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事迹汉英翻译技巧探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1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抗日英雄的铁骨精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忘历史、砥砺奋进的民族精神,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对抗日英雄的事迹进行整理汇编并翻译成英文,有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与传播,同时还能促进中国优秀文化的对外传播。本文从抗日英雄事迹的文本特点出发,结合翻译实践,针对具体的翻译难点,探究式地选择了一些翻译技巧,以期对此类文本的翻译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抗日英雄;事迹;翻译技巧
  【作者简介】袁曦(1997.10-),女,汉族,四川西昌人,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本科,研究方向:英语翻译;邹灿(通讯作者),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高璐,张玉,李明星,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创项目“抗日英雄事迹的外宣翻译为载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项目资助 (201810616008)。
  前言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四周年,回顾中国革命历史,许许多多革命先烈,为和平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为了在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加强人们对抗日战争集体记忆的历史共识,让国外友人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与中国情怀,笔者将30余则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翻译成英文。为了更好地完成此次翻译实践,译者事先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查找,对多种平行文本进行了分析比对,研究总结其翻译方法。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抓住抗日英雄事迹的文本特点,即历史性,客观性,真实性,在客观分析时代背景的差异性与词汇的特殊性的同时,密切关注段落与段落之间,主题与事迹之间的关联性,运用直译、意译、词类转换等翻译技巧,旨在挖掘抗日英雄事迹的内涵价值,激发当代青年对革命先烈的缅怀,继而更好地传承与传播中国革命精神。
  一、抗日英雄事迹的文本特点
  1.历史性。从广泛定义角度看,历史性是性质的一种,时间性就是它的历史性。具体的历史性是指一个阶段与下一阶段特点的不同,其中包括时代特征。本项目便是在充分尊重历史性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研究与翻译。为使中外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翻译项目的主题背景,译者以当下时代契机开篇——即“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为题,系统且全面地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及意义进行梳理,并在突出时代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汉译英工作。还原抗日全过程,使读者能更为清晰地了解各抗日阶段的时代特点以及中国所处的社会环境。在具体的英雄事迹的翻译中,皆较为注重该抗日英雄所处的战争局势,对以历史为主要支撑的源语言进行翻译。
  2.真实性。“真实性”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最初的”。为确保项目研究内容的真實性,所有研究对象及其事迹参考材料皆源自国家官方网站、历史书籍、认可度较高的文献等。就研究对象而言,项目成员以“中国抗日英雄纪念馆官网”为主要参考来源,以确保人物选择的真实性,包括其个人资料以及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在具体事迹翻译方面,为避免笼统性,突出真实性,文章皆将某个典型事迹细化,强调该英雄人物的独特性格或品势,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在以“彭德怀将军”为主题的事迹翻译中,仅突出其在百团大战中所做出的贡献,展现作为雷霆之子的彭大将军一心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典型的人物事迹更易突出真实性,也便于读者进行查证,同时体现译文的权威性。
  3.客观性。在无夸张的、偏离事实的描述这一特点中,客观性与真实性较为相似,但在具体用语中,客观性更强调措辞严谨、避免主观评议。该项目在源语的采编中,皆以平实的描述为主,还原抗日英雄人物事迹,文末亦根据相关事迹进行总结,极大程度地避免了主观性评论。同时,为保证读者对内容的客观掌握,译文大多以直译的方式,个别增译部分仅为官方解释性说明。语言的客观性为读者留下思考空间,正面事迹的引导避免了价值观的强行输入,但亦保证了正能量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和文化的广泛传播。
  二、翻译难点
  由于英汉语言和中西文化差异,加上抗日英雄故事本身所带有的历史性、真实性、客观性无一不是对译者的挑战,如何做到在充分达意的情况下,保持原语的特色是项目研究过程中的一大难点。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需要考虑:时代背景、词汇选择和整体性把握。
  1.时代背景的差异性。1931年—1945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抗日战争时期,而同时期的西方国家正在逐渐从金融危机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美国,在1933年罗斯福颁行“新政”以来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的抗日英雄故事具有社会历史性,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国内涌现出一大批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奋斗。而对西方友人来说,了解中国的时代背景是更好理解英雄故事本身的基石。因此项目在正式翻译前做足“功夫”,例如,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文化、时代背景,对相关背景知识进行较为充分的补充,这样可以使读者更容易接受。
  2.词汇的特殊性。对抗日英雄事迹进行翻译,不仅在于故事本身,故事所弘扬的精神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唤醒现当代人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和爱国主义精神等等。在对这类故事进行翻译时要充分考虑中西文化因素,故事中会出现大量的“中国特色”词汇,如:“新四军”“司令员”“元帅”“第120师师长”“团长”“营长”等等。由于历史文化的较大差异,许多“中国特色”词汇在西方语言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表达,这些词汇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精髓,译者在翻译时既要尽量保留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又要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3.篇章的整体性。在翻译抗战英雄故事的过程中,要对篇章整体性有正确的把握。考虑到当代是快餐文化的时代,英雄事迹的篇幅不宜过长,且每位抗战英雄的先进事迹各不相同,译者要做到将这些人物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而每位抗日英雄都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如何用短短几百个字浓缩英雄“最美的故事”,就要求必须要做到事迹与主题间有关联,题目与译文间有呼应,段落与段落间有联系,这样才能使整篇故事有起伏高潮,有看点。在新媒体时代下,英雄故事的题目也是制胜的关键,既要紧扣故事人物,展现人物主要性格特点,又要使主体简单易懂。如,杨靖宇:白山黑水铸忠魂;再如,刘少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三、翻译技巧的选择与应用
  1.直译。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革命先烈文本中,直译会让译文显得通顺自然。直译不仅能保持原文的风格特点,也让读者想去了解源语文化,促进语言的多样性,丰富目的语的文化,增进跨文化交流。例如:
  (1)伟大战争,伟大精神:Great War, great spirit.
  (2) 抗战全面爆发后,时任总指挥的彭德怀直接指挥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给敌寇以沉重的打击。日军痛心的称此战役为“挖心战”: After the complete breakout of the Anti-Japanese war,as the commander-in-chief, Peng Dehuai commanded the world-astonishing Hundred Regiments Offensive, which hit the enemies an extreme heavy blow and was painfully called “heart-dug war” by Japanese troops.挖心战:heart-dug war.
  (3) 百团大战之后,八路军迎来了日寇更加残酷的进攻: After the Hundred Regiment, the Eighth Route Army was brutally attacked back by the Japanese aggressors. 残酷进攻:brutally attack.
  (4) 彭德怀坚持战斗在最前线,顶住了日寇的进攻,用鲜血保卫了根据地,并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巨大胜利: Peng Dehuai persisted in fighting at the front line, resisting the Japanese aggressors’ attack, defending the base area with blood, and ushering the unprecedented victory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巨大胜利:unprecedented victory.以上情况通过直译就能准确生动形象地传达意思。
  2.意译。所谓意译法就是根据原文大意来翻译,不需要逐字逐句翻译,在必要的时候它可以保持原文的内容而不需要保持原文形式。在抗日先烈文化作品中,包含文化寓意的词、短語、句子一般都需要意译其所含文化内涵。请看下面的例子:
  (1)他,战场上的雷霆之子,一生驰骋沙场。他,戎马一生,为国为民,建立不朽功勋:He, an invincible savior on the battlefield, has made imperishable feats for the nation all his life.雷霆之子:an invincible savior, 原文意形容在沙场上所向披靡,驰骋战场,若只照字面意思译为“the son of thunderbolt”,则完全不能让读者意识到深层内涵。
  (2)第120师曾被晋中人民誉为“神兵”,贺龙被誉为“活龙”:The 120th division of the Eight Route Army was reputed to “divine troop” by people in central of Shanxi, and He Long was honored as “living god”. 再如神龙:living god, 原文意思是指神勇英猛,救百姓与国家与水深火热中的英雄,若按直译译为“living dragon”, dragon在西方文化中象征着邪恶,让读者产生歧义,完全不能出传达原文对英雄的赞美之意。
  (3)由于日夜转战,续范亭积劳成疾,1947年病逝于山西临县: Nevertheless, broken down from constant overwork, Xu was died of illness in Linxian County, Shanxi Province in 1947. 积劳成疾:broken down from constant overwork若只按字面意思译为 “accumulate tiredness to illness”则显得呆板僵硬,让人云里雾里。
  (4)侠肝义胆除汉奸,铁血抗日映丹心:A chivalrous and fearless hero, leaving a loyal heart to resist the enemy,侠肝义胆:chivalrous and fearless也是同理。这种情况下借助意译更能准确传达语意。
  3.词类转换。词类转换指翻译过程中为使译文符合标语的表述、用法和习惯,对原文中的词性和语态等进行转换。英汉语言的区别较大,要做到翻译的标准即忠实原文,使得文章通畅,清晰,自然,就必然要改变一些词类。抗日英雄先烈文本中,语言严谨,符合中文行文特点,但译为英文就不能完全对应,此时就需灵活转换词类,使行文流畅,表述完整。例如:
  (1)他在抗日战场上功不可没: The anti-Japanese battlefields has witnessed his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 把形容词短语翻译为名词形式,更符合英文表达,句子更地道。
  (2)1937年8月,抗日战争爆发后: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in August 1937. 把动词转为名词,一般英文表达习惯于将事件作为背景,可将其名词化,这样有利于行文表达,不会让句子显得累赘;根据不同的语态语境,对词类进行灵活转变,让行文更加生动自然。   4.增译法。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抗日英雄文化文本中的不完全空缺词汇主要体现在具有政治性色彩或军事性色彩的词汇与地名的翻译上。革命英雄文化文本中蕴涵了许多特殊词汇,即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所产生的词汇。在翻译过程中,会出现许多词汇完全空缺的情况,对此可以采取增益的翻译方法,并在部分翻译后进行标注,以表达其意义。
  (1)杨靖宇是白山黑水间的英雄:Yang jingyu was an eternal loyal hero in white mountain and black water -- the landscape of Northeast China. “白山黑水”,如果根据其字面意思进行翻译,则译为“white mountain and black water”,“白山黑水”的解释为黑龙江和长白山,泛指我国东北地区。直译不能充分表达它的功能与内涵,让人不明所以,此时就需依托增译法,在其后进行补充标注:White mountain and black water -- the landscape of Northeast China,准确表达文本意思。
  (2)决胜千里,指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翻译为:gain a decisive victory a thousand miles away——a good plan.依托增译法才能让读者更明白其意,不显突兀。
  (3) 宜昌市:Yichang county(in Hubei province);再如晋绥:Jin Sui(the Northwest of Shanxi province and most areas of the southeast of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对地名进行一定的地理位置解释可以让读者的感受更加直观。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译者通过翻译30则抗日英雄事迹,对抗日英雄事迹类题材的汉英翻译,从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难点入手,通过阅读翻译技巧类书籍,借鉴前人同类题材翻译作品的翻译手段,查阅相关书籍资料,总结翻译过程的经验,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与建议。并就直译、意译、词类转换等翻译技巧列举出实例,让读者能更加清晰明了的理解翻译方法是如何运用于翻译过程与实践中。又因翻译的题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译者又根据原语的文本特点,将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和晦涩词的翻译进行整理分析,根据中文现存的说法与国外通用语相对应翻译,以达到译文更明了,更地道的目的。通过将抗日英雄事跡翻译成英语,不仅可以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让中国故事与中国情怀通过英语这个桥梁让更多国外友人知晓,还可以加强中国人对抗日战争的集体记忆,激发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感,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参考文献:
  [1]蔡平.翻译方法应以归化为主[J].中国翻译,2002(05).
  [2]陈海霞.浅析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与翻译技巧[J].海外英语,2016.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2.
  [4]辜正坤.外来术语翻译与中国学术问题[J].北京: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4).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落实,初中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也在与时俱进的发生着变化和革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工作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方式的教学工作,对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立足初中英语教学实践,首先简要叙述了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就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课程教育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论述,旨在分享教学经验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利用课前三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活动是一个有效实践新课程理念的做法。本文就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实施这一活动的管理策略和原则。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形式 内容;策略;原则  【作者简介】孙萍,广东省深圳市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一、英语课前三分钟现状  一直以来,传统英语课堂的课前几分钟都是被老师支配与控制着。一般来说,为了让学生能迅速进入
【摘要】中学生普遍都存在偏科现象,特别是落后的农村中学生普遍不喜欢学英语,英语成绩偏差。由于他们的英语基础知识不牢固、词汇缺乏,导致他们的作文水平极差。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我们英语教师要挑战的一个难题。针对英语学科的特殊,我觉得一定要遵循由点及面,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关键词】词汇积累;兴趣;模仿;信心  【作者简介】周碧容,江门市新会区睦洲中学。  从事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工作多年来,我
【摘要】对于我国目前的教学实际来说,词汇学习越来越重要,它贯穿了整个英语学习的过程,充足的词汇量是顺利进行听、说、读、写、译等语言交流的基础,然而,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词汇教学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学生词汇的学习,以致影响了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本文将重点介绍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内容、存在的问题、以及方法,希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提高词汇学习能力。  【关键词】词汇教学;教学内容;教
【摘要】英语阅读是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汉英之间语言和非语言方面的差异,造成大学生在英语阅读中产生跨文化障碍。要提升大学生阅读能力,消除跨文化障碍,高校英语教师要向学生系统讲授英语语言知识,不断拓宽学生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并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课外活动,促使大学生英语思维模式的形成,逐渐消除英语阅读中的跨文化障碍,提升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英语阅读;跨文化障碍  【
【摘要】研究与探索是完整的学习理念,中专学生对于学习理念充满热情,对于鲜活的的教学活动比较感兴趣,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应当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创造力、自主性,在英語课堂上展示创新、开放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探究式学习  【作者简介】王晓艳(1981.11- ),女,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市商贸管理学校,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  前言  当前英
一、研究背景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最常用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技能之一。 《课程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旨在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小学阶段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培养就是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可以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二、研究意义  阅读活动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契合学生的
【摘要】课堂互动对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有效性有着重要的作业。在初中教学中,学生的英语学习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大量的词汇、语法教学,以及高难度的听力、阅读教学等都是英语课堂的重要学习内容。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得到运用后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得到了缓解,英语教师应该深入落实以生为本理念,通过加强课堂互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学态度的转变以及教学手段的创新等等都是影响课堂互动效果的因素,下面笔
【摘要】现如今,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事业发展迅猛。为了顺应这个新的趋势,各高职院校对英语教育事业进行革新和发扬逐渐变得至关紧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现今高职院校英语教育现状进行解析,并列举当前高职英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赵莹,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一、当今社会高职英语教育工作之中的不足之处  1.教材选择滞后。如今高
【摘要】英语教材作为核心资源,是学生学习的有形资源,也是教师教学的基础资源。新版译林英语教材出现了一个新版块Cartoon time,作为第二语言,它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语料,内容是学生们熟知的日常实际生活,有趣生动,蕴藏着教育意义和渗透着文化意识。英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与语言内容的趣味性,巧设任务,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凸显小学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