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课堂和谐心境的营造策略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w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问题的提出
  浙教版《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创造性活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营造一种环境,教师和学生一起以科学探究的精神,积极主动地探索,认识自然界.
  新课程的要求为科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核心理念指导下,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上,构建生动和谐的课堂环境.然而,我们发现在课改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有的老师上课太过严厉,上起课来学生都非常紧张和感到压抑;有的老师上课枯燥乏味,布置的作业太多,造成学生不想听、不想说、更不想做;有的老师喜欢成绩好的学生,造成学生对老师有成见.上述现象其实是教师的教学态度、情感、行为与学生的希望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造成学生对教师态度行为上的恐惧感、反感,对课堂教学产生消极影响,最终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更不用说在这种环境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了.
  因此,如何构建和谐的课堂心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在宽松、平等、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交流表达,使科学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展示思维活动,富有师生共同传播知识的人性化殿堂,这就是当前科学教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影响科学课堂和谐心境的干扰因素
  笔者通过对我校科学教师的课堂观察,学生的座谈会等形式,对科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心理调控素质和学生学情、心理及行为表现进行调查分析,初步得出影响科学课堂和谐心境的干扰因素.
  2.1教师的滞后性教学行为
  由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比较落后,导致课堂上没有生机,没有气氛,教师就像传授知识的机器.长此以往,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甚至有的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或特定价值的满足状况,而对学生采取的不同的对待方式,即倾向某些人、冷漠另一些人的行为,造成学生的心里障碍,这是教师的一种偏见性行为.
  2.2学生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
  学生意志薄弱,且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怕被教师批评、指责,于是就采取逃避、放弃的态度,在心理上产生学习障碍和消极情绪.与此同时,有些学生自尊心很强,注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造成在心理上的焦虑,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以上的调查,只有在掌握问题存在原因的基础上,方可实施相关的策略.
  3营造和谐科学课堂心境的主要策略
  策略一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参与者,在教学中不仅在传播知识,同时也在创设和影响课堂心境,而这种创设成功与否,主要依赖于教师的心理素质,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是优化课堂心境的前提.主要可通过:(1)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通过自身学习,师资培训、讲座和团队活动等手段,如学习《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和《人际关系心理学》等心理学理论,提高自己的心理调节能力,并善于用所学理论来调控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品质;(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教师应有“面向全体学习,立足学生发展”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是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的互动过程.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升学的压力,消除“重优轻差”的观念.
  策略二注人文关怀,育和谐情感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教学的主要条件.因此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是民主、平等、积极合作,努力达成课堂上的交往,创造和谐的心理气氛.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善于与学生沟通.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与学生交流.如开展建立“师生情感沟通本”的活动,从沟通本上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了解学习科学的方法、兴趣和困难,特别对于一些胆小,不善于口头表达的学生,鼓励用这种形式与教师交流,可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还可以应用“评语式批改作业法”的方法,对每次上交的科学作业除了批改正确与否之外,教师也可写上激励式的语言,表明教师对该学生的关注;其次,教师还善于向学生表达积极的情感.如给学生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亲切的抚摸,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最后,教师要掌握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方法,一方面,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另一方面,对课堂内的偶发事件,教师既要能驾驭自己不动怒,又要控制局面不乱套,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恰如其分地应变处理,否则容易导致师生关系冷漠和教学气氛紧张.
  (2)施以爱心,消除学困生的情感障碍
  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其能力的80%-90%,甚至更高,否则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甚至更低.学困生由于长期的学业失败使他们经常受到教师、家长甚至同学的否定,使他们心理上缺乏自信,产生消极的心理障碍,导致在课堂上纪律涣散、情绪低落.为此,教师尤其应关注学困生,深入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状况、学习动机和原有知识掌握情况,多沟通、多用鼓励的话语,使他们树立信心;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并使其发扬光大,及时鼓励学习中的进步;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困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如让他当教师的实验小助手,帮助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播放多媒体,让他上讲台前演示简单的小实验或通过设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让他回答,通过这些活动看到自己还有展示的舞台,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在科学教学中对学困生还可以应用“以情促教,以情优教”的情感策略法和“目标分解法”进行教学,如“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取得学困生的信任——在此基础上向学困生提出分解目标——学困生有成绩——学困生更信任教师——又提出新的目标——学生又获得成功——教师更热爱学生”,通过这种情感策略与目标导向有机结合的教学,取得学困生“情感”的心理认同,消除学困生的偏见,做到了双赢教学.
  策略三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笔者在调查中体会到学生课堂心理紧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法不科学,学法不正确造成的.因此,教师不断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即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又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还可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优化课堂心境.
  (1)运用合作学习,重视“立体互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行为上表现注重师生单向交流,讲解过度、知识量过度、时空过度,教师垄断了整堂课的信息源,久而久之,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学生不敢说、不想说、不敢做、不想做,致使课堂缺乏鲜活的灵气.为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性格、成绩和能力,混合编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师生、生生、生本间的交流,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特别是弱势群体在合作交流中发现自己还有发表见解的天地,从中逐渐消除平时不敢说、不敢想、不敢做的心理障碍,从而激活全体学生的探究体验,构筑了较强探究情感的立体互动的体验场.笔者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可按这样的步骤:组内成员独立思考,在“主持人”的协调下学生依次发表意见(相同的意见不再重复),经过争论后大家的意见仍不统一,由“记录员”记录下来,请该组学生进行小组汇报提交全班讨论,从中尽力挖掘弱势群体在合作交流中的潜能.因此,通过“立体互动”的合作学习,可以消除教师的包办行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做真正的学习主人.
  (2)鼓励运用质疑策略,创设宽松的思维空间
  教师在授课中,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允许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允许学生犯合理性的错误,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质疑的方法可以有三种:一是培养问题意识——使学生想质疑;二是营造质疑氛围——使学生敢质疑;三是探索质疑方法——使学生会质疑.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品质,笔者鼓励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做到“五让”:让学生养成好问的习惯;让学生敢于怀疑和否定权威;让学生勇于进行探究的尝试;让学生探究问题永不满足;让学生遇事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通过这些质疑调控策略,可以消除教师权威障碍,提供机会让学生各抒己见,敢于标新立异,为学生创设了安全的“科学课堂社区”.
  (3)利用激励评价的杠杆,激起学生学习信心
  教师公正、合理的评价是学生无形的学习动力,教师要学会运用科学的人文语言评价.教师要还给学生平等、公正的评价.主要表现在课堂提问时,教师给优生、差生以不同的偏见性的答问机会与反馈评价.教师通常为了能使一堂课顺利地完成下来,课堂提问总叫几个成绩好的,头脑比较灵活的学生来回答.久而久之,上课举手的人越来越少,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默,造成学生对老师有偏见.
  《科学》是研究自然事物规律的学科,这种规律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对一个科学问题的表述,其评价必须以客观公正为基础,不能敷衍、欺骗学生.对回答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具体指出好在什么地方,使其他学生懂得欣赏别人,从中得到启发.学生的发言出现偏差,往往分两种情况:一是学生的认识根本就是错误的;二是认识正确而表达不够明确.对前一种情况,教师应该敏锐地观察学生的思维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帮助其分析、修正.对于学生认识正确,而表达不当的表述,教师应抓住其思维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对于学优生,会把注意力放在对科学问题的思考上,而不是爱慕虚荣,求得表扬.对于学困生,会激发他们探究的信心,培养他们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总之,教师通过自身心理调控,教学行为的改进和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为学生构建一个充满探究精神的自由表现的心境,一个相互支持,相互欣赏,彼此接纳,张扬个性的安全心理场所,积极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科学课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波的衍射、干涉等几个波的特有现象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这一难点的方法就是抓住它们的共同点,统一认识思路,在同一个认识思路上发挥物理实验和物理事实的作用,不断加深对问题的探究,从而认识波的衍射和干涉等现象.具体教学思路如下.  “一遇”  波遇到障碍物、孔、缝时,会怎样?——“波的衍射”教学  1.求证方法:引导学生用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理事实求证.  物理事实1:水波遇到小石头、芦苇等细小物
测量电阻的实验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实验,本实验可以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量未知电阻Rx的电压、电流,再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求出Rx的阻值.由于电压表也叫伏特表,电流表也叫安培表,所以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除了用“伏安法”,还有哪些方法呢?本文将围绕“伏安法”拓展介绍测量定值电阻的方法。  1常规方法——伏安法  (1)器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R滑、待
物理学科是一门源自人们生产生活的科学,物理实验必不可少.基础教育阶段很多学校在物理实验上也特别乐于不遗余力的投入硬件设施以满足实验教学之必须.高中物理教师应将实验教学贯穿教学过程,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环节的认知、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结果的推定和验证,更好的掌握实验中蕴含的物理学知识,完整体现高中物理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  1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效用  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这对教育也提
电路故障判断是初中电学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同时也是中考的热点.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初中电路故障的判断进行总结,望能对同学们学习有所帮助。  1串联电路故障剖析  1.1有电流电路——电流表有示数或部分电路元件工作  故障原因电路元件可能是被短路或实际功率太小  诊断方法测压法  用电压表测量电路各元件两端的电压.若元件两端“有电压不工作”,则该电路元件“实际功率太小”;若元件两端“
新课改之下,教学模式众多,我校提出的“少教多学,浅入深出”课堂教学模式被立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该模式之下物理学科如何进行学科教学,笔者进行了一定的探究,下面笔者就教科版中“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新授[JP3]课对该模式的教学过程和心得体会与同行分享,以期完善和提高.  1 “少教多学、浅入深出”的含义  “少教多学”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理念,说古老,是因为早在1632年,捷克教育学
乒乓球比赛中可以通过拉弧旋球、削球等技术手段让乒乓球走出偏离一般抛物线的轨迹;足球比赛中踢出的香蕉球可以让对方队员很难准确判断球的下落轨迹.这些球在空中的运动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平动,而是在平动的同时伴随着转动.正是由于这个转动的,使得球周围的空气对球的压力的合力不为零,从而造成了球的运动轨迹偏离一般的抛物线.那么球的旋转对球的运动轨迹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如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这一现象呢?本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实际教学中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地、有效地学习.初中物理教学中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目的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初中物理教学方面,谈几点关于学生
教学中,学生出错不可避免,但这个“错”却困扰着广大师生.教师往往陶醉于学生的尽善尽美,而视学生的差错为洪水猛兽,认为是自己教学的不成功,总要花很大力气与学生的各种 “错误”作不懈的“斗争”.在学生眼里,“出错”意味着失败,意味着耻辱.正因为如此,学生非常担心出错,甚至有的学生会产生一种恐惧感.很多学生担忧出错会受到同学歧视,因而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  事实上,学生出错是正常的,关键是教师怎样引导.
李政道教授说过:“自己制作的教具,永远比买来的好.”通过自制教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物理教学中,结合一些实验问题,鼓励学生就地取材,利用身边的简易器材和物品
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当地人性格的养成和当地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文化就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家住平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