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视窗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不是主题的表露,而是艺术家内在真实的本质。
  《焦点》:丹尼·麦克先生,首先感谢您接受《焦点》杂志的采访。
  在常人眼里,艺术家总是具有不同于凡人的艺术气质,有人也称之为艺术个性,作为一个艺术家,请谈谈您对艺术的理解?
  丹尼·麦克:艺术犹如一个视窗,有着无限的视野,它能扩展我们的悟性,撞击我们创作的灵感和情怀,我们通过不同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拓展了眼界,开阔了头脑,也净化了心灵。艺术让我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觉器官认识了世界,并且延伸了人类的想象力。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认识世界,用这种方式,我们的视野里不再有盲点,不会错过身边每天都发生的那些精彩的事情。
  《焦点》:在您的生活中,艺术是个什么角色?您如何让艺术充实您的生活,生命为艺术而存在,还是艺术为生活而创作?
  丹尼·麦克:艺术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我的视觉,就像我的身体器官一样重要,它是我观察世界的眼睛,聆听世界的耳朵,沟通世界的大脑,表达世界的心灵。我的艺术是经验、观察、实践和想象的积累。我从不束缚自己的想象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更多的艺术悟性和灵感,这种没有界限的想象伴随着我的身心去接触、认识世界上的人和物,它的作用远远超出社会公认的判断。我想这也是艺术家与普通人的区别吧!至于生命与艺术的因果关系,我是这样理解,生命存在于艺术,艺术植根于生命,两者是互补的,缺一不可。
  《焦点》:丹尼·麦克先生,接下来谈谈您的作品吧,请向读者介绍一下您的艺术创作思维。
  丹尼·麦克:在我的意识里,艺术没有固定的含义,我试图在作品中体现出模棱两可的中庸风格。我的油画对观赏者是个挑战,他们不仅要观其表面,还要仔细深入其里才能体会出作品所诠释出的意义。这样做的好处是拓宽了观赏者的视野,也拓宽了艺术家的创作思维。
  我的这种思维一直处于跃动期,过去使我好奇,现在让我充满挑战,而未来又让我产生无限憧憬。不过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仍然疑问连篇。
  我的作品还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对我而言,所做的事情不仅仅是想再现一个题材的相似之处,更多的是想借作品反映我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情的相似之处,说到底,这仍是一个关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问题。
  《焦点》:看得出您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一个人把爱好当成自己的职业是很幸运的。而您的职业不光是影响自己,也同时影响着别人,你如何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自己对艺术的态度和感受呢?
  丹尼·麦克:是的,如你所说,我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能成为一名艺术家是非常幸运的,也是非常令人愉悦的。作为一个艺术家我们不仅熏陶自己,也同时在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中吸取营养。从中去领会他们的想法、理念和思维。我经常去博物馆、艺术馆听讲座,和艺术家们面对面地交流。艺术是一个更容易产生共鸣的领域,我们在一起碰撞能够产生更多的想象力,进发更多的创作激情。这不但能够丰富我们对于艺术和生活的观念,还能够延伸我们自己的艺术生命力。我们将艺术贯穿于生活,艺术无处不在,我们只需辨别和评价它就行了。
  我们观赏到的艺术作品越多,我们的思维就越灵活,品味提升也越高。所以,只要我们对新观念、新事物保持开放的态度,我们就会不断地走向成熟。
  我个人对艺术的品味也一直在变化,年轻时喜欢的特定事物今天已经不需要了。随着生活阅历不断积累,我们也不断地变化,成长,成熟。
  《焦点》:众所周知,您生在艺术世家,请谈谈您从小接受艺术的熏陶对您成年后的艺术创作起了什么作用,您是否认为您成年后形成的艺术风格与从小的经历有关呢?
  丹尼·麦克:儿时以及作为年轻艺术家的经历和那个时代所产生的认识会伴随我一生。其它事情都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随风而去,而通过艺术和生活所产生的人生准则互为表里,它让我终生受益,并永远伴随着我未来的人生旅途。
  我与父亲和兄弟分享着个工作室,在这里,我们随处都可以创作。墙壁上,未加工好的帆布上,酒吧架子上随处可见我们勾画出的线条的图画,有些并不完整,还需要在将来接着创作完成。未完成的作品就像备战的战士一样随时待命准备投入到一场激烈的战斗中去,这些有创造性的能量让我们互相学习、借鉴,这种进步远远超出了自我意识。
  《焦点》:丹尼·麦克先生,请您谈谈对未来有何期望!
  丹尼·麦克:生命没有第二回,我们不应依赖于约定俗成的习惯或者寄希望于没有任何风险的预测。艺术不是主题的暴露,而是诠释艺术家真实的本质所在。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用从前的老方式解决未来的新难题,对未来,不可预测,但并不是不可掌握。作为一个艺术家,我想做的就是如何让自己的艺术生命力保持得更长久,而这需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接受挑战,也不断地挑战自己。
  《焦点》:谢谢悠接受我们的采访,也非常感谢您给予我们的关于艺术的独到见解,我代表编辑部以及我们的读者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
其他文献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我一直居住在距广州美术学院约200米有田园环绕、绿荫其中的“世外桃源”——细岗。这里,是我昔日涉书习艺至今仍时常眷恋的故园。那时,我们的家居是两层高之红瓦青砖苏式楼房,楼与楼之距约20米。  这里绿树婆娑,有虚心待人之君子竹、放逸不羁之马尾松、风摇如蝶之羊蹄甲、蕴藉温婉之台湾相思、博灼婀娜之火凤凰、沉雄挺拔之大叶桉……  这里果树飘香,有芭蕉、木瓜、番石榴、葡萄、黄皮
期刊
大师索振海,号一丁,1943年出生于河北,自幼左下肢极度残疾,儿时不能像其他小孩一样跑跑跳跳地玩,只能趴在地上胡涂乱画,后来上了小学、中学,喜欢上了画画。15岁时开始给报社投稿,虽然稿件一次次地被退了回来,但是他并不灰心。17岁时开始在《衡水地区日报》、《河北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一些地方及国家级报刊杂志发表美术作品。后来县里、地区、省里哪里有美术活动,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哪里有美术展览,哪里就有
期刊
到南方的风中流浪,  是我的向往。  养育我的北方,  便成了思恋的地方。  我以南方的荔枝,  思恋北方的高梁。  我以南方的热烈,  思恋北方的苍凉。  学会了南方人说话。  像鸟一样地歌唱,  便想听听父老乡亲  马鞭甩出的粗犷。  在没有季节  没有寒冷的城市奔走,  更想在下雪的时候,  回一趟故乡。  阅过莺飞草长的江南,  再读北国的风光。  缺少色彩的故乡啊,  让我喜悦也让我忧伤
期刊
30年走过.一条岁月长河:  30年奋斗,鹏城唱响凯歌。  东方风来.簕杜鹃火热绽放:  改革窗口.与大鹏同风而起。  看.明朝扶摇九万里!  今天,我们因为梦想走到一起.  明天,我们的梦想将在这里延伸。
期刊
到杭州一个养生馆呆了几天,我依然苗条且轻盈。今天试了罐检和罐疗,馆里的姑娘和小伙子技术不错,令我满意。他们的言语举止作风轻柔,分开来看,没有巧言善辩者,但聚在一起,却能做成大事。像水一样的,积累、凝聚、满溢,然后弥漫,这是水的势——近乎理想的团队状态。  此行又偶遇了不少人。有人多次与我讨论“相信”这个字眼,问我相信什么、相信谁?我的答案只有一个——相信我自己。我说我信任我的心灵和思想,并相信我的
期刊
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的纪念日,深圳市政府以及各社会团体组织纷纷举办了各种纪念庆祝活动。8月25日夜,著名诗人余光中观身深圳音乐厅大型诗乐晚会《深圳梦典》现场,用诗歌将这个属于鹏城而立之年的夜晚变得意味深长而不同凡响。多年前他的《乡愁》已经传遍海峡两岸,成为思乡怀国经典,他的《独白》也曾深深触动着万千深港人的心。这次这个“乡愁诗人”的深圳之旅,又将留下怎样的诗印?  8月25日夜,深圳音乐厅座无虚
期刊
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画院、深圳美术馆、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承办的“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美术作品展”于2010年8月26日在关山月美术馆展出。该展以绘画的形式再现深圳特区30年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风云人物和感人故事。  据本次展览策展人董小明介绍,这次作品展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发动最广泛、美术家投入热情最高、作品也最为丰富的
期刊
阿格拉是有名的地方,有名就在于泰姬陵。世界舆论说;泰姬陵是不朽的,它是世界上多少多少奇之一。而印度朋友则说:淮要是来到印度而不去看泰姬陵.那么就等于没有来。我前两次访问印度,都到泰姬陵来过,而且两次都在这里过了夜。我普在朦胧的月色中来探望过泰姬陵。整个陵寝在月光下幻成了一个白色的奇迹。我也曾在朝暾的微光中来探望过泰姬陵.白色大理石的墙壁上成千上万块的红绿宝石闪出万点金光,幻成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奇迹。
期刊
第一次知道菅原道真这个名字是在看戏的时候,那出让我流了很多眼泪的歌舞伎:《营原传授手习鉴》,让我对其中唯一一个在历史上有据可查的传奇人物充满了好奇,他就是菅原道真。  出生于文章博士的书香世家,5岁咏和歌,10岁作汉诗,营原道真是个不折不扣的神童。18岁开始文章仕途,33岁获封文章博士,在学问上已经登峰造极。曾一度被贬到赞州任地方官,但他体恤民情,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55岁当上朝廷的右大臣,登上了
期刊
“献媚的画笔缩减真理的篇幅,为的是将就狭窄的画布。”——泰戈尔  “看,就是这个地方!昨天发生骚乱围堵时,两个骑摩托车的过路人,被上百个骚乱的人活活打死了。”  顿时,车内的气氛紧张起来。导游皱着眉头,神色不安地指着仍是一片混乱的车窗外,对我们说:“当时,那两个路人,见到路面上被围堵着,已转车头准备返回,但还是未走脱。”  “政府、警察不管吗?”我们不解的追问。 “我们印度好像没有司法制度可循,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