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东光县龙王李中学)
摘 要:主体性体验能使学习快乐起来;主体性体验能帮我们简化课堂;主体性体验是一种课堂设计思路;主体性体验最显著的特点是把学生当作研究者、体验者、操纵者。要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体验,老师要做好两点:一是设计好问题背景,二是引导学生自发发现问题。
关键词:主体性体验 ;课堂实践 ;简化课堂
中午,我看到七年级的七八个学生在一个角落里围蹲在一起,十分热烈的讨论什么,我悄悄的凑过去一看,原来他们在玩一种叫“方”的棋类游戏。几个小木棒就使他们十分着迷,以致我走到跟前他们也没有发现我。由此我想到了课堂,想到了那一个个没精打采的样子:我们认为那些美好的东西、那些有用的东西竟然比不上这几根小棒棒。课堂上少了游戏中的东西——主体性体验。在游戏中,没有支配带来的云里雾里;在游戏里有明确的目标方向;在游戏里有竞争的快乐但没有过多的负担;在游戏里有他人的评判也有自己的反思;在游戏里每一步都会想到来龙去脉,这一切都是学生快乐的原因,要让学生快乐起来,我们必须对学生的主体性体验重视起来。
在课题《用原生态的思想指导教学行为的研究》中,我提出了“丰富学生体验”的观点,这里的体验是与学生年龄、知识水平等相关的体验,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也成了除体育课外学生最欢迎的老师。可是最近我又发现了新问题:在上大气压强的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几个震撼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期待结果的出现,学生又一次被震撼了,接下来学生的精神一下了松弛下来。我成了善于抖包袱的演员,学生成了看热闹的观众。问题出在哪?问题就是出在我太看重课程的进度,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体驗本身就包含着体验者的主体参与性,为什么还要提主体性体验?这是对于老师——课堂的设计者说的,就是提醒教师不要忘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不要忘了研究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意义就是引导教师在更深程度上理解学生为主体。举例说明一下,在上大气压的课时,我引入了一个实验:烧瓶中放一点水,用酒精灯把烧瓶烧热,用一个气球把烧瓶口罩住,用冷水激烧瓶,气球就会被大气压压入烧瓶中,并在烧瓶中膨胀。这个实验真的很震撼,后面几排的学生都站起来。这个实验很好,学生看到了也感受到了,如果限于应付考试、如果限于让学生体验物理课的神奇,这就够了。但如果把教育目标定为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些显然是不够的,缺点是学生参与深度不够,更多细节的东西学生并没有体验到。于是我对该实验的处理方法做了下改进:展出一个成型的实验结果(一个气球在烧瓶中被大气压鼓起),并向学生提问,谁能使气球鼓起的更大?这种处理方式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种增加学生体验的方式就是增加了学生的主体性体验。
与通过“看”获得的体验相比,学生的主体性体验增加了回味的频率,从做中学,使学生能更多的发现问题,能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谈到体验,大家都会有个认识:这是个慢功夫。的确如此,这与快餐式的教育模式格格不入,也与大剂量的课本知识不相匹配。我的体会是“剥夺教师的话语权”。老师不愿意放弃话语权是因为“太把自己当回事”,实际上大可不必。回想一下课堂上,你讲一遍的内容,有多少学生能理解、接受,我留意过,大约1/3,你再突出强调一次,还会有超过1/5的学生不能理解接受。人的注意力集中能力是有限度的,并且人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也是很辛苦的,当领导喋喋不休讲我们没兴趣的事情时,那对我们就是一种煎熬。有了上面的认识,我在上《滑动变阻器》时首次进行了整堂课的全新尝试,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里,我说了两句话,做了一件事:同学们观察滑动变阻器、比一比谁能最快实现灯泡的亮度变化、到前面展示你的设计。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现在关于如何看待课本有着争论:是把课本内容当作培养学生的重点还是以课本所记录的成功范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能力做为重点。我倾向后者,因此我能丢掉包袱简化课堂。在讲《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一课中,我也是讲了两句话、做了一件事:谁能调整出一个变大的像,能更大吗?谁能调整出变小的像,能更小吗?谁能总结出成像规律?
学生主体性体验是指导课堂教学的方法论,深刻理解学生的主体性体验,就找到了一种课堂教学思维。对于《浮力》,我采用了如下思路:学生把一个大球按入盛满水的桶中,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提出对于浮力的认识,自行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后来的课堂实践证明,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思路,从学生兴奋的表情和参与率来看课堂效率大大提高,由此,我对主体性体验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不光是动手的主体,更是思考的主体;老师要做的有两点,一是设计好相关背景,二是引导学生自发的发现问题(如:当看到物体在水中下沉时,会发现浮力变化)。自己动手,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证明发现的正确与否,这是主体性体验的本质所在。
主体性体验最显著的特点是把学生当作研究者、体验者、操纵者,在上《杠杆的平衡条件》课时,我采用了如下设计:杠杆一边挂挂了一定数量的钩码,要求学生能找出几种使杠杆平衡的方法。这是个完全开放的课堂,学生能找出好多复杂的方法、总结出复杂的关系。好多老师放不开手脚就是因为不相信学生,请大家相信,学生都很聪明。如果我们不把学习简单的理解为复制,一切都要会好办。
摘 要:主体性体验能使学习快乐起来;主体性体验能帮我们简化课堂;主体性体验是一种课堂设计思路;主体性体验最显著的特点是把学生当作研究者、体验者、操纵者。要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体验,老师要做好两点:一是设计好问题背景,二是引导学生自发发现问题。
关键词:主体性体验 ;课堂实践 ;简化课堂
中午,我看到七年级的七八个学生在一个角落里围蹲在一起,十分热烈的讨论什么,我悄悄的凑过去一看,原来他们在玩一种叫“方”的棋类游戏。几个小木棒就使他们十分着迷,以致我走到跟前他们也没有发现我。由此我想到了课堂,想到了那一个个没精打采的样子:我们认为那些美好的东西、那些有用的东西竟然比不上这几根小棒棒。课堂上少了游戏中的东西——主体性体验。在游戏中,没有支配带来的云里雾里;在游戏里有明确的目标方向;在游戏里有竞争的快乐但没有过多的负担;在游戏里有他人的评判也有自己的反思;在游戏里每一步都会想到来龙去脉,这一切都是学生快乐的原因,要让学生快乐起来,我们必须对学生的主体性体验重视起来。
在课题《用原生态的思想指导教学行为的研究》中,我提出了“丰富学生体验”的观点,这里的体验是与学生年龄、知识水平等相关的体验,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也成了除体育课外学生最欢迎的老师。可是最近我又发现了新问题:在上大气压强的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几个震撼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期待结果的出现,学生又一次被震撼了,接下来学生的精神一下了松弛下来。我成了善于抖包袱的演员,学生成了看热闹的观众。问题出在哪?问题就是出在我太看重课程的进度,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体驗本身就包含着体验者的主体参与性,为什么还要提主体性体验?这是对于老师——课堂的设计者说的,就是提醒教师不要忘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不要忘了研究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意义就是引导教师在更深程度上理解学生为主体。举例说明一下,在上大气压的课时,我引入了一个实验:烧瓶中放一点水,用酒精灯把烧瓶烧热,用一个气球把烧瓶口罩住,用冷水激烧瓶,气球就会被大气压压入烧瓶中,并在烧瓶中膨胀。这个实验真的很震撼,后面几排的学生都站起来。这个实验很好,学生看到了也感受到了,如果限于应付考试、如果限于让学生体验物理课的神奇,这就够了。但如果把教育目标定为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些显然是不够的,缺点是学生参与深度不够,更多细节的东西学生并没有体验到。于是我对该实验的处理方法做了下改进:展出一个成型的实验结果(一个气球在烧瓶中被大气压鼓起),并向学生提问,谁能使气球鼓起的更大?这种处理方式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种增加学生体验的方式就是增加了学生的主体性体验。
与通过“看”获得的体验相比,学生的主体性体验增加了回味的频率,从做中学,使学生能更多的发现问题,能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谈到体验,大家都会有个认识:这是个慢功夫。的确如此,这与快餐式的教育模式格格不入,也与大剂量的课本知识不相匹配。我的体会是“剥夺教师的话语权”。老师不愿意放弃话语权是因为“太把自己当回事”,实际上大可不必。回想一下课堂上,你讲一遍的内容,有多少学生能理解、接受,我留意过,大约1/3,你再突出强调一次,还会有超过1/5的学生不能理解接受。人的注意力集中能力是有限度的,并且人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也是很辛苦的,当领导喋喋不休讲我们没兴趣的事情时,那对我们就是一种煎熬。有了上面的认识,我在上《滑动变阻器》时首次进行了整堂课的全新尝试,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里,我说了两句话,做了一件事:同学们观察滑动变阻器、比一比谁能最快实现灯泡的亮度变化、到前面展示你的设计。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现在关于如何看待课本有着争论:是把课本内容当作培养学生的重点还是以课本所记录的成功范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能力做为重点。我倾向后者,因此我能丢掉包袱简化课堂。在讲《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一课中,我也是讲了两句话、做了一件事:谁能调整出一个变大的像,能更大吗?谁能调整出变小的像,能更小吗?谁能总结出成像规律?
学生主体性体验是指导课堂教学的方法论,深刻理解学生的主体性体验,就找到了一种课堂教学思维。对于《浮力》,我采用了如下思路:学生把一个大球按入盛满水的桶中,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提出对于浮力的认识,自行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后来的课堂实践证明,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思路,从学生兴奋的表情和参与率来看课堂效率大大提高,由此,我对主体性体验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不光是动手的主体,更是思考的主体;老师要做的有两点,一是设计好相关背景,二是引导学生自发的发现问题(如:当看到物体在水中下沉时,会发现浮力变化)。自己动手,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证明发现的正确与否,这是主体性体验的本质所在。
主体性体验最显著的特点是把学生当作研究者、体验者、操纵者,在上《杠杆的平衡条件》课时,我采用了如下设计:杠杆一边挂挂了一定数量的钩码,要求学生能找出几种使杠杆平衡的方法。这是个完全开放的课堂,学生能找出好多复杂的方法、总结出复杂的关系。好多老师放不开手脚就是因为不相信学生,请大家相信,学生都很聪明。如果我们不把学习简单的理解为复制,一切都要会好办。