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小学教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学会为人处事。并且小学生的判别能力比较有限,开展品德教育,能够让学生避免遭受负能量的侵扰,真正实现健康成长。本文主要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多方面论述新时期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 教学研究 有效策略
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学生的品德养成是成才之路上一个重要的因素。并且在新的时期,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教师重视教学的开展,加强教学研究。那么我将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浅谈新时期的教学策略。
一、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小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心理时期,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关爱,并且在生活和学习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解决。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最近在微博上有一名老师,针对一名学生举报了另一名学生私自带零食进教室的问题,进行了妥善解决。在这样的案例当中,这名老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悉心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要借鉴这样的经验,对学生的各种行为一定要仔细观察,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且及时解决。比如有的学生常常不能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教师不能仅仅以为这是一个简单的矛盾。而要从学生为人处事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从中收获启发,懂得道理,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不同于理论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自然是不适应这样的教学环境,需要教师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环保知识的时候,教师不再按照以往的方法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可以创设实际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索,知道在生活中要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践行环保。首先,教师能够借助多媒体系统,将这些环保知识进行汇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入到学习中来,并且进行有效掌握。随后,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一个简单的情境,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来讨论情境中人物的做法是否正确。最后,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知道要在生活中用怎样的行为来弘扬环保理念。通过这样的方式,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
为了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效果,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收获更好的启发。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精神的时候,教师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启发,加深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于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上街头,帮助环卫工人完成简单的劳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环卫工人维持城市清洁也是一种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这便是雷锋精神的现代体现。并且,能够让学生知道他人的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必须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爱护城市清洁。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作为小学生要以怎样的行动来践行雷锋精神,不仅让学生学好雷锋精神,更让学生来发扬雷锋精神。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多样的实践行动,引导学生收获启发,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注重联系社会实际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不能仅仅依赖教材,而要注重聯系社会实际,加深学生的理解,为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比如,近年来,诚信问题引领了社会大众的讨论,如何提升社会公信力成为一个热点关注的话题。那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这样的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完成重要的理论学习,让学生收获为人处事的大道理。随后,则要求学生能够联系社会实际进行讨论,开阔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最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组织多样的拓展训练,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简单演讲,谈一谈个人的见解,并且对小学生而言,要如何以实践行动提升个人诚信,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注重联系社会实际,更好地提升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从当前的社会背景来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成为新时代品学兼优的小学生。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教师深入理解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内涵,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对教学策略的研究,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促进学生取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小娟.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源于生活回归生活[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03).
[2] 曹亚伟. 《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融入生活,立足社会的浅析[OL]. 江西教师网,2012年6月9日.
(作者单位:安徽省临泉县田桥街道于营小学)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 教学研究 有效策略
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学生的品德养成是成才之路上一个重要的因素。并且在新的时期,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教师重视教学的开展,加强教学研究。那么我将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浅谈新时期的教学策略。
一、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小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心理时期,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关爱,并且在生活和学习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解决。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最近在微博上有一名老师,针对一名学生举报了另一名学生私自带零食进教室的问题,进行了妥善解决。在这样的案例当中,这名老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悉心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要借鉴这样的经验,对学生的各种行为一定要仔细观察,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且及时解决。比如有的学生常常不能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教师不能仅仅以为这是一个简单的矛盾。而要从学生为人处事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从中收获启发,懂得道理,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不同于理论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自然是不适应这样的教学环境,需要教师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环保知识的时候,教师不再按照以往的方法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可以创设实际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索,知道在生活中要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践行环保。首先,教师能够借助多媒体系统,将这些环保知识进行汇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入到学习中来,并且进行有效掌握。随后,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一个简单的情境,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来讨论情境中人物的做法是否正确。最后,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知道要在生活中用怎样的行为来弘扬环保理念。通过这样的方式,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
为了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效果,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收获更好的启发。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精神的时候,教师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启发,加深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于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上街头,帮助环卫工人完成简单的劳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环卫工人维持城市清洁也是一种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这便是雷锋精神的现代体现。并且,能够让学生知道他人的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必须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爱护城市清洁。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作为小学生要以怎样的行动来践行雷锋精神,不仅让学生学好雷锋精神,更让学生来发扬雷锋精神。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多样的实践行动,引导学生收获启发,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注重联系社会实际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不能仅仅依赖教材,而要注重聯系社会实际,加深学生的理解,为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比如,近年来,诚信问题引领了社会大众的讨论,如何提升社会公信力成为一个热点关注的话题。那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这样的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完成重要的理论学习,让学生收获为人处事的大道理。随后,则要求学生能够联系社会实际进行讨论,开阔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最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组织多样的拓展训练,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简单演讲,谈一谈个人的见解,并且对小学生而言,要如何以实践行动提升个人诚信,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注重联系社会实际,更好地提升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从当前的社会背景来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成为新时代品学兼优的小学生。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教师深入理解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内涵,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对教学策略的研究,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促进学生取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小娟.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源于生活回归生活[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03).
[2] 曹亚伟. 《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融入生活,立足社会的浅析[OL]. 江西教师网,2012年6月9日.
(作者单位:安徽省临泉县田桥街道于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