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教学提升学生地理综合素养的策略研究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good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高中后,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更加系统与全面,尤其对于文科学生来说,其是重要的学习科目。高三年级学生即将面临高考,需要以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思维进行综合性学习,以坚实的地理综合素养应对高考,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对地理学科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要结合地理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学习。
  【关键词】高三;多样教学;地理;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0-0110-02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地理学科的教学不再局限于基础知识,更多的是通过一定的地理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让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对与地理有关的各种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形成深刻的认识。教师需要全面改进地理课的教学模式,探究地理教学的新方法,让学生处于地理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解读地图、知识拓展、情景体验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走入生活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趣味性,拓宽学生学习地理的途径,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下面,笔者主要阐述如何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学习效率。
  一、以图为引,自主探索
  地理学科的知识包含了地形、地貌、水文、气温、降水等自然地理知识以及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人文地理知识[1]。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倾向于让学生反复背诵教材中的知识点,容易使学生感觉枯燥与乏味,对地理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而很多地理知识是可以从地图中直接探究得到的,通过直接阅读地图,能够提高学生探索地理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区域的基本含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如在教学“区域具有一定的界限”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中国地图为例,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各个省份明确的区域界限,并让学生借助地图,形象地记忆各个省份的大体轮廓形状。又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发现青藏高原地区的海拔普遍高于其他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在海拔高度上与青藏高原地区具有很大的差异。通过这些可以使学生生动地理解“区域内具有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间具有差异性”这一知识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借助地图逐渐增强自己的独立学习能力,获得自主总结地理知识的乐趣。
  二、拓展所学,广泛联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地理知识在社会生产、文化发展以及政策制定等方面,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将各个学科的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对复杂的地理现象产生深刻的理解,借助各方面的知识认识学习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在教学“区域发展差异”时,教师可以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综合理解所学内容。如教师可以通过全国各省人均收入的榜单让学生从经济学的角度认识到我国的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又高于西部地区。之后,教师可以引入改革开放等历史知识,让学生从国家政策的角度认识到东部地区发达于西部地区的原因。教师还可以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认识到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远远高于西部地区。通过运用多方面信息,能够使学生从多种角度形象地理解相关的地理概念和地理知识,培养其综合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地区经济差异时,除了可以从历史、数学、政治等多学科进行知识分析,还可以将地理各必修课程中的不同模块知识点串联起分析。
  在教学有关我国的地形地貌相关问题时,教师可根据海拔划分我国各地区所处的阶梯。而不同的地形地貌也造就了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格局。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异,不仅与历史、文化有关,还与我国的地形地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相关问题时,可以试着引导学生将各科内容联合起来讨论与分析。这不但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还能让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变得深刻,在今后的知识点运用过程中也会显得更加成熟。
  三、科技教学,生动理解
  地理学科的学习范围是广阔的,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以及生产和生活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仅通过课本中的表述很难对所学知识形成具体的理解。而借助科技教学,运用多媒体,能够使学生借助视频和图片具体了解各个地区的地理风貌,增强其地理学习的生动性,提升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如在教学“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有着很多与其他生态系统不同的地理事物。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有关湿地的视频和图片,通过这些资源让学生知道湿地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且湿地中水草丰富,很适宜动物的繁殖,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湿地的重要性。在讲解湿地的保护措施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洞庭湖和三江平原等地区封山育林、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保护措施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借助丰富生动的画面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各项保护措施的具体作用,使其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牢固记忆。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自主通过网络搜索丰富的地理知识,拓宽学习视野。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地理教学可以适当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在新媒体技术的逐渐发展过程中,全息3D的自然景观体验方式以及VR技术的使用,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观感中体验我国不同的地理环境。这能够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学生从抽象的课本知识当中脱离出来,对知识点产生具象化的理解。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相应的地理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四、趣味教学,深入学习
  地理知识比较复杂、零散,学生需要记忆的概念非常多,而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只知道死记硬背,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学习兴趣降低。实际上,地理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与人们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教师如果变换课堂模式,开展趣味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地理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记忆复杂知识点。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悬念,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在教学“全球气候变化”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全球气候可能变化的形式,再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将自己心中所想与视频中所看到的场景对比,探究造成海平面上升等危害的影响因素以及全球变暖的原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成语穿插在教学中,一方面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学生的记忆。如用“滴水穿石”说明流水的侵蚀作用等。
  五、走入生活,深度感悟
  地理知识来源于对人类对大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观察与探索。在过去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局限在课堂学习中,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具体感受各种自然现象与地理事物。而通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感受地理,能够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帮助学生形成长远的地理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生活,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如在教学“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自己所在区域的发展变化情况,让学生深入乡村和城市的各个角落实地采访。通过采访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工作类型以及收入的变化,撰写调查报告,梳理所在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状况。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区域的教育、卫生、医疗、住房等生活条件的变化状况,探究地区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所在地区的实际状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让学生体会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地理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引与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与创新精神,将地理学科与各方面的知识相联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运用地图册,多媒体教学以及走入生活等教学方法的综合实施,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极大地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再纯.提升高三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综合题讲评策略探析与实践[J].高考,2020(1).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外阅读在作文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学生真正做到广泛阅读,悉心积累,其文学功底自然会深厚,写作水平也不难提高。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积累呢?本文从吟诵诗词、阅读美文、品味经典、深入生活四个方面浅谈语文课外资源的开发,以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
期刊
【摘 要】思维导图作为可视化的教学工具,其醒目的关键词、生动的视频和图片、多彩的标记颜色等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能形成创新思维。新课程改革后,课堂的主体逐渐向学生转变,想要构建更加高效的英语阅读课堂,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更多阅读技巧,初中英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创新和丰富原有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将思维导图应用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以有效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
期刊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逐步深入,初中历史课堂也迎来深刻的变革。教师不应只是通过盲目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学习,而应创设智慧的、理性的和具有历史学科特色的思辨型课堂。本课题组经过近两年的探索,总结出构建思辨型课堂的路径有:从培养学生“抓细节、深探究”着手,引导学生“乐思辨、重证据”,鼓励学生“勤质疑,勇答疑”。  【关键词】思辨能力;思辨型历史课堂;有效路径  【
期刊
【摘 要】思维导图在现代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而且很符合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有助于实现学生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同样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本文先简单介绍了思维导图并分析了其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而对其运用路径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思维导图;阅读教学;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
期刊
【摘 要】由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难以直接观察,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其成为了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利用示意图说明其过程,但目前各类资料中示意图的科学性参差不齐,衍生出了许多解读误区。再加上学生本身地理示意图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有限,更容易对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产生错误的认知,因此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困扰。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此类常见误区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建议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从核心素养角度论述了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改革,指出初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并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认为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历史教学水平,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兴趣;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分层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0-0042-02  历史学科集合
期刊
【摘 要】思维导图是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方法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本文中,笔者分析了思维导图的内涵,以及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应用策略;知识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3.51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城镇空间结构”这一课为例,探究如何在课堂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提出通过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研究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区域认知的角度理解问题,并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关系认知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0-0070-02  自《普通高中地
期刊
【摘 要】在体育教育中,教师在诠释力与美的和谐的同时,应注重学生内心世界的构建,特别是注重学生阳光健康心理的构建,由“成人视角”转向“学生视角”,由“棱角分明”转向“无痕教育”,由“单项评价”转向“和谐评价”。  【关键词】体育;心理健康;学生视角;无痕教育;和谐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0-0104-02  体育不仅是技能
期刊
【摘 要】无论从高考英语试卷中英语阅读所占的比重来看,还是从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基本职能来看,英语阅读教学都是英语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但是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侧重语言知识讲解而忽略对学生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本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探索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验证明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以期为英语教学实践和理论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