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阅读动机 提高阅读效果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j8332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补充,这是由语文的性质决定的。一个人不可能仅凭几篇例文就把语文学好。相反,很多语文能力颇强的学生往往是凭借广阔而丰富的课外阅读,积淀起语文的“内功”。但因为课外阅读开放性极大,教师就有必要探究一下阅读动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影响。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长久、主动的课外阅读动机,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和语文能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尝试。
  一、依托教材,扩展阅读
  对小学生来说,他的“神”是他的老师。教师本人丰富的学识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也有积极的激励作用和示范作用。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范本,对于一些内涵丰富的作品和作家,教师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露痕迹地作课外的延伸,一来可以充实课堂内容,拓宽知识面;二来教师侃侃而谈的风度,给学生一定的“威压”,起到一种示范作用,从而激起学生潜在的阅读欲望:我也要像老师那样多看书,多积累,丰富学识;三来教师的引术、介绍本身就是一种直接的引导,求知欲强的学生会在课后去翻一翻原文。处理时,或点到为止,或欲言又止,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渴求知识渴望了解而主动阅读。
  新课标中,小学的课文往往是节选原著或其作者的其中一篇文章。在课的开始适当加入作者的身世以及相关的原著的介绍,可以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由于对作者有了了解,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去看相应的书籍。对被介绍过的书产生亲切感,从而有意无意去阅读了。如教学《少年闰土》一课后,学生对少年闰土的形象十分感兴趣,这时老师可以提问:三十年后“我”再次见到闰土时,他又是怎样的呢?这时推荐鲁迅先生的《故乡》全文给学生参读,学生的积极性就十分高涨。
  二、以身试读,以情促读
  阅读能够直接构建学生与作者情感的桥梁,但学生往往受自身知识、阅历、年龄、心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迈不出阅读的第一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比学生丰富深刻的审美体验,积极投入情感,见缝插针地抒几段情,论几番感,让自己这块小石头激起学生心湖的波浪。如:我与一位家长交谈时,有感于他的浓浓爱子之情,不禁在课堂上抒发出来。既而联想到朋友之情,家庭亲情,师生之情,引用了《爱的教育》里的一些言语,课后很多学生就主动去买去借这本书,还写了读书笔记,与我交流。这是以教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变被动阅读动机为主动动机,变我行我素的阅读为有章可寻的自主阅读。
  三、推荐书目,阅读经典
  人类几千年文明发展史流传下浩瀚如海的书籍,加上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的知识和信息猛增。因此选择书目成为阅读的一种重要技能。别林斯基曾说过:“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选择的能力。
  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阅读一流的作品都不能有一流的收获,况二流三流乎?为此,我们还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及他们的基础学习能力,分年级向学生推荐精品书籍及报刊。
  四、举办活动,构建书香校园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尊重他们自由阅读的权利,不作硬性的要求。教师在平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个体指导或集体指导,努力营造班级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把优秀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经验加以公布并大力推广,以成就感激励学生更好地阅读。在此基础上,学校或班级可以开展一系列活动。如:优美词句摘抄本展,美文诵读比赛,童诗童谣征文比赛,读书手抄报比赛,好书我推荐,等等,让书香走入我们的校园,让好书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阅读动机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高尚的阅读动机,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大海中自由地遨游而不会“溺水”,直接带动学生课内的语文学习,提高阅读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终身学习的习惯。教师应充分重视阅读动机的积极作用,适时加以利用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学生。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要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而阅读教学中的预习,是个重要环节。早在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把预习规定为“训练阅读的最重要的阶段”。预习,从课文即将学的角度看,是一种准备;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的角度看,又是一种“温故而知新”的主动行为;再从某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看,又是学生自学完成阅读课文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是讲读教学程序中的第一关。  一、预习的作用与目的  (1)使学生学得
期刊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感觉逐渐逼近事物,进而形成认识。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直都在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苦苦思考。其实,要达到这一目的,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要关注好学生,关注好学生的思维状态。本文将围绕如何关注好学生的思维状态谈一下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有问才有参与  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
期刊
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信息窗口,是学校的情报资料中心,图书馆的工作就是收集、保存书刊资料,它的职能就是传递科学信息。因此学校图书馆必须服务于教学,针对学校各科的教学需要,既要服务于“教”,又要服务于“学”。目前的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图书馆事业带来了一次重大的机遇和挑战。那么,如何发挥图书馆在教学中的作用呢?  首先,采购有价值适合师生阅读的图书  图书馆藏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
期刊
人们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面对学生感恩意识逐渐淡化的今天,学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去思考如何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为此我校从2008年开始开展了以“知恩、报恩、施恩”为内容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教育学生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不忘恩师的教导之恩,不忘别人的帮助之恩。让学生感到自己在生活中是受恩惠的,
期刊
语文学困生就是那些在学习语文学科上存在困难的学生。语文学困生表现在自学语文的能力特差,对该科不感兴趣,缺乏学习语文应有的听、说、读、写的语感。上课不知老师所云,与课本有盲距,不懂词语的认读、识记和积累,更谈不上对句读的理解和文章的整体感知和把握了,对于写作更是无从下手,或即便是动起笔来也离题万里,不知所云。时间一长导致其语言中枢障碍,麻木了语言文字,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而这一群体却是我们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过:“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时的法子,去获取最大的效果。”这话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希望一节课就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快速的提升是不可能的,教学中必须把教材钻研深、钻研透,将那些不是语文或不是重点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才能让语文教学轻装上阵,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简明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  首先,确定教学目标要抓重点,目标不必大而全,要简单实在。其次,要根据
期刊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作者简介】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不仕,浪迹江湖。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他的词作多抒发亡国之痛,山河之恸,形成了悲凉清俊、萧寥疏爽的风格,读来意蕴深远,耐人寻味。尤以造
期刊
一、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学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注重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个方向是十分正确的。但是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的个性不仅包括智力因素,还包含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这些因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它们具有形成兴趣和动机的力量。因此,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智能的一个重要前提,便是激发他们的情感。这一点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中学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由原来过分强调的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化。以前,教师成为应试的编导,学生成了应试的演员或机器人。这样,既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也阻碍了他们学习热情。我们的语文教学如何摆脱这些弊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那就得拓展阅读教学和开辟课外阅读。特别是初中学生,正是处于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更应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因此,如何去引导他们阅读这一重大课题就摆在了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工具。的确,语文是一种特殊的工具,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语文的运用,离不开人的思想感情、阅历和素养的参与。现代语文的教学,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小学阶段我们重点从字词句方面来教学,初中阶段,我们重点从段篇章来教学。教学方法上,初中和小学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初中教师不再教读了,很多学生进入初中后,课堂上听了老师的讲解,可是课后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