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掌心”里的学习劲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67329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门桥街道南环第三社区有一位老党员袁以坚,最近她晒出了在“学习强国”APP上多次挑战答题通关的截图,党员群里瞬间炸开了锅。大家被她的通关答题数震惊了,也被她的知识储备所震撼,甚至开始把她当成偶像。
  “积分不是目的,但这能激发我主动学、深入学的热情,使学习真正融入日常生活。”袁以坚说道。而今,在袁以坚等不少党员代表的影响下,南环第三社区党组织掀起了学习新热潮。
  秒答题,全通关,“学习达人”炼成记
  67岁的袁以坚,患有原发性运动性震颤,会不自觉地手抖,而她依然坚持每天无纸阅读、在线学习,是旁人眼中的学习模范。“每天早晨起床后,是我最专注的学习时间。我先认真读完‘学习强国’上的每日推送新闻,看一看《读者文摘》,看到好的文章就收藏并分享给好友、邻居。通过地方台了解江苏、苏州及上海等周边地区的新闻动态。防疫期间,在社区一线执勤后不忘关注全国的疫情情况。有空时,再打开视听版块看看优秀的影片。”袁阿姨说,自“学习强国”APP上线以来,南环第三社区就组织辖区党员、社工下载APP进行日常学习。“学习强国”逐渐成为党员们学习的“充电宝”,让业余时间变得忙碌和充实起来。给思想充电,为精神加油,滋养着大家的身心活力。
  这些日子以来的学习积累,切切实实地填充了袁阿姨的知识库,拓宽了她的知识面。让她快乐并信心满满的是“学习强国”上的挑战答题环节,最开始她只是完成当日的挑战答题任务,随着不断学习、答题、再学习,袁阿姨成为了大家口中的“题库”。只要有不会的就去请教她,路上碰到她便会掏出手机,请她帮忙“挑战答题”,而每次她几乎是“秒答”。去年7月,袁阿姨在家里挑战答题,一直往下做,突然手机屏幕上跳出来一个手握奖杯的画面,还有一条写有“能力爆表”的红色丝带。下面还有两行字写着:本次答对822道,能力爆表,全部通关!这让袁阿姨兴奋不已,赶忙截图保存。就这样,每隔一段时间,挑战答题会出一批新题目,她就一路闯关,不断刷新着通关记录。
  袁以坚和社工们分享经验时常常谦虚地说道:“92岁的老党员邹家其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老人每天在家自主学习,对于不懂的地方就向别人求教,有时还会把自己在阅读中的心得体会写成文字、诗词,分享到党员群里与大家进行交流。邹家其老人在家会记笔记、做剪报,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还有85岁的潘月珠阿姨、71岁的汝丽华阿姨也都学得非常认真。”
  事实上,袁以坚年轻的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看报,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了现在。她说现在感觉自己又回到了读书时代,如果哪一天没有上“学习强国”,总感觉一天好像有什么事情没有做完。在她看来,学习并不是一定要学多少,而是要养成学的习惯,做到坚持学,这样自己才会有提升,也会有新的觉悟。
  在线学,互动学,做知识型的社区党员
  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网络阅读、云端学习、线上讨论日益成为党员们学习的主阵地。南环第三社区党员也将原本在社区集中开展的学习讨论搬上云端,号召广大党员线上学习,将云端学习作为日常“充电”方式。
  “党员们通过‘学习强国’的《推荐》《要闻》了解最新政策、时事动态,阅读《新思想》《读书》《党史》学原文悟原理,观看《红色电影》《传播中国》传承红色力量。文化、生活、健康栏目更是一个也不少。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党员们可以一键阅读,享受学习的乐趣。”南环第三社区党委书记赵雪江告诉记者,在社区党委的号召和发动下,各党支部学习氛围浓厚,坚持每日打卡学习,勇攀学习积分高分榜。社区党委将善行义举榜和“吴门名嘴”微党课也搬到了党员微信群中,党员通过手机阅读便可了解居民身边的这些善行义举和爱心故事。
  社区里有三名学习标兵,一支部书记诸健和支委会委员袁以坚、何建英,目前他们在“学习强国”平台上的学习积分遥遥领先。有些年纪偏大的党员不会操作软件,他们都会主动上门帮助指导以学会运用平台,带动更多的党员学以致用。记者问他们是否有什么通关技巧,他们都说:“没啥技巧,学得多就掌握得多,全面学习,全面掌握,什么题都难不住你。其实,这样的学习机会非常难得,弥补了许多知识的欠缺,应该认真对待。”
  如今,社区已形成一股积极的学习热情,大家纷纷通过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学,晒晒学习积分、交流学习方法、畅谈学习经验,党员微信群内呈现出比学赶超的劲头。“一下载‘学习强国’,我就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了,时政、科技、文化、党史等,内容鲜活,形式多样。每天登录学习答题,不仅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而且让生活过得无比快乐向上。”党员们谈及学习体会时说道。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人們对阅读的兴趣和对学习的能力永远都不会停止。
其他文献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读其诗,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扑面而来,人物生动,场面震撼。但如果画面中的人物造型没有扎实的依据,不能表现唐代杜甫所属时代的服饰特征,必然会给观众造成缪误。  宏大的历史政治影响  研究唐代的服饰,和魏晋南北朝分不开,大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各个民族互相融合,汉族的服饰与各少数民族服饰相互影响,直接推动了唐代服饰文化,服装风格呈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华丽、奔放。  唐初的兴盛,形态
期刊
继上海、北京之后,2020年苏州也将开启垃圾分类模式。其实早在2000年,苏州就已经开始向市民宣传垃圾分类理念。2020年6月1日,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苏州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垃圾不分类将被拒收。  这是什么垃圾?垃圾怎么分类?我们分类过的垃圾都去了哪里?一堆问题涌现出来,要知道,6月1日过后,垃圾如果不分类,要承担法律责任了。垃圾分类,园区一直走
期刊
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停车位对城市而言已变为紧缺资源,且很难找到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苏州也不例外。乱停车现象不但影响城市形象面貌,同时带来安全问题,产生矛盾纠纷。  苏州古城内许多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深受停车位不足、居民無处停放车辆的困扰。桃花坞地区紧靠苏州火车站,背街小巷繁多,民宅密集,说起停车问题,居民们辛酸一大把。近日,金阊街道桃花坞网格化联动工作站联合社区,携手共建单位,通过努力把
期刊
山塘老街动迁安置而来的老苏州人,搬进了新社区。他们热爱苏州文化,有一定的欣赏品味,各项思维活跃,正逐渐成为新一代社区达人的代表。而社区通过着意打造的基层非遗文化圈,吸引居民们一道前来,让非遗走入社区,让非遗留在社区,让非遗的文化魅力融入社区的民众生活,为居民们的小康生活再添姿彩。  夏日摇“清风” 穿扇骨制苏扇  夏日炎炎。苏扇轻摇,优雅自若,是苏州人精致生活的标志之一。姑苏区白洋湾街道领秀金品社
期刊
曾经繁荣兴盛的苏州“三花”种植业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消失。与之一同消失的还有阿婆“阿要买白兰花”“阿要买栀子花”的软糯叫卖声,以及夏初人们随身携带的清幽一缕白来香。那些消失的花农去了哪儿呢?他们的生活如今还与“三花”有联系吗?  无法忘怀的花香  白兰花、茉莉花、玳玳花在苏州被称作“三花”。苏州“三花”种植已有近千年历史,自南宋就在虎丘山麓开始大规模种植,每年5-8月“三花”开花,附近一带芬芳馥郁。
期刊
苏州,与水共生,因水繁华。水带来灵气,也带来隐患。千百年来,苏州这座水城与水共生,最令人好奇的是,水如此之多,苏州如何做到从容地与水共舞?尤其是今年的超长梅雨期,水乡泽国的苏州是如何安然度过这一劫的?  与水共生水乡泽国,三横四直  苏州究竟有多少水?  除了太湖,苏州还有阳澄湖、澄湖、蠡湖、盛泽湖、金鸡湖、独墅湖、汾湖、淀山湖、昆承湖、尚湖等。苏州处于太湖下游,北临长江,辖区内50亩以上湖泊35
期刊
东山是个好地方,尤其是那些藏于山水间的古村落,是可以让人们漫游、品赏、感悟的诗意栖居之地。莫厘村翁巷与杨湾村杨湾、上湾,虽说不及明月湾、三山岛、陆巷那么盛名在外,这两个历史悠久、遗迹遍布的古村,有故事,有风光,有宁静悠远的气质,更是有着不少惊世之美。  翁巷 用时间换空间,重现传统美  穿行在二号、三号桥、金家河的巷弄里,随处可见的古民居,斑驳的墙体流淌着岁月的痕迹。转角遇见如松风馆的园林式大宅,
期刊
企业主像是候鸟,哪儿的营商环境好,它就在此留驻、生长。高新区枫桥街道西南部正在“孕育”一个生命健康小镇,小镇自启动建设之初,便聚焦众人关注,引领一种健康生活示范。最近,它也迎来首期交付,一批总投资达20多亿元的新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枫桥。  放眼34平方公里的苏州枫桥版块,确有“工业重镇”之实,而如今随着辖区用地盘活,营商环境做优做舒心,越来越多国内知名企业和创新创业高科技人才看中枫桥,落地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项目和高素质的人才。营商环境正是项目和人才落地的最根本吸引力,优化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蘇州工业园区通过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高水准地跑出了“园区速度”。  坐标:高端制造与贸易区  关键词:逆风起飞  空运包机再发力  受海外疫情不断升级的影响,国际空运航班运力严重短缺,为落实稳外贸工作要求,保
期刊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湖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再加上村落里的古建筑,就是一场最好的心灵净化。  疫情束缚了人的脚步,更带来心理冲击,人与自然的的议题被重新审视,我们也开始重新调适自己的心灵。  在自然面前,人是受到限制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我们都想离自然山水更近一点,身在城里的达官贵人,离不开城,于是把山水造进苏州园林,还有一些豁达的干脆就直接住到湖边。  那些择山水而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