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标准制定的几点思考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i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本论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标准的特点进行分析,在课程标准的动态性、规范性、灵活性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课程改革;课程标准
  “课程是教学的科目,是教学的内容和进程,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单元。”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落实到每门课程中,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近几年对课改的关注成为各大学教学质量关注中的焦点和大学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教学评估、考试命题和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也是国家对各门课程的管理和评价的基础。实施课程标准管理,是大学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大学为保证落实课程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而进行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管理工作。
  1 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标准的动态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传统大学在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相似之处,即都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从而实现大学的基本功能。但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等方面即有相似之处,又有其独到之处。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突出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以地方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由于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不同,对人才需求的规格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课程设置也不尽相同,课程标准主要是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和特点进行研究和制定。随着社会需求、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课程标准也应该是变化的、发展的。
  2 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标准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
  与传统的课程大纲以及课程标准相比,应用型本科课程标准注重体现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同时要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合作协调能力,还要具備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不断接受新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综合素质方面,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应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意志品质之一。
  课程标准中,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所达到的能力,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能力都要有明确的界定和表述。
  3 应用型课程标准的规范性和灵活性
  课程标准是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应达到的最低标准,要求语言表达清晰、规范,学生应达到基础水平精准明确,所以,课程标准要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不同老师上课,教学的基本知识、理论深度、基本技能及知识的系统性是相同的,课程教学才能有据可依。但对于不同的老师,如何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设定一定的教学情境等使学生达到标准规定的知识和能力,以及课堂教学组织的形式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需要因材施教。尤其职业院校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动机、理论基础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适应高职学生的教学改革方法也在不断探索中,所以课程标准同时要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及不同学生特点的形式和内容等。总之,要使课程标准即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即有针对性又有可操作性,能够构建严谨精密的结构而又能使教学最具创造性。
  4 应用型本科课程标准体现学院教学特色
  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例,课程体系突出实践引领,将专业课进行前置,以及对原有课程的解构和重组。学生从入学开始进行的职业前瞻教育就接受相应的动手和实践课程,大一学生即开始接触专业课;建立了实习准入制度,每学年以集中训练和自主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对专业岗位所具备的基本技能进行操作训练,学期结束,学生即进行实习准入考核,通过考核的学生可以进入第三学期实习;同一门课程在不同学年和学期重复性出现,课程的重复不是简单的使一门课程分两学期开设,而是体现知识和技能的双螺旋式上升,是在原来基础上向更深层次的发展。课程最初出现是使学生结合基础知识及技能进行初步认识,后续学期重复出现时,则以项目的设计、实施等方面进行知识点的深入学习。课程设置不是简单的添加或删减,而是重视每门课程与学生培养结果的对应,避免课程之间的重复与交叉,并且重视课程之间的先后修习关系,使之形成优越的应用型知识体系。这就要求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课程标准体现不同的设置阶段,和对在不同阶段所实现的目标和能力等有明确的体现。
  5 结语
  如果说课程是教育的心脏,那么课程标准就是课程的核心,如果没有课程标准来规范、指导教学,高校人才培养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课程标准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适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谢作栩.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述评[J].现代大学教育,2011(03).
  作者简介
  柏薇薇(1968-),黑龙江省依安县人。现供职于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为化学、化工。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61005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文化传播学院为例采用多种调查方法,调查研究了大学生社团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社团中学生参与性低,会员功利性强和积极性低的尴尬现状,为社团活动的多样化设计提供了一手资料。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现状调查  大学生社团起源于欧洲的现代大学校园中,较之与具有“官方”身份的学生会,大学生社团具有自发性、民主性、自由性,大学生社团更加强调的是公开、参与、积极
期刊
摘 要  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当下,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认清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实境遇,分析影响和制约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原因,对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体系构建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体系  创业活动是一个不确定性强,创造性高,模糊性大且资源受限的动态过程。创业教育是对如何正确掌握创业活动展开的教育活动,其过程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力、冒险精神、
期刊
摘 要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重新认识课堂,也就是在重新认识教师和学生生活的舞台和空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课堂教学预设是必要的,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在这种设计中,是教师对课程的创新和开发过程,它需要教师的再加工,既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学生而言,即需要预
期刊
摘 要  问题教学法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创设情境,激发学员紧紧围绕问题的解决,在教员的点拨引导下,利用科学的探究方法,选准探究的角度,展开学习、思考、探究、交流和合作,最后在解决问题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本文从“激发”、“引导”、“探究”几个方面上下功夫,阐述了问题教学法的应用需把握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运用  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形成一种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 寻找
期刊
摘 要  小学生习作难题一直是小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俗话说“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习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享受读写乐趣,收获习作佳绩。  【关键词】习作难题;指导激趣;有效阅读  习作教学,一直都是语文老师们工作中的一块顽石。写作文也是学生心目中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峰。中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也是作文教学最头疼的时期。诗圣杜甫有云“读书破万
期刊
摘 要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性和非预订性的因素。教师总是处于意想不到的课堂情景中,对于课堂中突如其来的“惊人之语”,教师该怎么办呢?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的“意外”,围绕预设目标,将课堂“意外”转化成教学中的资源,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成;思维火花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
期刊
摘 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必要手段,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优良途径。在新的语
期刊
摘 要  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调,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农村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对学习不太积极,课堂上学生被动学习多,自主学习少,教学效果不佳,最终后果是:学生厌学,家长不信任教师,社会不认可学校。那么,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呢?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不能搞教师“一言堂”,教师不是主角,真正的主角是学生
期刊
摘 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响应新课改的新型教学模式。步入初中后,随着课程的增加,大多数农村学生由于相对的缺少教学资源,没有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会越来越吃力容易事倍功半。而生物学科因其严谨性和实践性十分适合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因此希望通过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当堂训练;农村初中;生物教学  所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强调的就是在教学
期刊
摘 要  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不仅是高校思想教育政治工作长期坚持并贯彻落实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新课改对于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每一位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职责。高校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基本原则,关注后进生的心理成长,采用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德育观,促进他们健康发展。本文主要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在后进生转化中的具体应用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