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韵雅致 平和高格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宜兴,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由于大自然的恩赐,出产以“紫”为主的紫砂陶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优美无比的紫砂土和江南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锦心巧手的紫砂人。他们用自己的聪敏才智和勤劳双手,做出了千姿百态的紫砂茶具,为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为源渊流长的陶文化、茶文化增添了一道迷人的紫色风景线。紫砂壶手工制作技艺,已被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吴亚平先生在壶艺领域始终秉承传统精神,努力创作他自己的、具有时代面貌的佳作,这些作品多了,就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风格。
   吴亚平先生在生活中是一个随和、随缘的人,但在壶艺创作时却是一个追求境界、一丝不苟、严谨法度的紫砂长者,他与紫砂界中我钦佩的几位大师一样,与我投缘,往往几天不见,就很想念,见面以后,也无大事。这种平淡而又相互吸引的情感,对于上了岁数的老朋友们来说,应该就是世人常说的君子式的“至交”了。人海茫茫,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达到了这种境界,我认为是有其内在因素的,这就是“品性”与为人的基本相似,所以就投缘吧。
   吴亚平1940年生于陶都宜兴,1956年进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因对紫砂的爱好和执著,乐于助人,而深受壶艺泰斗顾景舟喜爱,得以师从习艺制壶。六十年紫砂春秋,风霜寒暑,岁月不仅给了他一头银发,更给了他厚重的人生体验。恩师顾景舟技艺薪火传递,自身的天赋和勤奋使他的紫砂人生之路一帆风顺,无论在家乡宜兴还是在中原大地,对紫砂艺术的虔诚和追求,始终是他的精神支柱。
   他耕耘不辍,把胸中的万千气象和生活感悟,化为一件件紫砂壶艺珍品。他培桃育李、桃李天下、谦和儒雅、广受尊重,他不仅仅是一位紫砂名人,更是一位睿智、宽和、德艺双馨,充满人格魅力的大师。
  吴亚平从艺多年,期间经多位名师指导,特别是师从壶艺泰斗顾景舟之后,紫砂壶手工制作技艺融汇名家之长,经過长期的实践感悟、梳理和拓展,熟练地掌握了多种类别的紫砂壶成型技法和要领,灵活地运用恩师传授的造型形式法则,探索创新之路。他掌握造型的技艺是多方面的,因而能适应紫砂壶圆器、方器、筋纹器等多种类别的造型要求,并能随心所欲地施展其基本功。
  由于吴亚平先生深谙紫砂壶艺的三大基本要领:发挥材质的自然美、手工技艺的人文美、日用舒适的功能美,所以无论是传统的经典作品,还是创作的新品,他都臻炉火纯青之境。他的“至德壶”就是以吴文化为创作背景,运用紫砂壶艺的形式和手艺语言创作的经典杰作。
  吴亚平先生的祖先,是上溯到公元前3 200多年的吴国国王泰伯。泰伯三让奔吴,开发荆蛮,三千多年来,吴地文化润泽了江南大地,使这里成为我国最繁荣富庶地区之一,吴文化源渊流长,泰伯精神万古长青。为了弘扬中华吴文化,歌颂祖先泰伯精神,吴亚平先生以紫砂艺术为载体,创作了一件“至德壶”,作品设计突破紫砂壶传统,以“吴”字为主题,壶盖为“吴”字上头的“口”字,壶身如“天”字的两划,而壶足如“天”字的一撇一捺,盖上壶盖,整件作品就是一件“吴”字形紫砂壶。作品造型端庄凝重、大气大度、平衡对称、和谐中庸。壶盖一面以紫砂陶刻艺术刻上“泰伯”像,另一面刻着“仲雍”像,作品表达了吴亚平先生对祖先的崇敬,造型设计体现了吴文化的平和、谦让、开拓的“至德”精神,欣赏者在获得紫砂艺术美感享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至德文化的教育熏陶。从这件作品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吴亚平先生在壶艺领域的造诣、手工技艺的全面和功力,以及他为人厚道、谦虚平和、德艺双馨的品德。
  从古至今,一件优秀紫砂作品所蕴含的“技”和“艺”水乳交融,只有造型艺术、成型技术的熟练“合二为一”,才能完成一件品位高雅的作品。古人有句名言:“工不到,则意不达”,也就是说,你有最好的设计、构思,但是缺乏与此相匹配的技艺去实现,艺术创作是无法完成的。同样,没有高的艺术修养和人文修养,其作品也只能是平庸乏味的。吴亚平先生之所以能创作出如此优秀的作品,和他学艺时打下的扎实基本功,以及他后来人生道路上的磨练是不分开的。从他许多作品里,我们看到他的个性和品格的缩影,也见到他技术和艺术的高度。吴亚平先生在恩师顾景舟的指导下,熟练地掌握紫砂壶艺、花瓶等多种工艺和制作技术,在这基础上又不断加强文化学习,使自己渐步文人化,创作的精品从造型艺术到表现形式、表现手法都具有多样性和文人气。作品“道转乾坤”整体混沌浑圆,而圆中又有“规方”,这种少见的圆中有方、方外见圆的造型,突破紫砂壶艺常规,唯有心胸宽阔、眼放八极之大师,才能创作出气魄宏伟、刚柔相济、艺工相融,反映“老”、“庄”学说的杰作,令人玩赏不已,爱不释手。
  吴亚平先生在几十年的紫砂生涯中,曾因政策性原因“下放”回到农村,但这段经历没有让他失去对生活的信念,没有让他失去对紫砂艺术的执著,反而磨练了他的坚强意志,激励了他对生活、对紫砂艺术的创作激情。他创作的“中流砥柱壶”就是反映了他的思想,中国人在苦难中那种不屈的坚强意志和人格风骨。作品“中流砥柱壶”,壶身稳重,壶把提梁方形舒展,大开大合,圆见融通,方见风骨;而壶盖之钮,玉柱擎天,如黄河砥柱,立激流而不倾,表现出一种勇于担当的气概,令人敬畏。
  吴亚平先生的紫砂人生可以说浸润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创作的“提扁壶”就是平衡中庸的儒家文化理念,舒展飘逸的诗人气韵,在老辣的技艺表现中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壶身润泽丰满,壶嘴优雅舒展,壶盖平和如璧,提梁彩虹飞挂,有杜诗之规,和东坡大江东去的气势,大有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在舞台中央舒广袖、神逸飞的艺术效果。
  这件“飞虹壶”的提梁,我为他命名“亚平式”提梁。扁圆的壶平朴、平凡,可加上了“亚平式”提梁和玉柱式壶钮,就在人的视觉面前出现了气势如虹的形、飘逸如风的韵。作品虚实空间优美、和谐,提梁形式反映了吴亚平先生的功力深厚,制壶技艺的大胆运用。
  通过欣赏和解读吴亚平先生的紫砂壶艺作品,我从中受到诸多启迪,对紫砂壶作品的欣赏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视角,能把生活中的甜酸苦辣化为平淡而高雅,贵在于心的感悟。对待自己的作品一丝不苟的严谨,贵在于手的技能熟练和认真。遵规矩、守传统,而不为其制约;心驰骋、艺飞扬,却不失法度。唯有心态平和者,艺境至高者,功力深厚者,其作品才能格调高雅,显精、气、神、韵。
其他文献
摘 要 五色砂土生来就是为创作而服务的,尤其在创意自然作品时,丰富的色彩为精美的器型已经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一片南瓜的叶子微卷,是盛夏光年影影绰绰阳光下的一片绿荫,以此为壶嘴,憨态可掬;耳形的壶把取材于南瓜藤蔓,卷曲中唱出田园之歌,稍大的壶把是体现紫砂实用性的表达,观赏之余的品茗才是大众所需,无论如何不能丢失的是实用性。  关键词 自然;泥料;天成   四月的宜兴,似锦的繁花在江南灿烂的春色里悉数怒
期刊
摘 要 中国人爱好喝茶,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各式各样的茶具不断兴起,而其中,紫砂壶以独特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为人称道,经历几百年的发展,最终从各类茶具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门独一无二的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闪耀着熠熠光辉。说起紫砂壶,便不得不提起它的产地宜兴,这里人杰地灵、山清水秀,许是深受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紫砂壶才摆脱粗陶实用器的桎梏,脱胎为独具人文特质的艺术品,历经时代变迁和世事沧桑而绵
期刊
摘 要 带有规则、规律的事物,都有一种能打动人心的美感。相互之间有规则的排列,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美,观之使人久久不能忘怀。同样,筋纹壶带给人们的也有一种规则之美,它是人为的,但又是合乎自然规律的,是艺术提炼的结果。  关键词 规则;规律;人为;艺术提炼   宜兴紫砂造型千变万化、出奇斗胜、百花齐放、式样繁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在《中国紫砂》“器型千变万化的归类”这一章节中,把宜兴紫砂壶造型概括为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陶刻技艺属装饰类别中的主流方法之一,它以壶身为载体,艺人以刀代笔或书或画,增添作品文人意趣,且情韵浓郁、意境深邃,使人浮想联翩,富有审美价值。“暗香壶”从传统造型层面赋予陶刻装饰新的主题,展示厚重的紫砂文化和创新设计理念。  关键词 紫砂陶刻;暗香壶;传承创新;意境美   宜兴紫砂壶是陶都艺术门类中最具特色的一大品种,它以材质独特、造型丰富、装饰唯美的品相,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爱壶人及
期刊
摘 要 “玉瓶壶”的创意题材来源于对传统玉壶春瓶吉祥寓意进行的分析与研究。“玉瓶壶”造型结构中流畅的曲线勾勒出壶身外观形态自然柔美的韵姿,蕴藉着“冰清玉洁”与“平安吉祥”的双重涵义,同时富有“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空间美感。  关键词 玉瓶壶;形态韵姿;内涵寓意;空间美感   人类为了生存及让生活过得更加丰富多彩,千方百计地发明创造了许许多多的为提高生活质量服务的工具、器物。继7 000多年前的新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发展历史悠久,从纯碎的泡茶用具逐步发展成兼具审美功能的紫砂艺术品。作为艺术品的紫砂壶总会以独特的艺术形象出现,紫砂壶也成了一种情感的载体,紫砂艺人以自己的精湛技艺与情怀感知,一展紫砂泥的多情、委婉,把来自自然的素材植入其中,表达特定的人文内涵,使人们获得内心共鸣。紫砂“玄武壶”也是这样的一件作品,通过把“玄武”这一元素引入作品,塑造了独特的壶型风格,表达了美好的人文寓意。  关键
期刊
摘 要 青瓷,是宜兴陶瓷艺术中的“五朵金花”之一。宜兴青瓷历史悠久,始于商周,盛于西晋,直至唐五代之后衰落于南宋。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宜兴青瓷梅开二度,以耀眼的姿色雄立于陶都大地。当代的青瓷人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文化元素,不断积累创新,实现了青瓷艺术生命的延续和长青。近几年,我们创立了宜兴青瓷发展史上全新的品牌“谈青窑艺”,目前共有艺术陈设和日用器皿两大类几百个品种。“天人合一”的青瓷艺术,尤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产于宜兴,紫砂料具有独特的透气性和可塑性,使得紫砂壶泡茶隔夜不馊、香不涣散,具有优越的实用性,深受人们喜爱。自北宋发展至今,不断有文人雅士参与其中,在紫砂艺人和文人雅士的通力合作下,紫砂壶超越传统粗陶实用器皿的功能,呈现出更多的人文特质,逐渐发展成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在当今世界文化艺术之林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本文就紫砂壶“宋韵提梁”,浅谈其造型设计和传统美学。  关键词 紫
期刊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各种艺术形式层出不穷,不同的艺术形式代表了不同时代的经济水平和人文思想,记录了中华民族发展的轨迹。紫砂壶作为传统手工艺品,起源于北宋,相对于漫长的中华历史文明而言虽是后起之秀,但发展至今始终保持着强烈的生命活力,它融合了多种工艺形式,将丰富的传统文化涵盖其中,充满了浓郁的文化内涵,可以说,它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艺术的集大成者,让人在喝茶品茗的同时感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产于山清水秀的宜兴,深受其自然环境的浸润,洋溢着一股质朴无华却灵动婉约的气息。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凝结了无数中国人的智慧,承载了几千年的华夏文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历代紫砂匠人和文人雅士的共同合作下,逐渐形成了完善的造型工艺体系,为各种紫砂器型的呈现提供了可能,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审美需求。紫砂筋纹器是其中的重要大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绽放光彩。筋纹器的取材常常来自于自然界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