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ihee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椿嫩芽冒满枝头的时候,母亲就会选个喜庆的日子,将它们采摘下来,择洗干净,一部分现吃,做成经典的香椿芽炒鸡蛋,一部分则用盐腌起来。
  炒鸡蛋的香椿芽是带着露水的香气的,我最喜欢将脸扎到一盆新鲜的香椿芽里去,陶醉在那好闻的香气中。香椿芽的香是让人流口水的,但它们并不像槐花那么张扬,你非得将鼻子贴在嫩芽上,才能闻到那可以将人的心肺都清洗过滤的香味。腌渍后的香椿芽变成了黑绿色,看上去蔫蔫的,但是夾在煎饼里,人朝门槛上一坐,一边喷香地吃着,一边看院子里叽叽喳喳跑来跑去的鸡和墙头上飞来飞去的鸟,太阳照得人暖洋洋的,有些慵懒,眯着眼倚在门框上,想,桃花源仙境也不过如此吧。
  中午吃面条的时候,母亲懒得做菜,就用热水加醋和香油,泡一小碗剁碎了的腌渍香椿芽,等到面条熟了,用凉水一浸,而后捞出来,将香椿芽和浸出香味的水,倒在面条里,用筷子搅拌均匀,蹲在荫凉的树下,呼噜呼噜地吃完,抹一下嘴,腾出空儿来说一句:“好吃!”只是吃得太快太撑,有些站不起来,干脆直接坐在地上,打着饱嗝儿,抬头看天上的云朵,慢慢飘过树梢,滑到没有边沿的苍茫里去。树叶缝隙里筛下点点的金光,晃人眼睛,也让吃饱了饭的我,困倦地想要变成一只瓢虫,趴在树根上,沉沉地睡去。
  香椿芽摘完一遍之后,再发芽,便失了昔日的香气,好像一个女孩子忽然问老了,不复先前的水嫩。于是,香椿树就成了院子里一株最普通的树,普通到任何树好像都可以欺负它,遮挡它,挡住阳光和雨露。
  不过,我喜欢长得笔直挺拔的香椿树,尤其相比起它对面长得像魁梧大将军的臭椿树。我觉得臭大姐和臭椿树真是臭味相投,一个散发臭味,一个盾牌一样长得中规中矩,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儿讨人喜欢的地方,六条腿和两条须动起来的时候,越发觉得这厮让人生气,怎么就长得这么毫无特色呢?看看人家花大姐,名字不过换了一个字,却有七星瓢虫一样漂亮的黑色波点翼翅,而且是一层白底,一层红底,一层黑白间隔底,简直像时刻准备参加高级舞会的公主。大人们说,花大姐跟臭大姐是一家子,都不是什么好虫,但这并不妨碍我和小伙伴们,从香椿树上捉了花大姐玩得不亦乐乎,而对臭大姐,则掩鼻而过。想来我们捉花大姐是在为香椿树除害,但我还是喜欢有虫子的树,哪怕只是一些在树根旁筑窝的蚂蚁,也会让我们觉得这棵树跟人一样,活得丰富多彩,并不孤单寂寞。一到夜晚,虫子们就趴在树干或者伏在树叶上睡着了,风吹过的时候,花大姐的梦里,一定也有一些起伏的波浪。所有的生命都安静下来,它们和香椿以及像香椿一样的大树,彼此依靠,互相慰藉。
  在乡下,很少有人会将香椿当成木材使用,只有到了春天,才会想到它们。
  责任编辑:江雯
其他文献
前些年,我和社会上的一些人一样,对“医药代表”持偏见态度。直到有一天,我有幸认识了一个叫“木嘎惹”的年轻人,才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并心存敬意!  木嘎惹,1985年出生在四川省大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则约乡乃托村,那里山高路险,闭塞落后,生存环境恶劣。  2006年,木嘎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系,这也成为他们家和全村人的一桩特大喜事。不料,不菲的学杂费像一座山一样压在了他父亲身上。善
期刊
我徘徊在这片位于川南珙县南端,名日麻塘坝的神奇土地上。这里曾是一个早已在历史长河中消亡的民族——僰族繁衍生息的地方,也是四百多年前,古僰国的军事指挥中心和平蛮大战的主战场。  深秋的麻塘坝,万物萧瑟,方圆几十公里的范围内浸透和弥漫着古战场沉寂的气息。那些依附在悬崖上的具具棺木,历经岁月风霜的剥蚀,早已沉默为一个个神秘难解的千古谜团。唯有穿越时空的风,还在不分时节地在麻塘坝的悬崖峭壁间奔跑、呼啸,就
期刊
21岁,女大当嫁。这不是宿命,这是一次情感的转移。  在离过年还有九天的腊月二十一,我结婚了。二人世界。想象中的浪漫却在那一年的大雪里彻底冰封。当我把那一捧作为新娘捧花的塑料玫瑰放在茫茫雪地,除了孤立的红,再找不到曾经随心所欲的温暖。这个“年”注定只能在单位宿舍,在由两个人缔造的“家”里过。这个家除了崭新得陌生的嫁妆,就剩毫不相关却因爱相连的两个个体。而三个人才能团“年”的古理在此时加剧了心里的隐
期刊
抱木花,不是乡下木工师傅做木工活儿时,刨出来的那种刨木花,而是指我老家乡下的一位姑娘。  我老家位于洞庭湖“锅底”的一片湖洲上。也许洞庭湖的水特别有灵气,生活在这片湖洲上一代又一代的姑娘,喝了洞庭湖里的水,个个都出落得细肉白净,风姿绰约,水灵灵的。四十年以前,我老家乡下的姑娘抱木花,就是这里姑娘中一个典型的代表。  抱木花本名叫杨春花,不但身材苗条丰满,脸模子漂亮,而且勤快老实,是最为娇艳的一朵村
期刊
阔别故土,他乡耕耘,商旅各国,历数异域风情,然而,令我心中最难忘怀的还是童年记忆中故乡的东港河,每忆及此总是令我心驰神往。  东港河东接吴楚长江,通达商贾重镇小池,与九江隔江相望,北二十里经回风古镇王埠直折西行再二十里,达黄梅中部重镇孔垄。东港河自严家闸直入龙感湖,向东南出华阳可与长江各口岸商埠对接。真可谓四十里东港河,八面来风,千帆竞渡。迎送南来北往客,是旧时商来客往之黄金水道。  东港河水系分
期刊
汾河占据了我童年的记忆。那时伙伴们一说玩耍去,必定是那个流水潺潺,石头、沙子、野草、野花都不能少的汾河边。赶上枯水期,河床毕现,若隐若现的水流依旧急着赶路,于是便淘气地用沙子、石块圈起来,不让它流走。第二天,那细细的水流,竟汇成一股强大的动力,冲出一条道路,便问河边的老人:“它是要流到哪里去?”“流到我们家乡的黄河去。”这个老人抽着自制旱烟,用河南方言自顾自地说。  “黄河”这个字眼,在那个时候带
期刊
年近了,回家的路就不远了。  小车一拐上村道,自己的心便控制不住地柔软了起来。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从吉安城里到莲花县南岭乡圳头村,仅仅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娘催问我们到了哪里的電话就打了好几个。每逢年节,这世上最挂念自己的就是娘了。真不知如果哪天娘不在了,自己回村的欲望是否还会依然。  村道上已经有些年味了。道路宽净了,路灯安装齐整了,外地牌照的小车也明显多起来了。村道两旁的屋门口,不时可见老妪村姑
期刊
昨夜入梦,借着月光,在城南龟山寻找当年留存的一个念想,但直到月落西山头,睁开双眼,唯有两行清泪挂上眼帘。  那是30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在商州求学,周末,一帮同学相约登上当时的南秦龟山。在山上,同学们让我这个爱鼓捣文字的人写一首诗并许个愿,特别是几位风华正茂的女同学。末了,大家都写了诗也都许了愿。同学们许的愿我不知道,唯独我许的愿“学业有成,多挣钱孝敬我妈”成了大家感动的话题,同学们提议将这个愿封
期刊
在陇东市场、超市里见到一种油料作物——大麻籽。当地人很少用这种麻籽榨油,最喜生食,俗称嗑麻籽。  每到秋末收获季节,只见农家场院中间放一碌碡,四周用麻秆围住。往往是夫妻围住碌碡,一上一下使劲儿摔打,只见麻秆上下翻飞,麻籽滚落而下,大如小黄豆,小如蚕豆。只要一停下手里的活儿,夫妻俩急不可待,各自抓一把麻籽揉搓后,一手握成半圆状,另只手边溜麻籽,边用嘴使劲儿吹,等外皮吹走,土坷垃拣净,然后往嘴里一放,
期刊
金秋,我去宁夏贺兰山,参观了西夏王陵遗址,以及古代藏兵洞。  西夏王陵就是西夏王朝历代皇帝的寝陵,坐落在贺兰山东麓,分布9座帝王陵墓,200余座王侯勋戚的陪葬墓,规模宏伟,布局严整。每座帝陵都是坐北向南,呈纵长方形的独立建筑群体,规模同明十三陵相当。吸收自秦汉以来,唐宋皇陵之所长,又受佛教建筑影响,构成中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故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我伫立在西夏王陵面前,历史自动展开了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