。[3]
(三)经济信息传播不完整报道
完整或称全面,就是把构成该事件的主要事实和盘托出,给读者留下完整的印象,而不刻意隐瞒某些材料;完整也是客观性报道的操作方法,也是有效避免经济信息传播失当的报道原则之一。
美国著名的新闻学者李普曼曾以“探照灯”来比喻新闻报道对信息的取舍情况。探照灯照在哪个事物上,这一部分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而周边的事物则隐而不见了。诚然,探照灯的作用是让人们集中视线看清楚某一事物的本质,而那些未被照着的东西,应当不是所要搜寻的目标,但是如果事物的必要联系没有映照出来,人们就无法看清事物的实质。由此可见,经济信息的取舍是否恰当对于经济信息传播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三、媒体记者必须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和背景知识
(一)必须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和背景知识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世界日益变成一个“地球村”,经济全球化视野下国内财经新闻报道的信息传播的扩大化、传播手段的现代、传播媒体的个性化与规模化、传播内容的专业化、报道范围的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这种形势下,世界各地的联系空前密切,相互影响日趋增强。一名合格的财经新闻新闻记者,应当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经济生活中的“异常”现象,并揭示其中的本质。挖掘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启示意义,同时还必须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和背景知识,否则根本无从对行业内新闻进行深入彻底的报道
(二)财经记者必须正直、全面的对事实进行报道
在报道有关全球化的新闻时,特别是有关乎发展中国家的新闻时,记者必须摒弃主观、片面的报道。高度发达工业国家的国家性偏见,对欠发达国家的记者构成了一个难题——别国的新闻报道是其主要信源。发达国家在媒体资源方面的优势使他们看上去像是提供了综合、深度报道,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记者不加分辨,据之报道,其实只不过是重复了信源方的观点。事实上,很多情况下,发达国家记者的信源来自于如国际经济组织和主要的一些金融机构——发展中国家的记者,也可以从这些相同的信源那里得到这些信息。
参考文献:
[1]安娜·谢芙琳,埃默·贝赛特著,李良荣审议.全球化视界:财经传媒报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7).
[2]彼得·肯尼迪著,高传盛,周晓艳译.新闻中的经济学[M].中信出版社,2005,(7).
[3]N·格里高利·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上、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经济信息联播编著.给财经记者讲课[M].中信出版社,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