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语文素质及其命题的提出可以启发我们以课程论的眼光重新审视语文课程的价值和功能,调整我们的语文教学策略。从长远看,它有可能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理论支架之一。本文将从语文素质的内涵与构成入手,对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语文素质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素质;内涵与构成;培养
中国分类号:G633.3
引言: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个变革的时期,语文教学目标也有所转变。素质教育,就是以素质为主要培养对象,语文素质教育就是将学生的语文素质作为培养的重点,更为强调能力和素养。因此,研究学生的语文素质是十分必要且可行的。那么,何谓语文素质,语文素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下面我们将进行探究。
一、语文素质的内涵与构成
1.语文素质的内涵
语文素质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是经过后天的培训和训练,在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不断增长、不断形成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其他的语文素质和文化素养。它是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应该重点去培养的内容。
2.语文素质的构成
语文素质涵盖众多,从学科内容上来说包括了听说读写,即语文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即语言素养、文学素养,除此之外还包括了文化素养。
二、如何培养初中生语文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我们不仅仅应该重视学生语文知识的传授、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真正达到教学目的。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呢?我们又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对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行培养呢?下面我们将作出探究。
1、语言素养的培养
语文是一门交际性的学科,是一种交流工具,所以对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首屈一指的是语言素养的培养,也即培养学生语言感受和应用的能力。语文教学中常常会涉及到修改病句,涉及到把字句、被字句,涉及到褒义词、贬义词,涉及到缩句、扩句,这些都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素养。比如,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会表述得不准确,有错误,修改病句就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样的表述是错误的,什么样的表述是正确的;把字句和被字句虽然意思一样,但表述的重点不一样,所以可以训练学生学会不同的表述;褒义词和贬义词代表了不同的词性色彩,可以表达好恶;缩句与扩句面对的都是同一个主语、谓语、宾语,只是一种简单和复杂的区别,用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效果……在我们的教学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对这些不同的词语、句子进行详细讲解,训练学生的语言素养。
2、文学素养的培养
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和文学。前面我们分析了对学生语言素养的培養,语文教学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众多的名家名篇,有记叙文、散文、说明文,有古诗词、文言文、现代文,这些文章无一不是语文教育专家精心挑选的,都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文学价值,我们对这些文章进行精读细讲,就是为了熏陶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今中外历代名家的文学素养。比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朴实无华的力量,在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淡泊明志的心境,曹操的《观沧海》可以使我们感受到文字的磅礴气势,李清照的《如梦令》可以是我们感受到文字的婉约之美……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要求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方式,使学生积累文学知识,学习文学表现手法,培养文学素养,提高语文素质,比如阅读《红楼梦》,学习隐喻手法,学习书中的诗词歌赋,。此外,还可以通过写作的形式,使学生学有所用,以读促写,提高写作能力,自然就会提升文学素养。
3、文化素养的培养
“文化素养”是对人文文化、科技文化中的部分学科有了解、研究、分析、掌握的技能,可以独立思考、剖析、总结并得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能力。它不仅可以彰显一个人的文化,也可以左右人的为人处事原则,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并非只有传授知识一个目标,还有德育目标、美育目标、文化目标等,课内课外,学生还要学习不少社会文化知识,受到不少文化熏陶。举凡文史哲经、数理化生、工农财贸、体育卫生、科技教育、地理天文之类相邻相关知识,课内语文学习中就可涉猎;至于婚丧喜庆、迎宾送客、礼仪习俗、人情世故之类社会文化常识,课外读写视听中也可得到。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通过语文学习对学生进行道德感化、审美培养,同时还担负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重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开阔视野,充实头脑,受到熏陶。而我们所提到的这些都可以归为一类——文化素养。因此,我们在文章的教学中,要注意潜移默化地将文章的文化内涵传递给学生,无论是古代文章还是现代文章,无论是中国的文章还是外国的文章,由于著成于某一个时代,所以势必会有那个时代的印迹,有那个时代所特有的哲学蕴含和文化缩影,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内容一一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文学素养日积月累,有所提升。比如,学习了周敦颐的《爱莲说》,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文化品行;学习了《愚公移山》,我们应该学到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不畏艰难的态度;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我们应该读懂“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的那种游子的漂泊感触与思乡情怀;学习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我们应该读懂羁旅之人凄苦的心境……
三、结语
语文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扇认识人类文明尤其是本民族精神发展的窗户。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上,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之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就是因为语文素质涵盖众多,不仅包括了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也包括文学素质、德育素质、美育素质、文化素质,可谓是包罗万象。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方式和方法,我们也在文中进行了探究,希望可以为广大的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何更生. 语文素质与语文学科中的素质教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02期.
[2]魏华俊. 勤思长智慧 实践出真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之管见[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06期.
[3]陈俊山,宫春平. 创建积极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年06期.
[4]郭佳红.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J].中国农村教育 2010年02期.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素质;内涵与构成;培养
中国分类号:G633.3
引言: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个变革的时期,语文教学目标也有所转变。素质教育,就是以素质为主要培养对象,语文素质教育就是将学生的语文素质作为培养的重点,更为强调能力和素养。因此,研究学生的语文素质是十分必要且可行的。那么,何谓语文素质,语文素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下面我们将进行探究。
一、语文素质的内涵与构成
1.语文素质的内涵
语文素质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是经过后天的培训和训练,在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不断增长、不断形成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其他的语文素质和文化素养。它是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应该重点去培养的内容。
2.语文素质的构成
语文素质涵盖众多,从学科内容上来说包括了听说读写,即语文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即语言素养、文学素养,除此之外还包括了文化素养。
二、如何培养初中生语文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我们不仅仅应该重视学生语文知识的传授、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真正达到教学目的。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呢?我们又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对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行培养呢?下面我们将作出探究。
1、语言素养的培养
语文是一门交际性的学科,是一种交流工具,所以对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首屈一指的是语言素养的培养,也即培养学生语言感受和应用的能力。语文教学中常常会涉及到修改病句,涉及到把字句、被字句,涉及到褒义词、贬义词,涉及到缩句、扩句,这些都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素养。比如,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会表述得不准确,有错误,修改病句就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样的表述是错误的,什么样的表述是正确的;把字句和被字句虽然意思一样,但表述的重点不一样,所以可以训练学生学会不同的表述;褒义词和贬义词代表了不同的词性色彩,可以表达好恶;缩句与扩句面对的都是同一个主语、谓语、宾语,只是一种简单和复杂的区别,用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效果……在我们的教学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对这些不同的词语、句子进行详细讲解,训练学生的语言素养。
2、文学素养的培养
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和文学。前面我们分析了对学生语言素养的培養,语文教学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众多的名家名篇,有记叙文、散文、说明文,有古诗词、文言文、现代文,这些文章无一不是语文教育专家精心挑选的,都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文学价值,我们对这些文章进行精读细讲,就是为了熏陶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今中外历代名家的文学素养。比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朴实无华的力量,在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淡泊明志的心境,曹操的《观沧海》可以使我们感受到文字的磅礴气势,李清照的《如梦令》可以是我们感受到文字的婉约之美……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要求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方式,使学生积累文学知识,学习文学表现手法,培养文学素养,提高语文素质,比如阅读《红楼梦》,学习隐喻手法,学习书中的诗词歌赋,。此外,还可以通过写作的形式,使学生学有所用,以读促写,提高写作能力,自然就会提升文学素养。
3、文化素养的培养
“文化素养”是对人文文化、科技文化中的部分学科有了解、研究、分析、掌握的技能,可以独立思考、剖析、总结并得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能力。它不仅可以彰显一个人的文化,也可以左右人的为人处事原则,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并非只有传授知识一个目标,还有德育目标、美育目标、文化目标等,课内课外,学生还要学习不少社会文化知识,受到不少文化熏陶。举凡文史哲经、数理化生、工农财贸、体育卫生、科技教育、地理天文之类相邻相关知识,课内语文学习中就可涉猎;至于婚丧喜庆、迎宾送客、礼仪习俗、人情世故之类社会文化常识,课外读写视听中也可得到。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通过语文学习对学生进行道德感化、审美培养,同时还担负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重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开阔视野,充实头脑,受到熏陶。而我们所提到的这些都可以归为一类——文化素养。因此,我们在文章的教学中,要注意潜移默化地将文章的文化内涵传递给学生,无论是古代文章还是现代文章,无论是中国的文章还是外国的文章,由于著成于某一个时代,所以势必会有那个时代的印迹,有那个时代所特有的哲学蕴含和文化缩影,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内容一一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文学素养日积月累,有所提升。比如,学习了周敦颐的《爱莲说》,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文化品行;学习了《愚公移山》,我们应该学到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不畏艰难的态度;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我们应该读懂“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的那种游子的漂泊感触与思乡情怀;学习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我们应该读懂羁旅之人凄苦的心境……
三、结语
语文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扇认识人类文明尤其是本民族精神发展的窗户。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上,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之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就是因为语文素质涵盖众多,不仅包括了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也包括文学素质、德育素质、美育素质、文化素质,可谓是包罗万象。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方式和方法,我们也在文中进行了探究,希望可以为广大的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何更生. 语文素质与语文学科中的素质教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02期.
[2]魏华俊. 勤思长智慧 实践出真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之管见[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06期.
[3]陈俊山,宫春平. 创建积极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年06期.
[4]郭佳红.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J].中国农村教育 201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