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在锡城大地的璀璨明珠

来源 :精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简介: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于2001年9月由江苏省天一中学创办,建校之初,是一所公有民营制学校,2008年9月转为一所由锡山区教育局直属的独立建制的公办学校。校址由原来的惠山区西漳镇搬迁至锡山区东亭镇,2012年9月整体搬迁至锡山区锡东新城商务区办学。
  无锡市天一实验秉承天一中学优良的办学传统,治学严谨,学校师资力量优势明显,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市教学能手、区学科带头人在这里不断涌现。
  学校以“惟正惟恒”作为学校的校训,努力践行着“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打造养正毓德、充满阳光和爱心的精神家园;乐学博学,弥漫浓郁读书氛围的书香校园;开发潜能,弘扬个性和特长的成长乐园;美丽整洁、熏陶学生身心之生态公园。让每一个学生从中得到最温暖的关怀和帮助,进而成为有志有恒、独立自信、友善诚朴、身心健康的现代中学生。
  美丽校园,快乐成长
  走进校门,校训石上 “惟正惟恒”四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时刻印在每个天一实验人的心中。校训石的周边是绿色的草坪和鲜艳的月季园等,孩子们最喜欢坐在草地上聊天,欣赏那娇艳的花儿。
  金苹果雕塑在阳光之下,也闪亮在漆黑的夜晚,它是智慧的果实。每个学生在刚刚进入天一实验时,都会想去触摸一下,那应该是对知识的渴望、对智慧的向往。
  “惜时”雕塑则时刻提醒着,时间和流水一样都在不停地流淌,年轻的孩子要把握现在、惜时如金,才能水滴石穿、梦想成真。
  映月湖、凌云亭、致远桥、植物园虽不如江苏省天一中学那么大气,却在方寸之间显得灵动、飘逸,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亭台流水、花香鸟语,不管走到学校的哪一角落,都别有一番天地。那朗朗的读书声,为这美丽的校园更增添一番诗情画意。
  “给我一个舞台,还你一份精彩”,在这美丽的校园里,孩子们每天快乐成长。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展示着孩子们的才华,凝聚着孩子们的智慧和力量,为孩子们提供了放飞梦想的舞台。
  在5月青春礼和6月毕业季上,看到了青春的魅力和离别的不舍;在10月的体育节上,红白跑道上,同学们你争我赶、奋力拼搏,展现了青春拼搏的力量和友情。
  在4月的读书节里,校园里、舞台上,吟诵经典、书香四溢;在12月的艺术、双语节的舞台上,尽情展示才艺,发扬个性。
  作为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3月份的科技节,更是受到同学们的“宠爱”,比特实验、纸船载重……一个个妙趣横生的项目,让孩子们不仅收获了乐趣,更掌握了科学知识。
  还有那30多个社团,《博武会》《金苹果文学社》 《摄友团》 《环保纸艺》 《一米阳光》……丰富多彩、意趣盎然的社团活动已成为天一实验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育人为本,追求卓越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管理不断地提升。如何整体推进,高位发展,使天一实验学校这所年轻、充满活力的学校更上台阶,就成了学校再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在现代教育管理理念指导下,以校长为首的校领导班子,明确提出了努力提升学校整体文化素养,使学校管理向文化管理、科学管理过渡,建立以人为本,民主开放,追求卓越的管理体系的工作目标。
  “文化引领,以人为本”是学校管理的灵魂。学校依托校训“惟正惟恒”,正积极打造“正恒”文化,“心养正,行有恒”,在天一实验校园和天一实验人心中留下文化的痕迹和精神的传承。用内在的文化思想来浸润人,用民主集中和有效的奖罚机制来激励人,用广开贤路和进修学习来发展人,用人文关怀来教育人和感化人。通过教师培训、青蓝工程、“我的成长之路”论坛、教工趣味活动、徒步活动等让教师从中获得文化的认同感,形成文化自觉力。让天一实验的每一位成员都能以建设者的方式、主人翁的状态由衷地奋发有为,舒心工作,和谐合作,对所有的师生、家长都能充分给予尊重、关爱。可以说,“以人为本”早已成为了天一实验学校管理中最具灵魂的一章。
  “民主开放,追求卓越”是学校管理的风范。今天的天一实验,正以更开放的视野建设学校,以更宽广的胸怀倾听各方谏言,以更坚实的工作去一步步实现创一流名校的卓越愿景。校务公开、多元监督、反馈机制,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多元的评价体系等方式,来增强学校管理的活力和效率,以能积极倾听社会各界的声音,利用各种形式增进与大众的交流为目的,吸纳各界合理有益的意见。以明确、优化学校自身的发展定位为己任,这些早已成了天一实验办学在社会大众中最好的口碑。
  “校风纯正,与时俱进”是学校管理的结晶。风雨17年,一批批省、市优秀学生和学科、艺体竞赛尖子生脱颖而出,众多学子在社会中立足、奋进、开拓、奉献;一代代教师则形成了天一实验特有的教师气质和风范,那就是大气智慧、宁静厚实、不疾不徐、进中求新,新中求特。
  立足校本,彰显特色
  学校以建设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入手,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味,夯实学生的基础性发展,弘扬学生个性特长,培育学生的品质素养,为幸福人生奠基,初步形成了以“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和德育課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在区三品课堂课程改革的引领下,学校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入真、入趣、入理——三步三段式”有效课型的实践性研究上,建立起了以“自主探究、精讲拓展、反馈达成”为三要素的课堂教学模式。每年11月的“入真、入趣、入理——三步三段式”有效课型对外公开课吸引了大批市内外兄弟学校前来观摩、探讨, 12月的校内教学论坛为全校教师提供了交流、研讨的平台,进一步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调整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引领教师内涵发展。无锡市教育电视台和锡山区教育局对学校的课程改革模式进行了重点宣传和推荐。学校中考成绩高位发展,90%以上进入普通高中,近30%进入省天一中学等重点高中,位居全市同类学校前茅,已成为无锡人民心中的品牌学校。
  学校传统的“艺术、科技、体育”三大节和新增的“读书节”,以及各类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3、2014年两年的区艺术节均获得金奖,2014年荣获无锡市中小学合唱比赛一等奖。学校武术队更是连续多年在全省中学武术比赛中独领风骚。科技教育渐入佳境,学生在“金钥匙竞赛”“物联网传感创意设计大赛”“科技模型竞赛”中均获得过一等奖,被评为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作为锡山区学生社团活动先进学校,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着力通过社团活动平台来丰富学生生活,展示学生才华,开拓学生视野,打造特色校本教材。近年来,学校组成了比特实验室、环保纸艺、天文台、金苹果文学社、小记者团、电脑动画、网页制作、The sound of music、趣味数学、航模、乡土文化、DIY手绘、民乐、种灵芝、博武会、心理社团、摄友团等30多个学生社团。学校提供社团菜单,让学生自主选择,所以,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不同社团课程,学校学生社团参与率达80%以上,社团活动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每周一次“金苹果”文学社的活动,内容精彩纷呈,有写作品、听讲座、办读书会、开朗诵会、赏电影、演戏剧、访名人、进生活、做海报、展作品等课程。这些课程一方面给社员自由空间,相互交流思想、拓宽视野,丰富写作素材;另一方面,也给他们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文学社还把学生的优秀习作编订成册,构筑天一实验学校学生自由创作展示平台。又如以“强身健体,提高社员武术水平,传承中华文化瑰宝”为目标的“博武会”,设有基本功、刀、枪、剑、棍、传统类套路等日常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多年来,天一实验人举全校之合力,穷自我之精力,集师生之智慧,扎扎实实地开展特色教育。今天的天一实验是一所在特色教育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学校,更是一所有一定内涵的学校,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有一批省、市科研成果,生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策略。更重要的是,特色教育融入了师生生命,成就了学生的本色人生,推动了每一个孩子个性而全面的发展。
  全员德育,春风化雨
  摘下红领巾,告别少先队,“十四岁青春仪式”是初中生迈向青春的第一步。2016年5月22日,锡山区未成年人“八礼四仪”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暨天一实验学校“珍爱青春,追逐梦想”十四岁青春仪式在学校举行。学校600多名八年级学生在“十四岁青春仪式”青春心愿卡上写下了自己的梦想,99名同学面对火红的团旗庄严宣誓,家长代表和老师们一起见证了这一难忘时刻,校长寄语学生“永远保持人性中最珍贵的童真、童心,做正直、友善的人”,勉励大家在美丽的天一实验校园里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德育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也是困扰学校教育的难题。从理论的探讨到实践的探索,从教育诞生以来,德育究竟是什么、究竟如何开展,这始终是教育的一个难题。
  天一实验人坚信:教育,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如阳光雨露,细细滋润才能守得一朵花开的芬芳。而德育,恰如根下的那抔土壤,为成长提供最初的养分,也为成才奠定坚实的根基。
  学校坚持德育为先,坚持全员德育与全程德育,坚持活动体验。坚持打造天一实验德育特色,不断创新活动形式,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实效;营造一个教师爱岗敬业、学生正直自信、环境美丽有致的和谐校园。
  学校重视德育实践活动,如:开展“日行一善,月习一德”“书信手拉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和“同在蓝天下,携手共成长”的道德实践活动,开展“走进春天,亲近自然”春季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动漫世界”秋季社会实践活动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等。在区“快乐迎新年,和谐过春节”“缤纷冬日”主题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日行善事,关爱弱势群体,从小塑造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情操。坚持每周一节的班团队活动,次数众多的各类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国际交流、社团活动等,给予了學生启迪,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充分体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德育教育新特点。初一年级的“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初二年级的“青春礼”仪式;初三年级的“毕业典礼”,这些活动成了学生在天一校园里最难忘的经历,成为每一个学子成长路上的美好回忆。
  学校重视对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全面培养。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培训相结合”、“新老班主任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范例引导、拜师结对、班队观摩、系列讲座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与德育工作水平。
  学校积极打造以“博雅”和“美的”为核心的班级文化和宿舍文化,每年的艺术节都会进行“博雅班级”和“美的宿舍”评比。做到让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事一景都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意蕴。让它们散发出的文化气息无处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浸润、熏陶,促进他们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学校建立健全德育网络,拓宽德育渠道,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的合力。通过校园网、学校公众号、家教简报、家校联系反馈单、家校通、QQ群等加强对外交流与联系,学校还通过各种方式对家长进行培训,共同提高教育的专业水平。学校获得了“2011—2012年度锡山区优秀家长学校”“2012年度锡山区家校共育先进单位”“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凝心聚力,再创新篇
  十多年的办学经历,让每个天一实验的老师都明白,课程文化是打造特色学校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学校课程文化的创建需要所有师生的参与,需要环境的创设,需要资源的开发,更需要师生日常教育生活的体验与积淀。所以,天一实验学校在落户锡东新城后,也一直前行在建构具有天一实验学校个性和风格的课程文化建设的道路上,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服务,为每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全体天一实验人,将“惟正惟恒”,务实进取,不断丰厚学校内涵,把天一实验办成具有特色的品牌学校!
其他文献
知识经济时代,拥有优秀高效的“学习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素养。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外在的培训和强化训练毕竟有限,根本在于教师通过学习、研究和实践,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教师“学习力”的内涵所在,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讀书是教师提高“学习力”的基本途径。著名学者朱永新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
期刊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专业书籍、前辈同行、教育实践都是我们学习的途径,而在我看来教育实践是最重要的,比如我对“赏识教育”的深刻认识就源于教育实践。  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中有这样一段话:“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充分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因为有了伯乐的赏识,千里马才得以成名。教育好像也同样如此,因为有了师长的赏识,孩子才会更健康地成长。曾经我对此深信
期刊
查君书,男,安徽省繁昌县人,小学语文教师,芜湖市作家协会会员,有文学作品散见报刊。  午间,我正在批改作业,一个叫小薇的女生慢慢地蹭到我的办公桌前。  “老师,我有一个请求。”小薇颤颤巍巍地说。  “什么事?说吧。”我漫不经心地回答。  “老师,您能做我的男朋友吗?”此时,她的脸上泛出羞涩的红晕。  天哪!这么点大的孩子,才上二年级,脑子里怎么会有了这种想法?以我的年龄再过两年能做她的爷爷了。我有
期刊
点击时下教育,什么词最流行?不是教育均衡,不是留守儿童,不是创新创业……使用频率最高的,当属“文化”。  打开教育报刊,“文化”漫飞,言必“文化”:什么营造“校园文化”,创设“文化校园”,什么“增强学校文化競争力”, “提高学校文化执行力”,还有什么校园“亚文化”“灰文化”“有色文化”……“文化”一词应有尽有,无所不在。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哲学、
期刊
第一次接触:怀疑  名教师是写出来的?看着书名,我颇怀疑。  难道写就能成为名教师了?  满心狐疑地打开这本书,翻到目录,满眼都是“教育写作”,再回头看看书名,原来还有一个副标题——基于专业发展的教育写作路径与方法。哦,原来是通过教育写作进行专业发展,进而成为名教师,“写”该是成为名教师的重要途径而非唯一途径。这样想来,这本还是有点参考价值的。匆匆地翻个大概,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完全没有动笔写作的习
期刊
那是一个让我不省心的孩子,常常在想,为什么他会来到我们班?对读书却如瞌睡虫附体,甚至能打起呼噜;一到下课,他比谁都高兴,生龙活虎,让你哭笑不得,这孩子就是小任。  在这个有着近60人的大班里,小任比较调皮,不受约束,每天下午放学,家长来接总是找不到他,我每次都需要与家长一起寻找他,每次找到孩子,心中的那块石头才算落地,后来,每天放学后,我都会等到他的家长来之后才会回家。  小任对于学习的兴趣不高,
期刊
会跑路的尸体    那件诡事严格地说是要从我刚搬进那间出租房开始。我叫梁世岳,外号是“水煎包”,因为特别钟情这种皮酥馅香的食物,所以高中同学就这样叫我,一直沿用到现在。  由于我高中很努力的缘故,我考上了台湾大学的法律系,本来这是一件值得兴奋和庆祝的事儿,但是当我参观宿舍后,才发现我们的宿舍楼条件极差,跟旁边的医学院大楼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征得父母同意后,我决定外出寻找出租屋,一番寻找
期刊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是每位教师最常听到的一句话,然而,这里的惩戒并不是我们认为的打骂学生。之所以自古以来有惩戒,其目的不在于惩罚而在于让学生意识到错误,能够从中获得成长。因此,我们教师要先树立正确的“惩戒观”,方能正确使用“惩戒”。  很多时候,棍棒的教育确实有一定的教育效果,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如今,体罚和变相体罚入法,引发很多老师的感慨:如今不知如何教育学生。那么在棍棒下的惩戒
期刊
网络上曾发布过一组叫做“70后的记忆”的漫画,作为生在“70后”的我,在看到漫画的那一刻,童年记忆的碎片迅速汇聚,幻化成欢愉的梦幻画卷。时光,仿佛在一瞬间穿越,万般滋味,全都涌上心头。我知道,是一种叫做“怀旧”的情愫,在撩拨着我的心弦。怀旧,似乎是荒漠的情感世界的一滴清泉,人们似乎从中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一次,某电视台报道了某学校推介课间游戏的“亮点”:将70年代的推铁环,打陀螺带进了
期刊
学生们选择了双休日的一天,从早上的买早点、买菜,到中午及傍晚的饭菜准备,从室内的打扫到生活用品的采购,当了一天的家,许多学生都体会到了“当家”的不容易。学生们对爱父母的认识,不再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从心中滋生蔓延,从而拉近了亲子之间的距离,提升了心灵的体验。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可以这么说,新课程改革在许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