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湖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再加上村落里的古建筑,就是一场最好的心灵净化。
疫情束缚了人的脚步,更带来心理冲击,人与自然的的议题被重新审视,我们也开始重新调适自己的心灵。
在自然面前,人是受到限制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我们都想离自然山水更近一点,身在城里的达官贵人,离不开城,于是把山水造进苏州园林,还有一些豁达的干脆就直接住到湖边。
那些择山水而居的人,尤其让人羡慕。当年宋徽宗南下的时候,多少达官贵人走到洞庭东西山,就被太湖的风物清嘉给迷住不想走了。比如西山岛的西蔡古村,是因南宋秘书郎蔡源长子蔡维孟奉母定居于此而得名;而东蔡古村,是因蔡源次子蔡继孟居此而名;两村中间的秦家堡,则因南宋秦观六世孙秦宗迈定居于此而得名,杨湾,也始建于宋室南迁之时……众多有钱有闲有文化有品位的贵胄,在此后的时光里丰厚了太湖东西山的人文底色。
有出世的心,无奈是入世的命。
今天,我们大多数人没有自己造宅园的财务自由,也没有择山水而居的遗世独立,我们谈诗与远方,但诗与远方往往是需要飞机票的。美要不即不离,既要有距离,距离又不能太远。疫情之下,太湖边古村落就距离刚刚好,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可以远离城市的喧闹,又不至于太远。
心理受到冲击的时候,去古村古建里怀怀旧,品一品人文韵味,可以让我们找到心灵归宿,并给我们力量。
所谓,知来处,明去处。
建筑是传统村落的“形”
行走在传统村落之间,穿过高大的牌坊,随处可见的古民居,墙体斑驳但气派风骨尤在,村落不大,却往往小巷幽深。时不时会有一座曾经的“大宅门”映入眼帘,村村都有为后世着想的家族祠堂,更有精致奇巧的私家园林。
追溯起来,还得要感谢众多有钱有闲有文化有品位的南宋贵胄,他们拉升了整个太湖东西山的文化品味,这种品味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外在的显性的建筑。
比如享有西山雕花楼之称的“仁本堂”,坐落在堂里古村,就是始建于南宋的,梁柱、门楣、长窗,遍布精美的木雕花饰,门楼和照壁、墙体,则是用沉稳厚重的砖雕而成。3000多件雕刻,从大的砖雕匾额,到小的木雕花窗,或花鸟鱼虫,或戏文故事,千雕万刻、笔笔认真。著名的文物鉴定家、史树青先生认为这座雕花楼“非一般民宅,具有皇家气派!”。
散落在东西山古村里数目众多的的大宅门、小园子,以及各个古村都不缺的宗祠,有很多是洞庭商帮留下的。由东山和西山人组成的洞庭商帮,“精明能干,无物不营,无地不去”,一度曾被贴上“钻天洞庭”的名号,江湖地位能与资本雄厚的徽商分庭抗礼。挣了钱回家造房子,要造得够气派、可以传世才好,于是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那些气派古建。
说起来,有人独爱古城里的古典园林,也有许多古建专家青睐太湖边古村里的小园林。在他们眼里,这些太湖边的私家园林带着“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意趣。
2018年第四批《苏州园林名录》公布,苏州园林数量达到了108座,这些园林中,就有位于西山古村落的私家园林。东蔡古村里有个春熙堂,最早一任主人蔡氏早年在湖南经商,富有后回乡建了春熙堂,名字取自《老子》中“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是座十足的大花园,宅邸气宇轩昂。临近的秦家堡古村里有芥舟园,建于清乾隆年间,花园只有两分地大小,却小巧而精致,黄石假山,奇峰异洞,更有一颗数百年之久的罗汉松挺拔苍翠。西蔡古村里有爱日堂,这座建于乾隆三十年的大型宅园中也是古树名木众多。
古村园林的发掘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努力,据了解,吴中区住建局积极推进苏州市“百园之城”建设工作:推动新一轮寻访园林活动,让更多的园林进入名录保护体系;协调解决园林在开放过程中面临的环境整治、设施完善、服务提升等問题;加强园林的群体性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真正把沉淀的资源激活起来,让古典园林独特魅力发挥出来。
文化是传统村落的“魂”
走走古村古巷,怀念一下过往,时间放慢了脚步,现在与过去产生了联系。老旧的建筑会让我们重构头脑中的印象,自动脑补出一段段历史:这座老宅当年是什么样的主人在居住生活。斑驳的墙体诉说着历史,砖雕、木雕依然精细,花窗家具依旧华丽,一砖一瓦、一草一石都是几百年前的生活情趣和年华渐逝的印记。
深藏于我们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附着其上,让我们对曾经的历史和生活好奇。如果对于过往的历史一无所知,也就无法了解其中的内涵美。一点点地挖掘太湖边古村落的历史,了解古村落的规划保护,才会发现古村落的好是直击心灵深处的。
这样的周边旅行,自带着文化深度。
自南宋之后,洞庭东西山,更有内在的渐渐显山露水的人文内涵。东西山后世之人,习举业,求功名,世俗成就丰厚。东山翁氏后人、原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翁世荣专门做过研究:“苏州东西两山位于太湖之中,环境相对独立,民风淳朴,长幼有序,一家一姓世代传承繁衍形成一个个家族。在家族严格的祖训下,东山历史上产生了80多名进士、2名状元。”
最出名的当然要属东山陆巷古村的宰相王鳌,连中三元、大名鼎鼎,身后留下的宰相府恵和堂,至今让游客踏破门槛。今天我们参观的是宰相府的可见形态:结构分布周密,梁架用料粗壮名贵,大多为楠木,都是妥妥的明式,砖雕也是刻工精细,古朴中带着逼真的味道。雕栏玉砌是可见的形态,古建背后无形的教育哲学才耐人寻味,王鳌故居惠和堂上的楹联写道:“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宽田宽地莫若宽厚待人”。
留住古村“人文胎记”
吴中文化底蕴厚实、古村落数量众多。千百年来,历经风霜的古建,许多已经颓败,那些能让我们一窥盛世容颜的,多半少不了传统村落的保护修复。
近年来,吴中区住建局不断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力度,探索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的有效方式,深入开展传统村落调查,挖掘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选址格局肌理保存完整、传统建筑具有一定保护价值的村庄,积极对上推荐申报各级传统村落;全面加强保护项目的建设,指导和帮助各传统村落加强村庄保护,编制保护规划,因地制宜开展保护项目建设;探索数字博物馆建设,以东山镇陆巷、三山两个中国传统村落为试点,制作数字博物馆档案,涵盖三维实景、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现中国传统村落独特价值、丰富内涵和文化魅力。
今年3月上旬,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认定公布了第一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吴中区14个村落名列其中,包括东村村东村、东村后埠、东村村植里堂里村堂里、石公村明月湾、东蔡村东蔡、甪里村甪里、缥缈村西蔡、陆巷村陆巷、杨湾村杨湾及上湾、莫厘村翁巷、三山村桥头、舟山村舟山和灵湖村黄墅,数量位居各县区全省第一!
近几年来,吴中在原来古村落保护工作的基础上,也积极组织申报中国传统村落中央保护资金,入选的首批省级名录的传统村落中,包括了已经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东山镇陆巷村、三山村、杨湾村、翁巷村,金庭镇明月湾村、东村、衙甪里村、东蔡村、植里村、后埠村、堂里村,香山街道舟山村等12个村落。其中陆巷村、明月湾村、杨湾村、东村村、三山村这5个村已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结合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取得明显成效。
传统村落看似大同小异,却村村各有风情。
比如三山村,历史可追溯至远古的旧石器时代,发现过一万年前人类活动的踪迹,太湖水阻隔的地理环境在这里形成文化的孤岛效应,也让一些远古文化幸运地“存活”下来;
比如陆巷古村,一个大名鼎鼎的宰相王鏊就撑起了一个村的荣光;
比如明月湾,村口蜿蜒伸入太湖的御码头和千年古樟见胜于时间,成了一道永恒的风景;
比如杨湾,几十条古街巷在村中辐射开来;
比如黄墅,古朴的底色之上,村落设计独具匠心;
比如舟山,清代古宅犹存,村里几乎人人都是能工巧匠;
……
走走停停,每个古村都有不一样的风情。传统村落古建保护与开发利用相辅相成,发掘古村古建背后的历史人文价值,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才算找到了灵魂。
湖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再加上村落里的古建筑,就是一场最好的心灵净化。
疫情束缚了人的脚步,更带来心理冲击,人与自然的的议题被重新审视,我们也开始重新调适自己的心灵。
在自然面前,人是受到限制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我们都想离自然山水更近一点,身在城里的达官贵人,离不开城,于是把山水造进苏州园林,还有一些豁达的干脆就直接住到湖边。
那些择山水而居的人,尤其让人羡慕。当年宋徽宗南下的时候,多少达官贵人走到洞庭东西山,就被太湖的风物清嘉给迷住不想走了。比如西山岛的西蔡古村,是因南宋秘书郎蔡源长子蔡维孟奉母定居于此而得名;而东蔡古村,是因蔡源次子蔡继孟居此而名;两村中间的秦家堡,则因南宋秦观六世孙秦宗迈定居于此而得名,杨湾,也始建于宋室南迁之时……众多有钱有闲有文化有品位的贵胄,在此后的时光里丰厚了太湖东西山的人文底色。
有出世的心,无奈是入世的命。
今天,我们大多数人没有自己造宅园的财务自由,也没有择山水而居的遗世独立,我们谈诗与远方,但诗与远方往往是需要飞机票的。美要不即不离,既要有距离,距离又不能太远。疫情之下,太湖边古村落就距离刚刚好,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可以远离城市的喧闹,又不至于太远。
心理受到冲击的时候,去古村古建里怀怀旧,品一品人文韵味,可以让我们找到心灵归宿,并给我们力量。
所谓,知来处,明去处。
建筑是传统村落的“形”
行走在传统村落之间,穿过高大的牌坊,随处可见的古民居,墙体斑驳但气派风骨尤在,村落不大,却往往小巷幽深。时不时会有一座曾经的“大宅门”映入眼帘,村村都有为后世着想的家族祠堂,更有精致奇巧的私家园林。
追溯起来,还得要感谢众多有钱有闲有文化有品位的南宋贵胄,他们拉升了整个太湖东西山的文化品味,这种品味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外在的显性的建筑。
比如享有西山雕花楼之称的“仁本堂”,坐落在堂里古村,就是始建于南宋的,梁柱、门楣、长窗,遍布精美的木雕花饰,门楼和照壁、墙体,则是用沉稳厚重的砖雕而成。3000多件雕刻,从大的砖雕匾额,到小的木雕花窗,或花鸟鱼虫,或戏文故事,千雕万刻、笔笔认真。著名的文物鉴定家、史树青先生认为这座雕花楼“非一般民宅,具有皇家气派!”。
散落在东西山古村里数目众多的的大宅门、小园子,以及各个古村都不缺的宗祠,有很多是洞庭商帮留下的。由东山和西山人组成的洞庭商帮,“精明能干,无物不营,无地不去”,一度曾被贴上“钻天洞庭”的名号,江湖地位能与资本雄厚的徽商分庭抗礼。挣了钱回家造房子,要造得够气派、可以传世才好,于是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那些气派古建。
说起来,有人独爱古城里的古典园林,也有许多古建专家青睐太湖边古村里的小园林。在他们眼里,这些太湖边的私家园林带着“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意趣。
2018年第四批《苏州园林名录》公布,苏州园林数量达到了108座,这些园林中,就有位于西山古村落的私家园林。东蔡古村里有个春熙堂,最早一任主人蔡氏早年在湖南经商,富有后回乡建了春熙堂,名字取自《老子》中“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是座十足的大花园,宅邸气宇轩昂。临近的秦家堡古村里有芥舟园,建于清乾隆年间,花园只有两分地大小,却小巧而精致,黄石假山,奇峰异洞,更有一颗数百年之久的罗汉松挺拔苍翠。西蔡古村里有爱日堂,这座建于乾隆三十年的大型宅园中也是古树名木众多。
古村园林的发掘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努力,据了解,吴中区住建局积极推进苏州市“百园之城”建设工作:推动新一轮寻访园林活动,让更多的园林进入名录保护体系;协调解决园林在开放过程中面临的环境整治、设施完善、服务提升等問题;加强园林的群体性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真正把沉淀的资源激活起来,让古典园林独特魅力发挥出来。
文化是传统村落的“魂”
走走古村古巷,怀念一下过往,时间放慢了脚步,现在与过去产生了联系。老旧的建筑会让我们重构头脑中的印象,自动脑补出一段段历史:这座老宅当年是什么样的主人在居住生活。斑驳的墙体诉说着历史,砖雕、木雕依然精细,花窗家具依旧华丽,一砖一瓦、一草一石都是几百年前的生活情趣和年华渐逝的印记。
深藏于我们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附着其上,让我们对曾经的历史和生活好奇。如果对于过往的历史一无所知,也就无法了解其中的内涵美。一点点地挖掘太湖边古村落的历史,了解古村落的规划保护,才会发现古村落的好是直击心灵深处的。
这样的周边旅行,自带着文化深度。
自南宋之后,洞庭东西山,更有内在的渐渐显山露水的人文内涵。东西山后世之人,习举业,求功名,世俗成就丰厚。东山翁氏后人、原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翁世荣专门做过研究:“苏州东西两山位于太湖之中,环境相对独立,民风淳朴,长幼有序,一家一姓世代传承繁衍形成一个个家族。在家族严格的祖训下,东山历史上产生了80多名进士、2名状元。”
最出名的当然要属东山陆巷古村的宰相王鳌,连中三元、大名鼎鼎,身后留下的宰相府恵和堂,至今让游客踏破门槛。今天我们参观的是宰相府的可见形态:结构分布周密,梁架用料粗壮名贵,大多为楠木,都是妥妥的明式,砖雕也是刻工精细,古朴中带着逼真的味道。雕栏玉砌是可见的形态,古建背后无形的教育哲学才耐人寻味,王鳌故居惠和堂上的楹联写道:“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宽田宽地莫若宽厚待人”。
留住古村“人文胎记”
吴中文化底蕴厚实、古村落数量众多。千百年来,历经风霜的古建,许多已经颓败,那些能让我们一窥盛世容颜的,多半少不了传统村落的保护修复。
近年来,吴中区住建局不断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力度,探索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的有效方式,深入开展传统村落调查,挖掘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选址格局肌理保存完整、传统建筑具有一定保护价值的村庄,积极对上推荐申报各级传统村落;全面加强保护项目的建设,指导和帮助各传统村落加强村庄保护,编制保护规划,因地制宜开展保护项目建设;探索数字博物馆建设,以东山镇陆巷、三山两个中国传统村落为试点,制作数字博物馆档案,涵盖三维实景、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现中国传统村落独特价值、丰富内涵和文化魅力。
今年3月上旬,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认定公布了第一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吴中区14个村落名列其中,包括东村村东村、东村后埠、东村村植里堂里村堂里、石公村明月湾、东蔡村东蔡、甪里村甪里、缥缈村西蔡、陆巷村陆巷、杨湾村杨湾及上湾、莫厘村翁巷、三山村桥头、舟山村舟山和灵湖村黄墅,数量位居各县区全省第一!
近几年来,吴中在原来古村落保护工作的基础上,也积极组织申报中国传统村落中央保护资金,入选的首批省级名录的传统村落中,包括了已经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东山镇陆巷村、三山村、杨湾村、翁巷村,金庭镇明月湾村、东村、衙甪里村、东蔡村、植里村、后埠村、堂里村,香山街道舟山村等12个村落。其中陆巷村、明月湾村、杨湾村、东村村、三山村这5个村已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结合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取得明显成效。
传统村落看似大同小异,却村村各有风情。
比如三山村,历史可追溯至远古的旧石器时代,发现过一万年前人类活动的踪迹,太湖水阻隔的地理环境在这里形成文化的孤岛效应,也让一些远古文化幸运地“存活”下来;
比如陆巷古村,一个大名鼎鼎的宰相王鏊就撑起了一个村的荣光;
比如明月湾,村口蜿蜒伸入太湖的御码头和千年古樟见胜于时间,成了一道永恒的风景;
比如杨湾,几十条古街巷在村中辐射开来;
比如黄墅,古朴的底色之上,村落设计独具匠心;
比如舟山,清代古宅犹存,村里几乎人人都是能工巧匠;
……
走走停停,每个古村都有不一样的风情。传统村落古建保护与开发利用相辅相成,发掘古村古建背后的历史人文价值,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才算找到了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