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la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事实上,很多孩子不喜欢习作,尤其是农村孩子。其实,农村孩子不爱习作,无非是没有习作的素材,他们生活在农村,视野狭小,缺少交流,以致于一提到“作文”,个个愁眉苦脸。试问,孩子们在写什么都不确定的情况下,老师天花乱坠地教孩子们怎么写,那又有何意义?下面浅谈如何根据农村孩子的学习特点和习作规律,让农村孩子在“润物细无声”中爱上习作。
  关键词:课外活动;习作教学;农村孩子
  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
  农村有着广袤的天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发挥农村的优势,根据农村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将身边熟悉的、孩子们感兴趣的素材与教材有机结合,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爱上习作。
  比如,在教学完《祖父的园子》之后,可以开展这样的课外活动:利用校园中的空地,带领孩子们下地播籽、种菜、翻地、浇水、施肥,到了收获季节,带领孩子们一起挖番薯、摘豆子、摘小番茄,收油菜籽……
  孩子们很乐意做这样的事,播种之后,天天期盼着亲手种下的作物早日开花、结果。收获之时,孩子们表现得格外兴奋。在农作的过程中,孩子们真正体验到了劳动的辛苦,感受到大自然给予他们的快乐、自由。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为习作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可以写《我们的菜园》《第一次干农活》《我种菜了》《我们丰收了》《我如何种菜》等。
  由此类推:教学完《爬山虎的脚》后,可以让孩子回家种豆芽;教学完《蟋蟀的住宅》后,可以让孩子到山中去寻找小昆虫、观察小昆虫。以这些丰富有趣的课外实践活动为依托,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从而消除孩子们对习作的“害怕”心理。
  二、走出课堂,走上“舞台”
  农村的孩子缺少沟通,缺少表现的机会,缺乏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也严重影响其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如何为农村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给农村孩子一个表现自我、表达自我的“舞台”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比如,“小小辩论会”“课本剧”等。
  以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国古典名著”为例,笔者推荐名著让学生回去读。那如何把这个课外阅读活动落到实处呢?笔者让全班学生以阅读书目为单位分成五个组,每一组的成员只需要阅读其中一本书。接下来,五个组的成员分别利用回家的时间在两个星期之内读完一本书。然后小组讨论,选择一个或者一系列自己感兴趣的片段,把经典作品改编成剧本,分配好角色进行表演。整个过程必须分工明确,人人参与,如果遇到问题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或者咨询老师和家长来解决。
  一个星期后,通过个别访谈的方式,了解到各组学生基本上已经把书都读完了,比平时看书的速度提高了一倍多。因为五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剧本,在学习《半截蜡烛》的时候初步了解了剧本的形式,但是在改编经典方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还有点担心结果可能会不太好,但是两星期后的一节课外作业展示课,学生完成的质量出乎意料。
  于是笔者趁热打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把之前学过的《晏子使楚》抛给孩子们,让他们再次模仿《半截蜡烛》的剧本形式,把《晏子使楚》改编成课本剧,学生的表演才能又一次尽情地得到展现。
  这些课外活动,虽然已走出課堂,但内容却源于课文,不仅给农村孩子一次又一次的“练胆”机会,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走出课堂,走入书海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想要下笔千言,出口成章,就需要一定的閱读量,可农村孩子的阅读量远远不及城里的孩子。为此,笔者很好地利用学校“小书虫”评比这个契机开展读书活动。考虑到农村孩子的学习基础,笔者采用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为孩子铺好台阶,完成拾贝卡的撰写。
  比如,教学完五年级下册第五组古典名著单元后,笔者要求孩子们先在拾贝卡“文章一”栏目中,写有关本单元的内容。这样做,一则是巩固旧知,二则是方法指导。然后要求孩子读读其他古典名著或名著中的其他故事,完成“文章二”的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当然,完成“拾贝卡”之后还要进行层层评比,自评、家长评、小组评、班主任评四个环节,内容经过四次修改后,相对就比较有效果了。此外,笔者又与学校“书香班级”“书香少年”的评比相结合,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让农村孩子真正爱上习作,那么我们不应该故步自封,只以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去引导孩子的习作。“生活处处是课堂”,我们应该走出课堂,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依托,让孩子们在“润物细无声”中爱上写作。当然,这些课外活动的开展,应该是源于课外、基于课堂的。
  参考文献:
  [1]杨颜.如何让学生习作贴近农村生活[J].学周刊,2014(6):148.
  [2]何孟薛.关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科教学,2008(5):118.
  编辑 高 琼
其他文献
摘 要:十二五课题实施以来,我园进行了课程园本化的实践研究,为使课程更有实效和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分析研究我园的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从大环境来讲,我园地处城乡结合区,南临太湖,北靠长江,周围有万顷良田、幸福桃园、杨庄菜园等,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从小环境讲,我园自身地理环境优越,草坪、山坡、小树林、沙地,特别是宽阔的种植园地,这一切为孩子与自然的互动,让幼儿的小手探究科学奥秘,培养幼儿动手
摘 要: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不要因为不开花而着急,或许他是一棵参天大树。不能要求每棵树都开花,也不能指望每朵花都长成树那么高、那么大。  关键词:因材施教;数学思维;数学意识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农夫有两只水桶,他每天就用一根扁担挑着两只水桶去河边汲水。  两
摘 要:古人云:“言为心声”“慧于心而秀于言”,车尔尼雪夫斯基曾深刻指出“思绪不清,则语言不明,表达上的不贴切和含糊,只能说明思想混乱。”由此可见,学生的语言不仅能反映其思维状况,同时也是其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因此要在教學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即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练、动手操作外,“说”也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接受学生思维信息的重要途径。西谚:“舌头是心灵的翻译家。”教师用“译
摘 要: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成为教育界的一大热门话题,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操作层面新课改都给现代化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作为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老教师,不得不承认随着国家教育部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目光转移到当下,回望到过去,放慢脚步从实际出发。站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制高点,纵观教育全局,感悟古人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确定为四基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发现教师对它的了解还是很模糊,对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课堂具体实施中还比较薄弱。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例举”教学为例,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思辨内化—运用提升”的过程,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关键词:基本活动;积累经验;体验;思辨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本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其实教师不仅要教、要导,而且要通过课堂导学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语文学习能力,更应通过“引”而“不发”的渠道渗透学法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逐步引导学生向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主要从还给学生“读中内化、思中消化、悟中活化、用中强化”的语文课堂,阐述了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这一观点的
什么是整本书阅读教学?早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出了要读整本书。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常常是为了获取某个具体信息,泛读成为广泛的阅读方式,整本书阅读正在慢慢地成为一种奢侈品。事实上,阅读整本书不仅仅是中学生必须做的事情,小学生也需借助整本书的阅读促进阅读习惯的培养。在目前现有的文献来看,关于“什么是整本书阅读教学”并没有一个定论,但大家都比较认同阅读整本书的教学
摘 要:数感主要是指对数进行主动分析,并加以运用的方式,这是重要的数学内容,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数感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体验、建立、增强数感,通过适时估算与合理解释来发展数感。  关键词:数感;新课标;生活;体验;估算  很有幸能参加为期两天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培训会,会中有幸聆听到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来自南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数的加、减、乘混合运算”。学生在本册的前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以及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混合运算。教材以为希望小学献爱心为背景,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呈现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在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感受之前学习的整数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阅读能力作为一项必须具备的语文技能,将影响学生的一生。但是现阶段的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不高,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最佳时期,在小学阶段,小学生还没有养成固定的阅读习惯,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更像一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