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苏州的“小巷记忆”手绘墙画扮靓苏城街巷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芭蕉树下,两名小学生专心致志地下棋;垂柳树旁,一位姑娘两手托腮望着远方……夏日里,这样一组以“小巷记忆”为主题的手绘墙画出现在古城的一些街头巷尾,吸人眼球。浓浓的江南风情、满满的儿时画面,唤起了许多老居民温情记忆,也吸引了一些喜欢深度游的游客驻足。而经过进一步采访了解到,这组墙画大多出自一位苏州本土画家之手。
  用画笔勾勒心中之画
  正苏州自古为钟灵毓秀之地,环太湖之滨,诞生出很多享誉画界的大家。吴门画派曾在五百年前独领画坛风骚。当代江苏诸多名家中,李俊成是一位勤奋而善于思考的苏州画家,他的人物画作品吸收了吴门画派的传统,做到诗书画结合,又学学沈周、唐寅、任伯年、张大千等大师的技法,曾多次参加国内大展,并屡屡获奖,作品广受好评。今年55岁的李俊成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老苏州。他性格安静,喜欢遐想,自幼便热爱艺术。1984年李俊成从苏州工艺美校毕业后,在苏州扇厂学习画扇面,从事人物扇面设计,打下了深厚的笔墨基础。工作之余他悉心画画,广涉各种美术形式,专攻中国传统人物画,和当前许多画家求成心切、急功近利不同,李俊成在热闹的生活之外,更具有了一点“恬淡孤独”“善处冷淡”的精神。他说,“纯净的美使人宁静,生活和大自然中美好的东西太多,这些美好的东西,使自己激动、感动、忘情。只有将这些美好的东西在心底沉淀,画作才能传递出深度的美,画出人物的内心”。艺术所表达的是画家的心境,李俊成的作品大多传达着安静恬然的意境。他始终怀着真善美的追求,凭借着天道酬勤的努力,以流畅飘逸的线条,精谨细腻的笔法,用画笔寻找着心中最美的国画。
  小巷充盈的生活情调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古城,恬淡闲适、清新雅致的老苏州生活都是他灵感的来源和创作的对象。在最近一次小巷采风中,他对二郎巷里的墙面产生了兴趣。“作为一位老苏州,宁静悠长的二郎巷一下子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李俊成说,“粉刷一新的墙壁看着比较单调,如果能够结合苏州元素创作几幅墙画,一定能为居民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温馨感。”在与二郎巷社区联系后,他买来丙烯颜料,搭起梯子,以“小巷记忆”为主题创作了这组作品。荷花、鸟笼、木板凳、石拱桥、红灯笼……墙画一亮相,就让小巷居民特别惊喜。
  家住二郎巷的吴晓梅说:“现在吃的好,居住环境优美,钱也够花,我现在的生活就是我想象中的小康生活。”来苏旅游的张先生也很感兴趣,“一面墙上绘满了老苏州的生活场景,与小巷的情调特别契合,很有美感。”李俊成还透露,就在去年,他为双塔街道一个小区创作了两组园林题材的墙画,也受到了居民的歡迎。
  墙画中的老苏州味道
  古城区其他地方也悄然出现了许多充满苏州味道的墙画,浓浓文艺范成为街头巷尾一道亮丽的风景。比如有一组以“老苏州慢生活”的墙画。遛鸟、钓鱼、赏梅、“斗鸡”、“讲张”……满满都是老苏州的味道。还有,近百米以“桃花坞”为主题的墙画也惊艳亮相,粉色桃花掩映着粉墙黛瓦的民居,给人以无限遐想;在护城河边外墙的墙画中,浓绿的荷叶衬托着粉色的荷花与居民楼融为一体,从路边隔河相望格外美观。
  对此,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袁牧认为,国内不少城市建筑上都有手绘墙画,在不破坏城市整体风貌的基础上,适当地在建筑物上增添一些美学元素,是城市活力和生命力的体现,“目前古城区正在进行文明城市环境提升工作,街头的手绘墙画多数都融合了本土元素,这些都是苏州古城的特质,既能够彰显古城的魅力,也能够为市民和游客增添无限情趣。”
其他文献
企业主像是候鸟,哪儿的营商环境好,它就在此留驻、生长。高新区枫桥街道西南部正在“孕育”一个生命健康小镇,小镇自启动建设之初,便聚焦众人关注,引领一种健康生活示范。最近,它也迎来首期交付,一批总投资达20多亿元的新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枫桥。  放眼34平方公里的苏州枫桥版块,确有“工业重镇”之实,而如今随着辖区用地盘活,营商环境做优做舒心,越来越多国内知名企业和创新创业高科技人才看中枫桥,落地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项目和高素质的人才。营商环境正是项目和人才落地的最根本吸引力,优化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蘇州工业园区通过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高水准地跑出了“园区速度”。  坐标:高端制造与贸易区  关键词:逆风起飞  空运包机再发力  受海外疫情不断升级的影响,国际空运航班运力严重短缺,为落实稳外贸工作要求,保
期刊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湖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再加上村落里的古建筑,就是一场最好的心灵净化。  疫情束缚了人的脚步,更带来心理冲击,人与自然的的议题被重新审视,我们也开始重新调适自己的心灵。  在自然面前,人是受到限制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我们都想离自然山水更近一点,身在城里的达官贵人,离不开城,于是把山水造进苏州园林,还有一些豁达的干脆就直接住到湖边。  那些择山水而居
期刊
吴门桥街道南环第三社区有一位老党员袁以坚,最近她晒出了在“学习强国”APP上多次挑战答题通关的截图,党员群里瞬间炸开了锅。大家被她的通关答题数震惊了,也被她的知识储备所震撼,甚至开始把她当成偶像。  “积分不是目的,但这能激发我主动学、深入学的热情,使学习真正融入日常生活。”袁以坚说道。而今,在袁以坚等不少党员代表的影响下,南环第三社区党组织掀起了学习新热潮。  秒答题,全通关,“学习达人”炼成记
期刊
受疫情影响,苏城演出市场被迫按下“暂停键”,市民的文艺生活也“空窗”了许久。为了丰富市民精神生活,3月21日,新时代集团旗下苏州交响乐团开启了“古典online音乐会”系列直播,短短半小时内就吸引了14万观众观看,远远超出了金鸡湖音乐厅508人次的容量。  结合“姑苏八点半”和“非凡园区YE”夜经济品牌,苏交还将线上音乐会从室内搬到室外,在风景秀美的金鸡湖畔,奏响夏日里最美的交响音符。  “对城市
期刊
三山岛 在太湖独岛纵游山水  从三山岛的桥头码头顺着老街往村里走,岛上有年份的老建筑随处可见。黄梅雨季结束后,高涨的太湖水位也刚刚退去一些,大块大块的石板路上还留着水藻的滑腻感。  历久的黄杨陪伴古老的民居  因为四面环水,须坐班船或快艇上岛,游客不多。也正如此,岛上至今保留着隐秘、简单的气质。  桥头村的清俭堂刚刚完成了一次修缮。这座建于清戊戍春月彀旦(1778 年)的古老建筑,据称现有房屋 5
期刊
垃圾分类是一场改变人类生活习惯的革命。革命意味着彻底颠覆,难度可想而知。  “阿姨晚上好,厨余垃圾请倒在这里,您分得很对,给个赞。叔叔您这个厨余垃圾里有餐巾纸,餐巾纸是其他垃圾,要分开投放,其他都分得很好,来这边洗个手吧。”对于每一个前来倒垃圾的居民,南环花苑小区党员志愿者刘爱玲都笑脸相迎,有时还和居民唠唠嗑。遇到不配合的住户,她也会拿出“不客气”的办法。如今小区垃圾分类逐步显成效,一片井然有序,
期刊
虎丘、山塘,历来美得深入人心。在古人笔下,这里有着“归帆高背虎丘烟”,也有着“红穗疏灯水上楼”。时光变迁,今天的虎丘保留着旧时姑苏的情调,也不失现代城市的繁华。  2020年,苏州迎来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辖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虎丘街道作为展示苏州城市面貌的一个重要窗口,直接反映了苏州市的文明水平。在近两年的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街道的文明程度、治理水平、城市面貌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这
期刊
人生有风雨,但心有阳光,就能由内而外散发光芒,激励自己,温暖他人。残障人士群体是社会不可忽视的存在,课本里的“扶老奶奶过马路”,教我们从小面对弱势群体要学会热情、主动。到了真正帮助他人、并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事情不是我们想得那么简单。  在一个80后残障小伙助残过程中,他一直坚信用生命影响生命,用心去感受爱,去获得幸福,人生会凤凰涅槃。这几年里,吴门桥街道南环第三社区残障小伙顾春良辅助
期刊
疫情期间的一份爱心晚餐,让人们牢牢记住了双塔街道企业的爱心与社会责任感。如今,初春转为盛夏,可无论季节如何交替,辖区内的企业总是凝聚着一股能量,其间每一次为社会所作出的贡献,都是一个感人的缩影。  城市通信建设中的光荣奉献  出了梅,苏州立马入伏,气温直接上升到35度以上。越是这样的日子,负责城市基础建设的人们就越发令人敬佩。从白天的“烤箱”模式,到夜晚的“蒸笼”状态,通信工程的从业者们,坚持穿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